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70206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考研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考研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考研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考研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资料.docx

《考研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资料.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资料.docx

考研资料

 一.了解、熟悉考研政治、常识;

推荐:

1.报考指南

   2.考研流程

   3.考研全程时间表

   4.考研问答手册

二.选择考研专业

  推荐:

1.考研专业选择方法

     2.十大热门专业分析

三.确定考试科目

推荐:

四.选择辅导班,着手进行复习;

推荐:

五.关注拟报考院校考研相关信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报

推荐:

1.院校选择方法 

2.历年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

源地址:

 

考研

阶段

时间

内容

准备

阶段

2010年11月-2011年1月

搜集考研信息,听免费讲座。

2011年2月-3月

确定考研目标,听考研形势的讲座。

考研应如何选择专业,全面了解所报专业的信息。

准备复习。

 

复习

初期

阶段

2011年4月-5月

第一轮复习:

可以报一个基础班,特别是数学班和英语班。

不要急于做模拟试题,着重于基础的复习。

2011年6月-7月

全面关注考研公共课的考试大纲,购买最新的辅导用书,准备暑期复习。

强化

提高

阶段

2011年7月-8月

制定一个全面复习计划,开始第二轮复习。

开始重点复习政治、巩固英语和数学,可参加暑期班,做到三门公共课同步提高。

 

2011年9月

1.关注各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和专业计划,购买专业辅导用书,联系导师,获取专业课考试信息。

 

2.强化公共课的复习效果,不断完善复习总体结构。

2011年10月

确定十一黄金周复习计划,对前两个阶段的复习进行总结、梳理、查缺补漏。

同时,开始专业课的复习,可报一个长期班系统复习。

2011年10月--11月

1.研究生考试网上报名工作开始,谨慎填报,牢记报名信息。

2.研究生考试报名工作确认开始,考生到指定的地点进行现场确认,缴费并照相。

 

冲刺

阶段

2011年11月下旬

第三轮复习:

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的进入冲刺复习,购买辅导冲刺的内部资料。

2011年12月-1月

进行模拟实训,报一个冲刺班进行查缺补漏,做考前整理。

初试

阶段

2012年1月

调整心态,准备考试。

熟悉考试环境。

复试

调剂

阶段

2012年2月

放松心情,查询初试成绩。

2012年3月

关注复试分数线。

2012年4月

准备复试,联系招生单位。

2012年5月

关注复试成绩。

录取

报到

阶段

2012年6月-7月

关注录取通知书

2012年9月

报到

 

2009年全国高校考研分数线排行[以工科分数线为准,标红表示分数线已公布]

名次

高校

09年总分

08年总分

07年总分

06年总分

详细情况

1

哈尔滨工业大学

320

310

310

320

详细情况

1

上海交通大学

320

325

325

345

详细情况

1

浙江大学

320

330

320

340

详细情况

4

清华大学

315

320

325

325

详细情况

4

东南大学

315

320

320

320

详细情况

6

复旦大学

310

310

310

335

详细情况

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10

315

310

315

详细情况

8

华南理工大学

305

310

310

315

详细情况

8

中国农业大学

305

305

300

305

详细情况

8

北京理工大学

305

310

305

315

详细情况

8

大连理工大学

305

315

300

325

详细情况

8

华中科技大学

305

320

310

330

详细情况

8

中南大学

305

320

310

325

详细情况

8

人民大学

305

305

305

320

详细情况

15

北京大学

300

310

310

345

详细情况

15

北京师范大学

300

300

300

310

详细情况

15

南开大学

300

305

305

315

详细情况

15

天津大学

300

320

315

325

详细情况

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00

315

300

315

详细情况

15

西安交通大学

300

335

315

320

详细情况

15

湖南大学

300

305

300

320

详细情况

15

西北工业大学

300

305

305

320

详细情况

15

同济大学

300

315

310

320

详细情况

24

重庆大学

295

305

300

300

详细情况

24

东北大学

295

300

300

310

详细情况

26

厦门大学

290

295

305

315

详细情况

26

四川大学

290

310

300

300

详细情况

26

电子科技大学

290

305

300

305

详细情况

26

山东大学

290

305

295

295

详细情况

26

南京大学

290

310

310

320

详细情况

26

吉林大学

290

310

310

325

详细情况

32

中山大学

280

315

310

320

详细情况

33

兰州大学

280

290

295

295

详细情况

34

国家复试分数线

275

300

290

305

详细情况

 

考研90天复习365分攻略,相信你一定能行。

附赠关于大学、社会、人生。

过来人的愚见——过来人献给所有准备考研和为人生奋斗的人来源:

金德庆的日志

考研90天复习365分攻略,相信你一定能行。

附赠关于大学、社会、人生。

过来人的愚见

                                  ——过来人献给所有准备考研和为人生奋斗的人

 

虽然很长,总共15000字,你多花点时间认真看完吧!

如果你觉得这个对你有那么一点帮助,那么一定要和你的同学、朋友分享!

   相信你点击进这篇日志,因为你正对人生、考研有着迷茫,也许也被今年考研的变态英语惊吓不轻,其实,根据我一个人过来人的经验,一切真的没有那么恐怖。

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你首先应该感谢这个信息化时代,可以让你随时、随地学习别人的思想和经验,给你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诸多方便。

我在考研的煎熬结束之后,花了一整天时间,来梳理这一段考研日子的所有经验,甚至大学四年、人生这22年的经验。

用最简单的文字,来描述这世界上最简单的道理。

我承认,考研是件痛苦的事情,它的痛苦不是因为它很难,痛苦的原因在于我们面临毕业和人生的十字口的时候,内心的迷茫、焦躁;它的痛苦在于我们不知道这条路走下去会到那里;它的痛苦因为我们经过大学四年有迷茫、感伤和清醒的日子,对考试、对选择已经感到恐惧。

很多人都是把这件事情想得太难而失败,很多人都是因为信心不坚定而失败,很多人都是因为错误的方法而失败。

我不敢说自己的就是好的方法,这只是我自己和身边一些过来人,特别是像我这样一个已经注定失败的人的愚见。

很真实的内心的想法。

第一部分、关于考研和人生的一些基本道理和方法论

这一部分,其实是关于整个考研中的一些问题,包括人生中一些基本问题的方法论,里面集合了本人从管理学、经济学、数学、哲学、心理学中学习到的各种道理。

这一部分主要是一些基本的方法论,所以不涉及具体的某一科复习方法。

包括:

矛盾的特殊性,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蓝海战略、差异化战略、聚焦战略;机会成本、沉没成本、比较优势原理;边际成本递增、边际收益递减原理;人生中普遍存在的2\8法则;数学正态分布原理在人生中的应用;利润最大化;量变质变原理

 

第一个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这一原理来自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人极度的鄙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除了觉得满纸太多荒唐言和废话之外,没有其他感觉,但是对这一基本原理是深信不疑的。

其实这是我们人生中所要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无时无刻,人生中总是充满各种矛盾,这些矛盾有特殊矛盾,也有普遍的共性。

这些矛盾中,有主要矛盾有次要矛盾,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找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这应该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根本。

在考研中这尤其重要。

    这个原理在考研中的第一个应用就是你是否适合考研的问题。

其实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考研,这是一个前提问题。

比如我觉得智商低于平均水平的人是绝对不适合考研的,智商不是中上等的,千万别有考名校的抱负,就别年复一年的考研,还抱着非名校不读的决心,考研这玩意的确区分度很大,真的很希望很多人,特别是那些有梦想的人,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都认真衡量自己的实力。

有些事情光努力没有结果的。

所以浪费时间是不值得的。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擅长做的事情。

有的人就擅长去实战。

对于是否要考研问题,我不展开论述,展开后洋洋洒洒又是几千字,我只想告诉大家我这些年看到的一个最简单的现象:

在中国,那些成功的、有身份地位的人,90%以上的人都是有高学历好学历的。

甚至很多海外名校背景,特别是一些来自商界的人,真正商界的核心,特别是60后一代,基本都有海外求学经历。

当然反过来,那些有学历的人往往也不一定成功。

就算一些比较特别的人,比如天天在外面胡言乱语其实真实不见得怎么样的王石之流,没有多少学历,但是内心对知识还是很尊重的。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地方,这事情量力而行。

第二个应用就是,很多人看到90天攻破考研360分,觉得这个太过于吹牛皮,因为大家都被那些各种考研辅导班忽悠得不知东西南北,都提前一年报班,更有甚至提前2年准备的,而有的人考了一年又一年。

我除了评论太好欺骗之外,几乎没有其他话,这些会在后面一一说明。

根据个人复习过来的经验,对于智商中上的人,比如一个本科就是武大的人,如果想考武大本校的研,系统复习3个月时间绝对足够了,考360分完全不是问题。

当然个别专业比较特殊,取分线也比较低,不再考虑范围,可能考360比较困难,但是大部分专业是可以的。

而对于一些其他批次学校的学生而言,因为有很明显的外校歧视,还有底子问题,所以相对较难,但是四个月120天过初试线是绝对没有问题。

就拿本人而言,本人是个极其特殊的例子。

本人的大学过得乱七八糟的,反正09年毕业的,刚毕业那一年,因为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没有报名,毕业之后才准备考研的。

毕业后有份相对较为自由的工作,边工边考。

之前打算报清华或者上交,因为一些感情原因,后来这些想法全部破灭。

本人大学的基础是比较差的,大学几乎没有上过课,英语很糟糕,四级考了四百多,六级没能考过。

是垮专业考经管,这个武大取分最高的专业,去年划线时340分,本科学的是工程专业,所以专业课是彻底没有学过的。

我数学不错,但是大学基本也没有学,学的也忘了。

是11月中旬开始复习的,一开始只复习数学、英语和政治。

月底开始看的专业课。

由于本人比较懒散,每天几乎都是早上9点后起床,中间还时不时出去玩一下。

所以复习得算比较糟糕。

整个过程也就系统复习了50天,考得当然也不理想,所以数学基本上没有做题,最后考试的时候数学忘了几个主要公司,拉格朗日函数求极值、条件概率密度、极坐标求积分,数学损失了30分,基本上没有希望能考上了。

至今没有对答案,但是估计分数在330分左右。

所以我告诉你的失败者的经验,信不信由你。

在考研的复习中,要想再90天这样的短时间内高效的突破高效,如何去区分复习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住复习的重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本人将在下篇重点论述。

 

第二个基本原理:

人生中普遍存在的二八原理

    这个原理本来是市场营销里面的一个基本原理,意思就是80%的利润来源于20%的客户。

2003年的时候,连线杂志主编出版了一本所谓的《长尾经济学》,试图用长尾原理挑战二八法则,本人简单的看了一下这本书,长尾原理在部分领域和部分条件下是适用的,比如亚马逊等销售模式,但是在普遍的情况下,仍然无法挑战二八法则。

    在考研的复习中,其实这个原理最简单的体现就是:

你用你20%的时间,复习了考研中最后考到的80%的知识点,你80%的时间复习的知识点最后都是没有考到的。

在考研中如何去区分这20%和80%显得尤为重要。

    其实在考研中,80%的考点是非常固定的,特别是数学、政治和专业课。

但是往考纲

给的范围非常宽泛,这80%的考点只是他所给范围的20%里面。

我们的目标就是在短时间内,抓住这80%的考点,努力击破,基本上考研就没有特别大的问题。

要想抓住这20%的考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仔细把最近十年的真题研究3遍以上。

对这些考点,我们需要花80%的时间去掌握。

而其他剩余的总考点的80%,往往只占据我们考研分数中的20%,对这些80%的考点所对应的20%分数,根据自己研究本专业考研真题的经验,几乎不会考难题,都是考基础,所以我们只需要花时间掌握最基本的东西。

这个在数学上特别明显。

在下篇中本人会重点论述。

 

第三个原理:

概率论中正态分布的性质在考研中的应用

这个例子其实用函数图形来说明是最直观明了,但是电脑画不了。

学过数学的人就知道,简单的说,假如正态分布函数中最大值点在X=90处,那么当X=60和X=120的时候,所得函数值是一样。

这个函数在考研复习中同样适用。

对于本人而言,考研复习得最佳时间是60天。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综合身边很多人的复习情况,我觉得90天时一个最佳时间,90天复习考360基本上不成问题。

90天之后,对大多数人而言,复习时间越多,不代表复习成绩会越高。

当然部分人的最大值会在X=120天处,这里不做讨论。

在中国兵法里也有云: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这个原理本人曾经亲身经历。

我高中的时候成绩特别差,高二结束的时候班上成绩倒数的人,高三开始认真读书,结果上本学期成绩直线上升。

开学第二个月就已经进入班级前十。

到期末最后一次月考的时候,成绩已经非常吓人,但是到高三下学期,成绩一直直线下降,逢考必下,越复习越下降。

直到高考的时候考得奇烂无比,堕落到武大。

本人的高考成绩在班上排名25名左右。

本人高三的最差一次成绩。

 

第四个原理:

考研中的蓝海战略、差异化战略、聚焦战略

蓝海战略来源于一个美国和一个韩国管理学家的著作,是21世纪对战略管理的一个新理论,理论的核心在于战略管理中如何发现市场的空白,即蓝海,然后在空白市场中实施战略。

后面的几个战略来自于在传统战略理论中基于统治地位的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

本人认为在考研中是应该联合使用。

其实蓝海战略对考研而言,就是你如何去发现复习中的蓝海,发现各科中的蓝海,然后将这个蓝海攻破。

很多人可能对选择考什么专业也比较迷茫,蓝海战略在这里的核心就是你必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在未来也有前景的专业,而不是一味跟风经管或者其他。

而在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回到上面的问题,对复习中的每一个考点,必须得有区分,然后聚焦攻破。

第五个原理:

考研中的机会成本、沉默成本、比较优势

以上三个原理是微观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机会成本就是我们为了得到一样东西而放弃的成本,比较优势就是为生产某一物品放弃的机会成本较少;沉默成本就是已经发生的成本,无法收回,所谓的覆水难收。

在考研中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

其实我们首先要面对的基本问题就是我们的考研有什么样的机会成本,这样的付出值不值得。

以及我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去准备,最后和别人花三个月的时间就考上相比,值不值得。

我们到了20岁以后,一定要高度重视自己的机会成本,人生就是一个沉没成本,永远收不回来的。

该珍惜则珍惜。

第六个原理:

考研中的边际成本递增和边际收益递减原理

为了节省篇幅,不在对原理本身展开论述。

但是这个道理是非常浅显的,当我们将成绩从300分提到360分的阶段是比较容易的,但是从360到380则相当困难。

我们的前90天效率很高,可能从第90天到120天复习完全没有效率。

在这个递增和递减的效应中,时间成本和合理的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个人认为,对于大学大学而言,学习不是唯一的任务,考研能保证考上的前提下,没有必要浪费太多的时间。

 

第七个原理:

从量变到质变的原理

其实在考研中这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非常明显的。

很多时候我们感觉自己没有进步,其实是一个缓慢积累量变的过程。

只要量变积累到一定度后,一定有一个质的飞跃。

在复习中,我们必须掌握好这个点,不要轻易放弃,也许在我们放弃的时候,就是我们离成功最近的时候。

 

第八个原理:

利润最大化

很多人都在问我要不要报考研班之类的。

请你相信我,所有的考研班第一个目的是追求利润,所有的那些名师,当他走进考研班那一刻开始,他就已经是个商人,而不是老师。

对待考研辅导班必须有一个谨慎的态度,所有的考验辅导机构都会说自己的老师如何之牛,然后押题如何之准。

今年的考验以铁的事实说明了押题是件多么扯蛋的事情。

其实我复习的时候所在的教师里面,没有一个人报辅导班的,也不相信什么押题,大家都是老老实实复习。

在我个人观点里面:

如果你真的是某一科基础非常差,那你可以考虑报一个基础提高班,或者买张光盘来看,其他就大可不必了,你想象一下,成百上千个人在一个大礼堂上课,效果可想而知。

那些所谓的专家,一个劲的说考研很难,一个劲的给大家规划一个非常漫长的考研过程,只是很显然的是,这些七老八十的老头子们,没有一个参加过考研的。

他们把考研说得很恐怖的根本原因只是为了吸引大家去报辅导班而已。

真正的考研远没有那么恐怖。

 

第二个部分、具体各科的复习规划

 在第一部分里面,详细的论述了一些本人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论,本人所有的复习计划都是在那些原理的理解之下来制定的

在复习考研期间,大部分人零零碎碎都会遇到一些事情,或者周末休息一下,或者偶尔玩一下之类,甚至比如当时我的变态专业,到了大四还有7门专业必修课。

所以为了保证你有完整的三个月复习时间,最好把复习的进度从9月份开始安排,这总共120天的时间里面,去除一些无效时间,有效时间大概也就90天。

当然如果你的情况特殊,可以一直全身心投入,那10月份投入复习也是完全来得及的。

对于大部分而言,特别是武大这种学校的,相对来说基础都不错,9月份之前正常是完全用不着来准备的,战线拉得太长,反而很累。

如果你一定不放心,要准备的话,千万别去报什么辅导班之类,那你就做以下两件事情:

一般在大三的时候,大家都要考英语六级,那大家认真准备英语六级,在准备英语六级的时候,不要记六级单词,直接记考研单词,借这个机会把考研单词认真的记一遍,这样六级分数能考高一点,以后考研也有帮助。

虽然四六级考试很扯蛋,但是它的分数永远很重要。

另外,需要考数学的人,可以在假期两个月在家简单的把数学课本看一遍,把从前学的东西捡回来。

不考数学的,把某一门很基础的专业课大概看小说一样看一遍。

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假期两个月完全可以轻松一点。

大学的最后一个假期,该怎么玩就怎么玩。

一、考研中的时间规划

我一直不支持那种挑灯夜战的疲劳战术,我觉得学习这东西是非常讲究效率和方法的。

就算高三时代,我也一直保持着晚上10:

50休息,早上7:

00起床的习惯。

考研阶段基本上早上9:

00起床,晚上12:

00睡觉,学习时间从早上10:

00到晚上10点,除掉吃饭之外,学习的10个小时时间都是非常高效的。

当然我比较懒,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我觉得好的作息规律应该是:

早上8:

00起床,晚上11:

30半睡觉,这样每天有11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应该足够了。

整体来说,如果你的考试科目是英语一+政治+数学+专业课。

如果专业课是文科性质的,基本不用怎么准备,这个科目的复习基本模式是:

0——30天专门攻数学和英语。

第30天以后4科一起复习。

如果你的考试科目里面不考数学,考两门专业课,那应该是前面30天复习英语和两门专业课,30天以后复习政治。

就是政治千万不能复习得太早,文科的专业课也不用复习得太早。

至于各个时段学习什么,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而安排。

对于各科选择什么资料,下面将分别论述。

 

二、英语90天65分复习规划

我们先设定一个目标:

总分:

 65分

阅读:

50X70%=35分,完型:

5分,翻译:

5分;作文:

20分

复习时间:

90天的计划,每天保证3个小时左右复习时间

复习资料的选择:

我当时用的是王长喜主编的《80天英语过关》系列。

整本书的质量不错,但是感觉有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就是涉及的题量太少,而且他的整个编排从前到后,往往容易出现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问题。

本人对选择资料意见是这样的:

首先必须得买的是一本精讲最近10年真题的,而且一定要有详细的解答和文章翻译,有解题思路和总结。

最好还能在文章后面附上所考的核心词汇。

这一本真题集必须得买。

本人当时没有买时一个巨大的失误。

这种资料市面上很多,大家可以去看看。

另外必须买一本讲解里面附有核心词汇的阅读,阅读量大概在100篇左右。

加上一本类似王长喜《80天英语过关》这样的综合资料,英语基本上差不多了。

其实先讲英语的原因很简单,每年大家最怕的基本上都是英语,而且每年不过线率最高的也是英语。

特别今年的题目很难。

其实简单的来评述一下今年的作文题目吧。

整体来说,今年的完形填空难度和去年一样。

阅读稍微偏难,在阅读量上基本保持不变,但是里面生单词太多,但是阅读所考的题型基本上和之前没有变化,解题思路也差不多。

如果掌握了真题的精髓,应该在读不懂今年阅读的基础上作今年的阅读也是问题不会大。

很多人觉得今年最难的是排序,因为这个变化实在太大了,完全没有预料到这样的考查方式。

但是如果真的对这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掌握得很到位的话,应该来说,在基本读不懂文章的前提下,做对三个是比较容易的。

今年的作文很难,这真的是考察水平的,没有一定的英语功底积淀,作文肯定是写不出来的,本人就属于这一类。

其实英语根据我的经验的话没有这么困难,有技巧可言,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一个好朋友,去年考研的时候英语四级还没有过的,结果考研英语考了73分,非常强悍。

自己和他水平差不多,今年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是感觉英语还不错吧。

英语详细复习计划:

第一个阶段:

前面20天的时间

这个阶段安排20天,主要的任务是熟悉英语考研的核心词汇,先简单做几篇阅读练练手。

别忘了我前面提到的,在大三的时候,你必须得准备四六级考试,趁这个机会把考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