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陶渊明的自然思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83346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陶渊明的自然思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析陶渊明的自然思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析陶渊明的自然思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析陶渊明的自然思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析陶渊明的自然思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陶渊明的自然思想.docx

《浅析陶渊明的自然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陶渊明的自然思想.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陶渊明的自然思想.docx

浅析陶渊明的自然思想

本科毕业论文

 

浅析陶渊明的“自然”思想

 

所在学院

专业名称

申请学士学位所属学科

年级二〇〇九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完成日期二〇一三年六月五日

摘要

自老庄起,中国古代文人就没有停止过对“自然”的思考,对“自然”的推崇更是时起彼伏。

到了玄学思潮盛行的魏晋时期,陶渊明可谓是“崇尚自然”的典范,“崇尚自然”的思想,是从他自己的生活体验中总结出来的一种人生哲学、社会理想和美学观念。

这种思想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社会背景、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

“自然”的思想也融入到其诗歌创作中,语言天然质朴、精炼传神,诗歌意象独特而富有意味,内容极具生活气息,以超脱的态度看待“生”和“死”,这些无不体现着他“崇尚自然”的思想特征。

陶渊明的“自然”思想以及由此引发的生活状态和人生价值观更是对后世文人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

玄学思潮,崇尚自然,田园生活,自然美

ABSTRACT

SinceLaoziandZhuangzi,theChineseancientscholarshasnotstoppedthinkingof"nature",of"nature"iswhenhefell.BymetaphysicsideologicaltrendinWeiJinperiod,TaoYuanmingisthemodelof"natureworship","advocatenatural"thoughts,areconcludedfromhisownlifeexperienceofakindoflifephilosophy,socialidealandaestheticconcepts.Theformationofthisthoughtandhissocialbackgroundandlifeexperience.Thethoughtof"natural"alsointohispoetrycreation,languageplainnatural,refinedvivid,imagerypoetryuniqueandrichmeaning,contentlifebreath,inadetachedattitudetolookatthe"raw"and"death",theseallreflecthisideasof"advocatenatural"features.TaoYuanming's"natural"thoughtandthestateoflifeandvalueoflifehasafar-reachinginfluenceonlaterscholars.

Keywords:

themetaphysicsideologicaltrend,advocatenatural,rurallife,beautyofnature

1引言--------------------------------------------------------------1

2古人对“自然”的认识-----------------------------------------------1

3陶渊明生平及其“崇尚自然”思想特征的形成-----------------------------2

3.1陶渊明生平介绍---------------------------------------------------2

3.2陶渊明思想的转变-------------------------------------------------2

3.3道家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3

4陶渊明诗歌创作中对于“自然”思想的体现-------------------------------3

4.1诗歌语言方面-----------------------------------------------------4

4.2诗歌意象方面-----------------------------------------------------5

4.3诗歌内容方面-----------------------------------------------------5

4.4对待“生”和“死”的态度方面--------------------------------------6

5陶渊明的“自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6

5.1思想方面的影响---------------------------------------------------7

5.2诗歌方面的影响---------------------------------------------------7

6结语---------------------------------------------------------------7

参考文献-------------------------------------------------------------8

致谢-----------------------------------------------------------------9

1引言

他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逸者,是“狂歌五柳前”的五柳先生,更是魏晋时期回归自然的智者,他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陶渊明。

他远离了官场政治,选择了乡村田园,在自然的田园中放逐自我,创作了大量的田园诗歌。

无论是他的思想特征还是自然的创作风格,都对后人及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就试着从人格思想特征、生活方式和诗歌创作风格等角度来对陶渊明的“自然”思想进行分析。

2古人对“自然”的认识

中国古代哲人很早就对“自然”做了深刻的思考,“自然”的思想以及对待“自然”的态度更是从方方面面对古代诗歌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老子和庄子都主张顺应自然,老子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法自然”,也就是万事万物都顺应自然。

庄子则说: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圣人无为。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

天地万物都具有自然之美,并且,他认为只有这种纯天然的真实的和不假雕琢的美才是真美。

老庄的基本思想是顺应自然,一切事物都应是自然天成的,按他们的本来面目而存在,并按他们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

这里的“自然”不同于现代社会所讲的“自然界”,而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的、自然而然的,人应当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抱朴而含真。

这种顺应自然的思想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崇尚自然便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趣味。

诸多先贤哲人或诗人都崇尚自然而然的美,反对人为的过多矫饰。

例如南北朝刘勰就把“自然”作为文学创作的最高要求。

唐代司空图和李白都崇尚“天然去雕饰”。

从文学创作的技巧方面来看,“自然”就是“清水出芙蓉”的美,天然纯真的美。

钟嵘《诗品》中提到:

“汤惠休曰:

‘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颜终身病之。

”并如此描绘“自然”: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

”宗白华先生也同样指出:

“楚国的图案,楚辞,汉赋,六朝骈文,颜延之诗,明清的瓷器,一直到今天的刺绣和京剧的舞台服装,这是一种美,‘错彩镂金,雕馈满眼’的美,汉代的铜器、陶器,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陶潜的诗,宋代的白瓷,这又是一种美,‘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美。

3陶渊明生平及其“崇尚自然”思想特征的形成

3.1陶渊明生平介绍

陶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后改名潜,死后谥号靖节先生,陶渊明可谓出生在官宦世家,曾祖父陶侃作为东晋开国元勋被封为长沙郡公,官至大司马。

其祖父陶茂做过太守,父亲亦曾出仕,但很早逝去。

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陶氏作为东晋开国元勋之后,地位虽然不如南下的名族高贵,但也是浔阳的一个大族,但陶渊明的家庭从他父亲死后开始逐渐衰微,他和母亲还有自己的兄妹在外祖父家里度过,日后他的个性、修养可以说是很大一部分继承了外祖父。

他的少年时代在农村度过,诗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便是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

他也曾像他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一样走上仕途。

先后担任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一些小的官职,最后一次任职便是出任澎泽县令,但是任职仅八十余天便辞官,从此仕途生涯结束,开始了真正的归隐生活。

这次辞去县令的直接原因,据《宋书》本传记载: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

‘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

‘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即日解印绶去职。

”在《归去来兮辞》中他也说过: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陶渊明彻底领悟到世俗与自己崇尚自然的本性是那样的格格不入,他无法改变自己的本性来适应世俗社会,再加上对政局的种种不满和失望,于是毅然决绝地辞去束缚自己的官职,选择了悠然自得的并与田园自然相契合的隐居生活。

3.2陶渊明思想的转变

陶渊明所生活的社会不仅是一个异常重视门阀等级的社会,而且还是个玄学思潮盛行的社会。

当时的士人们放荡不羁、率真、随性、洒脱、标榜自我、个性张扬,他的生活方式因而受到很大影响。

父亲死后,他跟随母亲和外祖父住在一起。

外祖父孟嘉是当时的名士,家里藏书很多,陶渊明便像那些有识之士一样学习《老子》和《庄子》,培养了“性本爱丘山”的志趣。

任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会与自身所处的环境和生活经历息息相关,而陶渊明崇尚自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如此。

虽然他所生活的时代充斥着老庄哲学和玄学,但儒家思想毕竟还处于正统地位,少年时代所接受的教育仍然是孔孟之道,尤其是曾祖父的丰功伟业,更是带给了他深刻的影响。

他也想展翅高飞,一展才华,博得像曾祖父一样的丰功伟绩,因而有着积极地入世精神,“先师遗训,云岂云坠!

四十无闻,斯不足谓。

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不敢至!

”(《荣木》),“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饮酒》),“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

这些诗中均流露出陶渊明的儒家政治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然而当他满怀“大济苍生”的信念去不断追求不断尝试时,官场政治的权利阴谋和冷漠无情却又一次次地令他失望,一次次地让他痛苦而归。

此时,他幡然醒悟到这种复杂的政治生活终究不适合自己,与自己的本性想违背。

于是,他转向了老庄哲学,选择了道家“自然”的归隐生活,回归了天然纯真的田园。

3.3道家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

道家思想是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内驱力,他从出世到归隐,没有沮丧,更没有留恋不舍,反而有一种大梦初醒、迷途知返的醒悟感,“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仕途甚至被陶渊明视为自己的人生歧路,归隐才是他的人生正道。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陶渊明从一名归隐者的角度把当时的官场比作“樊笼”比作“尘网”,从这儿可以看出陶渊明所追求的即是隐逸的生活。

如此,他才在田园生活中活得真实,活得投入,活得精彩。

陶渊明归隐后,像羁鸟返巢,池鱼回渊一样得到自由,找到自然。

他在“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的家中开始了衣食无忧、怡然自得的隐逸生活。

在他心中,不仅要有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长着桑麻稻麦蔬果花草的田园,还要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而食、织而衣的人们,只有这样才是合乎“自然”的,这也是他一直以来孜孜不倦所追求的。

因此,他在这里走向了真淳、平和、质朴的生命境界。

他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交友、饮酒、弹琴、采菊、读书、耕作,一切都显的异常自然,也正是在这种异常的自然中陶公不断地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4陶渊明诗歌创作中对于“自然”思想的体现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的思想核心,其诗歌创作中也无不体现着这一思想特征,因而他的诗篇散发着清新自然、质朴可爱和纯真隽永的艺术魅力。

魏晋时期盛行的是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而陶渊明将这种“自然美”推向了一个高峰。

陶渊明的诗歌与生活融为一体,他并没有刻意的去创作,而是将生活中的所见所想利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完成他内心的释然。

所以他的诗歌是个人情感的自然流露,毫无矫揉造作或华丽奢靡,读起来沁人心脾,仿佛也被他带入了那种“自然”的精神世界。

这就是陶氏诗歌感染着万千读者,并被后代人不断争相学习和模仿的原因所在。

钟嵘《诗品》中说陶诗:

“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

”黄庭坚说陶诗:

“不烦绳削而自合”。

朱惠说:

“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

”这些话正道出了陶诗的风格特点。

下面试着从四个方面来分析陶渊明诗歌中的“自然美”。

4.1陶渊明诗歌语言方面

陶渊明诗歌语言天然质朴、精炼传神、节奏自然,用字不追求新奇和藻饰。

我们很难在陶诗中找到那些意象奇特、手法夸张、辞藻华丽的诗句,他习惯于运用自然朴素的语言来传达深厚的意蕴,以期达到一种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这种表达方式自然贴切,恰到好处,使陶诗虽然语言质朴但不落俗套,给人以清新的面孔,同他诗歌的题材、风格相协调。

钟嵘在其《诗品》中评价陶诗的语言说:

“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典婉惬。

”除此之外,陶渊明还善于将日常生活口语写入诗歌,使其诗中蕴含着浓厚的田园生活气息,他也常常运用比喻、象征、寄托等艺术手法,使其诗歌即使运用典故也给人一种口语化感觉,让人一目了然。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道狭草木长,湿露沾我衣”“秋菊有佳色”“悲风爱静夜”“日暮天无云”,没有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有的只是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的都是生活琐事,读起来却有一种赏心悦目的韵味。

但如果仅仅是朴实无华的语言,以及对生活琐事的描绘,不可能产生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陶诗引人入胜的地方更多的体现在朴素中见绮丽,平淡中见警策。

正如前人所说:

“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

”陶诗成功实现了朴素与绮丽、平淡与警策这些对立审美范畴的完美统一,达到了作者心中自然化的境地,这也是陶诗艺术成就的独特性之所在。

又如在《归园田居》(其一)中,前八句显示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归田后的无比愉悦之情。

草屋、榆柳、桃李、远村、墟烟、狗吠、鸡鸣,诗中的这些景物再寻常不过,而经过了诗人艺术的演绎后,无不流露出浓厚的田园生活气息。

正如元好问说: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4.2陶渊明诗歌意象方面

在陶渊明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自然景物,而其中的一些便成为独特的自然意象,如草木、山川、鸟、孤云、青松、秋菊等等,蕴含着诗人鲜明的人格特征,传达着诗人自由自然的思想。

苏轼评陶诗说:

“意不在诗,诗以寄其意耳”。

即使不通读全篇,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些独特的意象来感受诗人的精神指向。

而在那些意象中,鸟、酒、菊出现的最为频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中的鸟儿自由飞翔,与采菊东篱下的诗人交相呼应,组成了一幅惬意自在的画面。

《咏贫士》(其一)“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

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

”其中的孤鸟形象不正是诗人挣脱世俗的束缚而选择田园生活的生动写照吗。

酒,在陶渊明诗歌中随处可见,是其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如《饮酒》《述酒》《止酒》等等。

在萧统所著的《陶渊明传》中,关于陶渊明嗜酒的描写就占了大半篇幅,从中可以感受到他简单生活中的各种情趣以及洒脱自在的性情。

在恬静的田园中,因为有酒的相伴,才使陶渊明的生活充满乐趣,惬意其中。

菊花是刚正不阿和清廉高洁的象征,“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烈。

怀此贞秀枝,卓为霜下杰。

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

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等都是对菊的描写和赞美。

陶渊明在这里不单纯是咏物,而是为了寄托或表达自己像菊花一样不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操。

4.3陶渊明诗歌内容方面

在张扬个性、重视自我的背景下,陶渊明的诗歌在内容方面更多的显露出随性洒脱、率真自然的风格,颇具大家风范。

他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更爱那可以摆脱功名利禄的束缚,使身心获得解放和自由的农村田园。

于是,他义无反顾地投进大自然的怀抱,辛勤躬耕,过起了怡然自得的简素淡雅的乡村生活。

因而他所创作的田园诗篇无不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为素材,使得诗歌散发出质朴、天然和纯真的浓厚生活气息。

村舍、茅屋、墟烟、荒草、狗吠和鸡鸣,这些在寻常人眼里再普通不过,而一经陶渊明之手,就变得新鲜可爱、生动无比了。

例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星理荒废,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南山下种的豆苗已被杂草掩埋,而显得稀少,早上打理杂草,晚上带着锄头伴着月光而归。

狭窄道路两旁繁茂枝叶上的露水打湿了我的衣服,衣服湿了没有什么紧要的,只要是不违背自己的意愿。

诗人如此描绘的田园风光中,那么自然,那么真实,那么可爱。

又如《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在诗人眼中世俗官场是束缚自己的“尘网”和“樊笼”,只有返回自然的田园,才能使人生获得自由,才能使精神得到解脱。

所以,农村生活的恬静,桃李榆柳所环绕的屋舍,深巷中的狗吠鸡鸣,这一切都使诗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完全和田园融为一体,得到了精神的超脱和自由。

4.4对待“生”和“死”的态度方面

对待“生”与“死”,陶渊明在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下采取超脱的态度。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

枯形寄空木。

娇儿素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在这首诗中,我们就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诗人对死亡的超然之态,无所谓生,无所谓死,一切都会转瞬即逝,还不如及时行乐,饮酒自得。

陶渊明的诗充满了自然之理,他在《时运》(其一)中写到“迈迈时运,穆穆良朝。

袭我春服,薄言东郊。

山涤余霭,宇暧微消。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体现了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他认为人与自然应当是在同一时空相融合的。

而在《挽歌诗》(其三)这首诗中,先写亲友为自己送葬时的情形,再用“荒草”、“白杨”、“严霜”意象烘托悲凉的气氛,结尾又写到“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表现了他对生与死的超脱态度:

人终有一死,谁都无法避免,而一个人的死对活着的人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影响,不必过于执着。

5陶渊明的“自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5.1思想方面的影响

陶渊明的“自然”思想不仅表现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推崇,还表现在他自然率真的诗意的生活状态,更表现在对人生价值的独特取向上。

钟嵘在《诗品》中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之宗”。

他在看到官场政治的虚伪和黑暗后,毅然决绝地选择离开,投入到他所向往的田园生活,回归到最自然的精神世界,使自我得到解脱,使心灵得到自由。

他又将这种崇尚自然的思想传递下去,使后世那些厌倦了官场政治或怀才不遇仕途失意的人士获得精神的归宿,企及从他那里获得新的人生价值的导向。

5.2诗歌方面的影响

陶渊明的自然思想又融入到他的诗文中,以自然为本的诗风使得诗歌散发出清新自然、质朴率真的浓厚气息,由此形成了新的诗派——田园诗。

其独特的诗风对后世文人创作产生深远影响,如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同柳变鸣禽”就是他刻意模仿陶渊明诗歌的杰作,再如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王维和孟浩然,都深深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后代文人多推崇他的诗歌,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元好问在《继愚轩和x承旨雪诗》里说:

“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

天然对雕饰,真赝殊相悬。

”苏轼也说:

“陶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陆游说:

“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

6结语

陶渊明的自然、质朴和纯真所带来的艺术魅力,决非那些“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的作品所能比拟的。

不论是他的自然思想,还是自然的诗风,都是我国文化长河中的耀眼明珠,并带给无数后代人士以深刻思考。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纲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袁行霈.陶渊明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刘向荣.陶渊明思想发展的轨迹及其深层结构[J].文学遗产,1988年版.

[4]曹旭.诗品集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版.

[5]李华.陶渊明诗文赏析集[M].巴蜀书社,x年版.

[6]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出版社,2021年版.

[7]吴莹.试论陶渊明自然思想与陶诗之自然美[N].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15(3).

[8]饶尚宽.老子[M].中华书局,2021年版.

[9]陈鼓应.庄子今译今注[M].中华书局,1983年版.

[10]丘振声.中国古典文艺理论例释[M].漓江出版社,1984年版.

[11]殷杰.中国古代文学审美理论鉴识[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12]李鹏辉.内外相谐:

为精神放牧而经营的绿色田园——解析陶渊明生存环境观的诗化道白

[N].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9(4).

[13]王振民.陶渊明诗歌的“自然”之美[J].中华现代教育,2007.

[14]胡勇.委运任化返朴归真——浅谈陶渊明的艺术及人生观[N].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4.

[15]孙晓梅.陶渊明对生命意识的自然解读[N].武警学院学报,2010.

[16]陶渊明生平.XX百科

致谢

本篇论文得以完成,首先要感谢老师的细心指导。

老师开阔的视野,为我提供了极大的发挥空间,在这段时间里让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要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对人要宽容、宽厚,老师宽厚待人的学者风范更是令我无比感动。

感谢各位老师在这几年一直在生活中、组织上给予我的教导和无私的帮助,在此文即将完成之际,衷心感谢帮助过我的每个人,在这里请接受我最诚挚的谢意!

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加之自身知识储备不多,文章尚有不少需要修改之处,还请老师斧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