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32360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docx

《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docx

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由编辑删除!

 

 

单位:

姓名:

时间:

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报告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以来对涉及政府及其相关部门8项工作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请予审议。

一、关于应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情况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3月6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

听取和审议了市民政局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应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情况的报告》,并提出了4条审议意见。

落实情况如下:

(一)现阶段全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基本情况。

1、城市、农村低保。

截至11月,全市城市低保对象4885户、11074人,共发放保障资金1762.5万元;全市农村低保对象达到7232户、16025人,共发放保障资金969.1万元。

2、农村“五保”供养。

目前共有3644人享受“五保”待遇,其中集中供养1329人,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1800元;分散供养2315人,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1300元。

共发放“五保”供养经费540.17万元。

3、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

,我市对集中供养的1329位“五保”老人和373名符合救助条件的重大疾病患者进行了医疗救助,发放救助资金106.8万元;对已申报的70名需要救助的大病医疗患者及时进行审核批准,预计年度救助资金总额将达到126.6万元,比去年增加1.2%。

同时,还为所有城市低保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补助,共拨付补助资金49.6万元。

4、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

目前全市共有126户享受了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其中城市低保户32户、农村低保户34户、困难群众60户,截至11月共发放困难群众临时救助金10.2万元。

(二)加大宣传力度,实施阳光操作。

一是宣传形式多样化。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了全方位、多渠道、大范围的宣传,发放了城市低保“十五不准”单册3000份;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行风评议活动,发放《低保政策一册通》1份;走进“政风行风热线”访谈节目,对低保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在应城广场开展了为期两天的民政政策宣传活动,现场答疑并发放大量宣传资料;与应城电视台联合主办了“走进民政,关注民生”的主题交流活动,让人民群众对低保政策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关注。

二是低保热线制度化。

及时受理低保、“五保”供养和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的政策咨询和问题投诉,耐心做好宣传解释和调查核实工作。

共接到咨询、投诉电话860多人次。

三是业务培训经常化。

组织低保工作人员系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业务知识,有效地提高了低保工作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三)加强动态管理,完善低保政策。

4月6日到6月6日,市民政局与城中街道办事处及有关社区工作人员组成4个工作专班,对中心城区的3411户、9032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入户清查;7月6日至8月6日,按照孝感市“城市低保十五不准”的规定,集中时间、集中地点、集中人员进行了集中评议,共取消不符合低保条件的1268户、3404人,调整637户、2020人,新增454户、871人。

9月份,市民政局又组织了7个专班,用1个月的时间对全市382个村的农村低保对象进行了一次全面核查和集中评议,共取消不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200户、445人,调整73户、145人,新增137户、300人。

我市还积极争取省民政厅支持,在原有农村低保对象的基础上新增了6005人的指标,让更多的困难群众享受到了低保政策。

通过两次城乡低保清查,取消了一批、调整了一批、纳入了一批,社会反响良好。

既做到了动态管理,又宣传了低保政策,同时也消除了社会上不满的人情保、关系保。

(四)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五保”供养。

,我市将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经费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1800元和1300元。

为全市3644名“五保”对象每人每年划拨100元门诊费用和向医保部门缴纳30元医保费用,对他们在医保部门报销费用后剩余部分的50%予以报销,缓解了“五保”老人看病难的问题。

协调各乡镇按政策落实福利院生产经营用地,鼓励农村福利院开展院办经济改善老人生活。

从公益福利金中拿出近50万元对16所农村福利院进行了改扩建,今年又争取省民政厅资金近40万元对杨河镇中心福利院进行完善配套,达到了一级福利院标准。

目前全市共有农村福利院24所,实现了愿意集中供养者“应养尽养”的目标。

(五)加强组织领导,多途筹集资金。

一是积极对上争取省级最低生活保障金4564.96万元,其中城市低保资金2137万元、农村低保资金1397万元、农村“五保”供养资金582.96万元、农村孤儿救助资金46万元,城乡大病医疗救助资金402万元。

二是市财政配套资金300万元,其中城市低保配套资金210万 12全文查看元、农村低保配套资金60万元、临时救助资金30万元。

三是落实低保局成立后的人员工资及工作经费120万元,保障了工作开展。

四是积极筹备成立应城市慈善会,帮助解决民生问题。

我市率先在全省县级城市中争取到特批的慈善阳光班的开办资格。

省慈善总会为50名成绩优秀、家庭特困的学生每人每月资助200元生活费用,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进入理想大学

二、关于组织实施老县河综合治理工程议案启动情况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5月26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副市长阮炎坤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组织实施老县河综合治理工程议案启动情况的报告》,并提出了4条审议意见。

落实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老县河综合治理涉及两条河流(老县河全长约30.4公里和盐水河长约10公里),流经四里棚、城中、经济开发区、黄滩、天鹅等地79个村,流域人口约10万人。

近年来,老县河淤塞严重,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堤防失修,防洪功能退化,直接影响到老县河流域的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生态环境质量,开展综合治理已迫在眉睫。

(二)老县河综合治理启动情况。

按照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整体规划,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着力推进老县河综合治理工程。

1、组织编制各项专业规划。

一是编制完成了《四里棚工业企业污染源治理环评报告》,待评审后上报批准实施。

二是委托省水利科学院编制《老县河综合治理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前已完成工作量的50%,预计2010年1月底可完成。

三是完成了老县河、盐水河沿线40.2公里的地形图测量。

四是编制老县河城区段改造规划初步方案,规划两岸面积130公顷、河段长2048米。

五是完成了城南大道跨老县河向西道路延伸和排水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全长735.3米。

2、实施流域治污截污工程。

一是完成了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已投入试运行。

污水处理后达到国家一级b排放标准,可直接用于农灌。

二是完成了全长6.7公里的污水处理管网铺设,实现了对旧城区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同时对直接排入老县河的污水口进行了封堵。

三是治理四里棚盐化企业工业废水。

关闭了久大(应城)制盐公司25吨锅炉,投资486万元新上静电除尘、炉外脱硫装置,防止煤灰水流入盐水河。

新都化工公司投资500多万元治理工业废水氨氮超标问题。

截至目前,四里棚各工业企业共投入1800余万元对各类污染物进行了治理,控制了煤灰水向河道排放,取得了好的效果。

3、推进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一是在老县河城区段以东收储了474.6亩建设用地,为老县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和开发创造了条件。

二是启动建设城南大道跨老县河桥梁,总投资690多万元。

三是实施盐水河四里棚段东堤改造工程,投入400多万元完成了长1088米的沿河护坡工程和道路工程,路基宽14米,硬化路面宽7米。

(三)2010年工作计划。

一是精心谋划,完成老县河综合治理各项专业规划的编制和报批工作。

制定老县河综合治理方案,为工程实施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和“蓝图”。

二是明确责任,合理分解年度任务。

老县河综合治理工程计划用五年左右时间完成,2010年将结合实施方案的制定,把各项工程任务细化分解到各年度,分配到各责任单位。

市政府将加大组织、协调、督办力度,促进各阶段工作任务完成。

三是多法并举,广泛筹措治理资金。

组织动员各级、各部门以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多方建设的局面。

工业治污工程以企业为主体;河堤加固、河道清淤工程以处镇(村)为主体;截污工程以建设部门为主体;涵洞、闸泵站工程以水利部门为主体;道路桥梁建设工程以交通、城投部门为主体。

在财政引导性投入的同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吸引多元投入实施治理工程。

比如将开发权与经营权有效整合,将沿河两岸土地出让与治理工程进行捆绑,综合开发。

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争取上级对综合治理工程的投入,努力完成老县河综合治理年度工作任务。

三、关于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工作情况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5月26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工作情况的报告》,并提出了4条审议意见。

落实情况如下: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为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年初确定了“三个确保”的奋斗目标——确保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责任目标,确保在孝感市排名靠前,确保在全省的先进位次。

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三完善、三强化”工作机制,为持之以恒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1、完善领导机制,强化组织保障。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调查研究,召开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等各类会议进行专题研究累计达6次之多。

市“四大家”领导建立了计划生育工作联系点,并经常到联系点调查、指导、督办计划生育工作,共组织各类督查活动达20余次,共印发计生工作通报32期。

严格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违纪行为。

2、完善管理机制,强化责任落实。

一是落实“三线”责任制,形成工作合力。

将计生工作列入乡镇综合责任目标管理,市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与36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签订计划生育齐抓共管目标管理责任书,保证了党政线、部门线和齐抓共管线“三线”计划生育工作有责可追。

二是落实干部包保责任制,强化基层基础工作。

实行驻村干部计划生育责任包保、分季考核、年终结账兑现,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三是创新考核方式,确保工作质量。

,我市将原来年终考核一锤定音变为分类、分时段考核,坚持一个标准、一把尺子量到底,采取不打招呼、不要陪同、不受招待的办法进行各类考核评估,确保了考核公平和质量。

3、完善投入机制,强化资金支持。

全市人口和计生工作经费投入始终做到了“三优先”,即优先财政预算、优先资金制度、优先专款到位。

,我市计生事业费预算961.85万元,人均达到14.46元;以钱养事156.82万元;转移支付105.17万元,人均2.02元;省拔专款192万元,全部用于了人口和计生事业。

(二)突出重点,综合治理,全力破解计生工作难题。

1、创新工作机制,破解流动人口管理难题。

采取“以房管人、区域协作、部门配合、综合治理”的办法,解决流动人口管理难、服务难的问题。

一是实行属地管理,建立城区计生工作新秩序。

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市直单位、驻应企业计划生育属地管理的意见》、《关于理顺属地管理关系,加强特殊人群计划生育管理的意见》等文件,对流动人口、离下岗、户口空挂等特殊人群的计生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形成了“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新机制。

二是强化部门职责,将36个部门列为计划生育齐抓共管单位,并实行责任目标管理,形成了综合治理新合力。

三是实行“以房管人”,探索流动人口管理新办法。

按照“试点启动、总结推广、规范管理、考核评估”四步走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以房管人”工作,初步形成了定好一个章程、签好“二线”责任书,建立“三级”服务网、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