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61381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

2018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

2018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

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

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宁夏省地图。

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歌曲导入:

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

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

二、谈话引导,导入。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

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三、看地图,找家乡。

指名学生,问:

你的家乡在哪里?

用“我的家乡在省市县”填空说话。

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

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

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四、全课小结第二课时一、上节回顾二、新授1、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2、游戏:

“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

”“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3、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4、竞赛:

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三、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四、遐想:

二十年后的我。

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

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

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五、小结第二课:

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4.家乡的美丽和家乡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家乡人的努力分不开的。

鼓励学生为家乡做贡献。

教学重点: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难点:

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从而建立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

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思考:

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

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

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启发谈话:

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

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

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

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你了解为家乡做贡献的有哪些人吗?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五.小结第二课时一.上节回顾。

交流:

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

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新授1.启发谈话:

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评议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你了解为家乡做贡献的有哪些人吗?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五.活动:

我是小导游。

第三课:

浓浓乡土情教学目标:

1.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艺术,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2.探索家乡文化艺术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而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课时安排:

四课时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电子课件

(1)各地区不同民族风情的画面

(2)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

2.教师准备MTV3.学生准备家乡的相关资料。

(文字、图片、音像)第一课时:

调查活动1.学生分成几个考察小组,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解家乡文化中的不同方面。

2.通过观察家乡人们的一些生活现象(文化艺术),提出思考的问题。

3.根据收集的资料,按类别归类整理并写出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

课堂学习一、师生互动,引入话题师:

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

教师用不同的方言向大家问好。

问:

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老师讲话中,你感觉哪一种话听起来最熟悉?

师:

是啊,听着家乡话我们倍感亲切!

“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一诗句道出了每一个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一股浓浓的乡土情,尤其那是身在异乡的人,听到家乡话,更会感到格外的亲切与温暖。

师:

同学们,我们同是家乡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

二、了解家乡文化渊源师:

那你们知道家乡文化艺术是怎么形成的吗?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进行了了解,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个别学生介绍,教师询问他是怎样了解到的,对于他的学习态度、精神给予肯定和鼓励)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沿着历史的长河去追溯家乡文化的渊源。

(播放课件:

家乡文化史)师:

从刚才的这一段资料片中,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师:

勤劳智慧的家乡人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生活、劳动,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并一代一代地继承发扬下来。

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又是什么样呢?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了活动小组,分别对我们家乡的音乐语言、舞蹈、戏曲及手工艺品等艺术进行了考查,要求大家制作一份《我眼中的家乡文化艺术》宣传册,大家都准备好了吗?

好,现在我宣布,家乡文化艺术节现在开始。

第三课时:

课堂表演一、上节回顾二、新课学习三、家乡文化节活动师:

下面,我们举办一个家乡文化节活动,各小组准备一下,分别展示具有家乡特色的文化艺术。

1.家乡语言艺术展示。

(以说、唱的形式展示)2.家乡音乐艺术。

师:

我们家乡的语言说起来干脆有劲,我们家乡的歌曲唱起来也是嘹亮动听。

课前老师进行了认真的搜集,找到了一首歌曲,就是根据家乡音乐中的一种加工创作的,老师今天把它带到课上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感受它的魅力,好吗?

(播放:

有特点的家乡歌曲)师:

大家听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师小结:

我们家乡还有哪些音乐艺术呢?

谁能给我们再展示一段?

(学生展示活动)3.家乡戏曲。

A、学生先介绍。

B、教师播放家乡剧片段。

学生谈感想。

4.家乡的手工艺品。

A、生展示照片、图片,并配以解说以及学生自制的手工艺品。

B、师:

感谢这些同学,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精美的手工艺品,看得我眼花缭乱。

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件我自己做的手工艺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我做得当然比较的简单,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摄像机的镜头一起去瞧一瞧民间艺人的杰作吧!

(出示手工制作的录像)C、师:

这么多的工艺品,你喜欢吗?

家里有吗?

(体会,人们在生活中创造了美,这美又装点了人们的生活。

)5.家乡舞蹈。

师:

我们的家乡人不仅心灵手巧,还能歌善舞。

现在谁来给我们展示家乡的舞蹈艺术。

A、学生介绍家乡的舞蹈种类。

B、播放摆手舞的场面。

C、师生共同感受愉快的摆手舞。

师:

我发现,好多同学都被这热烈的场面所吸引,被这欢快的舞蹈所感染,家乡的孩子们,来,让我们一起溶入家乡的音乐,一起跳起家乡的舞蹈吧!

四、交流体会,升华情感。

第四课时:

办一份“家乡手抄报”一、师:

今天,通过学习交流,我们看到了勤劳朴实的家乡人,他们乐观向上,辛勤耕耘,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家乡文化艺术,让我们赞叹,让我们佩服。

我想,你们一定有许多的想法,有许多的问题,有许多的感受。

现在,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吧!

(学生交流,谈感受)二、把你的感受用手抄报的形式表示出来三、分组办报,教师巡视。

四、展示作品。

五、全课总结。

师:

谁不眷恋生我养我的家乡土地,踏一方土,饮一江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的山山水水给予了我们每一个人智慧和力量。

你们瞧,在我国,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创造,创造出了美好的生活、灿烂的文化,每个人绽放的笑脸,每个人唱出的歌声,都表达出了浓浓的乡土情。

第二单元:

生产与生活第一课:

吃穿用哪里来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用品的考察和研究,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基本领会各种物品的属性和类别。

3.知道农、牧、渔、林的生产都是农业生产。

4.学生通过调查讨论,了解家乡农作物的生产情况,增强对农作物生长及农业生产的时令性的真实感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调查请学生在课前通过询问家长、网上查询等方式调查了解:

1我们当地农村主要生产哪些农产品?

2我们餐桌上的食品,哪些是本地产的,哪些是外地产的?

3了解家乡的一种农作物,在什么季节播种,什么季节收获?

第二课时:

课堂学习一、追根寻源──日一、追根寻源──日常用品找“老家”1.通过童谣引入课题。

学生根据提示:

(1)人每天饮食、起居需要?

?

(2)学习需要?

?

(3)出行需要?

?

在书上列出所需用品2.请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列出用品的名称。

3.请学生给生活、学习需要的物品分分类,帮它们找找“老家”。

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领会各种物品的属性和类别。

(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说:

列出的物品是从哪里来的。

(2)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分类,说理由二、到农村去看看──不同的农产品1.教师依次出示图片,增加一幅林业的图片,让学生明白:

农业(种植业)、牧业(养殖业)、渔业(水产养殖)、林业(造林营林)都是农业生产。

(教师可以补充讲讲副业)通过交流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书上相应图片旁写下:

农业、牧业、渔业、林业。

2.引导学生着重了解种植业。

种植业主要包括:

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等作物的生产。

教师出示关于种植业的一些图片,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了解种植业的内容。

三、了解家乡的农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