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语文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163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专升本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专升本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专升本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专升本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升本语文模拟试题.docx

《专升本语文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升本语文模拟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升本语文模拟试题.docx

专升本模拟试题

语文试题

(一)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既来之,则安之”这句古语出自[]A.《论语》 B.《庄子》

C.《孟子》 D.《左传》

2.《秋水》中北海若对“自多”的态度是[]A.反对 B.赞成

C.无所谓 D.顺其自然

3.梁启超《论毅力》写于[]A.戊戌变法之前 B.戊戌变法失败后

C.五四运动之时 D.五四运动之后

4.《郑伯克段于鄢》中“多行不义必自毙”一语指斥的对象是[]A.武姜 B.郑武公

C.郑庄公 D.共叔段

19/19

5.《

李将军列传》一文中不与李广构成对比关系的人是[]A.匈奴射雕者 B.李蔡

C.程不识 D.王朔

6.北宋第一个专事写词的婉约派词人是[]A.苏轼 B.王安石

C.柳永 D.晏殊

7.盛唐诗人中,被誉为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的是[]A.杜甫 B.王维

C.李白 D.孟浩然

8.《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一诗贯穿全诗的线索是[]A.月夜 B.笛声

C.泪痕 D.歌舞

9.李煜的《虞美人》是一首[]A.悼亡词 B.抒情词

C.咏物词 D.怀古词

10.“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中刘郎指的是[]

A.刘彻 B.刘备

C.刘邦 D.刘裕

11.被誉为“曲状元”的作家是[]

A.马致远 B.白朴

C.关汉卿 D.郑光祖

12.苏轼的《前赤壁赋》主要描写了哪三种景物?

[]A.明月、江水、秋花 B.江水、明月、清风

C.清风、黄花、梧桐 D.清风、明月、卢荻

13.在《宝玉挨打》中,说“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这句话的人物是A.王熙凤 B.贾母

C.薛宝钗 D.贾政[]

14.《大同》论证理想社会时主要运用了[]A.演绎法 B.归纳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15.李密在《陈情表》中陈述不能奉诏的理由,是为侍奉年迈多病的[]A.祖父、 B.祖母

C.外祖父 D.外祖母

16.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采用的驳论方法是[]A.反驳论据 B.反驳论点

C.反驳论证过程 D.反驳论证方式

17.冯谖为孟尝君“焚券市义”行为中蕴含着[]A.道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人本思想、 D.民本思想

18.《故都的秋》一文的体裁是[]

A.游记散文 B.说理散文

C.抒情散文 D.叙事散文

19.《日出》的情节结构特点是[]

A.回顾式写法 B.开放式写法

C.闭锁结构 D.片段写法

20.下列哪位作家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

[]A.契诃夫 B.伏尔泰

C.屠格涅夫 D.泰戈尔二、文言文阅读:

21~29小题,共30分。

(一)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1~23小题:

孔子曰:

“求!

周任有言曰: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21.将“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用这两句

话作为论据的性质,所表达的观点,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4分)

22.将“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两句话的双重喻义。

(4

分)

23.本段选文运用了哪些修辞?

并举例说明其作用。

(2分)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24~26小题:

呜呼!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24.文中“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4分)

25.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分)

26.请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2分)理:

原:

(三)阅读《论毅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7~29小题:

孔子曰: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

”孟子曰:

“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27.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并说明这段文字表明了什么观点?

(4分)

篑:

平:

弃井:

数:

28.这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4分)

29.文中所引孔孟的话属于何种论据?

哪个成语是由孔子的话引申来的?

(2分)三、现代文阅读:

30~38小题,共30分。

(一)阅读《苦恼》中的一段文字,回答30~32小题:

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的马就站在那儿。

他想起燕麦、草料、天气。

......

关于他的儿子,他独自一人的时候是不能想的。

……跟别人谈一谈倒还可以,至于想他,描摹他的模样,那太可怕,他受不了。

......

“你在吃草吗?

”姚纳问他的马说,看见了它的发亮的眼睛。

“好,吃吧,吃吧。

……既然

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

……是啊。

……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

……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我不行了。

……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夫。

……只要他活着就好了。

姚纳沉默了一忽儿,继续说:

“就是这样嘛,我的小母马。

……库兹玛·姚内奇不在了。

……他下世了。

……他无缘无故死了。

……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你就是这个小驹子的亲娘。

……忽然,比方说,这个小驹子下世了。

……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姚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

30.这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

(4分)

31.这段文字描写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4分)

32.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主人公的苦恼是什么?

(2分)

(二)阅读《论快乐》中的一段文字,回答33~35小题:

穆勒曾把“痛苦的苏格拉底”和“快乐的猪”比较。

假使猪真知道快活,那么猪和苏格拉底也相去无几了。

猪是否能快乐得像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会容易满足得像猪,我们是常看见的。

把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这是最糊涂的分析。

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

小孩子初生了下来,吃饱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虽然它身体感觉舒服。

缘故是小孩子的精神和肉体还没有分化,只是混沌的星云状态。

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千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

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时的是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

那时刻的灵魂,仿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虽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

快乐时的你,一定心无愧怍。

假如你犯罪而真觉快乐,你那时候一定和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同样心安理得。

有最洁白的良心,跟全没有良心或有最漆黑的良心,效果是相等的。

33.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4分)

34.简要分析文中运用修辞方法所起的作用。

(4分)

35.这段文字在写作上有何特色?

(2分)

(三)阅读《炉中煤》中的一段文字,回答36~38小题: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36.作者借“炉中煤”抒发内心的感觉,这是什么表现方法?

(2分)

37.怎样理解这一节诗的寓意?

(4分)

38.“年青的女郎”的比喻意义是什么?

(4分)四、作文:

50分。

39.挪威人捕沙丁鱼,抵港时若是活鱼,卖价比死鱼高出许多,所以渔民们千方百计想让鱼活着抵港。

但种种努力都归失败,只有一艘渔船却总能带着活沙丁鱼回到港内。

他们的方法很简单:

鱼槽里放进一条鲶鱼。

原来,鲶鱼进入鱼槽后,因环境陌生而四处乱游,挑起磨擦,大量沙丁鱼发现多了一个“异己分子”,自然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这样一来,就一条条活蹦鲜跳地到达渔港。

此现象即为“鲶鱼效应”。

请依据以上材料,题目自拟,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招生考试专升本模拟试题

语文试题

(二)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A.《孟子》 B.《论语》

C.《庄子》 D.《韩非子》

2.“民为贵,社穆次之,君为轻”的提出者是[]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苟子

3.《谏逐客书》中,“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采用的修辞方法是[]A.比喻 B.层递

C.对偶 D.排比

4.《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的中心论点是[]A.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C.满招损,谦得益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5.“譬如为山,未成一簧,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这段话所用的逻辑论证方法是[]

A.演绎、对比 B.归纳、对比

C.类比、归纳 D.对比、比喻

6.鲁迅在《灯下漫笔》中,用“人肉的筵宴”为喻是为了说明[]A.中国文明的实质 B.中国精神文明的核心

C.奴化心态 D.中国历史的可怕

7.《

郑伯克段于那》中“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国之一”的意思是[]A.参加国之一 B.三个国家中的一个

C.三个国都中的一个 D.国都的三分之一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原出处是[]A.《史记》 B.《论语》

C.《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