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字本位的看法 转20页精选文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57525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字本位的看法 转20页精选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对字本位的看法 转20页精选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对字本位的看法 转20页精选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对字本位的看法 转20页精选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对字本位的看法 转20页精选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字本位的看法 转20页精选文档.docx

《对字本位的看法 转20页精选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字本位的看法 转20页精选文档.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字本位的看法 转20页精选文档.docx

对字本位的看法转20页精选文档

【语言学】对字本位的看法转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

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对"字本位"的看法(转)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在谈论我们不熟悉的语言时,判断必须有根有据。

徐说:

"印欧系语言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里…名词做主、宾语,动词做谓语,形容词做定语,这个词类系统跟句子结构成分的对

应关系,是印欧语语法理论的核心。

"属印欧语系的语言有近70种,我不知道,徐懂得几

种,就做出如此概括的论断。

以我熟悉的英、俄语为例,名词除做主、宾语外,还可以做

同位语、谓语(表语)等,形容词除做定语外,也可以做谓语中的表语等。

在这些语言里

根本不存在徐所说的那种词类系统跟句子结构的对应关系。

就我所读到的文献而言,徐的

观点可能来源于我所十分尊敬的朱德熙先生。

他在《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1985)中

说:

"汉语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不像印欧语那样一一对应(名词和主宾语对应,动词和谓

语对应,形容词和定语对应,副词和状语对应)。

"拙著《语言和文化评论集》(北京语

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191页已经批评了这种说法:

"这显然不符合事实。

以英语

为例,可充当定语的不仅有形容词,还有代词、名词、(动词的)分词、分词短语、动词

不定式、无介词短语、介词短语、关系小句等。

法、德、俄语等语言的情况类似。

如果词

类和句法成分之间有一种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根据逻辑推理,就根本不可能出现两套概

念和术语。

"著名的历史学家、辅仁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老校长陈垣教授多次告诫学

人,研究一个学术问题,要"竭泽而渔",即要尽可能通读前人的有关著述,一则以示对

前人的尊重,二则以免重复前人说过的话或重犯前人的错误。

上引拙文首发于《湖北大学

学报》1994年,后收入上引《语言和文化评论集》。

事隔10年,为什么徐还视而不见,不

断重复上述错误的言论,并错误地把它说成是"印欧语语法的核心"呢?

我所读过的英、俄语著作中从来没有提到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印欧语眼光"。

徐提出的

"印欧语社团"(可能是community的翻译吧)也是上述著作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因为

上面说了,"印欧语"仅是一个科学假设,至今"还没有可能用任何考古上能加以证实的

文化来确认印欧人"。

社团是人组成的,既然连印欧人都不存在,怎么会有"印欧语社

团"呢?

当今世界科学假定归属印欧语系的语言有近70种,说这些语言的民族分布于欧

洲、印度、伊朗等十分广阔的领域,组成很多社团,这些社团之间的文化(包括宗教、信

仰、风俗习惯等)有时迥异,怎么会有统一的印欧语社团呢?

没有印欧语社团,徐所说的

"印欧语社团的思维"自然也是一个莫须有的概念。

美国学者B.沃尔夫为了宣扬语言决定

论,认为操霍皮语(Hopi,一种印第安语)的人有其特有的"世界观",不同于操欧洲常

用语言--英、德、法语的人。

他未敢称操印欧语的人有其特有的"世界观"。

我和潘绍

典曾在《民族语文》2019年第2期发表《语言思维客观世界-评陈保亚语言影响文化精

神的两种方式》,批评陈所说的"印欧人的严式思维模式"和与之对立的"汉族人的宽式

思维模式",我至今仍认为我们的批评是正确的,就不在此复述了。

在上引《"字"和汉语研究的方法论》中,徐除了多次重复"印欧语的词类与句子成分的

关系是一对一的对应"(第10页)这种完全错误的观点外,还反复说:

印欧语的"特点概

括起来就是:

句子是一种封闭性的结构,只要是一致关系所联系的主谓结构就是一个句

子"(第2页),"印欧语的句子只许有一个主语、一个定式动词的结构格局"(第8页,

着重号是我加的,下同--伍)。

徐没有交代他这儿说的句子是简单句还是复杂句;从他

的下一句话"'主语-谓语'结构框架中只许有一个主语、一个谓语"来看,似乎指简单

句。

徐也没有说明他所说的印欧语的句子是"封闭性的结构"指的是什么,是指只有一个

主语和一个谓语吗?

不论是指什么,徐的这种说法都是完全错误的。

第一,从理论上说,

任何语言的句子(包括简单句,更不要说复杂句)都不可能是封闭性的结构,任何句子理

论上都可以无限地延长下去。

我国有些成年人为了摆脱儿童要求不断讲故事的纠缠,常常

编这样一个"故事":

"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和尚说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和

尚…"。

外语中也有类似的"故事"。

它生动地说明句子在理论上可以无限扩展,因此

徐以"开放性/封闭性"作为汉语同印欧语句法结构对立的基础,完全不符合事实。

徐的

原话是:

"汉语句法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开放性,与印欧系语言以一致关系为标志的主

谓结构形成鲜明的对照。

"(第10页)这句话的毛病也很多,除开上面分析的外,还存在

逻辑上的错误:

"汉语句法结构"是指汉语的全部句法结构吗?

为什么与之"形成鲜明对

照"的却只是印欧语的主谓结构呢?

徐在上引《徐通锵自选集》第264页举了两个汉语句

子,说明一个话题(主题)后面可以跟好长的述题(说明)。

他可能是以此说明汉语句法

结构的开放性;可是他完全没有考虑到,以英语和俄语为例,类似的徐所谓的"开放性结

构"同样存在。

例见本文第7页第三项。

徐在该书第266页上说"'话题-说明'始见于结

构语言学家霍盖特(1958年出版)的《现代语言学教程》"。

这也完全不符合事实。

众所

周知,这种理论最早是由布拉格学派的V.Mathesius(1882-1945)等人,根据法国的魏

尔、德国的保罗、韦格纳和汉学家贾柏莲(Gabelentz)等人零散的叙述,较为系统地提出

来的(指出这一事实的文献很多,详见《语言学资料》1965年第2-3期合刊的专栏"话语

切分问题专题讨论")。

布拉格学派提出这一理论时根据许多语言(大多数是印欧语,包

括捷克语、英语、俄语等)的材料,可见"主题-述题结构"绝非汉语所特有,更不可能

以它作为印欧语和汉语对立、开放和封闭对立的基础。

这一事实还充分说明,徐所反对的

"印欧语眼光"是莫须有的概念。

徐极力要排除这一眼光,却忽略了他用以取代"印欧语

眼光"的"主题-述题结构"理论是操印欧语的学者最早就印欧语系中的某些语言提出

的。

徐在其上引《"字"和汉语的句法结构》第8页中自相矛盾地说,是陈承泽(1885-

1922)1922年"首创是说",认为他提出的"'标语'即为'话题'(topic),而'说明

语'即为'说明'(comment)"。

陈是懂西方语言的(见上引《中国现代语言学家传略》

第1卷第48页),我们无法判断陈提出此说时是否参考过上述外语文献,至少所用术语和所

述内容同布拉格学派很接近。

(未完,待续)

第二,就俄语(属印欧语系的一大语种)而言,俄语简单句首先分为两大类:

(甲)单部

句,又叫单主要成分句,包括无人称句、不定式句、称谓句(相当于汉语的"小桥流水人

家"这种类型的句子)、单词句等;(乙)双部句,又叫双主要成分句,只有这种句子才

有主语和谓语的区分。

单部句根本不分主语和谓语,因为二者是相互依属的概念。

因此徐

说"印欧语的句子只许有一个主语、一个定式动词的结构格局",完全不符合俄语事实,

也不符合英语事实。

徐在上引《徐通锵自选集》第269页上还说:

"印欧系语言的句法结构

(中),一致关系决定了'主语'和'谓语'是句中的核心成份,不能省略。

"这也不

对。

以俄语为例,由于从其充当谓语的动词的变位形式便往往可以判断出其主语的人称、

性、数等范畴,因此完全可以省略主语。

属于印欧语系的形态丰富的拉丁语中也有不少类

似的例子。

如众所周知的罗马大将尤里凯撒的豪言壮语Veni,vidi,vici(我来了,我看

见了,我战胜了)中的主语都省略了,因为作为谓语的动词词尾可以表示主语是单数第一

人称。

上述"话语切分问题专题讨论"中也有论文提到省略性单成分句。

说到省略,我们

还不得不提出徐在上述《"字"和汉语的句法结构》第4页上说的一句话的偏颇:

"'你

(教的)是现代汉语,我(学[恐应改为'教']的)是古代汉语'…无法…直译成

外语。

"其实这句话在汉语中是否规范还很成问题,但它完全可以译成类似的俄语:

Вып

реподаётесовременныйкитайскийязык,ая--древнекитайский。

与此

类似,徐轻易下断语的习惯也表现在下面这句话中:

"(汉语中)只能说'你一个字一个

字(地)慢慢说',绝不会说'你一个词一个词慢慢说',即使是语言学的泰斗也不例

外。

"(出处同本文第10页注①)其实,在普通话中"你一个词儿一个词儿地慢慢说"完

全可以成立。

由此可见,徐用这个例子来断定"汉语社团中具有心理现实性的结构单位"

只能是"字",而不能是"词",是不对的。

第三,徐说"(印欧语的)'主语-谓语'结构框架中只许有一个主语、一个谓语"(第8

页)。

我不知道徐懂多少种印欧语,他说这话有什么事实根据。

以英语和俄语为例,一个

简单句中并列主语(或称同等主语)和并列谓语(或称同等谓语)的现象俯拾即是,而且

从理论上说这种并列扩展是没有限制的,并非如徐所说是封闭性的。

关于这个问题,只要

读任何一本英语或俄语语法著作,就不会说出上面的这种外行话。

上引《俄语语法》第2卷

上册第567页举了一个俄语简单句的例子,有21个同等主语,1个谓语:

Мелькаютмимоб

удки,бабы,Мальчишки,лавки,фонари,Дворцы,сады,монас

тыри,Бухарцы,сани,огороды,Купцы,лачужки,мужики,Бульва

ры,башни,казаки,Аптеки,магазинымоды,Балконы,львынаво

ротахИстаигалокнакрестах.(引自普希金的诗,故诗行第一个字母大

写。

)(两旁闪过岗楼、村妇、顽童、店铺、街灯、宫殿、花园、寺院、布哈拉人、雪

橇、菜园、商人、草房、农夫、林荫路、塔、哥萨克、药店、时装店、凉台、大门上的狮

子和十字架上的鸦群。

)这个例子还能生动地说明徐将"主题-述题"的信息分析

(informationalanalysis,有人称作"话语分析"、"语用分析")看作适合汉语的分

析,将"主语-谓语"的分析看作"印欧语眼光"的一种分析,将二者对立,要以前者取

代后者,是完全不对的。

这是从两个不同角度进行的分析。

前者是分析话语如何从已知到

新知的过程,后者则是分析词与词之间的句法关系。

以上引俄语为例,谓语Мелькают(也

可包括状语мимо)是主题,21个并列主语是述题。

两种分析并行不悖。

关于这个问

题拙文《二分法和直接成分分析》(《现代英语研究》1981年第1-2期连载)和其他学者

的许多文章都进行过阐述,无须在此重复。

在上引《徐通锵自选集》第260页上徐的说法更离奇、更出格:

"像英语等印欧系语言,它

的结构基础'1'不在词上,而是在句子上,由句子的'1'控制着整个语言的结构特点,

其结构格式也是'1×1=1':

一个主语×一个谓语=一个句子。

每个句子必须有一个主

语,而且也只能有一个主语;…每个句子必须有一个谓语,而且也只能有一个谓语。

次,在主语的位置上只能出现一个名词,在谓语的位置上只能出现一个动词(广义的动

词,即可以包括一般所说的形容词)。

"现在懂得英语基础语法的人很多,对上面这段话

的错误我们不必再进行分析了。

此外,徐说:

"印欧系语言以一致关系为标志的…主谓结构"(第10页)。

这句话也犯

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以下举俄语句子为例,由于主语和(或)谓语用动词不定式表达,就

根本谈不上一致或不一致的关系问题:

Встретитьдруга--большаярадость.(遇

见朋友是件很愉快的事情);Жить--родинеслужить.(活着就要为祖国服务);Наш

азадача--учиться.(我们的任务是学习)。

徐说:

"印欧系

语言的句子必须限制在一致关系的框架之内"(第2页)。

这句话就更不知所云了:

指什么

跟什么一致呢?

"一致关系"这个语法术语有特定的涵义,是不应这样到处乱用的。

徐说:

"'字'是汉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构单位,它与印欧语的'词'不同…它是

表达一个概念(意义单位)的一个音节,形成'一个字一个音节一个概念'的一一对应

的结构格局…作为语言的一种基本结构单位,它缺乏印欧语的'词'那样的语法特征,

既没有和句法结构位置的固定性联系,也没有表示语法功能的形态性标记。

"(2-3页)

这句话的问题也很多:

"一个字一个音节一个概念"也许基本上适合古汉语,但并不适

合古汉语中就有的"彷徨"这类为数甚多的"连绵词"和"浮图"这样的古汉语中就有的

音译借词,但绝不适合现代汉语,因为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在词的总数量中占

的比重大大超过单音节词(不是就词的出现频率而言,因为现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出现的频

率仍很高)。

其实这些都是众人皆知的事实。

在现代科学语言学引进我国以前,我国过去

和现在没有受过语言学训练的人往往"字""词"不分,笼统地都称作"字"。

经过近百

年的奋斗,我国现在的绝大多数语言学家都严格区分开这二者;走回头路,统统叫做

"字",只会造成科学研究和教学的混乱。

科学的进步,其表现之一就是将过去混沌的概

念进行精密的分化。

汉语中词素和词的界限在边缘地带不好区分,但在中心区域还是较易

区分的。

其实,用模糊理论分析,世界上的绝大部分范畴都是如此:

中心区域界限分明,

边缘地区模糊。

为什么要因小失大,整个地否定汉语中存在词素和词这两个不同层次的单

位呢?

笼统地都叫做"字",就能区别明明是不同性质的两种单位吗?

其实,英语和俄语

也同汉语类似,词和词组的界限在边缘地带也是不好区分的(这个边缘地带可能不如汉语

那么大,对此要进行统计)。

例如戴维克里斯特尔编的《现代语言学词典》第387页(商

务印书馆,2019年)指出:

"如何确定词的界限(像washingmachine'洗衣机'这类单位

是两个词还是一个词,是应写作washing-machine[的]一个词吗?

),又如何确定词的地

位(the'定冠词'作为一个词是否与chair'椅子'作为一个词的涵义相同?

)。

"他接

着指出:

"通常,区分'词'的三种主要涵义。

"(详见该书)由此可见,带hyphen(俄

语称作дефис)的单位,究竟是词还是词组,有时就不易确定。

这反映在这两个词很不易译

成汉语。

如译成"连词符号"(如《大俄汉词典》,商务印书馆,1985年),易使人误解

用它连接成的单位是词组;如译成"连字符号"(如《俄汉大辞典》,商务印书馆,1960

年),"连字号"(如《英华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84年;《新英汉词典》,上海译

文出版社,2019年),以英语和俄语为母语的人就不同意,因为这两种语言中根本不存在

"字"这样的单位和概念。

《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前面我们已指出,书名的这

种译法有误)对hyphen的译文除"连字号"外,还有"短横",但它不像术语,而且易使

人误会为一根短的横线。

该双解词典第1392页上解释hyphen时说:

"Sometimesusedtoformacompoundwordfromtwootherwords(有时用以连接两个词形成一个复合词):

hard-hearted(无情的),radio-telescope(无线电望远镜)"。

显然,这段话有矛盾:

(1)组成复合词的单位应是词素,而不是词,上例中的hearted显然不是词;

(2)

radio,telescope都是独立的词,由词组成的单位应是词组。

由此可见,徐将"词"看作印

欧语眼光的一项内容,似乎真像他在上引《"字"和汉语研究的方法论》第6页上很不全面

地说的那样:

"word在印欧系语言中是一种离散的、现成的结构单位,与语素、词组的界

限大体上是清楚的",而汉语中有时词素、词、词组的界限不好分,于是他就否定汉语中

有词、词素这样一些单位,那是很不恰当的。

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有近70种,不深入调查

每种印欧语中的词的具体情况,不能轻易地做出概括性的结论。

说印欧语有特殊性和说汉语有特殊性同样是错误的,我们在上面转载了伍先生对徐先生的批

评,下面是紧接上文所说的(邵注)。

徐说:

"印欧语的'词'(有)…语法特征…和句法结构位置的固定性联系…有表示

语法功能的形态性标记"(第3页),这也不对。

第一,上面说了,现代印欧语中有六种语

言的形态很少,其中,现代英语最为明显;第二,在现代英语中,孤立的一个词,在没有进

入词组,特别是句子以前,根本没有语法特征,也没有同句法结构位置的固定性联系。

例如

round这个词既可以是形容词,表示"圆的"等14个义项;又可以是名词,表示"圆形物"

等9个义项;还可以是前置词,表示"在…周围"等5个义项;也可以是副词,表示"旋转

地"等8个义项;还可以是及物动词,表示"使成圆形"等7个义项;也可以是不及物动词,

表示"变圆"等4个义项(见上引《新英汉词典》)。

脱离上下文,徐怎么确定它的语法特

征、同句法结构的固定性联系、语法功能和形态标记?

英语中这种可以归属许多词类的词很

多,同汉语中可以归属多种词类的词很相像(每种语言中这种词占的比例有多大,这要进

行统计,但这同我们讨论的问题无关)。

由此可见,徐以此作为"印欧语眼光"的一项内容

来同汉语对立,也是不对的。

同这有关的是徐反复说:

"汉语是语义型语言,它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字';印欧系语言是

语法型语言,它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词'"(第1页)。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译

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184-185页上仅仅是根据词的理据性的弱和强说:

"超等词汇

型的语言是汉语,而原始印欧语和梵语却是超等语法型的语言。

"(我根据法文原文订正了

原译文。

)徐将这种区分稍作变动,将汉语和印欧语分别归为语义型语言和语法型语言。

徐在上引《徐通锵自选集》第264页上承认,他的这种区分"不完全是我们的新发明",而

是导源于索绪尔的上述论断(遗憾的是徐根据的是我在本页注②中所指出的《普通语言学教

程》这段话的错误的译文)。

徐将汉语视为语义型语言,印欧语则为语法型语言,并由此推

导出前者的基本单位是"字",后者是"词"。

徐的这种做法在我看来,是很不妥当的。

一,上面讲了,根本不存在统一的印欧语语法模式。

第二,语义同语法密不可分,任何语言

都包含语法和语义。

徐将二者对立,不妥。

第三,即使就理据性而言,据我所读文献得知,

索绪尔的上述结论根据的是西方汉学家写的关于古汉语的著述。

那些汉学家由于对汉语词源

学知之甚少(那时这方面的专著也不多),因而作出上述错误的判断。

就现代汉语而言,由

于复合词很多,其理据性并不亚于德语(当然,对此也要进行统计后才能得出十分准确的结

论)。

何况索绪尔在上面所引话的前面特别交代:

"这不是说,'词汇'和'任意性',

'语法'和'相对论证性'各各同义,而是说它们在原则上有某些共同点。

"因此,绝不应

像徐那样从索绪尔的上述言论推导出汉语同印欧系语言的对立。

第四,以英语和俄语的结构

为例,就语音平面而言,其单位是音素(音位)、音节,就语音和语义结合的平面而言,其

单位是词素(或者叫语素)、词、词组、句子、超句子统一体。

各种单位各司其职,各有各

的作用,凭什么把词看作基本结构单位?

徐在他编的上引《基础语言学教程》中却说"词和

句子是印欧语的两个基本结构单位"。

究竟孰是孰非?

为什么非要分出什么"字本位"、

"词本位"、"词组本位"、"句本位"?

徐反反复复地说,汉人意识中只有"字"的观

念,没有"词"的观念。

为此他举了三个例子: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

章"(《文心雕龙》),"只有一个字:

不服"(小品《拳王擂台赛》台词),"可以用一

个字来形容:

惊心动魄"(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主持人语)来证明他的结论:

"这三句

话中的'字'…是指音义结合的语言结构单位。

"这种论证法显然违背了科学研究语言

所应遵循的起码准则。

这些准则是:

(1)要区别历时和共时。

《文心雕龙》(约写于496-497)是古代著作,那时古人不知

"字"和"词"的区别,怎能用来证明汉人(从古到今?

)意识中只有"字"的单位,没有

"词"的单位呢?

用现代语言科学理论来表达,该段话后两句的大意应该是:

"由词组成句

子,由句子组成段落"。

为什么这么说不行,而偏要将这种现代人的科学语言说成是"印欧

语眼光"呢?

刘勰的话中从"字"直接上升为"句"。

如果事事按刘的话照办,"字"和

"句"之间就不应再有单位了。

徐说汉语的"结构单位的序列不是'语素-词-词组-句

子',而是'字-辞(固定性字组)-块-读(dou)-句'"。

"读"在古汉语中指朗诵

文章时比"句"短的停顿,这本不是一个科学术语,恢复这个模糊的术语有什么好处呢?

这种论证法显然违背了科学研究语言所应遵循的起码准则。

这些准则是:

(1)要区别历时和共时。

《文心雕龙》(约写于496-497)是古代著作,那时古人不知

"字"和"词"的区别,怎能用来证明汉人(从古到今?

)意识中只有"字"的单位,没有

"词"的单位呢?

用现代语言科学理论来表达,该段话后两句的大意应该是:

"由词组成句

子,由句子组成段落"。

为什么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