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教师培训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73760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随班就读教师培训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随班就读教师培训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随班就读教师培训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随班就读教师培训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随班就读教师培训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随班就读教师培训资料.docx

《随班就读教师培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随班就读教师培训资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随班就读教师培训资料.docx

随班就读教师培训资料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个别化教育计划是特殊教育的基石,曾经有老师深有体会地说:

“没有个别化教育计划,就没有真正意义的特殊教育。

”可见,对从事与特殊教育相关工作的老师来说,了解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将非常重要。

一、什么是个别化教育计划

(一)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起源个别化教育计划的雏形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医生伊塔德对狼孩进行系统的个别教育训练的尝试。

进入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中叶以来,广大的特殊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个体的不同需要,制定教育计划和对策。

个别化教学计划逐渐为人所瞩目,并得到补充和完善。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1975年11月,美国总统福特签署了美国特殊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法令——《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94——142公法)。

法令规定所有国民学校必须对3——21岁所有残障儿童制定适应个别特殊需要的教育计划。

至此,个别化教育计划有了明确的法律地位,个别化教育计划在美国已经成为特殊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我国也有相关的法律条文明确了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地位。

1994年7月21日,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中指出:

“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应当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和实施个别教学计划。

(二)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定义那么什么是个别化教育计划呢?

定义1:

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指针对特殊学生生理、心理、个性发展及学习状况等特点,3专为他们制定的适合其个人学习与发展需要,补偿缺陷及发挥个人潜能的具体教育方案。

(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一种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征和适应普通教育、适应正常社会的实际需要而制定的针对每个特殊儿童实施的具体教育方案。

)与我们平时常说的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定义相比,还是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个别化教学计划侧重的是教学,从特殊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以满足学生课内课外的特殊教育需要为特征的,同时以国家规定的相应的教学内容为主线的,单一内容的教育计划或措施。

随班就读教育过程中所要制定的都为个别化教学计划,但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的要求与流程符合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与实施的要求与流程。

(三)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分类个别化教育计划一般分为两类:

单一内容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与综合内容的个别化教育计划。

对大多数轻度智障的随班就读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就某一具体学科在内容上做适当的调整,但对多重残疾的学生来说,除了智障以外,还伴有肢体残疾,他们除了作教学上的调整,还需要各种康复治疗训练。

(四)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构成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构成由五部分组成。

分别为1、学生基本情况基本资料:

姓名、性别、年龄等,家庭状况及联系方式生理状况:

听力情况、视力情况、肢体运动情况、有无特殊的生理体征或特殊疾病等一般智力状况:

智商情况、一般认知能力的说明(记忆能力、注意能力、思维水平、想象能力等)主要的身心缺陷或异常行为:

生活能力状况、交往能力状况、语言能力状况、其他异常行为状况目前的教育学习状况:

各学科目前达到的水平以上是一份完整的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学生情况所应该包括的内容,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有重点、有选择地描述。

2、学生应达到的长期目标(学期目标)、短期目标(单元目标)根据学生目前的水平,在相应的时间内制定可达到的长期目标,再根据长期目标,将这些目标分解成若干具体的、可操作的短期目标,短期目标间要有一定的层级性,5~6个为宜。

3、个别化教学计划的起始时间(包括分阶段实施时间)

4、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及相关的辅助措施针对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应考虑提供哪些适切的教育教学措施及辅助措施,帮助个别化教育目标的达成。

包括:

妥善的教育安置(何时随班学习,何时去资源教室接受补救教学或个别训练等)课程及课程标准的调整(选择适合其能力水平的课程,有时可以适当降低难度)教材教法(需要采取哪些特殊的教学手段和工具,以便提前做好准备)

5、效果评价二、如何制定、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

(一)由谁来制定?

在美国,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制定是由专门的小组(跨学科的小组)共同制定的,这些成员包括政府官员、学校行政领导、心理学工作者、医生、特殊教育教师、普通班教师、学生家长或法定监护人,必要时学生本人也可以参加。

在我国,主要还是由随班就读任教老师来制定,但过程中可以和其他课任老师、资源教师、家长共同商量制定。

(二)制定流程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依据这样一个流程,先确定目标行为,测量与评定相应行为,制定长短期目标,设计完成长短期目标的时间,为各目标的达成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在以上五环节中通过相关的评价方式对各环节进行反馈,过程中调整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目标。

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流程图

1、确定目标行为目标行为是教师或家长在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观察到或感觉到并需要专门帮助的行为,即需要干预、教育训练的领域。

目标行为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这由个别化教学计划是单一内容还是综合内容来确定。

比如说:

脑瘫学生多数伴有肢体残疾,严重的连正常的走路都有困难,那么我们除了作教学上的调整,还需要把肢体动作的训练作为行为目标、通过训练使他们能站起来。

对于确定目标行为测量与评定相应行为制定长期目标确定短期目标做出相应的评价设计完成长短目标的时间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大多轻度智障的随班就读学生来说,他们个别化教学计划的目标行为可能就是学科知识的学习。

2、测量评定相应行为在确立了目标行为后,要对学生当前的能力作相应的测量与评定。

测量与评定内容包括学生身体状况、心理能力、学业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等,即学生的基本情况。

运用一些标准化或非标准化测验、观察、访谈、分析对特殊学生在个别教育实施前具有的实际水平作一个评定。

确定学生学习起点的方法:

查阅档案资料,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实际水平、心理、生理缺陷,程度如何等情况教师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对教学重难点进行分析,把握学生在学习本学科教学内容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简单的教育诊断,将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编成简单的题目,对学生进行测试,从而了解他们存在的不足向家长了解随学生的能力水平,学习习惯与方式等

3、制定长期目标长期目标可以与学期目标联系起来,为了便于检验,长期目标最好以一学期为限。

根据确定的目标行为和前期测量与评定的情况,结合班级整体的教学目标为随班就读学生设定一学期他要达到的学科教学目标。

长期目标作为一种较为概括性的目标,既不能过于具体,也不能过于笼统,要让教师、家长、学生明确知道所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

4、确定短期目标运用任务分析法,把长期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短期目标加以实现(一般5~6个)。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个单元目标(短期目标)的实现,来最终达到学期目标(长期目标)的实现。

怎样表述短期目标?

应该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便能够评价这些目标的达成情况,应清晰地回答谁在什么条件下要完成什么任务。

“谁”是指要达成预期目标的具体的学生。

“在什么条件下”是指完成任务的情境,是对任务难度的一种具体规定。

譬如,在30分钟内写出一篇作文和一个星期写出一篇作文的任务难度是不一样的。

“完成什么任务”是指明确要求学生具体做什么,表述时所用动词的主语应是学生,如:

(王惠)能“写出”一篇300字左右的语句通顺的说明文。

举例:

运用任务分析法将长期目标分解成若干短期目标长期目标:

小Y能在30分钟内正确计算两位数有进位的加法题10道,正确率90%以上。

短期目标1:

小Y能在30分钟内正确计算一位数(没有进位)的加法题10道,正确率90%以上;短期目标2:

小Y能在30分钟内正确计算两位数(没有进位)的加法题10道,正确率90%以上;短期目标3:

小Y能在30分钟内正确计算一位数(有进位)的加法题10道,正确率90%以上;8短期目标4:

小Y能在30分钟内正确计算两位数(只有个位数进位)的加法题10道,正确率90%以上;短期目标5:

小Y能在30分钟内正确计算两位数(只有十位数进位)的加法题10道,正确率90%以上;短期目标6:

小Y能在30分钟内正确计算两位数(个位数和十位数都进位)的加法题10道,正确率90%以上。

值得注意的问题在制定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时强调在目标的制定上:

要体现差异性:

指与普通学生相比,可以有针对性地降低教学目标,减少一些学习内容要具有挑战性:

降低教学目标并不是说降得很低,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符合随班就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体现全面性:

既要有知识技能方面,也要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更重要的是注重学习方法的习得和适应能力的提高。

要具有可操作性:

在写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时需注意可检测、可评估1、要描述结果,不描述过程。

如:

用“会读、会写、会默4个生字”,而不用“学会4个生字”。

2、可以在目标中更具体地给出评价标准。

如:

10个汉字中会读写7个判断为及格。

给出评价标准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评估反馈,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三)具体实施途径9经常会有老师困惑,因为时间、精力的有限,很难落实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目标。

这里重点介绍三种实施途径1.课堂中的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不同于一对一的个别教学,个别化教学是指在班级授课中融集体教学、小组学习、个别教学于一体的教学。

具体方法有为随班就读学生寻找合适的助学伙伴;在某些不能参与的环节安排特定的任务,如练习、抄写;与个别化教育计划中相关的学习任务请随班生优先回答;对随班就读学生的课堂练习及时面批、反馈指导。

开展个别化教学要注意面向全体,适度兼顾。

相对于健全学生,随班就读学生是班集体中的个体,要正确处理好群体与个体的关系,既不能只顾健全学生而冷落随班就读学生,但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残障过分照顾而忽略健全学生。

在集体教学中,普教为主、兼顾特教,在基础的、关键的地方给随班就读学生予以特殊照顾。

所以,对于老师来说,要研究每一节课或每一个单元中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内容,这不仅是随班就读学生所需要的,也是一个后进群体所需要的,当学习这些最基础、最关键的内容时要多加兼顾。

2.课前课后的个别辅导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由谁进行个别辅导?

随班就读任课教师、助学伙伴、资源教师等都可以成为辅导者在哪里进行个别辅导?

教室、资源教室等场所个别辅导什么?

课前预先辅导:

将所要学习的内容预先辅导随班生;课后重点补缺:

对课堂上随班生难以掌握的内容利用课余时间重点辅导值得注意的是,随班就读教师与资源教师间应该加强沟通联系,及时把握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学计划实施的进度与成效。

让助学伙伴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教师还需要事先对普通学生做好培训工作,10包括辅导内容,辅导方法等。

3.家长协作的个别辅导家长参与个别化教学计划有两层意思,一是家长能提供更多的、更具体的有关孩子的详尽资料,能帮助我们一起探讨孩子如何能接受最有效的教育。

二是可以在家中开展相应的个别教育活动,家校协作,形成合力。

我们更强调后者。

在让家长协助老师开展的个别辅导中,教师必须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家长了解学生这学期的学习目标;日常与家长及时沟通学生的学习状况及需要家长协助辅导的内容;对家长进行一定的学习指导,让家长了解辅导的内容与方法。

三、如何评价个别化教育计划教师必须对随班就读学生每一单元目标(短期目标)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对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反思,思考个别化教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随班生可能存在的困难,并及时调整目标与教学措施,以使个别化教学计划的目标更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落实地更好。

对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评价有两种,一是对个别化教育计划本身的评价,二是对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效果的评价。

前者主要集中在它的制定(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措施等)是否恰当,是否有效,是否需要改进及如何改进等方面。

这是一个形成性评价,可以帮助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对不断出现的情况及时修改。

后者主要是对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效果的评价,即对目标达成度的评价,这是总结性评价。

对个别化教育计划本身的评价依据也是从对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效果而来的。

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评价方法:

1.试卷分析:

对随班考试、个别化测试卷等试卷进行分析,掌握学生在某些具体知识点方面的达成度。

2.作业分析:

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日常作业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对具体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3.课堂行为表现分析:

从对随班就读学生课堂行为如回答问题、参与讨论、课堂练习情况等进行观察,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4.家长评价:

通过让家长说一说学生在个别化教学计划实施前后在目标行为上的变化,反映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实施成效。

当然,评价时所需的信息应当全面,不能单单依靠测验、考试,也需要从课堂上的具体表现、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情况等多方面搜集信息。

四、实例介绍目前,随班就读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所使用的个别化教学计划表是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统一设计的,包括:

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简单介绍如何填写学期计划、单元计划与课时计划)学期计划:

在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做具体描述之后,结合本学期的班级整体的教学目标,筛选出适合随班就读学生学习的教学目标,可以在难度与内容上做适当调整和删减,同时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等的培养,为了促使个别化教学计划目标的达成,同时需要说明采用哪些有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哪些硬件设施等。

学期结束需要说明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实施效果。

单元计划:

将个别化教学计划的长期目标落实到各个单元的目标(即短期目标),并对每一单元目标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做描述,以及教师所采取的措施,学生的达成度与原因分析等。

课时计划相当于备课,但在教案设计中要体现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的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练习作业等。

但并不是说撇开普通学生,为特殊学生另外设计一份内容,而是结合普通班级的授课内容,选择可以让特殊学生学习的内容。

(具体实例略)

特殊需要儿童的身心特征及教育需要

一、特殊需要儿童的概念及分类

(一)特殊需要儿童的概念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在身心发展的某些方面有较大差异,处于正常范围之外。

狭义:

指身心发展上有缺陷的儿童,又称身心障碍儿童或残疾儿童。

如智力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肢体残疾、多重残疾等。

广义:

指在智力、感官、情绪、身体、行为或沟通能力上与正常情况有明显差异的儿童。

其中,也包括超常儿童、有行为问题的儿童等。

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所指的实际上比广义的特殊儿童的范围还要广,因为任何一个儿童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都可能有特殊教育需要。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一致的。

虽然他们由于某种程度的残疾影响了某些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但是通过缺陷补偿、潜能开发,他们仍然是可以发展的。

(二)特殊需要儿童的常见类型智力残疾儿童听力残疾儿童视力残疾儿童肢体残疾和病弱儿童学习困难儿童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14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超常儿童二、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萨拉曼卡宣言》:

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志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教育制度的设计和教育计划的实施应该考虑到这些特性和需要的广泛差异。

特殊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一)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异同特殊教育有普通教育中的一般规律,也有其特殊的一面:

强调补偿缺陷和发展优势,重视早期教育,重视个别化教育,强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发挥合力

(二)特殊需要儿童接受教育的几种形式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等机构附设的特殊教育班,普通学校的普通班(即随班就读,是我国现阶段安置残疾儿童的主要形式,约占学龄残疾儿童的70%以上)

(三)特殊教育的政策、法律、法规依据同时,从执法和落实政策的角度来看,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教育也是维护他们受教育权利的体现,党和政府发布的有关重要文件中也都多次提到加强和发展特殊教育问题。

我们可15以从以下这些政策法律法规中找到相应的条文。

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大力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残疾人教育条例》第41条规定:

“普通师范院校应当有计划地设置残疾人特殊教育必须课程或者选修课程,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残疾人特殊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的教育需要。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1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5条第3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10条第3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

三、特殊需要儿童随班就读的意义有利于特殊需要儿童的身心发展及其社会化通过创设各种能满足特殊需要儿童不同需要的教育环境,有利于提高特殊需要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环境与社会,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同时,在随班就读中,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交往,有益于特殊儿童学会不自卑,懂得自尊、自强、自立,提早做好适应社会的心理准备。

有利于普通儿童学会理解和关心,完善人格教育融合是当今世界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

在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一体化的教育中,普通学生会发现儿童之间的更多差异,了解他人生活、学习的困难,学会接纳差异,认识到互相理解、扶持和帮助的意义,并在共同学习中学会有效地帮助特殊儿童,这对培养每个儿童善良、宽容、理解他人、富有同情心和爱心等良好人格品质是不可替代的良好课程资源。

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推动教师专业化进程教师作为专业人员,除了掌握对普通学生进行教育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特殊教育知识与技能。

尤其是面对现在日益增多的学习困难、情绪行为问题等学生,教师必须具备教育诊断、评估不同儿童特殊需要的本领,同时需要有能根据每个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制定并实施个别化教育教学计划的能力,这些在我们接触随班就读学生过程中,可以慢慢积累学习。

四、智力落后儿童的身心特征及教育需要智力落后儿童又称智力残疾、智力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是指智力明显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的发展水平(低于平均智商两个标准差及以下),并在社会适应行为的适应方面有明显障碍的儿童。

目前,在普通班随班就读的智力落后儿童主要是轻度的,智商值50-70,有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对读、写、算等学习有一定的困难。

(一)智力落后儿童的生理特征生理上的缺陷随着智力残疾程度的加深而越明显、越严重。

轻度智力落后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在体重、身高、外貌及动作协调性方面无明显差异。

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都有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的障碍和损害,在体重、身高、外貌等方面有较明显的特征,在动作协调性、步态以及精细动作方面存在不足。

如身体明显瘦长、小头、五官不够端正,走路不稳。

(二)智力落后儿童的认知特征1.感知觉特征感知速度缓慢,感受性差同样强度的刺激可能引起普通儿童的感觉,却不一定能够引起智力落后儿童的感觉,或者往往比普通儿童需要更多的时间。

感觉分辨能力不强尤其是比较相近的刺激,智力落后儿童往往不能分辨出差异。

比如汉语拼音中近似音节常常会混淆,形近字常常写错等等。

如:

我们班上的学生属于轻度智力落后,对于许多汉字的观察结果不同于一般学生,在他们眼里这些的汉字的构造往往是不一样的,通常看着正确的字形书写错误的字形。

这说明他们对于形状的精细辨别能力较弱,视觉的敏锐性下降。

对于这样的情况,往往需要放大字形来提高他们对这些字形的认识。

为了减少他们书写错别字,可以尝试着让他们抄写描红本,对字形进行准确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将一些相似的字放在一起进行区分,帮助他们归纳一些区分的方法,尽量让他们在头脑中对字形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就可以减少错别字的出现率。

感知范围狭窄,感知的信息量少表示在同一时间内他们能清楚地感知事物的数量比普通儿童要少得多。

知觉恒常性差当同一事物置于不同的环境时,智力落后儿童往往缺乏辨认能力。

如:

我班的小张同学,词汇量很小,阅读课文困难非常大。

平时学习词语,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准确朗读,通过短时记忆能暂时掌握读音,让他自己朗读这些词语没有问题。

但是一旦将这些词语放入课文中,又成了陌生的词语,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再认,有时根本无18法再认,有时甚至在同一句中对于同一个字竟然会发两种音,这些足以说明该生的知觉恒常性低于正常同龄人。

平时一直进行词语的认读训练,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

虽然该生在单独认读词语方面的能力有所增强,但是朗读课文的能力却一直无法提高,也许这正是由于该生的知觉恒常性较弱所致。

2.注意特征过分依赖新奇的刺激和较强的注意对比度注意力容易分散是智力落后儿童的特征之一,而且智力落后儿童多以无意注意为主,一有新奇的刺激就会引起他们的注意。

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大教学内容的刺激强度,尽量减少环境中的无关刺激的出现或者强度,当然,即便是这样,也很好使智力落后儿童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内容上。

注意范围狭窄,可接受的信息量少注意的分配与转移差案例:

在我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

只要有一丁点儿意外的响声都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比如课堂上一个同学的笔掉下来的声音都能打断他们听课,所以在给他们上课的时候一定要尽量减少无关刺激的出现,才能保证他们真正高效的学习。

同时也给我们一个启发:

同样在教授一个知识点的时候,他们更容易接受新奇的刺激和较强的注意对比度的事物,所以要尽量让知识的呈现有趣新奇,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为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通常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但值得注意的是课件也不能过分花哨,否则只能事与愿违。

当然在注意力方面智力落后学生还存在注意范围狭窄,可接受的信息量少的特点,所以一堂课的信息量不能太多,否则也只是徒劳无功,信息多了学生就很难接受。

同时对于智力落后学生来说有些任务也很难完成,比方说边听边记笔记,边读边思考等等,因为其注意的19分配和转移比较弱,无法在同一时间完成几项任务。

所以在给他们分配任务的时候尽量注意单一、集中,避免相互干扰。

3.记忆特征记忆缺乏明确目的识记速度缓慢,记忆容量小保持不牢固,再现不精确如:

教他们学新知识,往往需要多次的重复,才能教会,但是遗忘特别快,往往一个假期,或一个双休日将所学内容忘得差不多了。

以机械记忆为主由于记忆的组织能力差,智力落后学生无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很多时候只是死记硬背。

如:

智力落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采用更多的是机械记忆,很少采用有意记忆。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对于许多字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的记忆仅仅采用机械记忆方式,而且短时记忆相对较好,但是记忆的保持较短,无法转入长时记忆,因而常常教了不多时就有所遗忘。

他们很少采用记忆的策略,组织能力也比较差,无法采用模块的方式进行记忆储存,所以导致记忆容量小,保持不牢固,再现不精确。

我们学校采用快乐考试的方式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巩固所学,但是在对他们进行辅导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往往还存在做对了辅导过的一题,而做错了没有辅导过的但是在第一次考试中没有错误的题目,往往顾此失彼,记忆的前摄和后摄影响很大,这让我们特殊教师很难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由此可见,智力落后学生的学习效果极大地受记忆容量,记忆保持的长短的影响,所以对于智力落后学生来说只有通过强化训练,不断巩固才能克服记忆上的不足。

4.语言特征无论是听觉的区分,还是词的发音和句子,智障儿童的发展都要比普通儿童晚得多。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言语贫乏,词汇储存量比同年龄的普通学生要少,很少使用形容词、动词和连接词语义理解能力差对已经掌握的词汇含义的理解在长时间内是不完整的,这表现为学生使用这些词汇的含义与这些词汇的实际含义不符(词不达意现象),完成从词-“名称”到词-概念的过渡对智障儿童是很困难的,需要很长时间。

言语的语法结构不完善他们的书面表达或口头表达中使用的句子很简单,很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