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高考化学综合测试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7414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74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高考化学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高考化学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高考化学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高考化学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高考化学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高考化学综合测试试题.docx

《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高考化学综合测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高考化学综合测试试题.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高考化学综合测试试题.docx

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高考化学综合测试试题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NO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NA

B.1mol20Ne和22Ne的混合物中含有的中子数目为10NA

C.8.4gNaHCO3和MgCO3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为0.1NA

D.已知某温度下硼酸(H3BO3)饱和溶液的pH=4.6,则溶液中H+的数目为1×10-4.6NA

2.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不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结论

A

稀硫酸

Na2CO3

Na2SiO3溶液

非金属性:

S>C>Si

B

浓硫酸

蔗糖

溴水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

C

浓硝酸

Fe

NaOH溶液

说明铁和浓硝酸反应可生成NO2

D

浓氨水

生石灰

酚酞

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

A.AB.BC.CD.D

3.NA是阿伏加徳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2NA

B.标准状况下,22.4LHF中含有的氟原子数目为NA

C.密闭容器中,lmolNH3和lmolHC1反应后气体分子总数为NA

D.在1L0.1mol/L的硫化钠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NA

4.下列有关化学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受强酸或强碱腐蚀致伤时,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用水冲洗,并视情况作进一步处理

B.移液管吸取溶液后,应将其垂直放入稍倾斜的容器中,并使管尖与容器内壁接触,松开食指使溶液全部流出,数秒后,取出移液管

C.向某溶液中加入茚三酮试剂,加热煮沸后溶液若出现蓝色,则可判断该溶液含有蛋白质

D.检验氯乙烷中的氯元素时,可先将氯乙烷用硝酸进行酸化,再加硝酸银溶液来检验,通过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来判断是否存在氯元素

5.NA是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25g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NA

B.22.4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A

C.1.0L1.0mol/L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D.密闭容器中,2molSO2和1mol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A

6.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作一次性医用防护服的主要材料聚乙烯、聚丙烯是通过缩聚反应生产的

B.气溶胶的分散剂可以是空气或液体水

C.FeCl3溶液可以作为“腐蚀液”处理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

D.福尔马林(甲醛溶液)可用于浸泡生肉及海产品以防腐保鲜

7.下列不符合安全规范的是()

A.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NH3泄露时向空中喷洒水雾

C.含Cl2的尾气用碱溶液处理后再排放

D.面粉生产车间应严禁烟火

8.有3份等量的烧碱溶液,第1份直接与盐酸反应;第2份稀释一倍,再与盐酸反应;第3份通入适量的CO2后,再与盐酸反应.若盐酸的浓度相同,完全反应时消耗盐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和V3,则V1、V2和V3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V1=V2=V3B.V1>V3>V2C.V2>V3>V1D.V1>V2>V3

9.室温下,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中和等体积、等浓度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至pH=7,前者消耗的盐酸多

B.向NaHS溶液中加入适量KOH后:

c(Na+)=c(H2S)+c(HS-)+c(S2-)

C.将amol·L-1的醋酸与0.0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

c(Na+)=c(CH3COO-),则醋酸的电离常数Ka=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D.向NH4Cl溶液中加入少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则

的值减小

10.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栏目不仅彰显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司南之杓(勺),投之于地,其柢(勺柄)指南”,司南中“杓”的材质为Fe3O4

B.宋《莲塘乳鸭图》缂丝中使用的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绿色颜料铜绿,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D.清乾隆“瓷母”是指各种釉彩大瓶,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11.下列实验结果不能作为相应定律或原理的证据之一的是()

A

B

C

D

勒夏特列原理

元素周期律

盖斯定律

阿伏加德罗定律

实验方案

结果

左球气体颜色加深

右球气体颜色变浅

烧瓶中冒气泡

试管中出现浑浊

测得

的和

的体积比约为2:

1

(B中试剂为浓盐酸、碳酸钠溶液、硅酸钠溶液)

A.AB.BC.CD.D

12.X、Y、Z、R是四种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原子最外层有两个未成对电子,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Z元素的单质常温下能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氢气,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X原子与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

X

B.X、Y分别与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熔沸点一定是:

X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R>X

D.Y与Z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的化学键和晶体类型均完全相同

13.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0.1mol·L−1K2CO3溶液:

Na+、Ba2+、Cl−、OH−

B.0.1mol·L−1FeCl2溶液:

K+、Mg2+、SO42-、MnO4-

C.0.1mol·L−1NaOH溶液:

Na+、K+、

D.0.1mol·L−1H2SO4溶液:

K+、

1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固体含有离子的数目为

B.常温下,

的醋酸溶液中H+数目为

C.13g由

C和

组成的碳单质中所含质子数一定为

D.

与足量

在一定条件下化合,转移电子数为

15.磷酸亚铁锂(LiFePO4)是目前使用量最多的一种锂电池电极材料,LiFePO4废料中(含Al、石墨)磷、铁、锂的综合回收工艺流程图:

已知:

②常温下,

(1)过程I“碱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该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II“酸浸”加人双氧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①浸出液中存在大量

离子,从平衡移动角度解释过程Ⅲ得到磷酸铁晶体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定条件下,探究了pH对磷酸铁沉淀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过程Ⅲ应选取的最佳沉淀pH为____。

随pH的增加,磷的沉淀率开始下降,而铁沉淀率未下降,分析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

(4)测得滤液1中c(Li+)=0.l5mol/L,某同学取该100mL滤液进行“沉锂”反应.加入50mlNa2CO3溶液却未见沉淀,若不考虑Na2CO3的水解和液体混合时的体积变化,则该同学加入的Na2CO3溶液最大浓度为c(Na2CO3)=_____________mol/L

(5)过程Ⅵ将滤液2________,________,经过滤、干燥后得Na3PO4·12H2O晶体。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某兴趣小组用镀锌铁皮按下列流程制备七水合硫酸锌(ZnSO4·7H2O)

相关信息如下:

①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相关pH范围。

金属离子

pH

开始沉淀

完全沉淀

Fe3+

1.5

2.8

Fe2+

5.5

8.3

Zn2+

5.4

8.2

②ZnSO4的溶解度(物质在100g水中溶解的质量)随温度变化曲线。

请回答:

(1)①镀锌铁皮上的油污可用Na2CO3溶液去除,理由是__。

②步骤Ⅰ可用于判断镀锌层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

(2)步骤Ⅱ须加入过量H2O2理由是__。

(3)步骤Ⅲ,合适的pH范围是__。

(4)步骤Ⅳ,需要用到下列所有操作:

a.蒸发至溶液出现晶膜,停止加热;b.在60℃蒸发溶剂;c.冷却至室温;d.在100℃蒸发溶剂;e.过滤。

请给出上述操作的正确顺序__。

(操作可重复使用)

(5)步骤Ⅴ,某同学采用不同降温方式进行冷却结晶,测得ZnSO4•7H2O晶体颗粒大小分布如图所示。

根据该实验结果,为了得到颗粒大小相对均一的较大晶粒,宜选择__方式进行冷却结晶。

A.快速降温B.缓慢降温C.变速降温

(6)①ZnSO4•7H2O产品的纯度可用配位滴定法测定。

下列关于滴定分析,正确的是__。

A.图中,应将凡士林涂在旋塞的a端和旋塞套内的c端

B.滴定前,锥形瓶和滴定管均须用标准溶液润洗

C.将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时,应借助烧杯或漏斗等玻璃仪器转移

D.滴定时,通常用左手控制旋塞滴加溶液,右手摇动锥形瓶,使溶液向同一方向旋转

E.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内无气泡,滴定后尖嘴内有气泡,则测得的体积比实际消耗的小

②图中滴定终点是的读数是___mL。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7.

已知:

CH3-CH=CH-CHO巴豆醛

回答下列问题:

(1)B物质所含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E物质的分子式是_________

(2)巴豆醛的系统命名为____________,检验其中含有碳碳双键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A到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E与足量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比A少两个碳原子且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写出核磁共振氢谱有四组峰且峰面积比为3:

2:

2:

2的结构简式______。

(5)已知:

+

,请设计由乙醇为原料制备巴豆醛的合成路线______。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18.在水体中部分含氮有机物循环如图1所示.

(1)图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是____ (填序号).

(2)图中①②的转化是在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作用下进行的,已知:

2NH4+(aq)+3O2═2NO2﹣(aq)+4H+(aq)+2H2O(l)△H1=﹣556.8kJ/mol

2NO2﹣(aq)+O2(g)=2NO3﹣(aq);△H2=﹣145.2kJ•mol﹣1

则反应NH4+(aq)+2O2(g)=NO3﹣(aq)+2H+(aq)+H2O

(1)△H3=____kJ•mol﹣1

(3)某科研机构研究通过化学反硝化的方法除脱水体中过量的NO3﹣,他们在图示的三颈烧瓶中(装置如图2)中,加入NO3﹣起始浓度为45mg•L﹣1的水样、自制的纳米铁粉,起始时pH=2.5,控制水浴温度为25℃、搅拌速率为500转/分,实验中每间隔一定时间从取样口检测水体中NO3﹣、NO2﹣及pH(NH4+、N2未检测)的相关数据(如图3).

①实验室可通过反应Fe(H2O)62++2BH4﹣=Fe↓+2H3BO3+7H2↑制备纳米铁粉,每生成1molFe转移电子总的物质的量为____.

②向三颈烧瓶中通入N2的目的是____.

③开始反应0~20min,pH快速升高到约6.2,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NO3﹣还原为NH4+及少量在20~250min时,加入缓冲溶液维持pH6.2左右,NO3﹣主要还原为NH4+,Fe转化为Fe(OH)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4)一种可以降低水体中NO3﹣含量的方法是:

在废水中加入食盐后用特殊电极进行电解反硝化脱除,原理可用图4简要说明.

①电解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

②溶液中逸出N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19.(6分)(12分)人体必需的元素包括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常量元素包括碳、氢、氧、氮、钙、镁等,微量元素包括铁、铜、锌、氟、碘等,这些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繁多,应用广泛。

(1)锌、铜、铁、钙四种元素与少儿生长发育息息相关,请写出Fe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

(2)1个Cu2+与2个H2N—CH2—COO−形成含两个五元环结构的内配盐(化合物),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用→标出配位键),在H2N—CH2—COO−中,属于第二周期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N、C原子存在的相同杂化方式是_________杂化。

(3)碳酸盐中的阳离子不同,热分解温度就不同,查阅文献资料可知,离子半径r(Mg2+)=66pm,r(Ca2+)=99pm,r(Sr2+)=112pm,r(Ba2+)=135pm;碳酸盐分解温度T(MgCO3)=402℃,T(CaCO3)=825℃,T(SrCO3)=1172℃,T(BaCO3)=1360℃。

分析数据得出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解释出现此规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界的氟化钙矿物为萤石或氟石,CaF2的晶体结构呈立方体形,其结构如下:

①两个最近的F−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pm(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②CaF2晶胞体积与8个F−形成的立方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

③CaF2晶胞的密度是___________g·cm−3(化简至带根号的最简式,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标准状况下,NO2液化且部分转化为N2O4,无法计算含有的氧原子数目,A不正确;

B.1mol20Ne和22Ne的混合物中含有的中子数目介于10NA~12NA之间,B不正确;

C.8.4gNaHCO3和8.4gMgCO3含有的阴离子数目都为0.1NA,则8.4g混合物所含阴离子数目也应为0.1NA,C正确;

D.硼酸饱和溶液的体积未知,无法计算溶液中H+的数目,D不正确;

故选C。

2.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稀硫酸滴入碳酸钠中二者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沉淀,说明顺酸性:

H2SO4>H2CO3>H2SiO3,非金属性:

S>C>Si,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不选A;

B、浓硫酸能使蔗糖脱水碳化,反应放热,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与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能使溴水褪色,能得出实验结论,不选B;

C、常温下,浓硝酸使铁钝化,不能得出实验结论,选C;

D、浓氨水与生石灰反应生成的氨气使酚酞变红,证明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能得出实验结论,不选D;

答案选C。

3.D

【解析】

【详解】

A.12g石墨烯里有1mol碳原子,在石墨中,每个六元环里有6个碳原子,但每个碳原子被3个环所共有,所以每个环平均分得2个碳原子,所以1个碳原子对应0.5个环,所以12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A,故A不选;

B.标准状况下,HF是液体,故B不选;

C.NH3和HC1反应生成的NH4Cl不是由分子构成的,是离子化合物,故C不选;

D.1L0.1mol/L的硫化钠溶液中,如果硫离子不水解,则硫离子为0.1mol,但硫离子会发生水解:

S2-+H2O

HS-+OH-,所以阴离子数目增加,最终阴离子总数大于0.1NA,故D选。

故选D。

4.B

【解析】

【详解】

A.受强酸腐蚀致伤时,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NaHCO3溶液洗,A错误;

B.吸取溶液后的移液管,需将液体放入稍倾斜的容器中,并保持管壁的垂直,并将管尖与容器内壁接触后,才能松开食指让溶液流出,B正确;

C.茚三酮试剂与蛋白质作用,应生成蓝紫色物质,C错误;

D.检验氯乙烷中的氯元素时,应先将氯乙烷用热的强碱水溶液或强碱的乙醇溶液处理,让其发生水解,D错误。

故选B。

5.B

【解析】

【详解】

A.16.25gFeCl3的物质的量是0.1mol,Fe(OH)3胶体粒子是若干个Fe(OH)3分子的集合体,故A错误;

B.氩的质子数为18,氩气是单原子分子,标准状况下,22.4L氩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质子数为18NA,故B正确;

C.NaAlO2水溶液中不仅有NaAlO2,还有H2O,1.0L1.0mo1·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大于2NA,故C错误;

D.二氧化硫是和氧气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有剩余,没有完全转化成2molSO3,因此分子总数不是2NA,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D是易错点,主要是不清楚甲烷发生取代反应时属于自由基取代反应,每个氢原子都有可能被取代,其产物比较复杂,这与乙烯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完全不同。

6.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制作一次性医用防护服的主要材料聚乙烯、聚丙烯是通过加聚反应生产的,A错误;

B.气溶胶的分散剂可以是空气,但不能是液体水,B错误;

C.FeCl3溶液可以作为“腐蚀液”处理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C正确;

D.福尔马林(甲醛溶液)常用于皮毛、衣物、器具熏蒸消毒和标本、尸体防腐,会强烈刺激眼膜和呼吸器官,不可用于浸泡生肉及海产品以防腐保鲜,D错误;

答案选C。

7.A

【解析】

【详解】

A.钠的燃烧产物为Na2O2,能与CO2反应生成O2,且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易燃烧,所以钠着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可用沙土灭火,故A错误;

B.氨气极易溶于水,NH3泄露时向空中喷洒水雾可吸收氨气,故B正确;

C.氯气有毒,直接排放会引起环境污染,含Cl2的尾气用碱溶液处理后再排放,故C正确;

D.面粉厂有可燃性的粉尘,遇到烟火容易发生爆炸,所以生产车间应严禁烟火,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8.A

【解析】

【详解】

最后生成物质的都为NaCl,根据Na原子、Cl原子守恒:

n(HCl)=n(NaCl)=n(NaOH),由于NaOH物质的量相等,则消耗HCl的物质的量相等,故消耗盐酸的体积相等,即V1=V2=V3。

答案选A。

【点晴】

该题侧重于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元素质量守恒进行计算,可省去中间过程的繁琐。

9.B

【解析】

【详解】

A、中和等体积、等浓度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至pH等于7,后者消耗的盐酸多,故A错误;

B、根据物料守恒,钠与硫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

1,c(Na+)=c(H2S)+c(HS-)+c(S2-),故B正确;

C、将amol·L-1的醋酸与0.0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

c(Na+)=c(CH3COO-),溶液恰好呈中性,醋酸的电离常数Ka=

,故C错误;

D、向NH4Cl溶液中加入少量等浓度的稀盐酸,c(OH-)减小,Kh=

值不变,所以则

的值增大,故D错误。

10.D

【解析】

【详解】

A.Fe3O4为磁性氧化铁,可作指南针的材料,司南中“杓”的材料为Fe3O4,A正确;

B.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正确;

C.铜绿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正确;

D.陶瓷主要成分是硅酸盐,不是SiO2,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11.B

【解析】

【详解】

A.

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生成二氧化氮的方向移动,颜色变深,可以作为勒夏特列原理的证据之一;

B、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应用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较,浓盐酸不是氯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无法比较氯和碳的非金属性;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HCl气体,氯化氢与二氧化碳都能与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沉淀,故也无法比较碳和硅的非金属性,不能证明元素周期律;

C、△H=△H1+△H2,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起始和终了状态有关,与变化途径无关,可以证明盖斯定律;

D、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电解水生成的氧气和氢气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可以证明阿伏加德罗定律;

故答案为B。

12.C

【解析】

【分析】

X、Y、Z、R是四种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则核外各电子层的电子分别为2、6,应为O元素;Z元素的单质常温下能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氢气,应为Na元素;X原子最外层有两个未成对电子,其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2(C)或1s22s22p4(O),排除氧元素,故X为C;X原子与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17,则R为Cl元素,以此解答。

【详解】

A.由分析可知,X为C元素、Y为O元素、Z为Na元素、R为Cl元素,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

Y

B.Y与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H2O,X与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以是熔沸点比水小的CH4,也可以是熔沸点比水大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固态烃,故B错误;

C.R为Cl元素、X为C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是HClO4和H2CO3,酸性:

HClO4>H2CO3,故C正确;

D.Y与Z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为Na2O和Na2O2,二者都是离子晶体,其中Na2O只含离子键,Na2O2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C。

【点睛】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关系、元素的性质等,难度不大,推断元素是关键。

13.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碳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二者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高锰酸根离子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二价铁离子,二者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 OH−、Na+、K+、

之间相互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C正确;

D.酸性环境下,硝酸根离子能够氧化亚硫酸氢根离子,所以氢离子、硝酸根离子、亚硫酸氢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

C。

14.A

【解析】

【详解】

A项、78gNa2O2固体物质的量为1mol,1mol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3NA,故A正确;

B项、未说明溶液的体积,无法确定pH=1的醋酸溶液中H+的个数,故B错误;

C项、12C和14C组成的碳单质中两者的个数之比不明确,故碳单质的摩尔质量不能确定,则13g碳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其含有的质子数不一定是6NA个,故C错误;

D项、二氧化硫和氧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故转移电子的个数小于0.2NA个,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

15.溶解Al,使其分离出去

将Fe2+氧化为Fe3+CO32-结合H+,

两个平衡均向右移动,c(PO43-)增大,与Fe3+结合形成磷酸铁晶体2.5随pH的增加,部分FePO4•2H2O沉淀转变为Fe(OH)3沉淀,使得部分PO43-释放,导致磷沉淀率下降,而铁仍在沉淀中0.51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解析】

【分析】

LiFePO4废料(含Al、石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NaAlO2,过滤,滤渣中含有LiFePO4和石墨,在滤渣中加入盐酸和过氧化氢浸取,可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浸出液中含有铁离子、锂离子、

离子等,加入碳酸钠溶液调节pH,可生成FePO4•2H2O,滤液1中含有锂离子,滤液1中加入碳酸钠沉锂得到Li2CO3产品,Fe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