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地区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与对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947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渤海地区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与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环渤海地区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与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环渤海地区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与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环渤海地区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与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渤海地区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与对策.docx

《环渤海地区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与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渤海地区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与对策.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渤海地区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与对策.docx

环渤海地区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与对策

环渤海地区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与对策

  [摘要]近年来,环渤海地区农业水资源总量少,污染严重,地下水开采过度,城镇用水挤占农业用水,水的供需矛盾越来越尖锐,水资源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针对该区具体的水资源状况,建议采取开源、节流、治污等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环渤海地区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对策

  Abstract:

Since1978,EconomyofareassurroundedtheBoSeadeveloprapidly.TheagricultureholdstheimportantEconomical,social,ecologystatusinthisarea.Inrecentyears,Agriculturewaterresourcesofthisareahaveaseriesofproblems.Totalquantityisfew.Thewaterpollutionisserious.Miningofthegroundwaterisexcessively.Waterusingincitiesoccupiedtheagriculturalwaterandsoon.Watersupplyanddemandcontradictoryismoreandmoreincisive.Thewaterresourcesbecametheprimaryrestrictioninagriculturesustainabledevelopment.Accordingtowaterresourcesconditioninthisarea,Iproposedsomemeasuresfromopeningthesource,thethrottle,andanti-pollution.

  Keywords:

AreassurroundedtheBoSea,Agriculturewaterresources,Supplyanddemandcontradiction,Countermeasure

  环渤海地区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和山东。

虽然处于该区域内的各省市农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但是农业都占有重要地位,对水资源供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近年来,环渤海地区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越来越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采取积极对策解决区域内水资源供需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环渤海地区农业水资源供需中

  存在的突出问题

  本文讨论的农业水资源,是指对一个地区具有经济利用价值并可以不断更新的那部分农村淡水量,包括地表水、

  土壤水和地下水等。

对于我国农村而言,大气降水和河水流量一般是恢复和更新农业水资源的基本来源。

水资源虽然属于可再生资源,但并不是取之不尽和用之不竭的,而是一种有一定限量、无法替代、极易受污染的宝贵资源,随着人口增长和工农业快速发展,水资源的稀缺性越来越明显。

环渤海地区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紧张,直接影响了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和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

  1.水资源总量缺乏且时空变化大。

我国环渤海地区的地表水主要来源于一些重要河流、水库和湖泊的蓄水,水资源总量受降水影响显着,在丰水年水资源总量会增多,枯水年水资源总量偏少。

由于该地区处于半干旱半湿润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降水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极为不均,有明显的旱季和汛期之分,降水一般集中在每年的5~9月份,旱季水资源严重缺乏,汛期又容易形成洪涝灾害,造成大量弃水和严重的水土流失。

例如,河北省在新中国成立后的50多年中,几乎年年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涝灾害,20世纪80年代以来干旱少雨现象频繁发生。

又如山东省在2000~2003年间,农作物受旱面积累积达15亿亩,受洪涝灾害面积达万亩。

总起来看,环渤海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偏低,农业水资源较为缺乏,人均用水量和农田实灌亩均用水量一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划分指标,每年人均水资源量小于500立方米的为极度缺水地区,显然环渤海各省市均属于极度缺水地区,农业水资源供给形势相当严峻。

  2.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得城市用水挤占农业水资源。

近几年来,环渤海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规模迅速扩大,城镇人口密度大,许多城镇及其郊区又聚集了大量的工业企业,使得城镇生产生活用水都迅速增加。

在目前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中,用水一般是先满足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需要,而后考虑农业用水,在环渤海地区水资源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城镇用水挤占了部分农业水资源。

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低和水资源浪费严重。

如山东省节水灌溉面积仅占现有耕地面积的%,而节水工程质量高、运行效果好的灌区很少,全省灌溉水利用系数仅有~,甚至个别灌区低于。

北京市目前有效灌溉面积为48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只有308万亩,其中喷灌面积166万亩,管道输水灌溉面积67万亩。

辽宁省农业灌溉也比较粗放,用水的有效率仅为40%~60%。

地下水资源开采过度与漏斗区面积不断扩大。

根据国际经验,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一般在40%左右,环渤海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远远超过了这一指标,尤其是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已经接近极限。

由于近年来地下水开采过度,该地区已形成了大面积的漏斗区,在濒临海水及原生地下咸水的地区,海咸水入侵淡水含水层,导致土质退化和沙漠化,淡水资源遭到污染,地面出现沉降、塌陷和裂缝等现象。

北京市多年来地下水埋深持续下降,2005年地下水平均埋深为米,与1980年相比地下水位下降米,储量减少亿立方米;与1960年相比,地下水位下降了米,储量减少亿立方米。

目前山东和辽宁海咸水入侵面积均超过1000平方千米,山东、河北和天津等省市都存在巨大的漏斗区,且漏斗区面积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农业水资源污染严重和供需水矛盾加剧。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工业污染源和城市生活废水未经过严格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和水质下降。

天津、辽宁和山东等省市的地表水供水比重都超过50%,地表水资源相当一部分来源于河流径流,而河水污染严重进一步加剧了该区水资源供需矛盾。

近年来,北京、河北、辽宁、天津和山东超标河长一般占总评价河长的40%~80%。

受到污染的河水还会进一步污染地下水。

  二、实现环渤海地区

  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解决环渤海地区农业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开源、节流和水源保护工作。

  1.开发和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形成综合配套的节水措施。

在目前环渤海地区农业水资源供给没有大的改变的情况下,搞好节流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节水灌溉是现阶段缓解农业水资源供给紧张的根本措施之一。

目前环渤海地区使用传统的大田漫灌形式仍然占有较大的比重,水利用效率非常低。

因此,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方法和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推广使用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渗灌技术等,可以减少输配水过程的跑漏损失和田间灌水过程的蒸发、深层渗漏损失,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效率。

据相关统计资料表明,采用喷灌技术比明渠输水灌溉大约省水30%~50%,而采取微灌(包括滴灌、微喷灌、渗灌)比喷灌又能省水15%~20%。

其次,大力开发和推广生物节水技术,降低农业水耗量。

在生物节水方面,国外已有相当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如利用基因技术通过培育和推广种植抗旱节水作物,我国应当积极引进和开发推广。

再次,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形成农业节水的长效机制。

实现农业节水目标是一个复杂的和长期的过程,既要培养人们的节水意识,转变传统的灌溉模式,实现节水技术的创新,还要配套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供用水管理与价格机制,改革我国农业水资源的配置制度,明晰农业水资源的使用权,尽快形成农业水价激励与约束机制。

  2.积极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走水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道路。

首先,调整环渤海地区的工业布局,降低工业对淡水资源的消耗与污染程度。

要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在符合生态学原则的框架下,使工业布局最优化。

环渤海地区今后要严格控制大耗水、重污染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对于目前工业集中程度较高的大连、青岛和天津等城市,不应再建大耗水和重污染的工业,控制农业水资源的“农转非”数量。

其次,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开发培育节水高效品种。

通过调整作物布局,建立适应抗逆型种植制度,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减少耗水作物的种植,增加节水作物的栽种面积,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

第三,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现代石油化学农业对水资源的消耗量极大,目前世界约有70%的淡水被用于农业灌溉,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过量投放还带来日趋严重的水源和环境污染问题,而现代生态农业具有安全、环保、节水、低能耗和高效等特点,逐渐成为各国追求的最佳农业发展模式之一。

所以,环渤海地区应当积极借鉴国内外相关技术和经验,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为农业节约用水创造条件。

第四,大力发展旅游农业,拓宽农业节水和增收渠道。

环渤海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通过发展丰富多彩的旅游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等,减轻农业对水资源的依赖程度,提高农业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等综合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五,有的学者还提出了虚拟水战略,它是指缺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粮食等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来获得水资源和粮食的安全。

可以说这是一种间接节水的有效途径,应当加以重视。

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区域供蓄水能力。

环渤海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淡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不断提高农业水资源供给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首先,加强农村水利工程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区域供蓄水能力。

环渤海地区不少水利工程存在年久失修、蓄水能力差和隐患多等问题,该地区降雨比较集中,每年汛期几乎都有相当一部分蓄水、拦水、灌溉设施遭到破坏,甚至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因此,政府应增加投资,新建和改扩建一批供水、蓄水设施,修复存在损坏、老化和隐患的水利工程设施,增加水利设施的蓄水、供水和防洪能力,并加强定期检查,保证供用水设施的良好运转。

在一些地区应积极建设雨水集蓄、利用与控制工程体系,尽可能汇集和贮蓄区域内的降水径流,将汛期期间的大量弃水蓄集起来,做相应处理后作为城市生态用水和工农业用水。

其次,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积极调整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状态。

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河川径流量占全国的80%以上,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35%,是我国的丰水区;海河、黄河和淮河流域河川径流量不到全国的6%,耕地面积却占全国的40%,位于其间的环渤海地区属于缺水区,特别是京津冀等省市所在的海河流域,人口和耕地分别占全国的10%和12%,而径流量不足全国的1%,是全国缺水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因此,南水北调对于全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覆盖了环渤海地区的北京、天津、山东、河北等省市,该工程的顺利实施可以大大减轻环渤海地区水资源的压力,还可以对大面积的地下漏斗区进行回灌,使农业水资源得到持续利用。

按照规划设计,可适当加快工程建设和调水进度,以缓解环渤海地区等水资源供需矛盾,同时解决好水源区和受水区水权分配、合理水价、生态环境问题等,以保证调水的有序、合理和高效利用。

再次,积极搞好海水淡化工作,努力扩大淡水供给。

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水资源,但海水利用量仅占总用水量很小的一部分。

根据国内外海水利用的实践,海水利用模式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是海水淡化模式,即通过蒸馏法或反渗透法等处理工艺,将海水处理为高水质的淡水;二是海水直接利用模式,即通过对海水进行筛分、沉砂、除藻、消毒等简单处理工艺,获得低水质的水作为工业和生态用水等。

目前影响海水淡化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原因是能耗和成本太高,而且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