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结果的分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7464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结果的分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习结果的分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习结果的分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习结果的分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习结果的分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结果的分类.docx

《学习结果的分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结果的分类.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习结果的分类.docx

学习结果的分类

学习结果的分类

第二讲学习结果的分类

一、什么是知识?

二、专家们对知识和学习结果的分类

三、我们对学习结果的分类

一、什么是知识?

有一个经典的知识阶层图,把数据、信息、知识、能力、智慧五个相关概念基本说清楚。

1、什么是数据?

我们经常说“水的温度是100℃,木头的长度是2米,大楼的高度100层“。

通过水,温度,100℃,木头,长度,2米,大楼,高度,100层这些关键词就是数据,这些数据在我们的大脑里就形成了对客观世界的印象。

数据是使用约定俗成的关键词,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属性、位置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抽象表示。

程序性知识是个体不能有意识地提取因而其存在只能通过某些形式的行为间接展示的知识。

比如,我们不能明确地描述自己如何骑自行车的,但拿来自行车就能骑走,就说明我们具有骑自行车的程序性知识。

2、知识的四分法

在安德森等人在修订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时,把知识分成了四类:

一是事实性知识,指学习者在掌握某一学科或解决问题时必须知道的基本要素,包括术语知识及具体细节和要素的知识;二是概念类知识,指某个整体结构中发挥共同作用的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包括类别与分类的知识、原理与概括的知识、理论与结构的知识;三是程序性知识,指如何做事的知识、探究的方法、运用技能的准则;算法、技巧和方法的知识;四是元认知知识,关于一般的认知知识和自我认知的知识,包括策略性知识、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自我知识。

3、知识的两层次法

我国的李松林教授把知识区分成两个层次:

一是关于事物的知识,二是关于知识的知识。

关于事物的知识就是中小学教师通常理解的具体性知识,常常表现为教材中的字、词、句和大量的概念、原理、公式等。

关于知识的知识包括两种类型:

一是导源知识的知识,其作用是揭示具体性知识背后所蕴含的逻辑、根据、标准与方法,常常表现为学科方法、学科思想、学科价值等;二是规定知识的知识,其作用是界定和诠释同类知识的组织结构和属性特征,如关于事实的知识、关于概念的知识、关于方法的知识、关于价值的知识等。

4、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把学习结果进行了分类。

他将学生习得的学习结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性能。

性能是后天习得的一种内潜的心理状态或心理品质,其存在是根据学习者外在的表现推测出来的。

加涅把学习结果分为五类:

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智慧技能是个体运用符号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智慧技能一般涉及概念和原理的运用。

中小学各学科中的概念、定理、定律、公式等的运用,都算是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是个体用于支配自身学习、记忆和思维活动的手段。

如用分类记忆来提高记忆效果,就属于认知策略。

言语信息是运用语言陈述信息的能力。

言语信息相当于前面所说的知识。

动作技能是一种最明确的人类性能。

比如溜冰、骑自行车、写字都是动作技能。

态度是个人对某些人、事物或情况的积极或消极的反应。

5、三维目标的分类

这是大家最熟悉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我们对学习结果的分类

(一)学习结果之间的关系

前概念、知识、技能、策略、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经验、习惯、能力、品格、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智慧等这些都可以称之为学习结果。

厘清这些概念,并且弄清楚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对提高学习质量有重要作用。

如果对这些基本概念似懂非懂、似是而非,那怎么可能产生高质量的学习结果?

把这些学习结果整合在一张图上,即学习结果关系图(如下图),以便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学习结果形成的基本逻辑和各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广义的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和经验等。

其中,陈述性知识指向事实、概念、原理等,狭义的知识就是指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则包括技能、过程。

技能与过程的区别在于思维参与的程度,没有思维含量的称之为技能,要不断思考就是过程。

比如,写字就是技能、写文章就是过程。

策略性知识包括策略、方法,而经验则是指我们在学习过程和解决问题中反思总结出的个性化的知识。

由此可见,“三维目标”中所说的知识实际上是狭义的知识,而“三维目标”中的技能实际上是广义的技能,包括技能和过程。

“三维目标”中的方法,实际上就是策略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经验是我们重要的学习结果,这些学习结果便是我们解决问题的资源。

从学习结果关系图中可以看出,能力和行为也是学习结果,这两者关系很大。

能力是学生运用广义知识解决问题的程度,能力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

比如,某人说自己写作能力很强,我们不能凭他自己说,而是通过他文章写作来判断其写作能力到底强不强,所以能力要通过行为来证明。

能力不能直接培养,从关系图中,我们也可看出能力培养的现实路径。

要培养某种能力,第一步,要给学生装配资源,也就是要学习各种知识;第二步,运用这些资源去解决问题;第三步,在解决问题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快速反应的行为;第四步,外在行为与内在资源实现深度整合,这才形成了能力。

行为能够稳定、固化后可称之为习惯,习惯也是一种学习结果。

在学生时代,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都很重要,是我们教育教学应当关注的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重要的学习结果。

在“三维目标”中,特别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它是我们该不该做某件事的依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整合而形成品格。

因此,品格也是一种学习结果。

品格是内隐于内心世界的,是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的,定式化的言行举止就形成了习惯。

能力是一个中性词,没有价值取向,而素养是一个正向词汇,有明确的价值取向。

因此,观念、品格与能力的有机结合,就形成了素养。

人需要培养的素养很多,其中有一些特别重要,称之为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在不同学科的体现,就称之为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2017版新的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首次提出凝练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形成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而克服长期以来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如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凝练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表述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则指向“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则提炼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等。

总之,素养、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也是学习结果。

素养这类学习结果也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比如,我们观察到某个人出口成章、妙笔生花,就会得出一个结论,这个文学素养比较高。

(二)学习结果的基本类型

我们可以把众多的学习结果分为两类,一类称之为要素型学习结果,一类称之为融合型学习结果。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都是要素型学习结果,而行为、能力、品格、素养、核心素养这些则是融合型学习结果。

从学习结果关系图中不难看出,要取得高质量的融合型学习结果,离不开要素型学习结果的支持,没有要素型学习结果,融合型学习结果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不要有了核心素养就忽略了“三维目标”。

要素型学习结果有以下特点:

一是要素型学习结果是可以在一节课、一个单元形成的,可以强调效率的;二是要素型学习结果总体上来说是强调输入。

融合型学习结果与要素型学习结果不同,融合型学习结果则呈现如下特点:

其一,融合型学习结果不是在短时间就可以形成,是一个比较慢的过程,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过程。

正所谓“教育是慢的艺术”,融合型学习需要时间的积淀、过程的历练。

其二,融合型学习结果是在解决问题中、创造作品过程中进行学习,强调的是输出。

学习结果的分类对教学有重要的意义,一是明确哪些是可教的、哪些不易教的、哪些是不能教的;二是要明白不同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教与学的方式;三是改变我们对学习内容的粗放状态,以前我们对学习内容只知道三点:

知识点、重点、难点,通过对知识和学习结果的分类,我们对研究教学的颗粒度变得更精细化和专业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