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5612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docx

《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docx

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

人员培训考核

 实验室审员的职责是发现质量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

实验室的审员,除肩负审任务外,往往还是本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的骨干。

不仅要对管理体系的运行进行检查、判定,还对本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起着重要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实验室审员应发挥以下5个方面作用:

  1,监督作用。

管理体系的运行需要持续地进行监督,才能有效及时地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持续监督主要是通过审进行,审的实施要由审员队伍担当的。

  2,参谋作用。

在审时,审员发现某些不符合项,要求受审核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对不符合项进行处置,消除产生不符合的原因。

在受审部门考虑纠正措施时,审员可以提出一些改进意见供其选择。

当受审核部门提出纠正措施计划时,审员应决定是否可以认可,并说明认可或不认可的理由。

在纠正措施计划实施时,审员要主动关心实施的过程,必要时给予指导。

  3,纽带作用。

审员在审中与各部门的员工有着广泛的交流和接触,既可以收集员工对质量管理方面的意见、要求和建议,通过质量负责人向领导反映,又可以把领导层关于质量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意图向员工传达、解释和贯彻,起一种沟通和联络的作用。

  4,接口作用。

由于审员经常被派往分包方或供应商去进行第二方审核,在审核中贯彻本实验室对分包方或供应商的要求,同时也可反映分包方的实际情况和要求,起接口作用。

当到第三方现场评审时,审员常常担任联络员,从中了解对方的评审要求,评审方式和方法,向质量负责人或最高管理者反映,同时也可向对方介绍本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起外接口作用。

  5,带头作用。

审员在实验室都有各自的本职工作。

审员的资格是经过专门培训而获得的,他们经常参加审活动,对该实验室管理体系的要求有更深刻的了解,更懂得应该如何做好本职工作。

所以审员应以身作则,认真贯彻和执行有关管理体系的要求,在全体员工中起模带头作用,成为贯彻实施管理体系的骨干。

 

实验室认可评审员如何报考

一﹑您如果想被CNAS聘用为认可评审员至少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作为认可评审员的基本条件:

(1)培训:

参加CNAS承认的“认可评审员初始培训课程”,并且考试合格;

(2)教育:

大专以上学历(含大专),具有相关专业的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3)全部工作经历:

大专学历为6年以上(含6年)工作经历;大学本科学历为4年以上(含4年)工作经历;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为3年以上(含3年)工作经历;

(4)特定工作经历:

a.认证机构认可评审员全部工作经历中至少有2年管理体系工作经历;

b.实验室、检查机构评审员大专学历的,专业技术工作经历应至少4年;大学以上学历的,全部工作经历中至少有3年。

2.作为认可评审员的其他相关条件:

(1)身体健康,65岁(含)以下。

(2)会操作电脑,至少熟悉WORD和EXCEL文字处理软件。

(3)拥有个人相对固定的信箱,能方便地联络,且能上网和下载文件及传输文件。

(4)口齿清晰,表达能力强,普通话流利。

(5)文字表述力强,善于交流和沟通。

(6)有较充足的时间参加CNAS认可工作。

(7)实验室、检查机构认可评审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背景,且目前还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而不是单纯地从事管理工作,尽管你以前有过从事技术工作的背景。

二、培训后的聘任条件

需特别强调的是,培训考试合格是评审员聘用的必要条件之一,但并不代表培训合格后一定会被聘用。

经考试合格后,您的个人信息会直接进入CNAS备选评审员库,CNAS评审员处将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选择聘用人员:

1.目前需要的认可领域的人员。

2.业务处在日常工作中提出的,所需的认可领域的人员。

3.授课教师着重推荐的课堂表现优秀的人员。

4.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其背景充分的人员(适用时)。

聘用时需综合考虑以上所有条件。

需要聘用的人员,CNAS将发出聘用邀约。

接到邀约的人员,可按邀约中的说明向CNAS申请认可评审员的聘用。

未接到邀约的人员,目前暂不聘用。

由于认可评审员是CNAS部资源,不聘用时不予解释理由

CNAS评审员处

 

1人员的培训考核

1.1人员应足够,每个项目应两人参与,一人检验一人校核。

1.2应对各类人员的教育和技能素质提出明确要求,如教育程度、理论基础、实际工作能力、工作经验、知识更新等。

1.3应根据实验室需要和发展目标,编制人员培训计划,并认真实施。

1.4各级各类人员都应有任命文件。

1.5培训容应包括专业知识、标准知识、质量控制与监督管理知识、计量理论知识、误差理论、数据处理、抽样方法与理论、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外语等。

1.6每人进行计量基本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进行考核,合格后发给上岗证。

1.7建立人员技术业绩档案,容应包括有关书、培训、技能和经历等。

2环境条件的准备

2.1面积不够应增加。

实验用房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为市级不少于40%、县级不少于35%。

2.2布局不合理的应调整。

2.3温度、湿度、灰尘、电磁干扰、电源电压、振动、有害气体……等应有明确规定,并很好控制。

2.4应有停电停水的应急、安全措施。

2.5房屋旧的应粉刷,水、电线路老化的应改装。

2.6应对有环境条件要求的场所进行环境条件的监控、记录。

2.7办公室、样品室等与外界接触的场所应与实验室分隔开,并有明显警示标志。

样品室应设专用于保存样品的样品库。

2.8应有合格的消防设施,加强毒品及菌毒种的管理。

2.9应设置专用的热工间、天平室、小型仪器室、大型精密仪器室,微生物实验室应有万级及局部百级洁净室,细菌和霉菌检验的无菌室及培养室应分开,应设专用的试剂间,应有HIV实验室及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宜设专用洗刷间。

2.10搞好实验室务管理。

3仪器设备、标准物质及消耗材料的准备

3.1备齐全部所需的仪器设备、标准物质及消耗材料,不足的应购买。

3.2强制检定的仪器应按周期检定,应粘贴三色标志,所有仪器均应受控。

3.3建立健全仪器设备档案。

3.4仪器设备的放置环境应符合要求,要有合格的地线。

3.5缺仪器的项目可以分包,要签分报合同。

3.6仪器旁应放操作规程、使用记录,记录应认证填写。

3.7仪器应进行期间核查。

4软件资料的准备

4.1要建好文件化的质量体系。

4.1.1量体系文件一般分四个层次,即: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各种记录表格。

4.1.2质量体系的八项原则:

①以顾客为主体;②领导者是最高管理者;③全员参与;④过程方法(将过程和活动作为资源管理);⑤管理的系统方法;⑥持续改进;⑦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⑧与供方的互利关系。

其中①、⑦为重点,②为关键。

4.1.3质量体系文件编写原则:

系统协调、科学合理、可操作实施。

4.1.4质量体系文件的特点:

法规性、唯一性、适用性。

4.2质量手册的编写

4.2.1质量手册编写步骤:

(1)成立领导小组;

(2)制定编制计划;(3)确定质量方针、目标;(4)确定质量体系的活动和要素;(5)调整组织结构;(6)列出岗位职责及程序文件清单;(7)订出文件标准格式;(8)起草文件;(9)会审文件草稿;(10)修改文件;(11)批准发放;(12)资源调剂;(13)手册完成;(14)试行修订;(15)宣贯;(16)审和管理评审(运行半年后)。

4.2.2手册应按《评审准则》的顺序编写,应全部符合(覆盖)《评审准则》的要求。

4.2.3质量手册的格式应按规定的格式。

4.2.3质量手册的结构和容应包括:

(1)封面;

(2)批准页;(3)修订页;(4)目录;(5)前言(实验室名称、地址、通讯方式、经历和背景、规模、性质等,对社会的各项承诺(如公正性声明等)也可单独列章。

);(6)主体容及适用围(适用于哪些检测领域(包括种类、围)、服务类型、采用的质量体系标准(如评审准则等)以及规定所使用的质量体系要素。

);(7)定义及缩略语(必要时);(8)质量手册的管理(编制、审批、发放、保存、修订、是否等规定);(9)质量方针和目标、质量承诺;(10)组织机构(高层管理人员(包括技术、质量主管)和任职条件、职责、权力相互关系及权力委派等;与检验质量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力和相互关系。

);(11)组织机构图(外部关系);(12)监督网框图及监督人员的任职条件、职责、权力及人员比例)(13)防止不恰当干扰,保证公正性、独立性的措施;(14)参加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组织措施;(15)质量体系要素描述(质量手册一般只作原则性描述,容包括:

目的围;负责和参与部门;达到要素要求所规定的程序;开展活动的时机、地点及资源保证;支持文件;用表格的形式表述实验室开展产品检验所具备的能力。

);(16)支持性文件目录。

4.3程序文件的编写:

4.3.1程序文件应包括:

目的、围、职责、工作顺序、引用文件、使用的质量记录表格。

4.3.2工作程序应强调5W1H(做何事(What)?

为何做(Why)?

何人做(Who)?

何时做When)?

何地做(Where)?

如何做(How)及如何对5M1E(人(M)、机(器)(M)、(材)料(M)、(方)法(M)、测(量)(M)、环(境)(E)进行控制和记录。

4.3.3程序文件的基本格式和容:

封面(实验室名称和标志、文件名称、文件编号、编制和批准人及日期、生效日期、版次号、受控状态、密级及发放登记号);刊头(实验室名称和标志、文件名称、文件编号、生效日期、版次号、页码等);正文(目的、适用围、职责、工作程序、相关文件);刊尾(必要时对有关情况的说明)。

应编制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与《评审准则》条款要求对照表。

4.4作业指导书的编写

4.4.1作业指导书的分类及要求

作业指导书主要指标准操作规程(SOP),通常分为样品处理类、检测方法类(检测细则)、仪器设备类、数据处理类、其它类等。

作业指导书的基本要要给出所需的所有信息,能按照所写规程完成全部工作,所以要写得尽量详细。

4.4.2方法类作业指导书的编写方法

方法类作业指导书的容应包括:

编写说明、方法名称、适用围(包括方法的检出限等)、规性引用文件、原理、试剂、仪器、分析步骤(样品处理、标准系列制备、仪器参考操作条件、测定方法)、结果计算、精密度、准确度等。

4.4.3仪器设备类作业指导书的编写方法

仪器设备类作业指导书的容应包括:

操作规程名称、适用围、技术特性(使用环境、主要技术参数)、操作方法(操作前的准备、开机程序、测定方法、关机程序)、点检程序(概述、检验项目、技术要求、点检容及方法、结果处理)、点检周期、使用注意事项、维护容及方法等。

4.4.4作业指导书的批准发放

作业指导书应由起草人、审核人(专业技术负责人)、批准人(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名及日期后,编号发放,纳入受控文件管理。

5质量体系的审(评价符合性和有效性)

质量体系试运行半年后进行部质量体系审核。

审的总的原则是:

正规性、独立性、公正性、改进性。

5.1审的分类:

滚动式(部门滚动式,要素滚动式)、集中式审、临时审(有投诉时,外审之前,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时)。

覆盖所有要素的审核每年至少一次。

5.2审的目的

5.2.1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2.2促进部交流和合作;

5.2.3提供培养和发现人才的机会;

5.2.4展示质量保证能力;

5.2.5促使质量管理体系持续保持其有效性。

5.3审的容

5.3.1符合性审核

5.3.2有效性审核

5.4审的形式

5.4.1文件审核

5.4.2现场审核

5.4.3结果审核

5.5审的准备及实施过程

确定审核目的、围、深度、时间、方式等――确定审核组成员及分工――发布审核通知――收集并分工审阅必要的信息――编制现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