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鱼常见病.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57732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斑马鱼常见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斑马鱼常见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斑马鱼常见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斑马鱼常见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斑马鱼常见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斑马鱼常见病.docx

《斑马鱼常见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斑马鱼常见病.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斑马鱼常见病.docx

斑马鱼常见病

斑马鱼常见鱼病

 

鱼病种类很多。

按照发生原因的不同,大体分为两类:

一类是非感染性疾病,一类是感染性疾病。

两类疾病对斑马鱼的健康均可形成严重的危害。

其中以感染性疾病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常常可形成大规模的爆发或感染,严重影响斑马鱼的质量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斑马鱼属于鲤科鱼类。

感染鲤科鱼类动物的病原均有可能感染斑马鱼。

本章将对斑马鱼中常见疾病及可能的应对方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第一节 细菌性疾病

1、分支杆菌病

病原:

海分支杆菌(M.marinum)、脓肿分支杆菌(M.abscessus)、龟分支杆菌(M.Chelonae)、偶发分支杆菌(M.Fortuitum)、草分支杆菌(M.Peregrinum)和嗜血分支杆菌(M.Haemophilum)等。

分支杆菌属是一类细长或略带弯曲的需氧杆菌,该属细菌一般不易着色,需要进行抗酸性染色,此外染色时需要加温或者延长染色时间。

该病能引起鱼结核病。

临床症状和病变:

溃疡、出血、头部周围充血、鱼鳞凸起,鱼鳍磨损,皮肤或者鳃苍白等。

内脏器官会有白色结节出现(图3.1)。

  

图3.1分支杆菌感染病理图。

左侧,宝刀鱼头肾组织感染分支杆菌产生的白色肉芽肿;中间,分支杆菌感染产生的肉芽肿切片(其切片内含有空腔的巨噬细胞);右侧,分支杆菌感染雨肠道切片的抗酸染色(抗酸菌染色呈红色,非抗酸菌染色呈蓝色)

显微观察与诊断:

诊断时根据上诉症状,再取内脏中的小结节做涂片,进行抗酸染色后如发现长杆形的抗酸菌,基本就可以确诊。

也可根据分支杆菌16SrDN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一段924bp的特异性片段,对其测序就可快速得出鉴定结果。

防治:

一般来说分支杆菌感染很难用抗生素进行根治,有文献报道50ppm卡拉霉素对其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此外,优化饲养条件对其预防也有一定作用。

2、细菌性败血症

病原: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河弧菌生物变种(Vibriofluvialis),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alcaligenes),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等气单胞菌属。

气单胞菌属均为革兰氏阴性菌,其中是嗜水气单胞菌能产生外毒素,具有溶血性、肠毒性及细胞毒性。

临床症状和病变:

体表及内脏充血,出血,突眼,腹部膨大,有淡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肿大,花肝,脾紫黑色,严重贫血等。

显微观察与诊断:

显微镜下可见红细胞肿胀,有时发生溶血,在脾、肝、胰、肾中均有较多的血源性色素沉着。

在病鱼腹水或者内脏检出嗜水气单胞菌PCR确诊。

 

3、滑动细菌(细菌性鳃病、环境性鳃病)

病原:

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spp.)、屈桡杆菌属(Flexibacterspp.);淡水养殖中常被检测出来的菌尾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columnare)和嗜鳃黄杆菌(F.branchiophilum)。

其中,柱状黄杆菌不能用含英语丰富的培养基培养,因会被其他生长快的细菌覆盖而使其长不出来,故分离该菌必须用贫营养的培养基。

临床症状和病变:

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鱼鳍和鱼尾表现特征性的腐蚀,颜色发白。

(图3.2)

 

图3.2滑动细菌感染鱼的病理图。

左侧,烂尾病。

右侧,细菌性鳃病(BGD)的病鱼鳃湿片,可见明显的上皮组织增生,上皮组织将初级鳃丝(P)逐渐融合。

显微观察与诊断:

鱼体发黑,鳃上肿胀,粘液增多,上皮增生,次级鳃瓣融合,有些鳃瓣坏死,病变部位可见大量细菌。

PCR确诊。

防治:

防治鱼过度拥挤,保持好的水质,在运输前两天内尽量少喂食或者不喂食。

一旦出现此病,用氯胺或者过氧化氢进行处理。

 

4、细菌性肠炎症

病原:

初步认为是肠型点状气单胞菌。

本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后,菌落周围可产生褐色色素,半透明。

临床症状和病变:

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体色发黑,腹部膨大,两侧上有红斑,肠壁充血发炎,弹性差,有很多淡黄色粘液,肛门红肿。

显微观察与诊断:

主要根据两点做出判断:

A肠道充血发红,肛门红肿外突,肠腔内有很多淡黄色粘液;B从肝、肾中可以检测出产气单胞菌。

进一步确认病原可以染色观察到细菌,PCR确诊。

此外,许多传染性疾病,均能引起肠道充血发炎,例如,肠炎性出血病,与肠炎病一样,肠道也发红充血,但肠道往往多处有紫红色瘀斑、瘀点。

5、竖鳞病

病原:

初步认为是水型点状假单胞菌(Pseudomonaspunctatatf.ascitae)。

这种菌均为短杆状,近圆形,单个排列,具有运动能力,无芽孢,革兰氏阴性。

琼脂菌落呈圆形,24h培养后中等大小。

有人认为此病是气单胞菌引起的,发生竖鳞病的斑马鱼体内也可以检测到气单胞菌;此外也有人认为是一种循环系统的疾病,由于淋巴回流障碍引起的。

临床症状和病变:

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无力,体表粗糙,鳞囊内积水,鳞片竖起,用手指轻压鳞片,渗出液就从鳞片下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

病鱼严重贫血,鳃,肝,脾,肾的颜色均变淡。

(图3.3)

图3.3 竖鳞病斑马鱼

游动缓慢,无力,体表粗糙,鳞片竖起,腹部膨大有腹水,眼睛突出显微观察与诊断:

根据其症状,如鳞片竖起,眼球突出,腹部膨大有腹水,轻压鳞片可喷射出可初步判断。

进一步确认病原可以染色观察到细菌,PCR确诊。

6、赤皮病

病原:

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属假单胞菌科。

革兰氏阴性菌,有运动能力。

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20h左右开始产生绿色或者黄绿色素。

临床症状和病变:

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

鳍充血,鳍的末端腐烂,鳍条间的组织也被破坏,使鳍条呈扫帚状,形成蛀鳍。

体表的皮肤出血发炎,鳞片脱落。

显微观察与诊断:

根据外表症状即可诊断。

染色观察到细菌,PCR确诊。

本病病原菌不能侵入健康鱼的皮肤,因此病鱼有受伤史,这点对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7、鱼鳔炎(aerocystitis,鱼鳔细菌性感染)

病原:

细菌和真菌感染都时有报道,不能确定其具体的细菌类型,有报道在患有鳔炎的病鱼中发现有嗜水气单胞菌和霍乱弧菌,因此看起来似乎为细菌机会性致病的。

临床症状和病变:

嗜睡,聚集鱼池底部,鱼鳍基部出现红斑。

显微观察与诊断:

鱼鳔出现大范围损伤和严重慢性炎症。

组织切片可见明显坏死,革兰氏染色可见大量细菌群落。

(图3.4)

防治:

由于目前鱼鳔炎的病菌及致病机理尚未清楚,所以还无好的治疗方法。

遇到病鱼及时隔离。

 

图3.4鱼鳔细菌性感染鱼的病理图。

左侧鱼鳔感染细菌后腹鳍和背鳍出现红斑;右侧,患有鱼鳔炎的病鱼的鱼鳔切片染色,箭头处可见大量革兰氏阴性菌

第二节寄生虫疾病

1、单细胞寄生虫

1.1、天鹅绒疾病

病原:

淡水天鹅绒(Piscinoodiniumpillulare)属鞭毛虫纲,腰鞭毛虫目。

生活史:

腰孢子虫阶段—滋养体—分裂前体—腰孢子虫。

临床症状:

精神萎靡,浮于水体表面,呼吸困难。

显微观察与诊断:

皮肤或者鱼鳃湿片可见滋养体;鳃感染上皮增生,皮肤感染上皮增生和坏死;切片中见滋养体(卵形的、不透明、无运动能力)。

(图3.5)

防治:

对于出现病症的鱼用盐水浸泡,及时隔离,彻底清洗鱼缸。

图3.5天鹅绒疾病鱼的病理图

鞭毛虫感染鳃组织切片染色,可见鞭毛虫(X)及早期阶段的鞭毛虫滋养体(箭头方向)

1.2、微孢子虫病

病原:

微孢子虫(Microsporidiun)属于微孢子门,微孢子目,特定种属名:

Paeudolomaneurophilia,孢子呈梨形、卵圆形,孢子小,内部构造需在电镜下才能看清楚。

生活史:

专性细胞内寄生,复杂生命周期,产生具有传染性和抵抗性的孢子,通过摄入具有传染性的孢子感染。

临床症状:

衰弱和脊柱弯曲(图3.6)

显微观察与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脊索和后脑)可见孢子(湿片或切片)

防治:

目前对微孢子虫最有效的控制手段是紫外线(UV)对水体进行照射,尚未发现对该病有作用的抗生素。

 

图3.6微孢子虫病鱼的病理图。

左侧,A鱼:

微孢子虫感染导致体型瘦弱;B鱼:

微孢子虫感染导致脊柱侧弯;右侧,A:

头部组织的微孢子虫吉姆萨染色;B:

微孢子虫湿片的电子超微结构。

 

1.3、白点病

病原:

多子小瓜虫(Ichthypothiriusmultifiliis)(纤毛虫纲、膜口目,凹口科)。

临床症状和病变:

粘液过多、呼吸困难和精神萎靡,皮肤有凸起的白色结节。

显微观察与诊断:

湿片见纤毛虫,确诊见到滋养体,寄生部位发现虫体。

(图3.7)

防治:

发病鱼体可以采用1:

4-5000稀释的福尔马林浸泡。

 

图3.7白点病鱼的病理图。

左侧,白点病鱼体表面可见寄生的纤毛虫;右侧,白纤毛虫的湿片观察可见鳃的上皮组织下生长有白纤毛虫的滋生体(箭头)

 

2、多细胞寄生虫

2.1、毛细线虫病(Capillariasis)

病原:

毛细线虫(Capillariasp.),Pseudocapillariatomentosa是第一个兼并的感染斑马鱼的毛细线虫,具有广泛的宿主。

属毛细科,卵生,卵随寄主粪便排入水中,开始分裂,形成幼虫,但幼虫并不出壳,鱼吞食含有幼虫的卵而感染。

临床症状和病变:

病鱼发黑,衰弱,嗜睡,毛细线虫以其头部钻入寄主肠壁黏膜层,破坏组织,引起肠壁发炎,剖检肝肿大和贫血(图3.8)。

显微观察与诊断:

肠道湿片显示充满特殊虫卵,组织切片见蠕虫位于肠壁,感染组织严重蜂窝织炎;椭圆形、具有双极囊的卵存在;确诊还需要观察到虫体或者分离虫体,PCR确诊。

防治:

对该病的治疗通常采用伊佛霉素和左旋咪唑,目前这两种药物尚未在斑马鱼身上试用。

图3.8毛细线虫病鱼的病理图。

毛细线虫感染鱼体组织的切片观察,切片中可见炎症从内皮层扩展到内腔。

2.2、肾粘孢子虫病

病原:

粘原虫(粘原虫门,粘孢子虫纲),两极虫属(Myxidium)或楚克拉虫属(Zschokkella)。

鱼体吞食孢子或者孢子粘附鳃或者皮肤感染。

临床症状和病变:

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可在多个器官中形成可见白色包囊。

显微观察与诊断:

病变组织切片见虫体,粘孢子具有特殊的极囊。

可以采用亚甲基蓝或者吉姆萨等特殊方法染色。

组织切片观察到虫体。

(图3.9)

防治:

福尔马林浸泡可以有效的治疗和预防该病。

图3.9肾粘孢子虫病鱼的病理图。

肾粘孢子虫的吉姆萨染色图,在图中可见虫体的两个极囊(箭头)

第三节真菌性疾病

1、水霉病(白毛病)

病原:

最常见的是水霉(Saprolegnia)和绵霉(Achlya)两个属的种类,属水霉科。

菌丝一段像根样扶着在水产动物的损伤处,分枝多而纤细,可深入至损伤、坏死的皮肤及肌肉,具有吸收营养的功能;伸出体外的菌丝形成肉眼能见的灰白色絮状物。

临床症状和病变:

病鱼最初感染水霉菌时,肉眼看不出任何症状,当肉眼看到时,菌丝已向外生长,呈灰白色棉毛状,病鱼焦躁不安,患处肌肉腐烂。

由于霉菌能分泌大量蛋白质分解酶,机体受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鱼体开始焦躁不安,与其他固体发生摩擦,此后,预提负担过重,食欲减退,瘦弱而死。

显微观察与诊断:

病变部压片,以显微镜检查时,可观察到水霉病的菌丝及孢子囊等;观察体表棉絮状的覆盖物;观察到水霉等的菌丝及孢子囊,培养霉菌鉴定种类以确诊。

 

2、鳃霉病

病原:

鳃霉,属水霉目,寄生在鳃上的鳃霉菌丝较粗直而少弯曲,分枝很少,不进入血管和软骨,仅在鳃小片上生长。

临床症状和病变:

病鱼失去食欲,呼吸困难,鳃上粘液增多,鳃上出血,呈现花鳃;病重时,病鱼高度贫血,整个鳃呈青灰色。

显微观察与诊断:

病变部压片,以显微镜检查时,可观察到鳃上有大量鳃霉寄生。

 

 

第四节非感染性和先天性疾病

1、肾钙质沉着症

钙在肾小管和集合管种沉积而成,当水中有较高浓度的CO2(>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