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重点内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6949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事业管理重点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公共事业管理重点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公共事业管理重点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公共事业管理重点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公共事业管理重点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事业管理重点内容.docx

《公共事业管理重点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事业管理重点内容.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事业管理重点内容.docx

公共事业管理重点内容

公共事业管理

一、填空题: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命线在于其经济效益。

2、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概念和国际上的“第三部门”这个概念最为接近。

3、“第三部门”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学者Levitt最先使用的。

4、市场中介组织包括会计师、审计师和律师事务所,公证和仲裁机构,计量和质量检验认证机构,信息咨询机构,资产和资信评估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

5、事业类公共事业组织的业务都是社会公益、福利、保障方面的。

6、从经费来源来看,公共事业组织可以划分为自给自足型、部分收费型、无偿提供型三种类型。

7、公共事业领导者的构成要素中首要要素是权力。

8、公共事业领导的权力基础或基础性权力有五种:

合法性、惩罚权、奖励权、模范权、专长权。

前三种权力属于职务权力范畴,是构成职务权力的基础,后三种权力属于个人权力范畴,是构成个人权力的基础。

9、公共事业管理领导者与工商企业领导者之间最重要的共同点是都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0、公共事业管理领导者的绩效表现为社会公共效益,涉及到众多因素和主观评价标准,评估难度较大。

工商企业领导者的绩效主要是利润,相对易于衡量。

11、正式沟通按信息流向可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向下沟通、向上沟通、横向沟通。

12、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的原则包括:

准确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策略性地运用非正式组织原则。

13、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的基本原则:

1、目标认同原则;2、公平、公正原则;3、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原则;4、随机制宜原则。

1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基本层次,按重要程度和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5、成就激励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16、期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的。

17、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

18、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的方法:

1、思想政治工作;2、参与管理;3、工作丰富化;4、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

19、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正式控制的形式化程度较高,含有明确的规定,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方式予以实施。

20、根据控制是否依靠外部力量,可将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控制划分为内在控制与外在控制。

21、公共事业管理法律的控制作用主要是调控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各种关系和行为,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指导作用;2、威慑作用;3、惩罚作用。

22、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方式,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舆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大众性;2、现实性;3、迅速性。

23、公共事业管理效率评估中常用的定量方法是指标体系评估法。

24、公共事业组织公共责任监督机制关注的核心是,通过哪些途径和办法使得行为主体切实承担应承担的责任。

25、公共责任有三个构成要素:

承担公共责任的行为主体、公共责任的内容和公共责任的客体。

26、发达国家政府管理和监督公益机构的主要手段是依法实施的政府规制。

27、1998年10月25日发布实施新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28、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并于1999年9月1日起施行。

29、1998年10月25日,国务院颁布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对事业单位进行全面调整的行政法规。

根据该条例,事业单位的范围包括:

教育机构,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农业、林业、牧业服务机构,水利管理机构,社会服务机构(公共设施服务,园林绿化、自然保护区管理,环境卫生、市政工程管理,风景名胜区管理,殡葬管理等)……

30、事业单位成立的程序:

1、审批机关批准成立;2、向登记机关申请事业单位法人登记。

31、我国的社会团体行政管理体制通常被称为“分级登记、双重管理”。

32、社会团体取得财产的主要途径如下:

1、会员的出资;2、捐赠和资助;3、开展有偿服务的收入;4、经营收入。

33、社会团体的经费,以及开展章程规定的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的合法收入,必须用于章程规定的业务活动,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社会团体接受捐赠、资助必须根据与捐赠人、资助人约定的期限、方式和合法用途使用。

34、社会团体或者社会团体的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的,登记机关可以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申请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登记的;自取得《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之日起一年内未开展活动的;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等等。

35、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财产在支付清算费用和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不得分配,必须在业务主管单位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用于发展同类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不得挪作他用。

36、民办非企业单位不得设立分支机构。

37、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行政管理体制采取分级登记、双重管理。

38、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800万元,地方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400万元,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200万元;原始基金必须为到帐货币资金。

39、基金会的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以公益为目的;财产来源是多方面的;基金会是非营利性法人。

40、基金会设理事会,理事为5人到25人,理事任期由章程规定,但每届任期不得超过5年。

理事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

41、公共事业品德的特征:

整体性、稳定性、转换性。

42、公共事业品德的养成机制:

1、公共事业教育培养机制;2、公共事业习惯形成机制;3、公共事业良心调控机制

41、在公共事业管理的复杂系统中,人是一切组织的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

42、为人民谋福利是每个公共事业管理者的天职,是公共事业管理者之所以存在的前提。

43、公共事业管理人才联合培养的主要形式:

1、跨学科的交叉培养;2、学位层次的统筹培养;3、校际间联合培养;4、在职培训

44、公共事业管理者能力素质包括:

专业技术能力;人事组织能力;思维创新能力。

一般来说,下层管理主要靠专业技术能力和人事组织能力,上层管理则更需要思维创新能力。

45、现代事业组织是现代事业制度的核心概念。

46、现代事业组织,是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法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拥有独立资产,面向社会自主从事准公共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基本组织形式。

47、现代事业组织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现代事业制度则是一项基本的社会组织管理制度。

48、健全的事业法人制度,是现代事业制度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建立现代事业制度的基础。

49、法人是一种社会组织,必须按照自己的章程、条例或国家规范性规程所规定的方式,为一定的目的进行活动。

50、实行事业目标管理,是现代事业监督管理制度的一项基本内容。

51、我国各类教育事业管理体制的基本目标模式设计如下:

基础教育管理模式、高等教育管理模式、职业技术教育管理模式。

52、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的目标模式设计如下:

艺术事业管理模式;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和文物保护事业的管理模式;新闻出版事业管理模式;广播电视电影事业管理模式。

53、我国现行体育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模式可以设计如下:

体育组织管理模式;体育场馆管理模式;体育竞赛管理模式。

54、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公共事业社会化发展的客观基础。

55、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应遵循的原则有:

良性互动原则、稳定性原则、制度化原则、适度化原则。

5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必须不断创新,才能推动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

54、法律政策中关于公共事业部门的职能职责、工作任务、权力范围的有关规定,是公共事业部门制定活动目标的最基本的依据。

55、管理人员的控制点主要有五个:

环境、目标、计划、资财和日常工作。

56、员工素质测评的类型,依据测评目的和作用可分为甄选型、配置型、开发型、鉴定型和诊断型五类。

57、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主要有:

1、抽样调查方法;2、问卷法;3、观察法;4、文献调查法;5、访谈法;

58、抽样调查是社会调查中普遍采用的调查方法,它的优点是:

1、调查费用低;2、速度快;3、应用范围广。

59、概率抽样的原则是随机原则。

60、随机抽样的方式与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2、等距抽样;3、分层随机抽样;4、整群抽样;5、多阶段抽样。

61、美国社会学家艾尔•巴比特指出:

问卷是社会调查的支柱。

62、社区管理的内容总的来讲是“四性”工作,即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事务

63、社区管理体制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条包块管,以块为主”的管理格局;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框架。

64、在城市社区,社区管理执行系统由街道办事处内设的“四委”(市政管理委员会、社区发展委员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以及财政经济委员会)和“一办”(办公室)组成。

65、社区管理支持系统主要由社区内各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居民群众及其自治性组织构成。

66、根据社区管理活动中主体角色不同,我国社区管理模式分为企业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社会主导型四种类型。

67、政府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是以政府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在现阶段主要是以市辖区人民政府下派的街道办事处为主体。

68、社会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可称自治模式,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核心,联合社区内其他各种主体(公共事业组织、新经济组织、企业、个人)一起,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实行真正的民主自治管理的一种模式。

69、市场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又称“物业管理模式”。

它的优点是;能体现市场经济竞争、公平、效率的原则;社区的基础设施(环境绿化、市政建设、房屋维修、娱乐文化设施等)的资金有保证。

70、社区管理体制的发展与创新:

它是在社区内建立一种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和标准化的社区管理体制。

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

1、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2、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3、发挥物业管理公司的职能;4、拓展居委会的职能;5、发挥业主委员会及其他社区居民团体的作用。

71、社区管理手段的发展与创新:

直接管理手段逐步向间接管理手段过渡;管理手段的信息化、网络化;思想政治工作与民心工程相结合的管理手段;管理手段多样化。

72、社区管理职业道德是用来规范社区管理者从业人员的行为准则的总称。

73、评价社区管理者最主要的内容是“绩”,它指社区管理者的工作实绩。

二、名词解释:

1、非市场中介组织——主要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保障、管理、法律服务等作用的组织,包括社会保障管理机构、技术研究、开发和咨询机构、信息服务机构以及法律服务机构。

2、公共物品是指无论个人是否想要购买,其利益不可分割地被扩散给社会全体成员的物品。

3、、公共事务是生产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全体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

4、准公共事务是生产准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部分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部分的“非排他性”。

和公共事务及企业事务相比,准公共事务的特点是中介性。

5、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务进行协调,实现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

6、公共组织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以提供公共服务,包括管理公共事务、供给公共产品为基本职能的组织。

政府是典型的公共组织,此外,非营利性的公共组织也是现代社会公共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者形成了所谓的公共事业组织。

7、事业单位:

国家为了社会公益事业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8、社会团体:

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9、民办非企业单位: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10、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沟通的基本含义是,不同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个人、群体、组织等)进行信息交流,互通情报,从而对彼此行为产生作用和影响的过程。

11、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的含义是:

公共事业管理者针对成员的需要,采取某些手段,激发人们为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积极自觉地行动的过程。

12、消极控制就是禁止或限制控制对象发生某些行为,既包括记过、降级、停职、判刑等正式的控制方式,也包括嘲讽、白眼等非正式方式。

13、MEA法:

最低限年度支出法,在实行MEA法的国家和地区,享有所得税免税资格的慈善或公益事业组织必须使用或分配其收入的相当一部分,以达到免税目的。

14、公共事业品德是公共事业伦理规范在公共事业组织和个人职业心理和职业行为中的体现,同时也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和个人在其公共事业整体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行为特征和倾向。

15、公共事业管理发展是指公共事业组织为适应环境的变化,采用科学方法,健全公共事业管理体系,改善公共事业管理活动方式,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效率,以便更好地进行公共事业管理的过程。

16、公共事业社会化是指主要通过社会各方力量,利用民间资源进行公共产品的生产与提供。

17、目标管理是通过参与式的目标设置、实施和评价等活动来管理组装的一种方法。

18、社区管理是指在街道范围内,由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主导的,社区职能部门、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区域性、全方位的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

19、人力资源测评是指对员工的综合素质与工作绩效进行评价,为客观、准确的人事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20、社区管理体制是指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及运转模式,它要以社区管理的基本内容为基础,与社会外在环境和社区发展的方向相适应,是实施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能权限划分和管理方式、工作方法的总和。

三、简答题:

1、公共事业管理这一定义包含哪五层含义?

1、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事业组织,以区别于行政管理的主体——政府组织或企业管理的主体——企业组织。

2、公共事业管理的客体是准公共事务,其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

3、公共事业管理内容集中概括为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这就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永久存在,而且随着社会发展经常进行调整。

4、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是通过对准公共事务一系列活动的调节控制,使准公共事务表现出有序、有效、可控制的特点。

5、公共事业管理负有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其工作绩效不能简单地用利润或效率作标准。

2、简述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区别。

1、管理主体不同。

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机关,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事业组织。

2、管理方式不同。

行政管理实行等级制,上下级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实行命令服从方式。

公共事业管理与客体之间没有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3、管理的直接性和间接性不同。

行政管理主要是一种间接性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主要是一种直接管理。

4、管理的独立性和非独立性不同。

公共事业组织具有独立性,而作为行政管理主体的政府部门不具有独立性。

5、从阶级性来看,行政事务管理的内容要反映特定阶段统治阶级的特殊要求,而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则主要是反映长期历史发展对社会管理的客观要求。

3、简答公共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关系。

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客体是公共事务。

公共管理是隶属于管理学的一门二级学科,而公共事业管理是包含在公共管理学科其中的一门三级学科。

4、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学科特点有哪些?

1、跨学科与专门化的统一;2、学术性与应用性的统一;3、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4、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

5、公共事业组织与政府的区别有哪些:

1、政府具有抽象的行政行为,公共事业组织一般不具有抽象的行政行为;2、政府的具体行为是不允许进行有偿服务的,而公共事业组织承担具体行政行为是允许进行有偿服务的;3、政府在具体行政行为中如果发生争议,必须进行仲裁或行政诉讼,公共事业组织在具体行政行为中如果发生争议,则要进行民事诉讼;4、政府职能部门由政府财政全额拨款,工作人员享受公务员待遇。

公共事业组织不应由财政全额拨款,工作人员不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

6、现代市场体制的局限性有哪几个方面:

1、市场竞争的不完全;2、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社会公平;3、在市场体制中,民间企业难以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任务;4、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5、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

7、现代国家体制的职能优势是什么?

1、提供法律,维护竞争的市场秩序。

在一个社会中,国家负责提供法律和秩序,国家是规则和安全的保障,是社会经济事务的最终仲裁者;2、提供和维持市场得以正常运作的稳定的经济环境;3、促进资源的合理运用,保护生态环境;4、从事社会发展活动,提高基本的社会服务;5、促进和保障社会公平;6、应付紧急事件。

8、简答公共事业组织(第三部门)的职能优势和局限性。

(一)公共事业组织的职能优势:

1、非营利性;2、沟通性;3、低成本。

(二)公共事业组织的局限性(即志愿失灵):

1、志愿失灵最突出的表现是公共事业组织所需的开支与所能筹集到的资源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缺口;2、志愿活动的狭隘性;3、志愿组织的家长作风;4、志愿组织的业余型。

(三)公共事业组织局限性的克服

9、公共事业领导风格有哪四种类型?

或哪四种领导体制?

1、“专权独裁式”领导体制;2、“开明专制式”领导体制;3、“协商式”领导体制;4、“参与式”领导体制。

“参与式”领导方式是效率最高的领导方式,它注重人际关系,领导者以人为中心,本质上是民主主义。

10、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的作用有哪些?

1、使公共事业组织中的人们认清形势;2、使决策更加合理;3、促进公共事业组织各部门协调发展;4、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统一公共事业组织成员的行动;5、使公共事业组织成员对各种社会规范如法律、纪律、道德、习俗等有更加清楚的认识,使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自觉地遵守各种社会规范,从而为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行提供基本保证。

11、简答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效果的方法。

1、进行信息沟通检查;2、尽可能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组织层次;3、确保正式沟通渠道的主导地位;4、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5、提高信息的清晰度;6、提高沟通的心理水平;7掌握沟通的技巧;8、运用例外原则和须知原则。

12、公共事业组织公共责任机制的目标包括哪几个方面?

保障服务的提供;保护捐助者的利益;保护服务对象的利益;保护公共事业组织工作人员的利益;保证政府提供资助的“资金的价值”;维持公平竞争环境,保护与公共事业组织竞争的私营机构的利益。

13、发达国家公共责任监督机制的发展出现哪些趋势?

1、政府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管理的强化;2、多元监督体系的完善和强化;3、公共事业组织自律机制的强化;4、公共责任层次由低向高的重点转移。

14、发达国家政府管理和监督公益机构的主要手段是依法实施的政府规制。

主要规制有:

注册登记制度;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政优惠;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务规制;对公共事业组织的投资规制;对公共事业组织“不公平竞争”的规制。

15、简述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1、社会腐败对公益机构的侵蚀:

(1)违规从事营利性商业活动;

(2)财务管理混乱带来的违规和腐败;(3)公共事业组织的官僚化倾向

2、“道德滑坡”——公共事业组织所面临的道德危机3、薄弱的社会监督:

(1)“观念缺失”——公众监督意识薄弱;

(2)新闻舆论监督的无力;(3)民间监督和评估组织的缺失4、“组织缺位”——监督主体多元化与激励不足5、“角色冲突”——监督主体的身份障碍6、“双重俘获”——监督疲软的必然结果7、市场约束软化——限制竞争的副产品

(二)应对措施1、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组织立法;2、减少公共事业组织登记限制,简化登记程序;3、加强公共事业组织的日常监督;4、明确界定政府监督主体,加强监督力度;5、营造竞争环境,促使公共事业组织动作透明化;6、建立公共事业组织行业监管,完善自律机制。

16、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立法的特点有哪些?

1、归口登记与双重管理体制;2、分级管理体制;3、限制竞争原则;4、年度检查制度;5、财务监督;6、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政优惠。

17、事业单位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2、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从业人员;3、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经费来源;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18、民办非企业单位具有哪些法律特征?

以公益为目的;业务是进行社会服务活动;利用非国有资产创办;举办者是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

19、公共事业伦理的构成有哪几个方面?

1、公共事业伦理意识。

公共事业伦理意识包含伦理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目标。

准则意识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原则立场和根本态度,责任意识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如何看待公共事业管理的责、权、利,是公共事业伦理意识的核心。

2、公共事业伦理实践;3、公共事业伦理评价。

政治信念是公共事业伦理评价中最重要的力量,是人们对行政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精神力量。

20、简述加强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建设的必要性。

1、公共事业管理者中有滥用权力的可能;2、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公共事业管理者自律的重要或腐败的危害也相应增长,因而更需要重视加强公共伦理建设;3、当前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的人员就其职业道德素质而言,还不能与公共事业管理的职业要求完全适应,表现在:

(1)缺乏“服务第一”的观念,表现出比较浓厚的“官本位”意识

(2)尚未确立正确的权利与业务观念(3)没有按照公共事业所特有的行为规范来开展工作。

21、简答加强公共事业伦理建设的原则。

1、服务原则,公共事业伦理的根本问题是个人利益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2、效率原则,公共事业伦理的效率原则注重实际效果,与市场经济重获取最大利润具有一致性,与追求最佳的行政效率也具有内在价值同构性;3、公正原则;4、开拓创新原则

22、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1、公共事业活动的非经济化;2、公共事业机构的行政化;3、公共事业资源配置非社会化;4、公共事业运行机制非效率化;5、公共事业管理的非法制化。

23、简答实现我国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目标的基本途径与对策。

(一)转换观念:

1、并非所有的科学、教育、文化、体育、卫生活动都不能实现商品化与市场化;2、并非所有的社会公益性事业都必须由政府直接举办

(二)政事分开:

1、政事职责分开。

正确界定和划分政府机构与事业组织各自的职责,是实现政事分开的一个基本依据。

2、政事机构与人员编制分开;3、政事经费分开;4、政事管理方式分开。

(三)人员分流:

1、加速改革我国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2、加速建立和完善新的社会保障制度;3、大力发展各类人才市场和劳动市场。

(四)培育市场:

1、加速“事业”产品与服务价格改革,为实现原有部分“事业”产品的商品化创造条件;2、改变事业单位的服务对象与经营范围,使其逐步转向市场开展自主经营;3、加强国民消费教育,合理引导居民消费投资方向,促进有关事业产品和劳务市场的发育与发展。

(五)财政政策:

1、对于那些应当产业化,而且可以立即实现产业化的事业单位,应尽快转化为企业,财政不再供给事业经费;2、对于那些应当产业化,但一时难以实现产业化的事业单位,可以将原有的事业经费拨款转变为其企业经营政策性亏损补贴,逐步减少财政资金供给,直至完全停止财政拨款;3、对于那些需要继续由国家财政供给资金的事业单位,要改革资金供给方式,分别实行事业基金、绩效预算、政府采购同等多种形式,引入事业竞争机制。

4、对于那些既不能实现产业化,但又不应当继续由国家办的事业单位,应取消其“事业”资格。

对于冗员,也应予以精简。

24、简述公共事业管理观念的发展与创新。

1、从静态管理观念向动态管理观念转变;2、从“命令”管理到“服务”管理观念的转变;3、从物本管理向人本管理的观念转变。

传统的管理理念是把物作为管理的目标,把人变成了物的从属物。

25、目标管理中的成果评价主要有哪些特征。

目标是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