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鱼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6779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6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池塘养鱼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池塘养鱼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池塘养鱼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池塘养鱼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池塘养鱼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池塘养鱼学.docx

《池塘养鱼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池塘养鱼学.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池塘养鱼学.docx

池塘养鱼学

《池塘养鱼学》

绪 论

一、淡水鱼类养殖和池塘养鱼的概念

1、渔业(Fishery,又称水产业)是从事水生经济动、植物生产的事业。

依生产对象和方式,渔业可分为海洋渔业和淡水渔业。

淡水渔业又包括捕捞业、加工业和养殖业等。

2、淡水鱼类养殖是淡水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物饲养业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综合性、独立性很强的自然科学。

3、池塘一般是指人工修造的,7万m2以内的水面。

利用池塘进行养鱼生产和繁育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就是池塘养鱼。

淡水鱼类养殖的类型可分为:

(1)根据养殖鱼类对水温的要求分为温水性鱼类养殖、冷水性鱼类养殖和热带性鱼类养殖。

(2)根据养殖水体运动状况分为止水养鱼和流水养鱼。

(3)根据养殖鱼类的种类分为单养、混养和套养。

(4)根据养殖鱼类的发育阶段分为鱼苗饲养、鱼种饲养、成鱼饲养和亲鱼饲养。

(5)按饲养水域的类型分为池塘养鱼、稻田养鱼、河道养鱼、湖泊养鱼、水库养鱼、网箱养鱼、围拦养鱼和工业化养鱼等。

(6)根据养鱼的措施分为精养、粗养和蓄养(暂养)。

二、池塘养鱼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鱼类是人们生活中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而且具有味鲜、肉细、容易消化等特点,是人们特别喜食的食品。

鱼类除了食用之外,还是许多工业和医药业的原料,农牧业的饲料和肥料。

2、池塘养鱼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生产稳定、饲料转化率高等特点,“渔能养农、渔能促农”,对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意义重大。

   3、池塘养鱼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劳动力资源、提高社会就业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4、鱼类出口创汇率高,可成为我国加入WTO后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般工农业产品需人民币2.4元创汇1美元。

三、我国及世界池塘养鱼的历史、现状,及发展

1、我国池塘养鱼历史。

我国池塘养鱼历史悠久,始于殷而盛于周,距今已有3200多年。

公元前5世纪,越国大夫范蠡总结了群众养鲤的经验,写出了著名的《养鱼经》,是我国最古老的养鱼书籍,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养鱼文献之一。

我国已用5种文字印刷向世界发行。

到秦汉时代,开始了稻田养鱼和大水面养鱼。

公元618~907年唐代,由单养转到多种鱼混养。

宋代和明代,池塘养鱼由粗养进步到精养。

清朝,对鱼苗的生产、分类以及运输,都作了详细记述。

并发展了池塘养鱼和种桑养蚕结合的综合经营。

2、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渔业发展。

(1)1957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达3120kt,淡水鱼产量占1170kt,而其中养鱼产量占560kg,1959年超过5000kt。

(2)1988年超过10000kt。

(3)1989年为11250kt,淡水鱼产量达6250kt,其中淡水养殖产量占4070kt。

(4)2000年我国水产品总量达42789kt,其中淡水产品产量为17402.6kt,淡水养殖产量为15169.4kt。

3、科技与管理

科研所118个;推广站182个;大中专院校36所;国家及部级重大奖项75个;先后出台《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渔业法》等。

4、黑龙江省水产资源状况

1996年290KT,养殖23.8KT,占农业总收入的7%;养鱼户52696户,劳动力16.8万人,人均纯利2600元;人均淡水鱼8Kg(自产),95年全国人均淡水鱼15Kg,我省6.8Kg/人;95年全省总水域233.3万h㎡。

5、世界养殖状况

世界池塘面积为400万hm2,养鱼产量约为5000kt,我国占世界淡水养殖产量的80%以上。

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主要淡水养鱼国家。

主要养殖的鱼类均为草食性或杂食性,生长快,肉质好,可以混养。

如卡特拉鱼、鲮鱼和从中国引进的草鱼、鲢等。

泰国主要饲养胡子鲶,菲律宾主要饲养遮目鱼。

日本的网箱养鱼和流水养鱼较发达,完全用配合饲料,主要养殖鱼类有鳗鱼、虹鳟、鲤鱼和罗非鱼等。

印度尼西亚淡水鱼产量次于印度,池塘养鱼也较发达。

主要养殖鱼类有鲤鱼、罗非鱼、须鲅、丝足鱼等。

以色列的池塘养鱼比较发达,精养程度和单产较高。

主要养鲤鱼、罗非鱼、鲻鱼、鲢鱼等。

前苏联的池塘养鱼也较发达,对池塘养鱼的理论研究工作也较重视,在经济鱼类和饵料生物的移殖、驯化、杂交、选育、仔鱼的开口饵料和早期饲料,以及养殖鱼类生物学等方面均作出了一定成绩。

主要养鲤鱼、鲟、虹鳟等。

四 池塘养鱼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优质、高效、高档次的品种有待增加。

2、杂交育种及新品种引进工作有待进一步开发。

3、饲料的研究与开发。

4、养殖设备现代化、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等问题。

5、鱼病防治技术应用问题。

6、养鱼高产、稳产、高效益问题。

7、其它。

 

课后作业与练习:

   1、相关概念

2、池塘养鱼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我国及世界池塘养鱼的历史、现状,及发展

4、池塘养鱼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池塘养鱼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课题:

池塘的基本条件

教学要点与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有关养鱼池塘的基本条件

教具与材料:

《池塘养鱼学》教材

教学内容与设计:

第1章 池塘的基本条件和养鱼基础

第一节 池塘的基本条件

一、水 源

水源的水质要求,溶氧量能终日保持在4mg/L以上,pH值最适保持7~8.5,总硬度保持在5~8德国度,有机物耗氧保持在30mg/l以下,沼气和硫化氢不允许存在。

常见水源:

   A无污染的江河、湖泊、水库水。

   B地下水(井水、泵水)

   C工厂、矿山排出的废水。

D沼泽、芦苇塘的水。

 

二、面 积

1、鱼苗池:

0.1~0.2hm2

2、鱼种池:

0.2~0.5hm2

3、成鱼池:

0.5~0.8hm2

4、亲鱼池:

0.2~0.5hm2

三、水 深

1、鱼苗:

1m左右

2、鱼种池:

1.2~2.5m,驯化池2.0~2.5m

3、成鱼池:

2.0~2.5m

4、亲鱼池:

2m左右

5、越冬池:

3~4m

四、形状和方向

一般以长方形,长宽比2:

1或3:

1,东西走向为好,便于管理及光照好、受风力大,便于拉网,底平坦,稍向一面倾斜(排水口面),集鱼沟、龟背式等,池坝较宽、较高、坚实。

五、底 质

1、土壤与底质多方面影响水质及饵料生物(池塘肥力),池塘具良好的保水性,对鲤科鱼类尤为重要,特别是越冬池,保水性应更好。

常见土壤:

(1)壤土:

黑钙土、棕壤、白浆土、草碳土、碱土

(2)黏土:

吸附营养物质

(3)沙土

2、底质:

以壤泥土底质为好,适宜淤泥厚度10~15cm。

六、池塘的周围环境

1、无高大建筑屋和树木遮蔽。

2、交通便利。

 

课后作业与练习:

   1、池塘养鱼的基本条件?

2、如何确定养鱼池塘的形状?

3、养鱼池塘周围环境有何要求?

 

课题:

池塘养鱼水质

教学要点与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池塘养鱼与水质的关系,掌握养鱼水质的基本要求

教具与材料:

《池塘养鱼学》教材

教学内容与设计:

第1章 池塘的基本条件和养鱼基础

第二节 养鱼水质

一、水 温

(一)池塘温度变化特点

1、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2、季节变化。

每年的7、8月份水温最高,而1、2月份是水温最低的季节。

3、昼夜变化。

晴好天气水温在下午2:

00~3:

00最高,在凌晨5:

00~6:

00太阳出来前最低。

(二)池水的运动

1、运动的原因:

风、密度差、水的注入和流出及人为因素(如开启增氧机)引起池水产生运动。

2、作用:

促进水中溶解氧、温度传递,改善水质状况,有利于物质循环,促进了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提高了池塘的生产力。

(三)水温对养殖鱼类及物质循环的影响

1、对鱼类的影响。

直接影响代谢强度,影响摄食和生长,过高或过低均不利,温度低不利于生长,但有利于运输,温度高不利于水质,一般在适温范围内,温度高,代谢快,摄食加快,生长加快,温水性鱼类最适水温24~30℃。

水温剧烈变化,易使鱼类生理失常,严重时死亡。

2、对环境的影响。

(1)对溶解氧的影响:

温度升高,水体溶解氧减少,而代谢加快,耗氧率升高,耗氧因子活跃,因此高温易缺氧。

(2)对物质循环的影响:

细菌活跃,且繁殖快,有利于物质循环,使饵料生物繁殖加快,但应注意水质变坏。

(四)池塘水温的控制

1、依季节不同调节水位。

2、池边不要有高大建筑物及高大树木。

3、地下等冷水设一定流程或储水池。

4、设防风帐。

5、利用工厂余热,地下温泉。

二、溶解气体

(一)溶解氧

1、溶解氧对鱼类的影响。

2、溶解氧对环境的影响。

3、水体中溶解氧的来源和消耗。

4、水体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

5、池塘溶解氧的控制方法。

(二)、二氧化碳

1、来源

2、消耗

3、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4、对鱼类的影响

5、增加水体中二氧化碳的方法

(三)硫化氢

1、来源及消耗。

2、对鱼类的影响及危害。

3、防止办法。

(四)氨氮

1、来源。

2、存在形式。

3、性质。

三、pH值

1、对鱼类的影响。

2、pH变化决定因素。

3、pH过低原因。

4、调节措施。

课后作业与练习:

   1、养鱼池塘的水质与养鱼的关系?

2、养鱼水质的基本要求?

3、水体中各种气体对养殖鱼类的影响?

 

课题:

池塘养鱼水质

教学要点与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池塘养鱼与水质的关系,掌握养鱼水质的基本要求

教具与材料:

《池塘养鱼学》教材

教学内容与设计:

第1章 池塘的基本条件和养鱼基础

第三节 池塘施肥与水质调节

一、池塘施肥

(一)池塘施肥的作用

1、培养池塘中鱼类天然饵料生物。

2、改良池塘鱼类及生物的生活环境。

 

3、可做为鱼类的直接饵料。

4、可提高人工饲料的利用率。

(二)肥料转变为鱼产品的途径

1、无机肥料的转化途径:

无机肥料→浮游植物→饵料生物→鱼

2、有机肥料的转化途径:

有机肥料→直接作用→溶解有机质→饵料生物→鱼→分解矿化→无机肥

3、钙肥的转化途径

被生物直接利用;增加硬度,增加二氧化碳缓冲系统;降低多种离子毒性;能与腐植质酸结合成钙盐;能取代被胶体颗粒撂吸附的营养盐;疏松底泥增进物质循环。

(三)肥料种类及施用方法

1、有机肥料

(1)种类:

粪肥、绿肥、生活污水。

(2)施用原则:

少施、勤施、看天、看水、看鱼原则。

(3)施用数量:

基肥一般为4500~6000kg/hm2;追肥一般每月2800~4500kg/hm2。

2、无机肥料

(1)种类:

氮肥、磷肥、钾肥、钙肥、微量元素等。

(2)使用数量:

绝对量(何志辉)N1~2g//m3,P0.1~0.22g//m3。

 

(四)根据池塘状况掌握施肥方法

1、根据池塘的溶解氧量施肥

2、根据浮游生物数量施肥

3、其他原因:

天气、鱼、经验等。

(五)解决养鱼施肥的途径

1、综合经营

2、利用城市污水和工厂的废水

3、因地制宜采用绿肥

4、正确的施肥,充分发挥肥效

5、塘泥回塘

二、池塘水质调节方法

(一)水质调节的常规方法

1、适时追肥

2、经常加注新水

3、定期搅动底泥

(二)采用机械方法调节水质

1、使用增氧机调节水质

2、使用水质改良机调节水质

3、使用潜水泵调节水质

4、使用水质净化机改良水质

(三)利用化学方法调节水质

1、生石灰

2、生氧剂

3、水质改良剂

(四)控制浮游生物组成调节水质

1、实用晶体敌百虫控制浮游动物

2、控制蓝藻

 

课后作业与练习:

   1、池塘施肥作用及肥料转变为鱼产品的途径?

2、肥料种类及施用方法?

3、解决养鱼施肥的途径?

4、池塘水质调节方法有哪些?

 

课题:

主要养殖鱼类的繁育

教学要点与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鱼类性腺发育、分期及其特点,掌握鱼类性周期概念及其特点

教具与材料:

《池塘养鱼学》教材

教学内容与设计:

第2章 主要养殖鱼类的繁育

第一节 鱼类繁殖的基础知识

一、性细胞的生长发育与成熟过程

(一)卵细胞的生长发育

1.卵原细胞增殖期 这一时期内,卵原细胞进行长大向初级卵母细胞过渡。

2.生长期 又可分为小生长期和大生长期两个阶段。

(1)小生长期。

是卵母细胞的原生质生长期。

因原生质的积累而使初级卵母细胞的体积增大。

此期以初级卵母细胞卵膜外生长了一层扁平的滤泡上皮细胞而结束。

这一期内的卵母细胞称为第Ⅱ时相卵母细胞。

(2)大生长期。

为卵黄积累时期。

卵细胞内有卵黄颗粒出现,即为大生长期的开始。

人为将大生长期又分为两个阶段:

卵黄开始积累阶段和卵黄充满阶段。

卵黄开始积累阶段,滤泡上皮细胞分裂成二层,此时初级卵母细胞的体积逐渐进一步增大,称为第Ⅲ时相的卵母细胞。

卵黄充满阶段末期,细胞核发生偏位,逐渐移向动物极精孔细胞所在位置的下方,此阶段的卵母细胞称为第Ⅳ时相卵母细胞。

据卵径大小、卵黄积累的程度和卵核的位置,可以把第Ⅳ时期的卵母细胞分为早期(Ⅳ+)、中期(Ⅳ++)和末期(Ⅳ+++)。

卵母细胞的生长成熟,就是指Ⅳ+++,若卵巢中大部卵母细胞均达生长成熟,即可进行人工催产。

3.成熟期。

完成大生长期后,初级卵母细胞体积不再增大,而进行核的成熟变化:

进行两次成熟分裂,并停留在第二次成熟分裂的中期,这个过程是卵细胞的生理成熟过程,此时成熟的卵细胞称为第Ⅴ时相的卵母细胞。

在进行成熟分裂的过程,滤泡膜破裂,使固着在滤泡膜内的初级卵母细胞变为呈游离状态的次级卵母细胞,这一过程称为排卵。

游离状态的成熟卵子在卵巢腔内保持有效的受精时间,在水温为25℃左右时大约2h,过长时间后卵子会过熟而失去受精能力。

因此,在人工授精时,掌握适时采卵。

(二)精细胞的发育

精子的发生可分为四个时期:

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和变态期。

增殖期为精原细胞经过多次分裂繁殖,形成数目众多的精原细胞群,称为生精囊。

精原细胞即在生精囊内生长,经过生长期后,变成初级精母细胞。

在成熟期,初级精母细胞经过二次成熟分裂,最后成为精子细胞。

精子细胞还需经过一系列的变态而长成精子。

成熟的精子与液体混合而形成精液,当精液排出体外,遇到成熟的卵子,精子即可进入卵内进行受精。

二、性腺的发育过程

根据性腺的外观特征和组织学切片观察,人为将家鱼性腺分为六个阶段,即分为Ⅵ期。

了解卵巢和精巢各期的外观特征,对进行家鱼的人工繁殖是必需的。

(一)卵巢的分期

1.第Ⅰ期卵巢 为宽1mm左右的细线状态透明体,左右各一个。

呈淡玉色,紧贴在鳔腹面两侧,肉眼不能区别雌雄。

主要由第Ⅰ时相卵细胞组成。

2.第Ⅱ期卵巢 卵巢呈扁带状,一般为玉色,透明或不透明,宽1cm左右,已能分辨雌雄,但看不出卵粒。

主要由第Ⅱ时相卵母细胞组成。

3.第Ⅲ期卵巢 卵巢呈青灰色,宽度2cm左右,肉眼已分辨出卵粒,但不能分离。

主要由第Ⅲ时相卵母细胞组成。

达到性成熟年龄以后的家鱼雌鱼,都是以第Ⅲ期卵巢越冬,根据这一特点,可以作为选留亲鱼的依据。

4.第Ⅳ期卵巢 卵巢体积增大呈长囊状,充满整个腹腔。

卵巢膜出现网状分布的粗血管。

卵巢一般为青灰色,或呈现淡灰黄色、棕黄色。

卵粒大而饱满,已能分离。

卵巢宽4~5cm以上。

主要为第Ⅳ时相卵母细胞。

5.第Ⅴ期卵巢 卵从滤泡中排出,成为流动的成熟卵,易挤出或自行流出。

卵粒透明圆整如玉。

卵巢松软呈青淡色。

池养家鱼的卵巢不能自动发育到第Ⅴ期,必须通过人工催产,使达到生长成熟的第Ⅳ时相卵母细胞完成成熟、排卵,而成为第Ⅴ期卵巢。

6.第Ⅵ期卵巢 指池养家鱼卵巢发育到第Ⅳ期而没有进行人工催产,卵巢不能进入第Ⅴ期,经过一定时间后,卵巢内的第Ⅳ时相卵母细胞趋向生理死亡或自然退化。

(二)精巢的分期

1.第Ⅰ期 细线形,透明,紧贴体壁,肉眼不能辨别雌雄。

2.第Ⅱ期 细带形,半透明或不透明,宽2~4mm。

3.第Ⅲ期 圆杆状,有筷子粗细,粉红色或淡黄白色,血管明显。

4.第Ⅳ期 有大拇指粗细,乳白色,表面有皱纹,有明显的血管分布。

4冬龄或4冬龄以上的雄性家鱼,都是第Ⅳ期精巢越冬。

5.第Ⅴ期 精巢丰满,乳白色,表面凹凸不平,血管更加明显。

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6.第Ⅵ期 呈淡黄色,体积显著缩小并充血,为自然退化或排过精的精巢。

(三)性周期 鱼类性腺第一次性成熟后,每隔一定时间,到一定时期性腺又发育到成熟进行再生殖,这种性腺成熟、生殖的规律性变化,称为性周期。

 

课后作业与练习:

   1、鱼类的性周期及其特点?

2、性细胞的发育与成熟过程?

3、鱼类性腺发育分期及其特点?

 

课题:

主要养殖鱼类的繁育

教学要点与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影响鱼类性腺发育的因素,掌握鱼类催产剂的种类及注射方法

教具与材料:

《池塘养鱼学》教材

教学内容与设计:

第2章 主要养殖鱼类的繁育

第一节 鱼类繁殖的基础知识

三、影响鱼类性腺发育的因素

(一)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1、下丘脑:

是鱼类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位于间脑的腹下方,通过垂体柄与脑垂体紧连。

具有内分泌功能,能分泌多种神经激素。

例如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具有的作用有:

①刺激PG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GTH)。

②诱导排卵。

③可诱导卵的成熟和精子的形成。

2、PG:

鱼类PG位于脑腹面,与下丘脑相连。

PG分为神经部与腺体部两大部分,腺体部又可分为前叶、间叶和后叶(过渡叶)三个区。

PG是内分泌系统的中枢,能分泌多种激素。

其间叶细胞分泌的促性腺激素(GTH),具有促进性腺的性激素分泌,促进性细胞成熟和诱导性产物的排出等作用。

3、性腺:

具有分泌作用,卵巢中的滤泡细胞可分泌雌激素,精巢中的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

性激素具有刺激性腺生长、发育和成熟;刺激产生副性征和生殖行为;对神经——内分泌作用的反应起反馈作用等。

(二)影响鱼类性腺发育的外界条件

1.营养 鱼类性腺发育与营养的关系极为密切。

2.温度 鱼类是变温动物,温度对鱼类性腺的发育与成熟具有最显著的影响,它通过改变鱼体的代谢强度,加速或抑制性腺发育和成熟。

3.光照 光照时间的长短与性腺发育成熟有关。

光线刺激鱼类的视觉器官,通过中枢神经,引起垂体的分泌活动,从而影响性腺的发育,控制光照,可使一些鱼提前产卵。

4.水流 流水对某些鱼类的性腺发育成熟极为重要。

四大家鱼性腺的不同发育阶段,要求不同的生态条件。

四、催产剂的种类与注射方法

(一)常用催产剂的种类及其性质和功能

1.鱼类脑垂体(PG) 鱼的脑垂体位于间脑腹面,与下丘脑相连,近似球形呈椭圆形,乳白色,内含促性腺激素(GTH),有促使精子和卵细胞的发育成熟,引起排卵、排精的作用。

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HCG的主要成分是促黄体激素(LH),具有促进亲鱼排卵的作用,也能促进性腺的发育。

目前市售的HCG是一种糖蛋白,易溶于水,吸潮后容易变质,遇热易失效,生物活性迅速下降,宜在阴凉或低温干燥处保存。

3.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RH)的类似物(LRH-A)  LRH属多肽类化合物,具有促排卵的作用。

LRH-A是人工合成的九肽化合物,用于人工催产效果比LRH高。

4.高效催产合剂  由多巴胺排除剂(RES)或多巴胺拮抗物(DOM,地欧酮,马来酸地欧酮)与LRH-A组成。

从而显著增强LRH-A刺激鱼类PG分泌GTH和诱导排卵的作用,提高LRH-A的催产效果。

现在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有高效催产合剂1号(RES+LRH-A)和高效催产合剂2号(DOM+LRH-A)。

5.A、B型混合催产剂   A型是由HCG和适量的LRH-A2混合而成,主要用于催产鲢鱼。

B型混合催产剂是由HCG和适量的LRH-A3组成,催产鳙鱼效果较好。

(二)催产剂的注射方法

家鱼注射催产剂可采用体腔注射背鳍基部注射或肌肉注射,生产上一般多用体腔注射。

将注射针头于鱼胸鳍基部无鳞片的凹陷部位,朝头部前上方与体轴成45~60°角刺入1.5~2.0cm深,以穿透体壁肌肉达体腔为度,然后把注射液徐徐注入鱼体腔内。

背鳍基部注射是在亲鱼背鳍基部凹陷无鳞处,向鱼体轴内方向刺入针头2cm左右,将催产药物推入其中。

肌肉注射部位在侧线与背鳍间的背部肌肉处,针头向头部方向稍挑起鳞片刺入2cm左右,然后注入催产剂。

当针头刺入鱼体,如亲鱼突然挣扎扭动,须迅速拔出针头,不要强行注射,以免针头扭弯,或损伤鱼体,待鱼安定后再行注射。

注射后的亲鱼放入催产池。

为提高催产效果及便于收集鱼卵等生产操作的进行,一般要求亲鱼在早晨或上午产卵,故需根据效应时间掌握适当的注射时间。

 

课后作业与练习:

   1、影响鱼类性腺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2、鱼类常用的催产药物有哪些?

3、常用鱼类催产剂的注射方法?

 

 

课题:

主要养殖鱼类的繁育

教学要点与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家鱼的来源、选留和培育方法

教具与材料:

《池塘养鱼学》教材

教学内容与设计:

第2章 主要养殖鱼类的繁育

第二节 家鱼的人工繁殖

一、亲鱼培育

(一)亲鱼的来源与选留

亲鱼来源一方面可通过池塘培育经筛选后获得,另一方面也可从江河、湖泊、水库等d然水体中收集筛选而来。

选留亲鱼时应符合下列标准:

(1)达到性成熟年龄,最好是第二次成熟的年龄和个体。

我国南北各地家鱼成熟年龄有所差异,南方成熟较早,北方则成熟较迟。

雄鱼较雌鱼普遍早熟1年。

(2)选留亲鱼的外观形状典型,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同龄鱼中个体大,生长性能良好者。

(3)亲缘关系远,遗传性状稳定者。

(4)雌雄比例以1.0∶1.0到1.0∶1.5为宜。

(二)亲鱼培育方法

1.亲鱼的放养密度每公顷池塘放养亲鱼总重量控制在2000~4000kg为宜。

主养亲鱼的雌雄比例最好为1.0∶1.5,不应低于1.0∶1.0。

2.亲鱼培育方法 

(1)鲢鱼、鳙鱼亲鱼的培育。

①施肥投饲:

清塘后应施基肥,一般每公顷池塘夏季可施粪肥3000~5000kg,冬季可施10000kg左右。

培育过程一般平均每月施农家肥10000~15000kg。

在冬季和产前可投饲适量的蛋白质较丰富的糊状饲料,每年每尾亲鱼约投10~20kg。

产后培育阶段应做致看水施肥,少施、勤施、分散施肥,同时多加、勤加新水,维持“大水、小肥”状态。

秋季培育中应加大施肥量,使池水转浓,培育大量的浮游生物供鲢、鳙摄食,入冬后可投喂适量的糊状饲料,此期用“大水、大肥”培育。

春季培育初期宜将池水维持在1m左右,施肥量可增加,采用堆肥和泼洒相结合的施肥方法,每1~3d泼洒1次,并投饲适量的糊状饲料,以利于性腺的生长。

此期可概括为“小水、大肥”、加强投喂的培育特点。

催产前后15~20d为产前培育阶段,施肥量减少,或者不施肥,加强冲水,保持较高水位,即采用“大水、不肥”加强冲水的培育方法。

②冲水管理:

进行池塘冲水是亲鱼培育的重要措施之一。

产后至冬季的冲水,其主要目的是防止池水缺氧,水质恶化,冲水次数和时间应根据水质状况而定。

春季和产前冲水的目的除改善水质外,流水刺激还可促进性腺发育。

一般开春后每月冲水2-3次,每次2-4h,随气温回l逐渐增加冲水次数,鲢鱼催产前15~20d要经常冲水,鳙鱼可适当少些。

(2)草鱼亲鱼的培育。

投饲过程中,在产后和夏、秋季水温较高时,每天上午8~10时投喂青绿饲料,如牧草类、水草、蔬菜等,至下午4~5时吃完为度;同时下午投喂适量的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如大麦、小麦、豆饼、花生饼粕等,投饲量占体重的1%~2%为宜。

秋末冬初水温低时,青绿饲料较缺乏,一般投饲少量的能量饲料,日投饲率为0.25%~0.3%。

,每隔2~3d投饲1次;冬季水温更低,可选择晴好天气适量投饲即可。

春季投饲中,做到及早投饲青绿饲料,辅以豆饼、大豆等蛋白质饲进行饲喂,从3月份开始增喂麦芽。

控制青绿饲料与蛋白质饲料的比例,据试验,两者比例控制在15~20∶1为宜,随水温的回l,逐渐加大青绿饲料的投饲量,减少大豆、豆饼等的数量,在临近催产时,草亲鱼的摄食量会明显减少,可以停食。

草亲鱼需良好的水质条件,才利于性腺的发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