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实验室SOP文件新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7564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21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HIV实验室SOP文件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HIV实验室SOP文件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HIV实验室SOP文件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HIV实验室SOP文件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HIV实验室SOP文件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HIV实验室SOP文件新版.docx

《HIV实验室SOP文件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IV实验室SOP文件新版.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HIV实验室SOP文件新版.docx

HIV实验室SOP文件新版

HIV筛查实验室的设置及人员情况3

HIV筛查实验室工作管理程序4

HIV筛查实验室工作流程图6

HIV筛查实验室规章制度7

一、实验室工作制度7

二、岗位责任制7

三、标本管理制度8

四、试剂管理制度11

五、污染区工作守则12

六、清洁区工作守则13

七、环境消毒隔离制度13

八、实验台消毒措施14

九、废弃物处置和实验室消毒15

十、消毒液的配置及使用措施16

十一、消防安全制度16

十二、生物安全防护制度16

十三、职业暴露的防护及处理措施17

十四、筛查检验程序18

十五、检测结果的判定方法25

十六、检测结果报告规程25

十七、检测结果的判定方法26

十八、检验结果的解释27

十九、检测数据的记录与保存28

二十、呈阳性反应标本的处理程序28

二十一、检测数据季报方案和程序29

二十二、感染追踪处理方案30

二十三、保密程序制度31

二十四、质量管理制度32

二十五、室内质控分析管理制………………………………………………………33

二十六、外部质控血清的制备和保存………………………………………………34

二十七、仪器的使用维护……………………………………………………………35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36

程序HIV-抗体初筛试验标准操作(酶联免疫法)37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38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胶体金法)39

科华酶标仪的标准操作程序(SOP)40

科华全自动洗板机标准操作规程40

加样器的维护保养程序41

加样枪校准记录41

生物安全柜的标准操作程序(SOP)42

离心机操作维护规程47

室内质量控制的标准操作程序48

室间质量评价的标准操作程序(EQA)55

实验室意外和事故处理58

艾滋病的职业暴露后预防60

附表1HIV抗体筛查报告61

附表2HIV抗体复检检测单62

附表3HIV抗体检测数季报表65

附表4艾滋病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66

附表5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职业暴露事故汇总表70

 

HIV筛查实验室的设置及人员情况

为了更好发挥艾滋病检测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根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对于艾滋病的检测要求,我院检验科设置了独立的HIV筛查实验室。

为了使检测工作能够正常进行,保证HIV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我们不仅对工作环境条件和检测设施加以整改,而且建立了完整的实验室标准化操作规程,以确保HIV检测结果的准确有效。

HIV检测实验室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操作区,配备了专用的的生物安全柜、电脑、冰箱、酶标仪、洗板机、恒温培养箱、离心机、高压消毒锅等设备和安全防护用品等。

根据HIV检测实验室工作的需要,我科配备从事HIV检测工作人员4名,其中专职工作管理人员3名,副高级技术人员1名,中级卫生技术职称人员3名,所有人员从业年限均在7年以上。

并积极参加省级、市级举办的HIV检测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质量意识、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保证HIV检测工作的质量。

HIV筛查实验室负责人:

贾向东

人员:

孟晓虹

吕华

郭长城

 

HIV筛查实验室工作管理程序

一、目的

对HIV筛查实验室工作全过程进行控制,保证检验工作符合规定要求,提供可靠的检验数据和有效的检验报告。

二、范围

适用于本实验室开展的各类医学检验工作的各个环节。

三、职责

1、工作人员负责门诊检验样品的采集。

2、工作人员负责住院检验样品的接收。

3、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完成检验任务,并负责对检验工作质量的监督。

4、工作人员负责执行检验任务,做好检验记录,填报检验数据。

5、报告授权审核人负责检验报告的签发、发放。

6、实验室负责人负责检验资料的归档保管(计算机)工作。

四、工作程序

(一)、检验工作分类

本实验室的检验工作,根据标本的来源不同分为采样检验和送样检验,根据工作性质分为常规标本检验和检验质量抽检委托复检。

(二)、委托复检工作需按下列程序执行:

1、当面核对标本姓名、性别、年龄及标本质量等资料;

2、按要求进行检验;

3、必要时委托方可全程参与检验过程;

4、其余程序与常规检验标本相同。

(三)、采样及样品管理

采样执行本科程序文件《标本采样管理程序》。

样品接收、分发和保管处理,执行本科程序文件《标本管理程序》和《标本采样管理程序》。

样品一旦受理即给予受理编号。

(四)、标本检验

检验执行本科程序文件《标本检验管理程序》和《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

(五)、检验依据

1、国家标准方法;

2、部颁标准方法和检验规范;

3、卫生技术部门推荐使用方法;

4、有关科技文献或杂志上发表的方法;

5、自编规程的使用执行《检验方法确认程序》。

(六)、检验实施

检验人员按检验标准或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按时完成检验任务,并按程序文件《记录档案管理程序》做好原始记录。

(七)、检验报告的编制、复核和签发按本科程序文件《检验报告管理程序》执行。

(八)、检验方法控制

检验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规定的方法或标准检验方法进行,也可用经本科技术负责人批准的非标准检验方法进行。

其他检验方法不得采用。

 

HIV筛查实验室工作流程图

 

 

HIV筛查实验室规章制度

一、实验室工作制度

1.实验室保持清洁整齐,仪器设备要摆放整齐,说明书手册要妥善保管,原始记录不得擅自修改和销毁。

2.进入实验室前要摘除首饰修剪指甲,以免揕手套。

3.严禁在艾滋病实验室进食,饮水,吸烟和化妆。

4.不要将与工作无关的物品带入实验室。

5.进入实验室要穿隔离衣,戴手套必要时戴双层手套和防护眼镜。

6.认真对待样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7.采血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谨慎操作防止刺伤皮肤以免造成污染。

8.严格执行实验室工作人员年度采血和备案年度,工作人员从事工作必须进行HIV抗体和乙肝,丙肝等肝炎病毒标记物的检测,注射乙肝疫苗,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抗体检测,并保留笑血清样品。

二、岗位责任制

1.岗位责任制是保证工作质量和医疗安全,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

建立岗位责任制,做到人人分工职责明确,事事有人负责,立足本职,团结互助,相互协调,保证各项任务的胜利完成。

2.HIV筛查实验室由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负责。

3.牢固树立把质量放在第一位的思想,在工作中必须加强检查和复查制度,以保证血液质量及医疗安全。

4.交接工作必须认真负责,须核对实物和记录,对工作一般情况、存在问题和注意事项应进行具体交待,否则,发生问题由交班人负责。

5.职工临时因故离开工作岗位,必须将工作委托给能胜任该项工作的人员,否则,发生问题由原担任该项工作者负责。

6.新参加工作的职工,在未熟悉和掌握工作前不能独立工作不能顶岗位,在确能掌握经考核合格后方可。

7.建立HIV筛查实验室专用的精密仪器和重要设备专责岗位制,其他人不得任意使用。

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操作,不可擅自乱改设置。

8.凡是一物多人使用的,除共同负责外,应指定一人为该岗位责任制负责人,负责指导正确操纵,定期安全检查,经常维护保养,保持正常运转,该负责人有权制止任何违章操作和有害设备安全的行为。

9.人员职责分工:

每日值班人员负责样品的采集,接收,执行检验任务,做好检验记录,填报检验数据,签发报告及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行政班人员负责协助值班人员做好实验室的所有日常工作,并负责对检验工作质量的监督,检验报告的复核、发放,结果的解释,实验室室内消毒以及每日医疗废弃物的消毒处理。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检验资料的归档保管(计算机)工作。

三、标本管理制度

(一)、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艾滋病检测最常用的样品是血液,包括血清、血浆和全血。

唾液或尿液有时也可作为测试样品。

常用的血液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如下:

1、血清样品采集和处理

(1)、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真空采血管)抽取一定量静脉血,室温下自然放置12h,待血液凝固、血块收缩后再用3000r/min离心15min,吸出血清备用。

(2)、如用滤纸片采样,则手指或耳垂局部严格按常规进行消毒,在刺破皮肤后,迅速把滤纸片沾上,切勿让血液滴落在其它物体表面造成污染。

采血后要待血样干燥后再包装送检。

2、抗凝血样品采集和处理

(1)、用加有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或一次性注射器抽取静脉血,转移至加有抗凝剂的试管),反复轻摇,分离血浆和血细胞备用。

(2)、应根据实验要求选用适当的抗凝剂,如CD4+/CD8+T淋巴细胞测定可选用K3EDTA或肝素或枸橼酸钠,HIV病毒分离、核酸定性/定量检测可选用K3EDTA或枸橼酸钠。

(3)、用于核酸定性检测时,采集的抗凝全血应在4~8h内分离PBMC和血浆,否则应在24~48h内分离血浆和血细胞。

3、采集样品注意事项

(1)、采集样品原则上应按临床采血技术规范操作。

(2)、采集样品时应注意安全,建议采用真空采血管及蝶形针具,以避免直接接触血液;直接接触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应戴双层手套。

(3)、所有的血液、血清、未固定的组织和组织液样品,均应视为有潜在传染性,都应以安全的方式进行操作。

(4)、应象操作未知传染风险样品一样,小心存放、拿取和使用所有可能有传染性的质量控制和参考物质。

用后的包裹应进行消毒。

(5)、采血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采血用一次性注射器,谨慎操作,防止发生刺伤皮肤和造成外界污染。

(6)、离心机要使用密闭的罐和密封头,以防液体溢出或在超/高速离心时形成气溶胶。

(二)样品的保存

1、用于抗体检测的血清或血浆样品,应存放于-20℃以下,短期(1周)内进行检测的样品可存放于2-8℃。

2、用于抗原和核酸检测的血浆和血细胞样品应冻存于-20℃以下,进行病毒RNA检测的样品如需保存3个月以上应置于-80℃。

3、用于CD4+/CD8+T淋巴细胞测定的样品不能长期保存,样品采集时间超过48h则不可检测。

(三)样品的运送

1、实验室间传递的样品应为血清或血浆,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运送全血。

2、应采用WHO提出的三级包装系统:

第一层容器:

装样品,要求防渗漏。

样品应置于带盖的试管内,试管上应有明显的标记,标明样品的编号或受检者姓名、种类和采集时间。

在试管的周围应垫有缓冲吸水材料,以免碰碎。

随样品应附有送检单,送检单应与样品分开放置。

第二层容器:

要求耐受性好、防渗漏、容纳并保护第一层容器,可以装若干个第一层容器。

将试管装入专用带盖的容器内,容器的材料要易于消毒处理。

第三层容器:

放在一个运输用外层包装内,应易于消毒。

在第三层容器外面要贴标签(数量,收、发件人)。

3、血清和血浆样品应在2~8℃条件下由专人运送。

用于CD4+/CD8+T淋巴细胞测定的样品应在室温下18~23℃运送。

每一包装的体积以不超过50ml为宜。

4、运送感染性材料必须有记录。

5、如分离血浆仍有困难,可直接将抗凝血-20℃以下冻存,采用冰壶冷藏运输,避免冻融。

6、特殊情况下如需对个别样品进行复测,可以用特快专递形式投寄,但必须按三级包装系统将盛样品的试管包扎好,避免使用玻璃容器,以保证不会破碎和溢漏。

(四)。

样本接收和拒收标准

1、签收:

实行双签制度,送检者及实验室验收人员均需签名。

2、认真查对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检测目的及项目等。

对不符合要求者记入拒收标本记录表中,并及时通知采样单位,正确及时地补采样本,以免延误病人的检测报告。

3、对符合检测要求的标本及时进行唯一性编号(详见标本唯一性编号标准操作程序)并记入可接收标本记录表中。

4、含有感染性样品的包裹必须在具有处理感染源设备的实验室内由经过培训、穿戴防护衣的工作人员打开,用后的包裹应进行消毒。

4.1、核对样品与送检单,检查样品管有无破损和溢漏。

如发现溢漏应立即将尚存留的样品移出,对样品管和盛器进行消毒,同时报告科主任等有关领导和专家。

4.2、检查样品的状况,记录有无溶血、污染、血脂高及黄疸等情况。

如果污染过重认为样品不能接受,则应将样品安全废弃。

并要将样品情况立即通知送样人。

4.3、打开标本容器时要小心,以防内容物泼溅。

样品处理时若内容物有可能溅出,则应在生物安全柜中戴手套进行。

同时应戴口罩、防护眼睛,以防皮肤或粘膜污染。

4.4、接收样品时应填写样品接收单。

(五)标本检测

1、离心机要使用密闭的罐和密封头,以防液体溢出或在超/高速离心时形成气溶胶。

复核标本接收过程中的每一步骤,在检测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标准化操作规程。

2、在标本足够的情况下,不能浪费、随意丢弃或损坏标本。

应象操作未知传染风险样品一样,小心存放、拿取和使用所有可能有传染性的质量控制和参考物质。

用后的包裹应进行消毒

(六)、标本处理

检验标本先用含2-3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半小时,再用高压锅高压消毒。

然后用双层专用黄色医用垃圾袋专人收集所有废弃医用垃圾。

送专门存放医用垃圾处统一焚化处理。

四、试剂管理制度

(一)、采购与审批

科主任根据需要定期拟定采购计划,交由院领导审批,批核后由科主任交与器械科,有器械科与经销联系

(二)、验收与登记

仓管负责人根据供应商提供的试剂及清单对数量、品种、品牌、包装等进行验收,并将入库数据登记。

(三)、贮存

冷藏试剂统一存放在HIV实验室专用的冰箱内,冷箱保管及温度控制由仓管负责人负责。

HIV试剂一般应2~8℃避光保存,在有效期内使用。

(四)、出库管理

各室提出试剂申领,仓管人填写出库单据,认领人签名后出库。

(五)、其它

1、试剂的保存应严格按照要求存放,以保证有效期内能有效地使用,杜绝浪费现象。

2、仓管人应对试剂库存定期检查,不使用过期变质的试剂。

3、易燃,易爆试剂应分开存放远离火源和电源。

 

4、剧毒试剂必须由科主任和负责科室保卫的同志负责保存,放保险箱内,使用时应有两人在场,并做好登记。

五:

污染区工作守则

做好污染区实验室废弃物的消毒处理,未经实验室管理人员许可不得进入污染区。

1、凡是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要先消毒灭菌后清洗。

2、严格操作程序,做好各种实验记录,实验阳性标本保存至5年,(经过免疫印记确诊的阴性标本也要保存),不得擅自处理。

3、禁止用口吸液体,必须使用移液器操作。

4、操作中有标本等外溅时,应及时消毒,对大量溅出的高浓度污染物在清洁前先用1%次氯酸钠溶液浸泡,然后戴上手套擦洗。

5、每次实验后,要对工作台面消毒,用0.2%-1%次氯酸钠溶液喷洒和浸泡。

6、离开实验室前要脱去手套,隔离衣等防护物品,放入指定污桶,用肥皂和流水洗手。

六:

清洁区工作守则

1、实验室是检验工作的场所,要保持清洁、安静、物品摆放要整齐。

2、清洁的防护服置于实验室清洁区内存放处。

检验人员工作时应按要求穿工作服、工作衣、帽、专用鞋等。

3、禁止将与检验工作无关的物品带入检验室,禁止在检验室内会客、抽烟、吃东西。

4、注意安全,下班后、节假日必须切断水源、气源、电源,关好门窗。

5、严禁将污染区的物品带入清洁区。

6、妥善保管仪器、设备的说明书、操作规程、原始记录表、零(部)件、常用工具、电源线、连接线要排列整齐。

7、检验室须配置消防设备,并经常检查待用状态,任何人不得擅自挪用或挪动。

七、环境消毒隔离制度

1、实验室应分为清洁区和操作区,清洁区要注意保护不受污染。

操作有气溶胶可能的标本应配置生物安全柜及其它防护设置,如紫外线灯,排气扇等操作区的工作台及地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一次,有污染时随时消毒,每周大扫除一次。

2、采血室每日操作前用清水擦拭操作台一次,采血结束用消毒液擦拭操作台、桌子和地面一次,紫外线每日照射消毒二次,每月空气细菌培养一次,紫外线强度定期测定。

3、各种检验标本的收集,送检必须用相应指定的容器留取,不得外溢污染。

4、静脉及末稍采血,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静脉抽血做到一人一针一筒一巾一带一消毒,所用止血带及纸垫每日消毒,末稍采血一人一片一管,杜绝交叉污染。

5、一次性医用器具包括采血针,注射器、尿杯、血红蛋白微量吸血吸管,应严格做好领发登记,注射器先浸泡消毒后由供应室一对一调换,统一处理,其余一次性器具浸泡消毒后装入污物袋送焚烧炉焚烧。

6、检验人员在进行静脉抽血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操作前必须洗手必须戴好帽子与口罩,操作台和手被污染时应用肥皂和流水认真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双手,酒精、碘酒瓶每周更换消毒两次。

7、溢出试管外的血液,应立即用碘酒棉签擦拭干净,注意防止玻璃碎片刺伤手,并注意试管有无破裂。

8、当针头和碎玻璃刺伤手时,用流水冲洗,挤出血水,应立即用碘酒消毒局部。

9、实验室操作时应戴上手套。

吸取标本,离心振荡等应严格按操作规程,防止自身和实验室受污染。

10、已检查标本与容器分别浸泡于次氯酸钠(2000mg/L)中两小时后,标本倾弃,一次性容器送焚烧,重复使用的经清洗消毒和灭菌后再使用,均要有记录。

有毒化学试剂和放射性试剂使用后要经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11、非科室工作人员不准进入实验室,外来人员参观需经科主任同意方可进入。

八、实验台消毒措施

1、实验台消毒措施必须符合艾滋病实验室的通用生物安全要求。

由专人按特定程序和方法进行清洁和消毒。

2、台面的清洁消毒,保持清洁、湿式打扫。

每天开始工作前用湿布抹擦1次,地面用湿拖把擦1次,禁用干抹干扫。

抹布和拖把等清洁用具实验室专用,不得混用,用后洗净晾干,下班前用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含有效氯2000mg/L)、0.2~0.5%过氧乙酸或75%乙醇抹擦1次。

也可用便捷式高强度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消毒。

3、应象操作未知传染风险样品一样进行消毒与灭菌,小心存放、拿取和使用所有可能有传染性的血液、质量控制和参考物质,若被上述物品明显污染,如具传染性的标本或培养物外溢,溅泼或器皿打破,洒落于台面,应立即用消毒液消毒,用5000mg/L有效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或乙醇洒于污染的台面,并使消毒液浸过污染表面,保持30~60min后再擦,拖把用后浸于上述消毒液内1h以上。

4、各类在实验室实验台上操作后的废弃物品均应视作物染物分类处理,所有废弃物应视为HIV污染物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处理。

九、废弃物处置和实验室消毒

1、废弃物处置

废弃物处置应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和《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从艾滋病实验室出来的所有废弃物,包括不再需要的样品、培养物和其它物品,均应视为感染性废弃物,应置于专用的密封防漏容器中,安全运至消毒室,并在高压消毒后再进行处理或废弃。

2、HIV常用的物理消毒方法

压力蒸汽消毒,121℃,保持15~20min;

干燥空气烘箱消毒(干烤消毒),140℃,保持2~3h。

3、HIV常用的化学消毒方法

HIV最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是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含有效氯2000~5000mg/L)、75%乙醇和2%戊二醛,保持10~30min。

4、废弃物缸:

5000mg/L次氯酸钠。

5、生物安全柜工作台面和仪器表面:

75%乙醇。

6、溢出物:

5000mg/L次氯酸钠。

7、污染的台面和器具:

2000mg/L次氯酸钠,也可以用过氧化氢或过氧乙酸。

器械可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

十、消毒液的配制及使用措施

1、HIV实验室最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是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含有效氯2000-5000mg/L)、75%乙醇和2%戊二醛,保持10~30min。

2、含氯消毒剂的配制:

次氯酸钠原液使用前进行1:

20~1:

50稀释(2000-5000mg/L)或联昌84使用前进行1:

10~1:

25(2000-5000mg/L)稀释后,用于实验室内的消毒。

3、乙醇,俗称“酒精”,能够杀灭多种细菌,对HIV病毒有一定的杀灭作用,70~75%的效果最好。

因此,使用前新鲜配置足量70~75%的乙醇,用于生物安全柜、工作台面和仪器表面的消毒,可以达到最佳的消毒效果。

4、过氧乙酸也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高效消毒剂,新鲜配置1~3%的过氧乙酸熏蒸,用于地面、墙壁、实验器材及实验室内资料、文件、书本等物品的消毒。

0.04%的过氧乙酸用于实验室工作人员手浸泡1~20分钟,再用肥皂洗手。

5、2%戊二醛用于可浸泡物品的消毒,医疗器械等。

6、HIV实验室常用化学消毒剂的配置,本着多用多配,少用少配,现用现配的原则,保证消毒剂使用时的浓度,保证消毒效果。

十一、消防安全制度

1、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科室负责制。

2、主管领导和保卫科对全体职工经常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提高思想认识,掌握消防知识和消防器材的使用。

3、严格执行《安全防火管理制度》各种火种与易燃易爆物品,必须严格分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实验室实施单向流向制度,通道不得乱堆放易燃爆物品和杂物。

4、严禁在实验室内吸烟。

5、电器的安装与拆除,必须由电工进行,严禁乱接电源,乱后电线。

6、各种机电设备、高温电器设备、耐高压容器和设施,使用时必须有专人负责,随时检查,消除隐患,严防事故发生。

7、各防火区域设置的消防器材和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和更换,随时处于完好状态,并不得随便挪动。

8、任何人发现火、水灾等隐患者,必须及时向科领导报告。

科主任及时向院领导报告,及时做好善事处理工作。

十二、生物安全防护制度

1、上岗工作人员应是经过岗前安全与技术培训,取得合格证,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人员。

2、进入实验室应穿隔离衣、戴手套,必要时(如对筛查阳性标本进行复测或检测高危标本)要戴防护眼镜,防止污染暴露的皮肤和衣物。

3、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操作过程中,不得用戴手套的手触摸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

4、操作时可能发生的触电、失火、玻璃割伤、针头刺伤、烧伤、不慎中毒、传染性标本的污染,有应急处理的方法,有关工作人员均应熟悉。

5、操作中手套破损,应立即丢弃,洗手后戴上新手套继续操作,不慎发生泻漏,应立即按照《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进行处理。

6、防止腐蚀、灼伤、中毒、火灾和爆炸等事件发生。

7、实验操作完毕后,应按照实验室清理与消毒程序,进行善后处理。

同时记录相关资料与数据并存档。

8、工作结束后,应先洗戴手套的手,然后脱去手套丢弃,再脱去工作衣,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后离开实验室。

9、注意安全,随手关门,做好水,电,门的安全保卫工作,防火防盗防水。

十三、职业暴露的防护及处理措施

   HIV检测实验室职业暴露是指检验工作人员在从事检测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利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一)、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