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马的变形记》教案设计经典.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63425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游戏《马的变形记》教案设计经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幼儿游戏《马的变形记》教案设计经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幼儿游戏《马的变形记》教案设计经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幼儿游戏《马的变形记》教案设计经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幼儿游戏《马的变形记》教案设计经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游戏《马的变形记》教案设计经典.docx

《幼儿游戏《马的变形记》教案设计经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游戏《马的变形记》教案设计经典.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游戏《马的变形记》教案设计经典.docx

幼儿游戏《马的变形记》教案设计经典

游戏名称:

“马”的变形记

观察教师:

(江苏十三幼)

年龄段:

3-4岁(小班)

设计思路:

一、幼儿兴趣和发展价值所需

在一次户外游戏中,幼儿争相去坐小马玩具,但由于数量有限,一部分孩子没有坐到,考虑到这个问题对孩子们是有必要的、有价值的,并且孩子们在后期的解决过程中能够多方面促进孩子发展。

因此,过后老师启发孩子思考可以有什么办法解决游戏中的困难。

有的孩子说分享、有的说轮流,还有的孩子说可以自己搭建。

基于孩子兴趣引发的问题,以及孩子的实际需要,我们利用户外自主游戏时间引导孩子可以试一试自己的想法。

二、幼儿前期经验

对于已经入园近一个学期的小班幼儿来说,他们对建构区的材料有一定的了解,也接触了一定的时间,有一定的建构经验。

同时,12月的主题教学活动为《小动物乖乖》,孩子们对于马这一动物外形特征也有一定认识和了解,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为孩子对“马”的建构提供了可能性。

游戏目标(价值):

1.健康领域

目标1:

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在建构游戏中,幼儿运用建构材料进行镶嵌、拼搭、垒高等搭建“马”,需要手的控制和手臂的一定力量以及手眼协调的能力,才能把一个积木镶嵌到另一个积木上面,进行成功组装,在这个的过程中,幼儿手的灵活性得到了发展。

2.社会领域

目标1:

愿意与人交往。

当冯子辰向童童和卢瑾悦提出一起搭建的邀请时,她们积极的参与了其中,并且成功搭建了豪华大容量的“马”,以及冯子辰后来与男孩子们一起搭建的“火车”,从这些方面来看,幼儿是乐于和同伴一起进行游戏活动。

目标2:

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1)遇到问题,愿意去尝试解决。

当幼儿面对老师的启发:

想一想我们还可以怎样搭建“马”?

除了“马”,还可以尝试搭建些什么?

等问题时,幼儿接受了建议并一直对搭建的“马”进行调整完善,不放弃。

(2)幼儿在几次搭建的过程中,作品由最初的简单到后来的完善,游戏的成功感对幼儿亦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利于幼儿获得更多的自信,更积极地接受并完成其它任务。

3.科学领域

目标1:

感知形状与空间的关系。

幼儿需要调取头脑中实物马的外形特征,认知实物马构建成的各个部件的空间结构、基本形状特征,然后选用相应的积木操作。

同时,幼儿操搭建中,通过视觉观察、触觉感知等方式了解了各种建构材料在形状、大小、厚薄、颜色等方面的基本特征。

游戏材料:

一、玩教具材料

大小不一的各种形状、颜色积塑和木质积木(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圆柱体、三角形等)

二、环境创设

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大型建构区,活动场地约300平方米,有足够的空间供我班幼儿活动;活动区内有各种形状、不同颜色的木质和积塑积木若干,数量充足,满足幼儿游戏需要;材料重量、大小适宜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便于幼儿操作取放。

游戏玩法:

一、游戏规则

1.在游戏中不争抢玩具,文明交流。

2.游戏中保护好自己、不做对他人有危险的事。

3.不破坏他人的作品。

4.爱惜建构材料,游戏结束后整理材料。

二、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

第一次:

“马”之初尝试

片段1:

户外自主游戏开始了,孩子们围绕着“马”这一主题开始建构,冯子辰选择的是一个人拼搭建构,她主要选择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彩色积塑积木搭建,只见她把形状和颜色不一的积木进行垒高,当积木高度齐腰高的时候,她骑上了搭建好的“马背”。

一边发出“驾驾”的声音(如图1)。

一旁的卢瑾悦和童童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完成了她的作品,在最上端,她拼上了一块长方体的积木,作为了“马”的头(如图2)。

小朋友们对自己的作品都很满意,迫不及待地拉着老师去看他们搭的“马”。

教师的支持与回应:

教师:

这是你一个人搭的吗?

童童:

我和卢瑾玥一起搭的,我们搭了一个“大马”!

教师:

哦!

你们搭了一匹大马呀!

你们是怎么搭的呀?

(我故意把“一匹”说得很大声,引导幼儿正确使用量词)

童童:

我们的马是黄色绿色的,看!

这是它的头……

冯子辰凑过来说:

怎么没有脚呀?

(小朋友们都围了过来,他们一起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他们搭的马没有脚、没有尾巴……于是,大家又开始重新搭“马”)

图1图2

片段2:

小朋友再次选择搭建“马”,童童先选择了两个蓝色正方体的积塑积木,然后用一个蓝色长方体积塑积木架空在上面,形成“马”的脚,接着再次选择了两个一样颜色的正方体的积塑积木依次错位拼搭在长方体积塑积木上面(如图3),变成“马”的头。

刘思怡和杨思霖受到了童童的搭建影响,跟着搭建了两个类似的“马”,并有了改进:

她们在“马”的头后面和“马背”上放了一块长方体的木板,分别作为马的“鬃毛”和“马鞍”。

杨思霖还在“马”的身体后面用一块木板当作“马”的尾巴(如图4)。

图3图4

分析:

小班幼儿喜欢探究,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如在与老师和同伴的对话和讨论中发现“马没有脚和尾巴”,就积极地去再次尝试并搭出了更加形象的马,对马的外形特征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比如,马的尾巴是长长的,小朋友们就选择了用长长的积木搭建……同时,幼儿在搭建时选择的材料也有了变化,从最初单纯的一种积塑材料到后来木质积木的加入,说明幼儿能够更加充分的选择和利用身边已有的材料。

第二次:

“马”之再探索

有了上一次次搭建经验,当孩子们再一次来到建构区的时候,她们很快就完成了任务,并用搭建的“马”进行独自的骑马游戏。

“老师,马是我和冯子辰一起搭的,冯子辰不给我坐”,童童跑过来生气地对我说,“一匹马确实一次只能坐一个小朋友,你想想办法,看看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

”童童沉默了一会,默默走开,然后她用材料开始重新搭建另一匹“马”,一旁默默关注童童反应的冯子辰见了,走过去也加入了童童新的搭建任务中,并说“我们一起搭一匹超级无敌大马吧,这样就可以一起坐了”,童童用大笑回应表示了对这个想法的肯定。

不一会卢瑾悦也就加入了搭建任务,她们先搭建了“马”的头,然后用拼接的方式把“马”背延长,一边搭建还一边试长度,在三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匹豪华大容量的“马”完成了(如图5)。

图5

教师的支持与回应:

集体分享

1.教师:

你们(冯子辰、童童)今天在搭建“马”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2.教师:

你们是怎么做的?

3.教师:

除了“马”,还可以尝试搭建些什么,也能实现和好朋友、同伴一起玩呢?

第三次:

“马”的延伸

当孩子们再次来到建构区的时候,大家更多的选择了合作的形式,这一次,冯子辰加入了男孩子的队伍,和他们一起搭建了由“马”拓展出的“火车”,搭建的速度比之前更快,也再次实现了多个伙伴一起玩的目的(如图6)。

分析:

连续几天的建构游戏,幼儿已经初步掌握了“马”的外形特征,并能够用不同的材料表现出马明显的外形特征。

通过同伴间的讨论、分享,幼儿能够自主地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幼儿间能相互交流、探讨、借鉴经验,并能一起合作完成作品,为更多创造性的建构提供了无限可能。

观察要点:

1.幼儿把生活中的“马”这一经验在建构中的迁移运用情况,幼儿实际的建构技能和水平与年龄段应达到的水平间的差异情况,在活动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教师要提供怎样的支持。

2.关注活动中幼儿间的语言交流、社会交往、建构材料的认知、活动中的情绪状态和需求等,老师对幼儿重要的对话和关键信息及时准确的记录。

3.幼儿在游戏中的规则,如是否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对玩具轻拿轻放、不乱扔、玩后收拾整理。

反思与启示:

教师通过孩子争坐有限的玩具马而引发出对“马”的建构,追随了孩子的兴趣和实际问题需要,并利用户外建构游戏时间,提供丰富材料和适宜的场地支持幼儿操作、探索;活动中,教师给与幼儿充分的自由、自主,尊重幼儿独特的言行,并提供适宜的支持保证孩子游戏的进行;教师认真对幼儿进行观察,未对幼儿的行为和想法过多干预,保证了幼儿的游戏的自主性;在活动后的分享环节和幼儿一起梳理作品的搭建情况,启发孩子通过自我介绍、互评和讨论的方式发现作品的不足,需要改进的方面,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操作和完善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有了语言表达的机会,分享作品表现自己的机会,有了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机会。

建构游戏丰富了建构经验和能力,促进了同伴间的合作、交流,也从游戏中、同伴互动中获得了更多的自信和快乐。

指导建议:

1.教育契机:

小班幼儿对建构的技能有限,并且不清楚它们搭建时所使用的建构技能是什么。

支持策略:

(1)引导幼儿了解基本的技能特点和名称。

(2)在分享环节,教师有意识引导幼儿在介绍自己作品时说出搭建的技能是什么。

(3)发挥幼儿园中大班幼儿建构资源,带领幼儿参观大哥哥大姐姐搭建的作品,获取更多建构经验。

(4)小班幼儿搭建水平和生活经验有限,生活经验的迁移也受限,因此,教师要通过多方面渠道如网络、实地参观、家长等,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教育契机:

小班幼儿建构的目的性不强,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会出现计划和实际搭建不一致的情况。

支持策略:

(1)教师提供作品构造图,让幼儿尝试根据图纸进行建构。

(2)多形式让幼儿了解“计划”的意义,并在一日生活中注重幼儿“计划”意识的增强和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