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估价师作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8397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估价师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土地估价师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土地估价师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土地估价师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土地估价师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地估价师作业.docx

《土地估价师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估价师作业.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地估价师作业.docx

土地估价师作业

1、下列关于土地的含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土地是由相互作用的各种自然地理要素构成的综合体

B.土地兼有自然和社会经济双重属性

C.土地是地球陆地及海洋表面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和植被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种种活动结果

D.土地的特性是随着时间发展变化的

标准答案:

C

答案解析:

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和植被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种种活动结果。

不包括“海洋表面”。

2、人地关系是人类在利用土地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

土地关系是人类在利用土地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资源利用和财产关系。

3、以下关于土壤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土壤能产生植物收获的地球陆地表面的疏松层次

B.土壤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C.土壤连接无机界和有机界的纽带,是生物的生长点和营养泉

D.土壤个体之间存在着许多共性,它们之间不存在差异

标准答案:

D

答案解析:

土壤个体之间存在着许多共性;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4、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土壤水分、养分、空气和温度,称为土壤肥力四大因素,即肥力的四大因子是水、肥(营养物质)汽、热(环境)。

5、土壤肥力按其发生过程,可分为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

6、“只要处理得当,土地就会不断改良。

”这说明土地具有(   )的自然特性。

A.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B.土地功能的永久性

C.土地质量的多样性

D.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标准答案:

B

答案解析:

土地功能的永久性。

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只要处理得当,土地就会不断改良。

”在合理使用和保护的条件下,农用土地的肥力可以不断提高,非农用土地可以反复利用,永无尽期。

土地的这一自然特性,为人类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提出了客观的要求与可能。

7、土地的经济特征中,(   )告诉人们,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确定土地用途时,要认真调查研究,充分进行可行性论证,以便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杜绝主观随意性,否则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和浪费。

A.土地经济供给稀缺性

B.土地用途多样性

C.土地用途变更困难性

D.土地增值性

标准答案:

C

答案解析:

土地用途变更的困难性告诉人们,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确定土地用途时,要认真调查研究,充分进行可行性论证,以便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杜绝主观随意性,否则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和浪费。

8、下列不属于土地的自然特性的有(   )。

A.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B.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C.土地质量的差异性

D.土地用途的多样性

标准答案:

D

答案解析:

土地的经济特性包括:

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用途的多样性、土地用途变更的困难性、土地增值性、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等。

土地的自然特性包括:

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质量的差异性、土地永续利用的相对性(土地功能的永久性)等。

9、土地关系的核心是土地权属或产权关系

10、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用生产的土地,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下列分类中,不属于农用地的是(   )。

A.农田水利用地和养殖水面

B.园地、林地、牧草地

C.灌溉水田、菜地、农村宅基地

D.新开发复垦整理地

标准答案:

C

答案解析:

农村宅基地属于住宅用地。

新开发复垦整理地属于耕地。

11、(多选题)以下关于土壤和土地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土壤仅仅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即土地包含土壤

B.土壤的本质是肥力,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

C.土壤和土地的本质是相同的

D.土地是由地上层、地表层和地下层组成的一个立体空间,而土壤只是其地表层的一部分

E.土地是可以搬动的,而土壤是不能移动的

标准答案:

A,B,D

答案解析:

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壤的本质是肥力,即为植物提供生长条件的能力。

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

土壤作为自然物是可以搬动的,比如可以取土,而土地是不能移动的。

12、土壤是在岩石、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

13、土壤水分、养分、空气和温度,称为土壤肥力四大因素。

14、(多选题)土壤是(   )

A.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B.地球上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C.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要素

D.是土地的构成部分中诸多自然因素的一种

E.不同土壤类型及其特征代表了相同的土地实体

标准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不同土壤类型及其特征代表了不同的土地实体。

15、土地的基本功能包括:

承载功能、生产功能、资源(非生物)功能、资产功能。

16、、(多选题)林地不包括(   )。

A.居民点内部的绿化林木用地地

B.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

C.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

D.河流、沟渠的护堤林

E.灌木林地.

标准答案:

A,B,D

答案解析:

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

包括迹地,不包括居民点内部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

林地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其它林地。

17多选题)下列用地属于其他林地的是(   )。

A.未成林地

B.迹地

C.灌木林地

D.疏林地

E.苗圃

标准答案:

A,B,D,E

答案解析:

林地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其它林地。

其它林地包括疏林地(指树木郁闭度≥0.1、<0.2的林地)、未成林地、迹地、苗圃等林地。

18、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土地利用一级类包括:

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

住宿餐饮用地属于商服用地,军事设施用地属于特殊用地。

19地包括地下层、地表层、海洋以及地上空间。

(   )

标准答案:

答案解析:

土地包括地下层、地表层以及地上空间。

尽管土地也包括陆地上的水面即江河、湖泊、水库、滩涂等,但海洋不包括在土地范围之内。

20国土、土地、土地资源关系中,土地包括国土,也包括土地资源。

(   )

标准答案:

答案解析:

国土、土地、土地资源关系:

国土、土地、土地资源的外延依次减小,国土包括土地,土地包括土地资源。

21土地关系是人类在利用土地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

(   )

标准答案:

答案解析:

《土地基本术语》规定,人地关系是人类在利用土地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

土地关系是人类在利用土地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资源利用和财产关系。

22土地具有承载、资源、生产功能,但不具有资产功能。

(   )。

标准答案:

答案解析:

土地具有承载、资源、生产功能,也具有资产功能。

23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

(   )  

标准答案:

第4讲

1、《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分类中,土类代码为第(  三 )层。

2、我国土壤分类系统中,(   )为第一层,代码为一位大写字母。

A.土纲B.亚纲C.土类D.亚类

标准答案:

A

答案解析:

我国土壤分类系统的分类单元划分为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六个层次。

土纲为第一层,代码为一位大写字母,如铁铝土纲代码为“A”。

3、沼泽土、泥炭土属于(   )。

A.水成土纲B.淋溶土纲C.钙层土纲D.初育土纲

标准答案:

A

答案解析:

水成土纲土壤主要包括沼泽土、泥炭土两个方面土类。

4、砖红壤土类属于铁铝土纲。

5、我国五大油料作物包括大豆、花生、油菜籽、葵花籽和棉籽

6、土地用益物权是指权利人对他人所有的土地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

土地担保物权包括土地抵押权、留置权、质权等。

7、我国土地所有权存在两种表现形式,即国有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

8、以下关于建设用地使用权设立,说法错误的是(   )。

A.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采取划拨的方式

B.新设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损害已设立的用益物权

C.建设用地使用权自签订合同时设立

D.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

标准答案:

C

答案解析:

建设用地使用权自登记时设立。

9、某游乐场按土地法定最高出让年限取得土地使用权,经营15年后转让,则取得该土地使用权的剩余使用年限是(   )年。

A.15B.25C.35D.55

标准答案:

B

答案解析: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商业、旅游、娱乐用地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为40年。

以房地产转让方式取得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权利人,其实际使用年限不是出让合同约定的年限,而是出让合同约定的年限减去原土地使用者已经使用年限后的剩余年限。

40-15=25年

10、农村居民建住宅申请用地时,对(   )的,政府不予批准。

A.使用原有宅基地

B.使用村内空闲地

C.使用村内废弃地

D.出租住宅后再申请宅基地

标准答案:

D

答案解析:

村民因住房出卖、出租而使用宅基地达不到标准,或没有宅基地的,不得申请宅基地。

11、下列关于地役权的概念和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需要利用他人土地才能发挥效用的土地,称为供役地。

B.地役权是指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以提高自己不动产效益的权利

C.地役权是一种独立的物权

D.地役权则不能由法律强制,应采取协商的方式由当事人约定

标准答案:

A

答案解析:

需要利用他人土地才能发挥效用的土地,称为需役地;提供给他人使用的土地,称为供役地。

12、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以提高自己不动产效益的权利是指(   )。

A.最高额抵押权B.留置权C.抵押权D.地役权

标准答案:

D

答案解析:

地役权是一种独立的物权,是指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以提高自己不动产效益的权利。

13、(多选题)《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GB/T17296—2009),将土壤分类系统的分类单元划分为(   )、土属、土种六个层次。

A.土目B.土纲C.亚纲D.土类E.亚类

标准答案:

B,C,D,E

答案解析:

《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GB/T17296—2009),依据科学性、完整性、系统性、可扩展性和兼容性等信息分类基本原则,采用线分类法将土壤分类系统的分类单元划分为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六个层次。

14、铁铝土纲土壤主要包括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四个方面土类

15、干旱土纲土壤主要包括棕钙土、灰钙土两个方面土类。

16、从成因上来划分,可以把岩石分为三大类:

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17、根据不同的形成条件,岩浆岩可分为:

(1)深成岩。

(2)喷出岩。

(3)火山岩。

18、、(多选题)按来源不同,固体废物与放射性污染物来源可分为(   )。

A.农业固体废物

B.放射性固体废物

C.城市垃圾

D.工业固体废物

E.生活垃圾

标准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按来源不同,固体废物与放射性污染物可分为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放射性固体废物和城市垃圾四类。

19、《物权法》规定,矿藏、水流、海域属于国家所有。

20、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依据包括:

《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和《物权法》。

21、物权法》第184条规定了禁止抵押的财产:

①土地所有权;②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③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④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⑤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22、、(多选题)根据《物权法》规定,下列(   )属于可以作为抵押权的标的。

A.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

B.建设用地使用权

C.学校、幼儿园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的教育设施

D.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

E.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

标准答案:

A,B,D

答案解析:

《物权法》第180条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财产可以作为抵押权的标的:

①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②建设用地使用权;③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④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⑤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⑥交通运输工具;⑦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

23、淋溶土纲土壤主要包括黄棕壤、黄褐土、棕壤、暗棕壤、白浆土、棕色针叶林土六个方面土类。

24、变质岩是原有的岩石受到高温、高压和化学活性物质的作用,改变了原有的结构、构造及矿物成分而形成的新岩石

25、岩浆岩也叫火成岩,是在地壳深处或在上地幔中形成的岩浆,在侵入到地壳上部或者喷出到地表冷却固结并经过结晶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是在地表或近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一种岩石类型。

沉积岩是地壳表面早期形成的各种岩石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作用,再次形成的岩石。

26、土地污染主要是指构成土地实体的土壤遭受的污染

27、干旱的气候环境、过度开发资源、不合理的水资源规划和利用是导致耕地盐渍化的根本原因

28、、《物权法》的规定,工业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出让。

()

标准答案:

答案解析:

《物权法》并未规定“挂牌方式”出让。

《物权法》第一百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以及同一土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应当采取招标、拍卖等公开竞价的方式出让。

29、某宗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法定最高年限为70年,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使用年限为50年,土地使用者使用该宗地15年后转让,受让人取得该宗土地的使用年限为55年。

(   )标准答案:

答案解析:

以房地产转让方式取得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权利人,其实际使用年限不是出让合同约定的年限,而是出让合同约定的年限减去原土地使用权已经使用年限后的剩余年限。

50-15=35年。

30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没有使用期限的限制,不得进行转让、出租、抵押等经营活动。

标准答案:

答案解析:

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没有使用期限的限制,可以进行转让、出租、抵押等经营活动。

31、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32、宅基地可以设定抵押标准答案:

答案解析:

《物权法》规定,下列土地不得抵押:

①土地所有权;②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33、标准答案:

答案解析:

《物权法》规定,下列土地不得抵押:

①土地所有权;②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34、《物权法》规定,乡镇、村企业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单独抵押。

35、目前我国台湾地区实行土地所有权制的基础是土地私权制

1、以下关于土地管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地管理都是为了确立和巩固某种土地所有制

B.调整土地关系是土地管理的重要社会职能

C.监督和组织土地的合理利用是土地管理的基本内容

D.在土地管理中,采取行政手段和措施是终极目标

标准答案:

D

答案解析:

土地管理需要运用多种手段:

一是法律手段;二是经济手段;三是行政手段;四是科学技术手段。

第2题:

(   )是土地管理的客体。

A.土地资源和土地制度

B.土地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

C.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各级政府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公务员

D.土地及土地利用中产生的人与人、人与地、地与地之间的关系

标准答案:

D

答案解析:

土地管理的客体是土地,以及土地利用中产生的人与人、人与地、地与地之间的关系。

第3题:

土地调查、土地信息与土地评价属于土地管理的(   )。

A.行政手段B.经济手段C.技术手段D.法律手段

标准答案:

C

答案解析:

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手段管理土地。

土地调查、土地信息与土地评价等是土地管理的技术手段,是一项为土地管理提供土地面积、类型、质量、分布、价格和权属等资料的基础性工作。

第4题:

土地的登记和分类统计属于土地管理的(   )。

A.行政手段B.经济手段C.技术手段D.法律手段

标准答案:

A

答案解析:

土地的登记和分类统计是一种行政手段。

土地登记是对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权属及其变动情况的登记,具有法律效力,是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依据。

土地分类统计是在土地调查、登记基础上,对土地权属以及土地类型、面积和质量的分类统计,为国家管理土地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第5题: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础。

第6题: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核心,是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用途转变进行严格控制。

第7题:

国土资源部向地方派驻9个国家土地督察局。

第8题:

土地规划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土地利用的控制、协调、组织和监督三个方面。

第9题:

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中,下列属于制度因素的是(   )。

A.水文B.土壤C.植被D.人口政策

标准答案:

D

答案解析:

制度因素包括制度、人口、法规、政策、教育、技术乃至风俗和宗教都对土地利用构成较大的影响。

其中,土地制度、人口和国家政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尤其明显。

第10题: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土地管理法》确定的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

第11题:

土地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

第12题:

土地管理需要运用多种手段:

一是法律手段;二是经济手段;三是行政手段;四是科学技术手段。

第13题:

以下属于当前我国土地管理特点的是(   )。

A.省、市级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的任免,需征得国土资源部的同意

B.特别突出地加强了耕地保护

C.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实现了统一管理

D.合理利用土地、培育土地市场

E.加强了土地产权登记管理

标准答案:

B,C,D,E

答案解析:

当前我国土地管理的特点有:

(1)特别突出地加强了耕地保护。

(2)国土资源部对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实行业务领导,保证土地管理政令畅通;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的任免,需征得国土资源部的同意。

(3)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实现了统一管理。

(4)加强了土地产权登记管理。

(5)合理利用土地、培育土地市场。

   

第14题:

土地管理方法中,经济杠杆是经济方法的工具,在调节经济利益、实现管理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常用的经济杠杆有:

地租地价杠杆、财政杠杆、金融杠杆和税收杠杆。

第15题:

以下(   ),属于目前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原则。

A.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原则

B.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原则

C.统一管理原则

D.行政管理和司法管理统一原则

E.依法管理原则

标准答案:

A,B,C,E

答案解析:

目前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

(1)依法管理原则;

(2)统一管理原则;(3)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原则;(4)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原则。

第16题:

以下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法正确的是(   )。

A.全国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该属于战略性、政策性规划

B.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仍然属于政策性规划的范畴

C.地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就其深度而言应属于管理型规划范畴

D.县(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管理型规划

E.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处于规划的最低层次,属实施型规划

标准答案:

A,B,D,E

答案解析:

地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就其深度而言应属于政策性规划范畴,它是由省级规划向县级规划的过渡层次。

第17题:

影响土地利用因素中,以下(   )属于制度因素。

A.景观和位置B.人口和国家政策C.法规和政策D.风俗和宗教E.气候和地貌

标准答案:

B,C,D

答案解析:

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中,景观和位置、气候和地貌,属于自然因素。

第18题:

土地可持续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准则:

生产性准则、保护性准则、社会可接受性准则、安全性准则、经济可行性准则。

第19题:

以下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土规划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国土规划是从宏观角度对全国或地区国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长远性、战略性的筹划

B.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国土规划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C.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土规划中有关土地资源规划地深化和落实

D.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成果是编制国土规划的重要依据

E.国土规划的成果是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

标准答案:

A,B,C,E

答案解析: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国土规划的关系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国土规划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土规划中有关土地资源规划地深化和落实,国土规划的成果是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20题:

以下(   ),属于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依据。

A.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B.国土整治和资源保护要求

C.土地供给能力D.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E.城市总体规划

标准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土地管理法》第十七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保护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十八条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

第21题:

通过税收、市场机制、实行土地有偿使用等来调控土地的分配和再分配,从而达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是指土地管理采用的行政手段。

(   )

标准答案:

答案解析:

通过税收、市场机制、实行土地有偿使用等来调控土地的分配和再分配,从而达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是指土地管理采用的经济手段。

第22题:

土地管理的客体包括土地,以及土地利用中产生的人与人、人与地、地与地之间的关系。

第23题:

土地管理具有社会属性,但不能体现其自然属性。

(   )

标准答案:

答案解析:

土地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两重性。

一方面从纯劳动过程角度考察,它要服从分工协作,合理组织的自然规律,体现其自然属性;另一方面,从人与人在劳动过程中必然要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角度考察,它要服从社会发展规律,体现其社会属性

第24题:

《土地管理法》将我国土地分为四大类,即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已利用地和未利用地。

(   )

标准答案:

答案解析:

《土地管理法》科学地将我国土地分为三大类,即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第25题:

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机构的设置是1988年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中央国家机关机构改革方案确定的管理体制。

(   )

标准答案:

答案解析:

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机构的设置是1998年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中央国家机关机构改革方案确定的管理体制。

第26题:

土地管理是协调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第27题:

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仍然属于政策性规划的范畴。

第28题:

土地规划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土地利用的控制、协调、组织和监督三个方面。

第29题:

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投入水平等。

第30题: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实行用途管制的基础。

第31题:

为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A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土地规划管理的意见》,《意见》要求,根据《土地管理法》、《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