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生命崇尚本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55307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尊重生命崇尚本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尊重生命崇尚本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尊重生命崇尚本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尊重生命崇尚本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尊重生命崇尚本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尊重生命崇尚本真.docx

《尊重生命崇尚本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尊重生命崇尚本真.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尊重生命崇尚本真.docx

尊重生命崇尚本真

尊重生命崇尚本真

——萧山五中(2011—2013)发展报告

根据萧山区教育督导室《关于对我区高中实施发展性综合性评价的通知》文件,我校对照2011年学校制定的《萧山五中2011—2013三年发展规划》,认真地进行了自查自评工作,认为我校已经圆满达成2011—2013三年学校发展规划目标。

现将自查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概况

萧山五中于1998年应萧山新城区而起,逢“钱塘江时代”而兴。

十六年风雨历程,全体五中人始终秉承“尊重生命,崇尚本真”的办学理念,营建“科学与人文并举,规范与个性共存”的校风,打造“尚德、修身、砺智、健体”的学风,努力践行生命化教育。

至2005年,学校实现了“三级跳式”的跨越发展,跻身于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行列。

学校现有教职工219名,其中,专任教师193名,本科学历达100%,研究生学历教师20名。

学校拥有特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100名,省知名教师9名,萧山区名校长名教师13名,省、市、区优秀教师、教坛新秀、优秀班主任140多人次。

全国、省市优质课比赛一、二等奖获得者18人次。

学校现有三个年级48个班级,2563名学生。

近年来,我们立足学生的“自主发展、个性发展”,通过抓住基础课程、提高拓展课程、发展研究课程、实践活动课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学校增效教学效果显著,高考成绩稳中有升,连续多年获得教育局高考质量考核一等奖,周颖、任玲玲等多位同学被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一流名校录取。

近年来,学校的各项工作又有了长足的进步,呈现出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的良好局面,得到了上级领导、同行、家长的高度赞誉。

学校先后被评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全国科研兴校示范单位,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国家基础教育外语实验学校等省级荣誉十几项。

这些荣誉犹如金字塔的底座,必将为萧山五中新一轮发展奠定扎实而稳健的基础。

二、规划目标达成情况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深切感受到学校只有“内涵发展才是硬道理”。

在“梳理现有资源、找准突破关键、夯实基础工作”的平台上,通过全体五中人三年来扎扎实实的工作,现已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学校新增全国学生营养与健康示范学校、浙江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银奖)、浙江省食品卫生A级单位、杭州市绿色学校、杭州市抗灾救灾先进集体、杭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杭州市学生健康综合监测先进集体、萧山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萧山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萧山区德育、体育、艺术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

1.规划办学,让生命化教育更具方向。

我校在“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生命化教育”主题研讨基础上,设定了具体的外显性争创目标,如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语言文字规范示范学校等。

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了“让学生快乐成长,让教师幸福育人,让家长放心满意”的办学目标和“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科研强校”的特色定位,并辅之以具体的工作项目和工作目标:

(1)学校管理项目

坚持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探索并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加大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工作力度,建立一套以人为本、服务为首的人事管理、绩效评估、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和师生发展性评价的制度机制,从而构建制度管理,人格管理,文化管理的三维度管理体系。

通过分线垂直管理、项目责任管理、分段目标管理,进一步优化现有的管理机制,使“管人”和“理事”更具实效和可操作性。

具体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探索并完善年级部管理的新机制。

(2)德育管理项目

积极倡导并努力践行生命化德育,构建起“一种理念、二个发展、三大举措、四项优化”的生命化德育体系。

以“尊重生命,崇尚本真”为基本理念,促进学生全人发展和个性发展,以变革方式、拓宽途径、提升内涵为着力点,实现道德教育的系统化、课程化、特色化和优质化。

学校德育由无效、低效向有效、增效转变,使我们的学生成为独特的优质生命体。

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荣获萧山区“优秀志愿服务集体”,学校团委被评为杭州市“五四红旗团委”、萧山区“萧然先锋·创先争优闪光言行”先进团组织。

学校成为萧山区德育特色学校。

(3)教学管理项目

优化学程,拓展思维,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学生综合学力的发展为目的,探索教学实施、改革、管理的新途径,促其健康、科学、高效、和谐发展。

通过“二案一式”课堂学习新范式的构建与实践,重组课堂教与学的格局,建立高效的课堂管理机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多样化课程的顶层设计与实施,80%的教师研发了202门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最合适的课程,促进学生生命的健康发展。

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增量显著。

其中高考绩效考核,年年荣获萧山区教育局考核一等奖。

学生参加各类业务竞赛,荣获区级以上奖217人。

其中《春运中那一抹跳跃的红色》荣获第九届中国中小学校园专题影视奖银奖,《千寻的烦恼》荣获第九届中国中小学校园文艺影视奖银奖。

学校湘湖文化研究社被评为萧山区“十佳德育创新社团”。

(4)教师发展管理项目

以2010年教代会通过的《萧山五中教师发展校本培训“一·三”规划》为指针,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内驱力,积极创设各种有效平台,用科研的视点促成师训实效,在切中教师个体成长需要的基础上,通过培训学习、反思积淀和业务竞赛等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手段,为教师的成长搭建更多的展示平台,为教师的个体成长和学校的整体发展开创新的局面。

我校创新开展的“教师发展研修同盟”师训范式,“新教师工作室”培训举措,在学校教师的梯队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师训效益。

教师勤奋工作,新增区级以上荣誉95人次。

其中,曹明凤副校长荣获第七批省优秀援疆干部人才、楼海红副校长荣获浙江省教坛新秀称号。

教师积极参加各类业务竞赛,荣获区级以上奖217人。

其中俞灵明、汤红丽老师在第三届全国公开课电视展示活动分获全国二、三等奖,王虹老师荣获杭州市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5)教育科研管理项目

通过调动教师内需力与强化行政外驱力相结合的手段,提升广大教师的主动科研意识,重视科研的过程管理,从而达成显性的科研实绩。

进一步突出我校科研的“草根化”特点,让科研为教育教学服务,让教育教学实践成为教师科研的主要视点。

在充分调研教师个体内在的科研需求基础上,正视科研中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不争现实,合理地分层定位与指导,倡导教师搞适合自己的科研,搞自己需要的科研。

教师不断探索,荣获区级以上奖(发表)教育科研成果412项。

其中学校的规划课题《构建一个增效学习的课堂》获杭州市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政府成果奖)一等奖,课题《依托校园国学社助推学生生命成长的实践研究》荣获杭州市第26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审二等奖。

出版专著《生命化教学:

我的课堂我做主》一部。

(6)特色创建管理项目

全面营建生命化教育品牌,彰显生命化教育特色,把追求教育本真,激扬生命活力视作教育的终极目标。

把学生当作鲜活的生命体,遵循生命的特性,不断地为生命的成长创造条件,促进生命的完善,提升生命的价值。

课堂教学“二案一式”新范式的推行,以生命化教育为核心追求的多样化课程建设,英语特色教育均作为学校的特色项目,成为学校的生命化教育品牌形成的主要抓手。

(7)文化建设管理项目

凝聚具有时代特色的五中精神与价值取向。

秉承“尊重生命,崇尚本真”的办学理念,强化“三风”建设,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

一年一度的教师暑假读书活动,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5届,注重墙面文化,创设“书香校园”,创设高雅校园环境,主要营建创造享受的校园生活,将校园变成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成长乐园,从而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如,英语节、社团活动展示周、十佳歌手大奖赛等活动。

(8)后勤保障管理项目

合理编制和执行学校预算,有序规划,分步推进,努力提高各项硬件设施设备的美观性、实用性和高效性。

学校食堂的“五常法”管理,大力推行“营养与健康”工程,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切实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011年,学校被评为“全国学生营养与健康”示范学校;2013年,学校荣获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银奖。

2.做强德育,让生命化教育更显尊严。

我们始终坚持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坚持德育满足学生幸福成长的需要,关注并指导学生的现实生活,积极打造生命化教育,努力为社会培养“人格健全的人”、“大写的人”。

在充分尊重学生生命形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学校德育的新方式、新途径,形成了具有五中特色的生态化德育观:

基于生活、充盈文化、润泽生命。

(1)基于生活的德育环境

成立了德育管理研修同盟,通过沙龙研讨、影片观看、资料学习等途径,共同探讨德育管理新范式,共同商讨德育管理难题。

改革德育导师制,师生双向选择开展德育导师工作。

开展教师全员心理健康C证培训。

我们根据自然与人文,科技与人文,中西文化结合和充分利用校本文化资源的要求布置校园环境文化;以班级为单位评选“两室(教室、寝室)文化”,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以路牌、灯箱、走廊宣传画等为“精细宣传点”,努力让“每一条路都说话”,“每一堵墙都育人”。

富有人文色彩的德育环境,更能使学生处处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励学生“从成功走向成功”。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做好三个年级心理问题学生的摸底和建档工作,不定期进行交流、探讨,进行跟踪指导和帮助。

(2)充盈文化的德育内容

德育的外延等于生活,富含生活气息的德育内容,往往能够给学生的心灵以广大的触动与教育。

学校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精选主题,精选内容,通过视频播放、通过学生演讲、通过校长讲话、老师演讲等途径,适时适地的给学生一种思想的引领。

团委学生会努力搞好青年志愿者和爱心接力活动。

我校青年志愿者利用寒假期间到火车站做春运志愿服务、定期到学校附近市心路与金惠路十字路口做交通文明劝导,定期在校园内外做卫生清洁打扫,扫除卫生死角以及定期对校园灭火器、消防栓进行安全检查等。

开展爱心接力活动,他们或联系一位孤寡老人、或联系一个社区、或联系一家敬老院等,利用周末给结对对象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学生会定期在校园开展爱心义卖,把所得款项捐给贫困地区的学生。

我校爱心接力活动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至今学校已收到很多来自结对个人或集体的感谢信和锦旗。

我校的“志愿者协会”(交通劝导、消防避险、生态环保、春运服务、清洁城乡、敬老助困、助学助残等七个志愿者分会)、“爱心接力班”、“学生自管会”、“感动五中十佳中学生”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成为道德教育的金名片。

(3)润泽生命的德育机制

从生命的高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高境界做人,我们倡导的生命化德育就是基于生活实践的德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情,学会做学问,即学会生活。

我们通过变革方式,来寻求最切合高中生特点的本真载体;通过拓宽途径,来寻求更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超大时空;通过提升内涵,来寻求更彰显文化品位的生命润泽。

我校的道德教育呈现出系统化、课程化、特色化和优质化特点。

我们坚持全员德育的宗旨,率先实施德育导师制,把班主任工作制度与德育导师制相结合,使德育工作步入人性化、亲情化、个性化的轨道。

3.强化师能,让生命化教育更有内涵。

教师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发展,让教师获得工作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为教育事业奉献并快乐着,这是我们用心追求的发展目标。

教师的幸福观来自育人的成就感,育人的成就感建立在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基础上。

学校通过了《萧山五中教师发展校本培训“一·三”规划》,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内驱力,积极创设各种有效平台,用科研的视点促成师训实效,在切中教师个体成长需要的基础上,通过五大培训载体,为教师的成长搭建更多的展示平台。

(1)加强区域交流,变闭门造车为视接千里

业务培训,如果关起门来搞,只能将教师变成井底之蛙,所以我们的新课程培训还必须尽可能走出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除了积极参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类各级新课程培训,还多次指派教师走出去学习、考察(主要是校际间的交流,尤其是首批课改实验区的学校)。

近年来,学校组织教师到国外访问、学习,先后选派多位教师赴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考察、学习;组织30余位教师分赴课改试验区学习取经,深入他们的日常教学生活,从教学、管理等方面学习经验,收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此外,学校与区内二中、三中定期举行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

通过一系列区域间的培训学习,我们的许多教师不仅拓宽了教学视野,而且在业务发展上更是后劲十足。

(2)挖掘优质师资,变独享资源为共享资源

我们在邀请校外专家讲学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校内的优质师资,逐步形成了一种“土洋结合、优势互补”的新课程校本培训模式。

我们启用了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新课程“土专家”,作为“校本培训”的师资力量,切实开展“三个一”活动,即开好一个讲座、上好一堂示范课、指导好一个科研课题。

我们认为,让教有专长的教师担任新课程的“土专家”,对教师本人来说是一种自我总结、自我提升,对其他人来说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同时也进一步实现了资源共享。

同时,学校根据教师情况,制定分类目标,把教师分成高级教师、骨干教师、新教师、班主任四个群体。

根据不同群体的心理特征和学习需求搭建不同的平台,构建不同的学习班组(如各类培训班、研修班、教师研修同盟等),使每个层次的教师都能寻找到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

(3)充分利用机会,变单一培训为多样培训

由于多种原因,近年来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教师新课程培训往往有参与名额的限制。

我们的一些基层学校常常又把这种培训当成一种待遇或鼓励,只派个别骨干教师参加,而且是一派了之,至于教师的新课程培训效果如何,一概不问。

这种“只重参与”的做法常常达不到培训的目的,实际上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鉴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及时转换思路,让校外新课程受训教师变成校内新课程主训教师,对本学科教师乃至全校教师进行二度培训。

认真组织好全校教师积极参与90学时培训、全员培训、网络培训,科学规范地进行校本培训学分管理,实现了新课程由“少数培训为众人受益”的转变。

4.优化课题,让生命化教育更有依托。

随着课程由文化的工具存在转变为文化的主体存在,课程文化正在走向一种自主、自律、自为的教育文化。

我校课程建设体现两个基本原则,即“国家课程校本化”和“选修课程特色化”。

我校课程文化建设的目标是:

以实践生命化教育为核心,树立自主与个性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积极打造关注学生的完整心灵世界、指向完整人生的课程文化建设,在体现合作、对话和探究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

(1)做强选修课程

以《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为基本依据,学校的课程结构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构成。

其中,必修课程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开设的基础性课程,也是学生修习选修课程的基础;选修课程分为知识拓展类、职业技能类、兴趣特长类、社会实践类等四类。

依据我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核心素养体系,我们对学校的多样化校本课程的建设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学校结合《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对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要求,以萧山五中办学目标和育人理念为起点,在广义课程理论的指导之下形成了“萧山五中课程设置框架图”。

即依托“三大主题板块、八类课程群、十四个课程项目”,将“知识拓展类课程、职业技能类课程、兴趣特长类课程、社会实践类课程”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和谐有序的课程系统。

在此基础上,学校统筹师资优势,重点做强做亮五大特色课程:

人文素养课程、外语拓展课程、艺术修养课程、志愿服务课程、社会调查课程。

三年中,我校共开发选修课程148门,列入开设计划的有90门,其中,由卓伟主持开发的《越山湘水识萧然》选修课程被评为浙江省首批精品选修课程。

(2)做实必修课程

每门必修课程都具有某种课程价值,它对于促进学生知识增长、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未来学习能力、发挥学生学习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近年来,我校积极推进“二案一式”课堂教学新范式,以改善教学方式。

“二案一式”中的“二案”指“导学案”与“教案”的合二为一。

“一式”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其根本的理念是倡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

本课题研究成果《二案一式:

课堂范式转型载体的设计与运用》获2013年杭州市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5.创建特色,让生命化教育更加多元。

为了实现“学校教育文理兼长、教师有学科专长、学生有能力特长”的办学目标,学校连续六年招收英语特色班。

借鉴省内外名校的经验,优化特色班的课程设置和运作模式,定期聘请外教授课。

在学生管理、教学改革、学业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历届英语特色班高考成绩显著。

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拓展学生学习英语的渠道。

以英语特长班为依托,通过与EF英语培训机构合作,与周边兄弟学校联谊,与国际友好学校德国凯尔朋高级中学定期互访、暑期中外游学活动等途径,开阔了师生视野,接受了多元文化的熏陶,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

另外,经萧山区教育局批准,我校与美国威斯康辛州立大学联合开办“1+4”本科留学预科班,为我创建国际部、实施多元化办学模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另一方面,学校以英语特长班为抓手,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

学校开设了英语专栏,成立了大嘴英语俱乐部,开辟了英语角,编撰英语校报,每年举办大型英语节系列活动,为整个校园营造出浓浓的英语学习环境。

三、主要成绩与经验

根据省、市、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部署,学校围绕《萧山五中2011—2013三年发展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学校各项工作,成绩显著。

(一)围绕生命教育,构建了多样化课程体系。

根据《浙江省新课程实施意见》精神,围绕生命化教育的内核,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了必修基础课程、知识拓展课程、职业技能课程、兴趣特长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等五大课程模块和国家、地方、校本三级完备的课程体系,多次在省市级会议上交流推广学校的新课程实施经验,得到了省市课程专家的高度肯定。

全力推进国家课程的范式转型。

课程不再只是承载特定知识的文本,而是学生生活世界的经验;课程也不再只是教学计划和目标,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课程不再只是由教材这一单一因素构成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动态生长的构建过程。

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水平,我校对国家课程普遍进行了校本化处理,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策略,真正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校本选修课程包括知识拓展类课程和兴趣特长类课程。

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以“拓宽知识,培养兴趣,主动发展”为宗旨,让学生形成更为扎实的知识基础,致力于学生的“潜能开发,特长发展”,进一步体现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服务功能。

兴趣特长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为学生的幸福明天奠定基础。

我们为此开设了音乐、美术、体育、文学研究、科学研究、社会研究等六大方向的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

(二)转变育人模式,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目前实施的新课程,越来越注重学科的整合与渗透。

这不仅要求我们用新的眼光来重新定位教育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更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创新育人模式。

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生命化选修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学生自主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多样化选修课程建设由师生共同自主参与,给予了学生参与课程编制的权利。

使学生在课程建设环节就能让教师明白自己想学什么,不想学什么,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融入了多样化选修课程之中。

多样化选修课程建设采用动态滚动的方式进行,这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给予了学生评价与要求重建课程的权利。

这符合新课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的要求,尊重了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课程基础上打开了空间。

多样化选修课程的实施采用全开放式的自主选课和走班方式,这又在实施层面充分尊重了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强调了学生发展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在课程实施层面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空间。

(三)推进课堂转型,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近三年来,我校全力推进以“二案一式”为依托的课堂范式转型的研究与实践,使我校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和结构被打破,教师教学设计的视野从注重教学局部环节的设计转向注重教学情境的设计和教学资源的利用。

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达成处于动态和个性化之中,教师的教以学生的学为前提,做到自主学习在前,合作学习教师指导在后。

学习方式由接受转向自主合作探究,参与时间和权力大大加强,学习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课堂教学呈现出新的面貌,除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业成绩明显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近三年都超额完成了教育局的教育质量考核目标。

(四)实现教学相长,加快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师生共同参与多样化课程建设,不仅建设了课程文本,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也加快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加快了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

教师主导多样化课程建设,加深了对本体性知识的理解,拓宽了学科相关知识领域。

教师参与多样化课程的实施,又丰富了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在更宽领域累积了实践性知识,使教师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

促进了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

教师主导多样化课程建设,不仅使教师掌握了课程建设的一般原理与技巧,而且使教师能从整个课程结构的角度,对所教学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提高了驾驭课程的能力。

教师主导多样化课程建设,促使教师对教育理论和实践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养成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努力借助相关理论解决问题的习惯,促进教师从“经验型”向“专家型”发展。

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师主导多样化课程建设,使教师对自己是课程建设的参与者,是学校课程建设的主体,有了切身的感受,促进了教师课程观念的转变。

先进的课程理念营造了自主的教学氛围,为教师专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与制度支持。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改进策略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问题一:

学校现有的硬件条件及设施设备,不能完全满足我校多样化校本课程的开设。

校园搬迁不确定性,维修项目难以操作。

问题二:

近几年来,学校生源情况不尽如人意,理想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现实社会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不能完全统一,无法完全放开手脚实施理想的生命化教育。

教师结构(年龄、职称比例)不合理,职业技能教师紧缺。

(二)、整改方案及措施

1.提升硬件设施

鉴于课程的校本化,且课程要满足时代发展、学生选择的需要,学校已有的传统教学资源亟需更新,需要增添新的设备、建设新的实施,确保新课程顺利实施。

为此,需要得到萧山区人民政府、萧山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加大对学校硬件设备设施的投入,在硬件建设上确保新一轮课程改革能为学校提出的“生命化教育”建设提供新的发展途径,促进学校新的更高起点的发展。

2.推进课程改革

学校将以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为依托,积极改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校将推进、实践、完善“二案一式”课堂教学新范式,以提升教学质量、实现轻负高质。

全面启动学校的多样化课程建设工作。

学校短短几年“三级跳式”的跨越发展离不开对教改的积极尝试与践行,在如今新一轮课改深化中,我校将严格执行省厅制定标准,力争进一步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使萧山五中能在深化课改中积极探索前行。

五、学校今后四年发展的基本定位

学校工作的总目标以“重基础、提质量、树形象、促发展”十二字方针为指导,注重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科研强校,实现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一是夯实学校发展的基础。

学校的发展,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

近几年,学校的重点工作就要在制度建设、学校管理上下功夫,培养良好校风,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办学质量,在此基础上逐步打造五中品牌。

二是努力提升教育质量。

这里指的是全面的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从学生来讲,除学业水平(高考、会考、其他考试竞赛成绩、体育艺术素质)外,也应该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包括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三是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学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树立五中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口碑。

四是促进学校科学和谐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