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自考机关管理0509复习资料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54691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自考机关管理0509复习资料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最新自考机关管理0509复习资料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最新自考机关管理0509复习资料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最新自考机关管理0509复习资料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最新自考机关管理0509复习资料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自考机关管理0509复习资料资料.docx

《最新自考机关管理0509复习资料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自考机关管理0509复习资料资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自考机关管理0509复习资料资料.docx

最新自考机关管理0509复习资料资料

机关管理

第一章绪论

一、机关

1.含义:

字面含义即发运和控制的意思。

本书一般泛指社会系统中专司管理,具有较稳定隶属关系,有相应职能和权限的各类各层组织实体,包括企业与画业单位的以决策、辅助、执行及事务客理为职能的各类各层组织实体。

2.功能:

(1)发动功能、

(2)控制功能(也称管理功能)、(3)代表功能。

3.构成要素:

(1)机关必须以不可缺少的社会管理功能为组构依据;

(2)机关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和组织原则构建,这是使机关获得合法地位和权力的保障;

(3)机关的构建必须取得合法的地位,被授予法定的权限,能代表相应政权、政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的根本利益,在其所辖范围内行使权利,并且有开战独立活动和处理各种事项的能力;

(4)机关必须由领导人或领导集团与若干相对稳定和精干的机构及工作人员组成。

4.分类体系:

大范围:

(1)国家机关、

(2)政党、团体和各种社会组织的机关;(3)企业单位所设立的机关。

不同角度分:

(1).职权和管理范围:

A最高国家行政机关;B各级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2).工作性质和作用:

A行政中枢机关(首脑机关核心);B行政职能机关;C行政辅助机关(综合性、专业性、政务性、事务性)

(3).实施任务时间长短:

A常设机构;B非常设机构。

(4).组织形式:

A独任制;B合议制;C混合制。

5.机关活动基本原则:

(1)目标重合原则;

(2)逐级控制原则;(3)信息畅达原则;(4)效率卓著原则。

二、管理

1.定义:

是一种高度科学化、组织化的活动。

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职能实现目标的活动过程。

2.基本要素:

(1)管理者(主体);

(2)管理对象(客体);(3)保证管理在管理对象中发生作用的手段、技术和方法和物质载体。

三、机关管理

1.定义:

是以机关为对象的管理,是以全面提高机关效能为目的,对机关内部核心事务构成要素及其流通进行规划、组织、监督、控制、协调的活动过程。

2.特性:

(1)综合性和整体性;

(2)事务性和程序性;(3)时效性和服务性;(4)技术性和操作性。

3.基本原则:

(1)系统和整体的原则;

(2)忠诚和服务的原则;(3)质量和时效的原则;(4)集中统一和分工协作的原则;(5)简化与规范的原则;(6)成本控制与追求效益的原则。

4.其职能:

(1)决策与计划;

(2)组织与用人;(3)指挥与控制;(4)协调与教育。

5.特点:

(1)政治性与保密性;

(2)权威性和服务性;(3)整体性和系统性;(4)科学性与时效性。

6.基本任务:

(1)为事务活动的有效运行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2)为机关职能活动提供必须的物质条件;

(3)为机关职能活动提供基本的财务保证;

(4)为机关职能活动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时间资源;

(5)为机关职能活动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创造条修的,充分利用、有效维护信息资源,使信息流通过程有序、顺畅、有效,做到“信息畅达”。

7.作用:

在于使机关内部事务及事务活动的功效得到最大限度的放大和发挥,并使这些事务的构成要素及流动过程达到最佳状态。

(机关管理三大职能:

监督、控制、协调)。

四、与其相关的理论基础

1.经典管理理论

(1)泰罗,科学管理学派代表人;核心:

提高效率。

(2)法约尔,法,《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3)韦伯,德,《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三权威:

世袭、神授、合法权威(基础)

2.现代管理学说

(1)人际系学说,梅奥,霍桑试验,《工业文明中的问题》。

(2)行为科学派,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等。

(3)管理科学派。

(4)决策理论学派,决策分:

程序性决策、非程序性决策。

(5)权变理论学派:

核心:

研究组织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互相关系。

五、机关管理理论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

1.与管理学的关系:

是管理学的分支

2.与公共管理学的关系:

是其组成部分或分支,但存在差异

3.与组织学、秘书学等学科的关系:

为机关管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六、本教材研究机关管理的内容:

1.总论;2.机关管理系统;3.机关管理规则;4.机关管理对象;5.机关管理过程;6.机关管理方式;7.机关管理的效率和机关管理改革。

七、研究机关管理理论的方法:

1.理论研究方法;2.历史研究方法;3.实证和案例研究方法;4.比较研究方法。

第二章机关管理环境

一、机关管理环境

1.概念:

指影响机关管理系统生存和发展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它包括机关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

2.对其的不同认识:

(1)消极的对待环境;

(2)掠夺的对待环境;(3)协调的对待环境。

3.相关因素:

(1)对机关管理的各项管理功能而言;

(2)对机关管理活动而言;(3)对机关管理的目标而言;(4)对机关管理的基础而言。

4.特征:

(1)相关影响性;

(2)系统结构性;(3)动态变异性。

5.机关管理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提供机关管理资源;

(2)环境制约机关管理行为(体现在:

阶级取向上;行为方式上;管理效果上)

(3)环境表征机关管理成效(了解现实成效;了解不足和问题;预测发展变化)

(4)机关管理对环境的适应与反应。

(5)机关管理对环境的优化与干扰。

(6)科学理智的处理机关管理与环境的关系。

二、机关管理的社会环境

1.社会环境:

(1)相关的宏观环境;对机关管理方向的选择和长远发展战略的制定产生重大影响。

(2)中观行业系统环境;对机关管理决策和经营管理决策的制定及竞争对策措施计划的制定、妥协处理机关外部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3)微观内部环境。

直接影响机关管理流程、制度、管理行为及运作秩序和效率。

2.宏观社会环境:

(1)国际环境;

(2)国内政治经济环境;(3)科技文化教育环境。

3.中观行业环境:

(1)地区环境;

(2)行业系统环境。

三、机关管理的人文环境

1.人文环境内容的广泛性:

(1)从宏观要素看,民族历史文化环境对机关管理活动存在不同的影响;

(2)从中观要素看,地区和行业人文要素对其区域内行业机关管理的影响更为具体;

(3)从微观要素看,机关内外的具体人文环境要素的影响是直接的、举足轻重的。

2.人文环境要素的渗透性:

(1)渗透到决策领域;

(2)渗透到执行领域;(3)渗透到机关管理的各种关系中。

3.人文环境优化的综合性

四、机关管理的技术环境

1.概念:

指的是影响机关管理活动质量与效率的各种技术发展及应用状况。

2.体现在:

(1)机关管理决策的技术水准(对前沿技术的认知程度;对本机关技术环境要素合理配置的程度;决策中应用先进技术的有效程度)。

(2)机关管理举措中的技术含量(信息管理网络的构建与运作技术;物流管理数据分析与控制技术;能量流管理系统控制技术)。

(3)机关管理操作中的技术手段与设备

五、机关管理的生态环境

1.概念:

指影响机关生存发展的一切生态因素的总和,包括机关人员构成及其更新活力、体系规范、价值取向、组织气候、功能结构、整合程度、运作机制、发展创新意识、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程度、沟通的有效程度、自我调控能力,及其构成和机能有效新陈代谢的活力等。

2.需注意方面:

(1)与时代的契合程度决定其生态状况(类型:

井蛙式自满生态;秋虫式自悲生态;封闭式无序生态;蚕茧式自我束缚生态)

(2)机关生态平衡影响其功能(注重:

机关生态平衡与失调的影响;机关生态的调适;机关生态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3)机关生态代谢影响其创新(科学有序代谢,富有创新成效;无序代谢,创新力减弱;代谢迟缓,创新力衰退;代谢停滞,创新力枯竭)。

(4)机关领导核心的生态影响整体发展(领导班子生态,影响机关决策的科学性;影响机关管理各部分的正常运转;对全体机关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有直接影响。

第三章机关管理组织

一、机关管理组织

1.概念:

指在特定的机关管理环境中,为了实现既定的机关管理目标,发挥法定的机关功能,体现其组织意志,经过科学设计、权责分配、职能分工,所构成的运作系统或管理结构模式。

2.机关管理组织透视分析:

(1)从静态观察;

(2)从动态观察;(3)从生态观察;(4)从心态观察。

3.机关管理组织的作用:

(1)确定目标、实现目标的决策指挥作用;

(2)机关的有机联系和整合作用;(3)机关的指导、规范作用;(4)满足组织成员心理需要的作用。

4.机关管理组织理论的发展:

(1)以效率为中心——

(2)以人为中心——(3)注重激励——(4)融入多学科理论。

5.以人为中心理论:

(1)注重思想交流;

(2)互相影响、互相激励;(3)强调上下一体化;(4)内外并重;E提高自由度。

6.注重激励的管理理论:

(1)注重权责分担;

(2)强调协同一致;(3)由静态的权责分配体系发展到强调机关士气。

7.融入多学科理论:

(1)融入军事组织理论;

(2)融入生物组织理论的知识;(3)引入机械组织理论。

8.构建原则:

(1)精干合理原则(基本);

(2)整体效能原则(基本);(3)管理幅度原则;(4)协调一致原则。

9.运转原则:

(1)管理回路原则;

(2)适应性原则;(3)法治原则;(4)目标统一原则;(5)权责相称原则。

10.改革原则:

实事求是

11.构建依据:

(1)程序中的依据;

(2)机关内部分工的依据;(3)内部合作的依据。

二、机关管理组织的结构

1.概念:

指其内部各种管理部门排列组合的方式。

具体包括机关模式、规模、层次、幅度、密度等,也包括机关内部成员在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的结构。

2.结构设计步骤:

(1)确定机关目标;

(2)明确机关的职责;(3)规划整个机关的整体框架和工作流程。

3.结构类型:

(1)直线型与职能型结构;

(2)复合型机关结构;(3)阵矩型机关结构(又称目标——规划机关结构)

4.机关内设机构类型:

(1)领导机构:

(首长制与委员会制;层次制与职能制;集权制与分权制)

(2)辅助机构

(3)执行机构

第四章机关管理保障

一、机关管理(三大保障:

法律保障、监督保障、后勤保障)

二、机关管理的法律保障18世纪,欧洲,有了行政法规

1.内容:

(1)行征管理法规(目标和依据可分为:

执行性行政管理法规;补充性行政管理法规;自主性行政管理法规)。

(2)行政法规

(3)行政法的调整对象及其渊源(行政法的渊源/法源: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等)

2.类型:

(1)管理程序的环节分:

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行政法制监督、行政诉讼法。

(2)部门和内容分:

经济行政法、文化教育及科技行政法、军事行政法、等。

(2)不同作用分:

行政实体法、行政程序法。

3.法律的约束力表现:

(1)约束机关职能活动遵从规范;

(2)约束机关组织的构建;(3)约束机关管理行为(民主化,以法律为保障;科学化,遵从法律规范;效率化,遵从法律规范为前提)。

4.机关的法律责任:

(1)执行法律的责任;

(2)保护人员权利的法律责任;(3)补偿赔偿的法律责任;(4)尽职尽责的法律责任。

三、机关管理的监督

1.监督:

指党和国家权力机关、社团体及人民群众对机关管理活动的监察与督导。

2.任务:

发现和纠正机关管理活动中的失误与偏差,保证机关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3.主体:

党的各级组织和国家权力机关、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普通公民。

4.职能:

预防性职能;补救性;完善性;参与性;评价和促进性;情报性;教育性;廉政建设功能。

5.原则:

(1)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

(2)民主集中制原则;C实事求是原则;(3)监督过程连续性原则。

6.过程:

制定监督计划——考察评价——实施监督控制

7.内容:

A人民监督;B社会监督;C舆论监督。

四、后勤保障

1.基本任务:

合力安排财力、物力资源,为机关管理提供必要和充分的物质保障和开展活动的基本条件。

2.机关财务管理:

需做到:

(1)合理安排和节约使用资金;

(2)严格执行会计制度;

(3)定期检查分预算执行及财务活动情况;

(4)实行会计监督;

(5)按照规定妥当保管财务档案;

(6)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感。

内容:

现金管理;会计报表管理;经费预算决算管理;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

3.办公用品管理:

办公用品采购;办公用品的保管;办公用品的发放。

4.办公环境管理:

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充分照顾室内的通风采光;空间管理。

5.后勤保障服务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1)后勤管理与后勤服务分开;

(2)成为独立实体的基础上,机关内部的后勤服务机构将被压缩到最低限度内;

(3)“集体采购”“公开招标”等方式在机关后勤管理中推广。

(4)机关基本上不再直接为工作人员提供个人生活服务。

第五章机关管理制度

一、机关管理的制度体系

1.生产基础:

(1)机关管理实践是机关管理制度产生的沃土;

(2)任何机关管理制度的产生,都有着确定的机关管理的功利目标,都要为机关有序管理,提高机关管理效率,实现机关管理目标服务。

2.作用范围:

机关管理制度是机关活动的原则。

它必须影响并规范机关管理活动及机关工作人员的全部成员,必须作用于机关对内外管理及交往的一切活动。

二、机关管理制度

1.基本特征:

法律的从属性,层次的配套性,功利的目标性,范围的确定性,具体的操作性,时代的发展性。

2.结构:

(1)统领性机关管理制度结构;

(2)纵向机关管理制度结构(具有层次的承接性;整体的目标性;在具体运作中由上而下具有领属性,由下至上具有从属性)。

(3)横线机关管理制度结构:

(具有业务活动的专指性;具有机关的整合性,具有互相协调性;对机关领导工作制度的从属性)。

3.制定原则:

实践需要原则、法治规范原则、权威性原则、强制与激励原则、教育引导原则。

4.制定程序:

充分的调差论证、适时作出制定的实践、制度内容的设计、制度系统论证、制度批准执行、制度实施的宣传教育。

5.实施依据:

(1)国家法律法规依据;

(2)机关管理职权依据。

6.实施过程:

试行阶段;补充完善阶段;稳定实施阶段。

7.制约因素:

环境制约因素;意识制约因素;机关运作习惯的制约;目标差异的制约;领导者思想及行为的制约。

8.修改原因:

时代发展的促动;制度存在的不足;机关发展的要求。

9.修改过程:

客观分析;全面了解相关的法律依据;发挥民主;对内容进行充分论证;经法定程序。

第六章机关管理程序

一、机关管理程序

1.概念:

指为实现机关功能目标而对机关各运作环节、工作事务过程、办事流程作的有序安排,体现机关管理规律的稳定步骤系列(编制、实施、调整、更新)。

2.构成要素:

时间因素;空间因素;权责因素;事项因素。

3.类型:

(1)工作性质分:

A综合办公事务管理程序(特性:

整体运作性;全面有序性;协调配合性;影响的普遍性)。

B专项业务管理程序

(2)出现几率分:

经常性事务管理程序;随机性事务管理程序

(3)所起作用分:

决策管理程序;执行管理程序;信息反馈程序;总结评估管理程序。

(4)机关管理要素分:

计划程序、组织程序、指挥程序、协调程序

(5)法定效用分:

强制性程序;选择性程序

(6)职能分:

人事管理程序;财务管理程序;生产管理程序;质量管理程序;成本管理程序;等。

(7)效力范围:

内部程序;外部程序

4.功能:

规范功能;系统运作功能;控制功能;抗干扰功能;整合功能;保障功能。

5.设计的基本要求:

目标一致;系统规范;环环相扣;制约明确;有机整合。

6.设计的主要内容:

(1)按机关管理事务客观发展规律,设计其管理流程;

(2)按流程及流程内各环节,配置权责,规范权责关系,确定各管理程序、各环节活动的职能活动的范围、地位和作用;

(3)设计纵横协同关系和承继关系;

(4)设计程序的规范机制,即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程序运作标准体系。

7.设计的步骤:

设计内容的确定;设计要素的确定;设计原则的确定;程序草案的设计;程序的分析与论证;程序的试行;程序的确定和制度化。

8.机关管理程序的确定:

规范实施;程序实施自由度的把握;实施效果的反馈;构建实施过程的科学调控系统(必须以机关领导层为调控中枢;必须有全面系统的监测体系;要设计与个管理程序互相匹配的计算机程序系统)。

9.机关管理程序的改进:

功能性优化;结构性调整;整体性重构。

第七章机关人事管理

一、机关人事管理

1.意义:

机关人事管理是机关管理的核心和关键;机关人事管理有助于社会发展;机关人事管理是合理开发、使用人才的重要保证。

2.内容:

进、管、出。

考试任用工作;考核工作;培训工作;人才流动工作;奖励和奖惩工作;工资福利工作;退体后的养老金工作。

3.机制:

竞争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更新机制;监控机制。

二、机关人员的编制及分类(编制及分类是机关人事管理依据与基本出发点)

1.编制制度:

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

2.分类步骤:

进行调查研究;职务区分;职位品评;编制职级规范;制定修改法规予以实施。

3.分类:

薪给分类制(英、法);职位分类制(中、日、美)

4.任用方式:

选任制、委任制、聘用制、考任制

5.机关人员的交流:

调任、转任、轮换、挂职锻炼

6.辞职具备条件:

(1)辞职应是机关工作人员自愿的行为;

(2)应写出书面申请;

(3)必须经任免机关批准后,才能办理其他手续;

(4)经过培训的人员,未满规定服务年限的辞职者,应适当偿还培训费;

(5)对关系国家安全和机密等特殊岗位的工作人员辞职,须慎重研究。

未经批准,不得辞职。

三、机关工作人员考核

1.内容:

德、能、勤、绩

2.种类:

(1)考核内容分:

工作成绩考核、工作态度考核、工作能力考核、经历学历考核、性格考核。

(2)考核时间分:

定期常规考核、不定期特别考核。

(3)考核的集中程序分:

集中考核、分散考核、集中分散相结合考核。

(4)考核目的和用途分:

例行考核、晋升考核、转正考核、转换考核、评定职称考核。

(5)根据考核对象划分:

行政人员考核、科技人员考核、管理人员考核、领导者考核。

(6)根据考核主体划分:

上级考核、自我考核。

(7)根据考核标准的设计方法划分:

绝对标准考核和相对标准考核。

3.方法:

个人判断考核法、人表人物比较法、序列法、分定考核法、相对比较法、工作标准法。

4.奖惩原则:

奖惩必须分明,公平合理;奖惩必须以考核为依据;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奖惩必须及时,注重时效;奖惩要与教育相结合。

5.培训的意义:

(1)机关人员培训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2)加强机关人员的教育培训,是世界各发达国家的共同发展趋势。

(3)机关人员培训是改善我国机关人员知识结构的重要措施。

6.培训的原则:

(1)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

(2)培训和使用相一致的原则;

(3)全员培训和重点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4)定向培训和配套培训相结合的则原。

7.培训的方式:

(1)多层次。

普及性培训;提高性培训。

(2)多形式。

脱产、半脱产、业余培训;自学;留学;配助手、带徒弟。

第八章机关信息管理

一、机关信息

1.信息特征:

客观真实性、多变性、可传递性、时效性、共享性等特征。

2.机关信息特征:

政策性、思想性、真实性、内部性。

3.机关信息作用:

(1)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2)为实现现代化管理创造条件。

二、信息网络

1.概念:

也称信息网、信息系统,就是由一个主管部门或信息中心领衔,将若干个信息点通过传输渠道有机地联系起来,各信息点定期或不定期向主管部门或信息中心输入或交换信息,从而形成一个大的信息网。

2.必备条件:

信息点、信息人员、传输手段、信息刊物、工作制度。

3.传输手段:

(1)按信息流向分:

单向传递;双向传递;反反馈传递。

(2)按信息流程分:

邮政投寄;专人传送;无线电传递;计算机联网等。

4.健全信息网络的基本要求:

(1)体系完整(纵向、横向、延伸、扩散分支系统)。

(2)反应灵敏。

5.系统的设置:

按行政序列设置;按行业管理系统设置;按经济区域设置;按特殊行业和特殊区域设置。

三、机关信息

1.收集渠道:

信息网络;信息渠道;调查渠道;媒体渠道;信访渠道。

2.收集内容:

(1)纵向信息(上级的信息;机关内部和下属单位的信息);

(2)横向信息(国际信息;社会信息)。

3.信息处理:

(1)信息的筛选:

登记、分类;

(2)信息的综合;(3)信息的编辑。

4.信息的综合的要求:

高层次信息处理的四点规定,即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和较高参考价值;

步骤:

充实内容;综合分析;提出意见。

注重:

把握、消化初级信息;要确定一个好的立意;要注重谋篇布局;要讲究标题的制作。

5.信息刊物特点:

篇幅短、文字精、条目多、内容新、间隔小。

6.信息稿件的修改:

(1)表述不够清楚;

(2)内容不够完整;(3)利用的事实不够准确;(4)某一部分有一定价值,需要进行摘录;(5)篇幅较长,需进行压缩;(6)有溢美之词,需进一步加工提练。

修改程序:

看、改、查。

(通读、修改、审读)

7.传递方式:

(1)文字信息的传递(机要交换;传真电服;密码电报;绝密、紧急材料,专人速递)

(2)语言信息的传递(电话;面谈)

(3)不同的流向信息(单向主动传递;多向主动传递;单向被动传递;反向相互传递)

8.存储方法:

(1)登记;

(2)编码(代码应具有逻辑性强、直观性强的特点;组织字符,选择最小值的代码;尽可能使用现有的编码与通用符号)。

(3)排列(按时间顺序排列;按来源部门排列;按信息资料的内容排列;按资料形式排列)。

第九章机关管理计划

一、机关管理计划

1.内容:

(1)确定所要完成的工作目标和范围;

(2)制订工作执选择步骤,并说明其先后或优先次序;

(3)决定工作所需经费、工具与设备;

(4)工作所需的场所与使用方法和规定;

(5)由何人负责主持,受何人监导,可指挥何人,需哪些单位行政支援;

(6)详列工作进度表,何时开始,何时完成。

2.特征:

目的性、领先性、普遍性、操作性。

3.作用:

(1)机关计划能免弥补未来情况的不确定和变化所带来的问题;

(2)机关计划能够使们们在注意力集中于机关目标;

(3)机关计划能够为人们成功地控制整体行政管理活动提供标准;

(4)机关计划能够有助于提高机关管理效率。

4.种类:

(1)按计划制定程序的先后分:

政策计划;程序计划;执行计划。

(2)按计划期限长短分:

长期计划:

10-20年,重要地位;中期计划:

1-5年;短期计划:

小于1年,包括季、月、旬、日、轮班、小时

(3)按计划作用分类:

进入计划;撤退计划;应急计划。

(4)按内容分为:

财务计划;人事计划;活动计划等。

5.层次和形式:

目的和目标;程序和规划;方案和预算。

6.程序:

(1)政策,即决定做什么;

(2)程序,即决定如何做;(3)组织,即决定何处做。

步骤:

估量机会;确立目标;确定前提;拟订草案;决定计划。

7.原则:

一般原则:

实际性;具体性;可受性;整体性;普及性;连续性。

具体原则:

限定因素原则;承诺原则;弹性原则;改变航道原则。

8.常用的机关计划方法:

(1)运筹学方法(重视模型;强调目标和计量效果的量变;力求把有关因素用变量形式反映在模型中;通过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在一定范围内解出问题)

(2)投入产出分析(反映了各部门或各类产品的技术经济结构;利用做多种经济分析和经济预测;通过表格形式反映经济现象;适用面广)

(3)经济计量模型方法

(4)系统动力学方法(简称SD,是社会经济现象动态特性的分析方法)

特点:

(1)模拟非线性的、经过多重反馈的复杂大系统,分析系统内各主要因素相互关系和变化过程;

(2)把人的判断力、经验和严格的逻辑推导相结合;

(3)适用于不确定性较大的长期宏观计划,但对重要参数的判断如果失误,可能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