最新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课 先师孔子习题精选第八十七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8668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8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课 先师孔子习题精选第八十七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课 先师孔子习题精选第八十七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课 先师孔子习题精选第八十七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课 先师孔子习题精选第八十七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课 先师孔子习题精选第八十七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课 先师孔子习题精选第八十七篇.docx

《最新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课 先师孔子习题精选第八十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课 先师孔子习题精选第八十七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课 先师孔子习题精选第八十七篇.docx

最新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课先师孔子习题精选第八十七篇

最新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课先师孔子习题精选第八十七篇

第1题【单选题】

费尔巴哈说:

“中国的圣人孔夫子说:

‘凡一个人的心地诚实,他保持对他人如同对自己一样的思想方式,他不离开人的理性本性所赋予的那种义务的道德规律,所以他就不把自己不愿别人向他做的事施诸别人’。

”费尔巴哈所阐述的孔子思想主要是()

A、仁

B、中庸

C、礼

D、天理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孔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孔子整理的“六经”和其著作《论语》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B、儒家思想经历代损益逐渐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C、孔子创办的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传统

D、孔子的思想及其学说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春秋时代社会动荡,名分紊乱。

孔子认为纠正这一社会时弊的途径是()

A、“兼爱”“非攻”

B、“无为而治”

C、“克己复礼”

D、“法不阿贵”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晋国公布了成文法典——刑鼎后,孔子评论说:

“贵贱不愆,所谓度也。

……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

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这反映的是()

A、春秋时儒家思想的进步性

B、春秋时法家思想已成主流

C、孔子思想中有保守的成分

D、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成文法的国家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亚里士多德说:

“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都主张以德治国

B、都强调中庸之道

C、蕴含着东西方文化的冲突

D、体现道德在不同方面的价值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孟、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在______上可能会达成共识()

A、人类社会问题

B、人的道德问题

C、人自身的问题

D、人的教育问题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思想中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接受并传承的道德规范是()

A、“仁”的思想

B、“礼”的思想

C、“有教无类”的思想

D、“为政以德”的思想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致的结论,认为在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C、“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D、“制天命而用之”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孔子教育思想中,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

D、“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下列对孔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①所著的《论语》是人们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②所编修的《春秋》有“尊王攘夷”之旨③提出“和而不同”以协调礼和仁的关系④在君臣关系上主张“严而少恩”、“尊主卑臣”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孔子在《礼记·表记》“……故君命顺(顺民情天意),则臣有顺(顺从)命;君命逆(违背民情天意),则臣有逆(违抗)命。

”这里孔子强调的观点是()

A、君臣的行为都应提倡“仁者爱人”

B、用“中庸”来协调“仁”与“礼”的关系

C、君臣的行为均应“顺从天意”

D、在君臣关系上应“忠君”但不“盲从”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1974年出版的巴金所作《孔老二罪恶的一生》的部分内容:

孔老二念念不忘自己是奴隶主贵族的后代,从十五岁起,孔老二就下死劲学习周朝奴隶制的典章制度,学习奴隶主贵族的“六艺”,梦想将来当官,出人头地,为复辟奴隶制卖命。

孔丘三十岁左右开办私塾,广收门徒。

他严格规定招生的阶级界限,能在杏坛听孔老二讲学的,都是贵族、当官人家的子弟。

孔老二利用讲学,聚徒结党,培植复辟奴隶制的吹鼓手。

所以,他不仅不是什么“全民教育家”,还为奴隶主残酷屠杀奴隶大声叫好:

“只有严厉镇压奴隶,才能斩草除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巴金对孔子的评价中,找出一条错误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礼”是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中国的社会秩序和民族心理有着巨大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

在孔子那里,“政”之语义源头是“正”,显然含有浓厚的道德寓意。

他甚至直接说: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又说:

“为国以礼”。

孔子并不愿意像法家一样,为执政者提供一整套的机构组织及法律设计,他始终相信道德的力量,以及道德表现形式——礼的力量。

——宋石男《礼子的历史和历史的孔子》

材料二:

复生(注:

谭嗣同的字)所谓以心力解劫运者,仁,即心力也,心力之表见曰通,其所以害夫通者則曰礼、曰名。

盖通必基于平等,而礼与名皆所以害其平等之物也。

礼与名之尤大者则曰三纲五常,曰君臣、父子、夫妇。

而君臣一纲尤握其机枢。

……久而成劫运,其祸皆起于不仁,求反于仁而强其心力,其首务在于冲决纲罗,而君统之伪学尤所先。

——谭嗣同《仁学》

材料三:

在“礼”的演进发展中,它始终未失其神圣的意味,显示出了中国社会和文明的重要特点。

……不仅宫廷,而且中国社会的各阶层都通过“礼”来规范他们的生活,以达到与有序的自然相一致。

——安乐哲、郝大维《孔子哲学思微》

请回答:

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坚持此种理念的理由。

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对“礼”的认识,并归纳“礼”与“仁”的关系,

据材料三,说明作者肯定“礼”的依据。

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析“礼”对中华民族社会秩序与文化养成的影响。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和谐社会是对某种以人为本的彼此合作宽容而没有冲突的社会形态的溢美称谓,也是人类社会一直竞逐不息的理想追求。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我同盟会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

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

今民族民权以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

——孙中山《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

(一)民族主义:

……有两方面之含义:

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个民族一律平等……

(二)民权主义……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三)民生主义:

……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

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国民党一大宣言》

材料四: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社会主义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五: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闻,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一两位东西方先哲为建设理想社会分别提出了什么主张?

这些主张对当时社会关系的认识有何明显缺陷?

根据材料二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解决民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其主张未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结合材料四和五谈谈与古代先哲和孙中山相比,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解决民生问题的主张有何显著不同?

谈谈你对这种不同的认识。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

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

”孟子回答:

“抓起来就行了。

”学生又问:

“难道舜不阻止法官适吗?

”孟子说:

“舜怎么能阻止呢?

法官是按职责办事。

”学生问:

“那舜又该怎么办呢?

”孟子说:

“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

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

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

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

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