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3《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6930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13《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13《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13《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13《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13《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13《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语文 13《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13《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 13《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语文13《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语文1.3《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一、认识大堰河这个人物形象。

二、诵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情感目标:

加深对母爱的认识。

[学习重点]

对大堰河形象的认识。

[学习难点]

作品写作时代、背景离现实时代较远,学生热情较难调动。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播放MTV作品《懂你》,用画面、歌曲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冲击,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用这首作品引出“母爱”这一话题。

播放片段后,教师以“我们今天共同学习一篇赞美特殊母爱的诗歌,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入新课。

2.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

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

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二、作者介绍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

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

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

1932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此诗以笔名“莪伽”发表于同年七月出版的《北斗》第2卷第3、4期合刊。

  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组织春地画社。

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

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等。

 

  1935年10月,经保释出狱。

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

同年到桂林,任《广西日报》副刊编辑,又与戴望舒合办诗刊《顶点》,此间较重要作品有《诗论》。

  1937年后辗转于武汉、山西、桂林、重庆等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不久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

此时代表作有《向太阳》等。

1944年获模范工作者奖状,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到延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主编《诗刊》。

1945年10月随华北文艺工作团到张家口,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领导工作,写有《布谷鸟》等诗。

  1949年后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等职。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到黑龙江农垦农场劳动,1959年转到新疆石河子垦区。

文化大革命中一再遭到批判。

  1976年10月后重新获得写作权利,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副会长, 1979年彻底平反后,写下《归来的歌》、《光的赞歌》等大量诗歌。

 

  1985年被法国授予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诗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之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等,论文集有《诗论》、《艾青谈诗》等。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

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

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三、文章疏导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诗。

追溯诗人的身世,可以为我们找到解读这首诗的钥匙。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华畈田蒋村一个地主家庭。

据说艾青出生后,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克”双亲。

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抚养。

艾青在“大堰河”家里住了五年,到了读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家里。

而亲生父母对他非常冷漠,他幼小的心中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

艾青后来说过他“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只有“大堰河”这个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深爱着她的乳儿,给了他温暖的母爱,他们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情缘。

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

次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大雪。

艾青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保姆,便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四、整体把握

  1.这首诗一共13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1、2节为第一部分,写“我”和大堰河虽然阶级出身不同,却有着割不断的血肉联系,“我是地主的儿子”,却“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诗从一开始就显示了它鲜明的叙事性质。

而重叠反复地咏叹“大堰河,是我的保姆”,为全诗奠定了浓郁的抒情基调。

  第3~10节为第二部分。

诗人在狱中看到窗外大雪,触景生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追述大堰河勤劳善良、为生活奔忙而受尽苦难的一生。

  第3节,“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大堰河已经故去,诗人描述了她的坟墓和家园的凄凉景象。

  第4节,诗人饱含深情地回忆起“我”与大堰河一起度过的贫苦、然而却让“我”感到无限温暖的生活。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之后”,连续用了8个“在你……之后”的句式,为读者真实地再现了大堰河勤劳操持家务的情景。

在这些话语中,我们能感到大堰河勤苦操劳、仁爱善良的行为在“我”心中投下了母爱的光辉。

  第5节仅4行,叙述了“我”离开大堰河时的情况。

虽然是简短的过渡,诗人却捕捉了离别场面中最令人心碎的一幕:

“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第6节,将“我”回到自己家中的情形与在大堰河家里的情形进行对比。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并与第4节一样,连续使用排比长句,表现“我”在自己家里的陌生感、拘束感。

  第7节,写大堰河“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为了生活”,“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连续使用六个“她含着笑……”,一方面写出了她劳动时的乐观态度,另一方面写出了她为了自己的家而付出的艰辛。

每一句都展现了一幅令人心酸的画面。

  第8节,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淳朴情感。

她像对亲生儿子一样,疼爱自己的乳儿,在他身上寄予了希望。

  第9、10节,写大堰河临终的情况,“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她带着遗憾,“含泪”离开了这个凄凉的世界。

  第11~13节为第三部分。

诗人思绪回到现实,回到监狱,用儿子对母亲的情感,为大堰河“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

并将这种情感扩大,“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直接抒发了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敬爱之情。

  2.关于《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在狱中写的成名作。

诗中的人物形象可说是实有其人和实有其事。

它与《我的父亲》是姊妹篇,都是研究艾青早年生活及其家庭的重要诗篇。

  大堰河是个童养媳,她的名字就是她出生的那个村庄的名字。

她的村庄叫大叶荷,大堰河是谐音。

大叶荷这个村子很小。

这个女孩子从小嫁到畈田蒋做童养媳,度过了劳碌悲苦的一生,死时只有一口很简陋的棺木,一手把纸钱的灰,用几把稻草盖一盖棺材,旁边也围点稻草,就算是一个坟墓。

  大堰河的确是一个勤劳朴素的农妇,我的姑母早年丧夫失子,住在畈田蒋,时常赞叹大堰河,说她很勤快,可惜死得太早了。

旧社会的童养媳都是悲苦的,连一个自己的名字都没有。

我们村子里就有许多童养媳,都像大堰河一样,用出生的村庄的名字代替她们的名字。

  有人问,大堰河在劳动时还含着笑,是不是实写?

我说,看看鲁迅写祥林嫂到鲁四家开始做工的那一段,写到“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就可懂得“笑”里所包含的深刻悲剧意味。

大堰河的“含着笑”,一方面说明大堰河的要求多么卑微,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旧时代穷苦人要谋生,哪能哭丧着脸去惹东家或旁人的不愉快呢?

五、问题探究

  1.这首诗在意象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有比喻意象和描述意象。

在《雨巷》一诗中,“丁香”可以看做是诗人迷茫的内心追求,它是比喻意象。

而这首诗几乎通篇用的都是描述意象,它选择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大量细节构成一幅幅画面,由诗人饱含深情的笔墨把它们化成叙事性的诗句,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

例如诗的第4节,诗人连续用8个排比句,每一句都是一个大堰河日常生活的描述意象,集中塑造了大堰河这个勤劳、善良、朴实、贫苦的农村妇女形象。

  2.这首诗形式上的自由表现在哪里?

  艾青的诗在形式上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即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取得协调,在参差与变化里取得一致,在繁杂的细节中提炼出单纯的意象。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

它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或字数、行数的划一,但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变化中的统一、参差中的和谐。

全诗13节,少则4行一节,多则16行一节;少则每行2字,多则每行22个字。

全诗不押韵,但有11节的首尾句相互重复,以确定基调与色彩,中间几行大多采用排比句式,且多长句,以尽情抒发与描摹。

在外在的表现形式上,这首诗与《雨巷》《再别康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它同样成为新诗中的名篇佳作。

  3.如何理解这首诗表现出来的阶级观念?

  在阶级斗争年代里,文学作品往往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进行政治解读,在这种方法指导下,这首诗的主题解读,就变成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对自己所属阶级阵营的背叛和对被压迫阶级的同情,并坚定地成为劳动人民中的一员。

因为诗中也提到,诗人虽然出身地主家庭,但他是吃了劳动人民的奶而长大的,所以是与中国大地上的农民有着割不断的情缘的农民的儿子。

作为地主儿子的诗人,彻底抛弃了自己的出身,把大堰河的儿子称为“我的兄弟们”。

在新的时代里,阶级分析方法渐渐过时,至少已经不是惟一的文学分析方法,而是众多方法之一种。

但是,是否可以因为它只是众多方法之一种就否定它呢?

回答是不能。

首先,诗人创作这首诗的年代,也正是那种阶级意识非常鲜明的时代,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为了革命理想,抛弃自己富有的家庭,告别自己良好的出身,投身革命运动,站到被压迫者一边,为人民的解放而战斗,这是普遍的现象。

艾青也属此例。

他的诗中表现出来的阶级意识和阶级观念,也是非常真诚的,不是空喊口号,所以,这一点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作实事求是的分析。

其次,当今时代,社会仍然存在严重的不公,像大堰河这样勤劳善良却又命运悲苦的下层人比比皆是,需要有更多的人去关注、帮助这些弱势人群,所以,适当用阶级的眼光来看这首诗也是需要的,至少可以唤起一些人的良知。

六、创作回忆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我1933年1月写于狱中的一首抒情诗。

  我在1932年4、5月间从法国回到上海。

不久,我参加了“左翼美术家联盟”,与江丰、力扬等一些美术青年,组织了“春地美术研究所”(即春地画会)。

1932年7月12日,我们12人就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押在第二特区法院看守所。

后来,江苏省高等法院第三分院以“宣传与三民主义不相容主义”“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第六条、第十条,刑法第九条、第四十二条”为罪名,判处我有期徒刑六年。

一天早晨,我从看守所的窗口看到外面下雪,想起了我的保姆,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诗。

我完全是按照事实写的,写的全是自己的真实情感,写完之后也没有什么改动。

因为看守所的生活也不允许我反复修改。

  我出生在浙江金华畈田蒋村一个姓蒋的地主家庭。

我是这个家庭生下的第一个儿子,按理说这是要喜庆的。

但因为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我会“克死”爹娘。

父母迷信,因此不喜欢我,一生下来就遭到家庭的歧视。

很快,就被送到本村一位贫苦的农妇家里抚养。

这位妇女很小的时候从一个叫“大叶荷”的邻村卖到我们村,这个村离我们村大概五华里。

  “大堰河”这名字,小时候只是听口音的,1973年我回家乡,乡亲们谈起这首诗时告诉我,“大堰河”其实是“大叶荷”的误写,我们家乡的土音“大叶荷”和“大堰河”完全一样。

所以,我在诗里写到: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从哪里来就叫哪里的名。

我在“大堰河”家一直住了五年。

诗里写了:

“我是地主的儿子,/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

”五岁那年,因为我要去念书了,被父母带回去了。

在“大堰河”家里的五年,使我感染了农民的那种忧郁和伤感,使我对中国农民有了一种朦胧的初步印象。

回到父母家里,我是在一种被冷漠、被歧视的空气中长大的。

所以,我长大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庭。

  “大堰河”一共生了五个儿子。

她与前夫生了三个,前夫死后,从邻村上姜村招赘,又生了两个。

1953年和1973年我两次回家乡,都去看了他们。

《大堰河》这首诗,是出于一种感激的心情写的。

我觉得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

“大堰河”很爱我,我也爱她。

1953年和1973年,我都到她墓上去了。

  这首诗写好后,我就放在身边。

后来要解到苏州去了,就把这首诗以及其他一束诗稿交给狱中的难友,托他出狱后带给我的朋友李又然。

李把这些诗送到了《春光》杂志,发表于1934年该刊第1卷第3期,为了避过敌人的注意,我就根据本名蒋海澄的谐音第一次用了“艾青”这个笔名,以后我的第一本诗集即取名《大堰河》(上海群众杂志公司1936年出版)。

七、文章赏析

艾青说,《大堰河──我的保姆》“带有自传性质”,“我完全是按照事实写的,写的全是自己的真实情感”(《艾青谈他的两首旧作》)。

《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这种“自传性质”,决定了这首诗极少用比喻意象,而纯以描述性意象为主。

这类意象是诗人的心灵对现实的直接映照,其触角可以伸到生活的各个层次和心灵的各个领域,具有极大的包容量和丰富的表现力。

《大堰河──我的保姆》“带有自传性质”,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自传,从本质上说它依然是一首抒情诗,诗人以对大堰河的深沉的爱为动力,按照诗的艺术规律展开想像,其意象的运动与组合主要通过如下两条渠道进行。

  其一是接近联想,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象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而把它们联想到一起。

《大堰河──我的保姆》的信息提取方式主要是接近联想: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坟墓”“瓦菲”“园地”“石椅”,这些事物都在大堰河生前或死后涉及的狭小的生活范围内,因空间接近的原因,被联想到一起来了,这是空间接近联想。

紧接下去: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搭好了灶火”“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等等大堰河辛勤操劳的场景,由于时间上接近的原因被联想到一起,这就属于时间接近联想了。

  其二是对比联想,即由于对某一事物的回忆,头脑中又浮现出与之相对立的另一种事物。

诗人描写了大堰河家的极端贫苦的生活之后,紧接着联想到自己家里的豪华生活:

“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纽扣……”这里展示的还不仅仅是地主与贫苦农民悬殊的生活水平,而是诗人的波涛起伏的内心世界:

“我是这般忸怩不安!

因为我/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在大堰河家中的那段生活,给艾青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他目睹了贫苦农民的痛苦生活,也发现了他们的善良美好的品格;他对养育自己的大堰河充满深情,而对自己亲生父母的家却感到陌生而不安,艾青的叛逆思想在幼小时候已见端倪。

此外,大堰河的生前勤奋劳作与死后的惨淡萧条、大堰河对乳儿的“美梦”与现实粉碎了她的梦均构成了对比。

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的品格与她的悲惨命运就在这对比中凸现出来,从而显示出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和对不合理的世界的诅咒。

  《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流溢着爱,这既是大堰河对她的乳儿的纯洁的、无私的爱,又是她的乳儿──诗人对养育他的乳母的刻骨铭心的爱,然而诗人并未以他的一己之爱为满足,《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献给大堰河的,同时也是献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这表明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同时也是这首诗的普遍价值之所在。

 

2019-2020年高中语文1.3《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

目的要求:

1、认识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学习劳动人民无私的奉献精神。

2、学习、把握诗中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3、认识本诗通过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

4、提高朗读自由体新诗的能力,进一步了解新诗的特点。

要点难点:

一、借助本诗的朗读录音,加强朗读训练,着重体会诗中强烈的节奏和流畅跌宕的旋律;

二、本诗通过记事写人来抒情,这是区别一般抒情诗的最主要的特色,应作为学习的重点;

三、诗人在构思诗篇时,把自己起伏的思绪,奔腾的激情作为最主要的依据,这一点比较难以捉摸,应作为学习的难点。

写作背景:

艾青在大堰河家生活的情况以及大堰河对他的影响。

艾青1岁至5岁的孩提岁月,都是在大堰河家度过的,大堰河十分疼爱自己的乳儿。

大堰河的几个孩子,和艾青就象亲兄弟一样,泥里爬,土里滚。

大堰河不仅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艾青的成长,而且她那纯朴、善良、勤劳的品性和劳动农民的情感与美德,都在艾青幼小的心田上留下深刻的烙印。

艾青常说,他在地主家庭里感受的只是"岐视与冷漠","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

大堰河很爱我,我也爱她","在大堰河家里的五年,使我感染了农民的那种忧郁和伤感,使我对中国农民有了一种朦胧的初步印象"因此,在他后来走上诗歌创作道路时,他是那样深沉地歌唱土地、歌唱农民、歌唱广大劳苦群众为反抗黑暗、压迫与残暴而进行的斗争。

人们称这位诗人是"农民的后裔"、"农民的儿子"。

30年代末在上海,有一位诗人见到艾青时,激动地说:

"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我们可以骄傲地说:

中国有大堰河!

"尔后许多年中,也有一些人把"大堰河"误解为一条河流。

但是,如果我们把拥有半个多世纪创作历程并在国内外获得崇高声誉的艾青的诗歌,比喻为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那么,它的永不枯竭的源头,就是"大堰河"!

它的情愫,它的主题,它的美,都可以从这个源头找到答案。

作者简介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畈田蒋村。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

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

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

1932年诗人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7月12日,艾青和其他12名青年遭到逮捕,国民党反动派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控告这些手无寸铁的青年"颠覆政府",艾青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

《大堰河--我的保姆》即写于诗人在监狱的日子里。

当他看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联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挥笔写下了这首赞颂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诗篇。

段落大意

全诗13段,按作者思想感情和思绪的发展脉胳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诗节):

怀念与痛悼:

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表现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与痛悼。

第一节:

大堰河是卑微得连自己姓名都没有的穷苦劳动妇女。

没有姓名,没有人生自由,悲苦低微,靠出卖乳汁和汗水谋生!

第二节:

点明大堰河和我的养育与被养育的关系。

回环往复强调,倾注了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

第三节:

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

荒凉的坟墓冷落的故居典押的田地长青苔的石椅

运用联想、想象──一组冷落凄清的画面(思念哀悼之情)

引出第二段对大堰河悲苦一生的回忆。

第二部分(4─8诗节):

眷恋与感激:

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眷恋与感激。

第四节:

抒写大堰河的勤劳与善良。

用八个排比句即八个细节,铺叙大堰河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写出关心、照料、温暖、爱抚乳儿,充分体现了她的勤劳和善良。

第五节:

我离开大堰河。

用问句,间接表现她对乳儿离开的依依不舍和对乳儿内心的疼爱。

第六节:

我回到自己生活优裕的家中时,像陌生的新客一样忸怩不安。

极力铺写地主家庭富裕豪华生活对比,反衬大堰河家庭的贫穷。

进一步抒发对大堰河一家深挚的爱、深沉的留恋。

第七节:

大堰河到“我”家来帮佣。

六个排比:

不论冬夏,不分寒暑,年复一年承担着繁重的劳动。

含着笑,不停地劳动表现了大堰河勤劳、纯朴、宽厚、善良。

首尾反复,大堰河用她的一切,先是乳汁,后是双手,为“我”和我的一家所作的牺牲,表现她的伟大。

第八节:

进一步描写大堰河对乳儿真挚的爱。

典型细节:

1、年节切冬米的糖;2、贴乳儿的画;3、逢人夸乳儿;4、梦里盼乳儿幸福。

真切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感情,反映她丰富的内心世界。

第三部分(9─11诗节):

同情与控诉:

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

第九节:

大堰河死时一家人的悲痛。

丈夫为她流泪,儿子为她哭得很悲伤,表现她勤劳无私。

死时呼乳儿名字,表现她广阔的胸襟。

乳儿不在她旁侧,表现作者的哀悼与歉疚。

第十节:

大堰河的殡葬。

五个排比,是对大堰河一生的概括和真实写照,也是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公正的控诉。

第十一节:

大堰河死后她一家的悲惨遭遇。

写她死后一家的遭遇,揭示旧中国农民的悲剧命运,诅咒和控诉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最后一句反复强调,深化全诗悲剧气氛,激发读者对大堰河命运的深深同情。

第四部分(12─13诗节):

讴歌与赞美:

第十二节:

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

抒发诗人深情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用八个排比句直抒胸臆。

结尾三个诗句,使“保姆大堰荷”含义更广泛,她是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是人类的保姆,扩大意境,深化主题,表现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第十三节:

呈给大堰河的赞美诗。

用呼告手法,直接抒发对大堰河的崇高敬意和深深爱戴之情。

这一部分,是全诗感情发展的高潮,由回忆、叙述转为直接讴歌、赞美后,戛然而止。

给人留下充分思索的余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