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教学教育学习知识与能力.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53149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素质教学教育学习知识与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综合素质教学教育学习知识与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综合素质教学教育学习知识与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综合素质教学教育学习知识与能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综合素质教学教育学习知识与能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素质教学教育学习知识与能力.docx

《综合素质教学教育学习知识与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素质教学教育学习知识与能力.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素质教学教育学习知识与能力.docx

综合素质教学教育学习知识与能力

综合素质

教育观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二)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2.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3.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三)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四)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观

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要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做到多看优点、多赞美。

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

(尊重学生、讲民主。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

2.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3.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重视沟通,加强交往与合作能力

5.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4.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评价观

1.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2.评价内容多元化。

3.评价方式多样化。

4.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更注重评价过程。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教师职业道德

①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②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③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④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⑤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⑥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30题:

时间

问题

2015上

如果你是班主任,根据材料中小芳同学的表现,在对她的教育中,你认为应该贯彻哪些德育原则?

运用哪些德育方法?

请分别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2015下

案例中的“我”主要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

请结合案例加以分析论述。

2016上

张老师采用哪些教学方法?

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张老师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

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2017上

周老师给学生写的评语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

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从以上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材料分析题的出题方向,只要熟背知识点,再结合材料分析合理分析,18分的题你拿15分也没什么大问题。

德育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③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

(二)疏导原则

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①严要有度;

②严要有方;

③严要有恒;

④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充分信任学生;

⑤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⑥不能迁就学生。

(四)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①“一分为二”看待学生;

②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客服缺点;

③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觉进行自我修养。

(五)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①统一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②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③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六)因材施教原则

①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②有的放矢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进行教育。

(七)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①建立健全的学生集体;

②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③加强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影响集体,增强集体的生机与活力。

德育方法

(一)说服教育法

1.语言说服

①注意说服的时机,有针对性;

②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

③做好引导总结。

2.事实说服

①明确目的,制定计划;

②做好充分准备;

③加强指导;

④做好总结工作。

(二)榜样示范法

①选好示范的榜样(先进性、时代性、典型性);

②引导学生理解榜样精神的实质;

③激起学生学习榜样的倾慕之情;

④激励学生自觉用榜样调动行为,提高境界。

(三)情感陶冶法

①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

②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创设;

③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四)指导实践法

①坚持严格要求;

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③注意检查和坚持。

 

(五)品德评价法

①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②发扬民主,获得学生支持;

③注重宣传与教育;

④奖励为主,抑中带扬。

教学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②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种类:

实物直观、言语直观、模像直观

(二)启发性原则

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扬教学民主。

(三)巩固性原则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四)循序渐进原则

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五)量力性原则

①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

②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③恰当的把握教学难度

(六)因材施教原则

①坚持课程计划与学科标准的统一要求;

②教师要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③教师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

(七)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①确保教学的科学;

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学;

③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八)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的关系;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可分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

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②讲授要有启发性;

③讲究语言艺术;

④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二)谈话法

①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②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即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

③善于启发诱导;

④要做好归纳、小结。

(三)讨论法 

①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

②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

③做好讨论小结。

(四)演示法

演示工具:

①实物、标本、模型、图片;

②图表、示意图、地图;

③实验;

④幻灯、电影、录像。

(五)练习法

①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

②练习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③严格要求。

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1.简述社会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答:

(1)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社会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简述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答:

(1)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

 

(2)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3)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4)社会的政治制度制约着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5)社会的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管理体制

3.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答:

(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

 

(2)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3)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4)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

4.简述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学的要求

答:

(1)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教学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教学要具有针对性

 (3)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学要抓关键期

 (4)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信,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

 (5)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

5.简述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答:

(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2)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6.简述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答: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7.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答:

(1)导向功能;

(2)选择功能;(3)激励功能;

(4)调控功能;(5)评价功能

8.简述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及代表人物

答:

(1)个人本位论,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

其代表人物有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及中国古代的孟轲等人;

 

(2)社会本位论,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

其代表人物有孔子和斯宾塞、涂尔干、孔德、赫尔巴特、凯兴斯泰纳等

 (3)教育无目的论,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4)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主张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要考虑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要素。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

9.简述我国近代学制及特点

答:

(1)1902年壬寅学制,首次制定了近代学制,但是未实施

(2)1904年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颁布实施的学制,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3)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倡导在小学实行男女同校

(4)1922年壬戌学制,即“六三三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首次兼顾了升学及就业

10.如何建立教师威信

答: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11.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4)发扬教育民主(5)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12.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答:

(1)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前提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3)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4)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5)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及操行评定

13.如何组织和培养良好班集体

答:

(1)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

(2)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14.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答:

(1)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2)上课,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3)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4)课外辅导,课外辅导是对课的补充和延伸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5.简述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的表现

答:

(1)认识的间接性;

(2)认识的交往性;(3)认识的教育性;(4)有领导的认识

16.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17.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答: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18.简述直观性原则及基本要求

答: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19.简述启发性原则及基本要求

答: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督促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

20.简述循序渐进原则及基本要求

答: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2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21.简述讲授法及基本要求

答: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②注意启发;③讲究语言艺术。

22.简述谈话法及基本要求

答: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②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③要善于启发诱导;④要做好归纳、小结

23.简述练习法及基本要求

答: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练习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

3选练习材料,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③严格要求

24.简述实验法及基本要求

答: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

实验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提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验要求;②重视语言指导,重视教师示范的作用;③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及时检查结果

25.简述讨论法及基本要求

答: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问题要有吸引力;②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③做好讨论小结

26.简述说服法及基本要求

答:

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运用说服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①明确目的性;②富有知识性、趣味性;③注意时机;④以诚待人

27.简述班级授课制及其优缺点

答: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优势:

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不足:

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28.简述德育过程的一般规律

答: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29.如何培养中学生观察力

答:

(1)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3)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

30.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答:

(1)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

(2)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

 (3)学习程度(4)材料序列对遗忘的影响

31.如何根据遗忘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

答:

(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2)恰当安排复习内容

 (3)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

32.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答:

(1)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2)丰富学生知识,扩大表象储备

 (3)创设想象情境,引发想象(4)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想象

33.简述建构主义的共同观点

答:

(1)知识观:

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2)学习观:

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社会互动性和主动建构。

 (3)学生观:

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4)教学观:

情景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

34.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35.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答:

又称“倒U曲线”,是指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

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

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36.简述影响迁移的因素

答:

(1)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2)学习材料的性质

 (3)学习活动的多样性(4)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5)年龄特征及智力水平

37.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答: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38.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答: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2)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象直观)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39.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答: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40.简述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

答: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4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答:

(1)问题情景与表征方式 

(2)个体的智能与动机 (3)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

 (4)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5)情绪状态

4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4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

答:

(1)有效地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

 (4)价值辨析 (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44.简述如何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答:

(1)建立积极有效的课堂规则 

(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3)做好课堂监控(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45.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答:

(1)努力学习,提高师德理论修养

(2)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3)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4)要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46.简述学习策略中资源管理的具体策略

答:

(1)时间管理策略(有效安排利用)

 

(2)学习环境管理策略(调节自然条件、设计学习空间)

 (3)努力管理策略(鼓励学生自我激励)

 (4)学业求助策略(及时求问)

 (5)学习工具的利用(字典、参考书等)

47.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答:

(1)操作的定向阶段

操作的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2)操作的模仿阶段

操作的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其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象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

(3)操作的整合阶段

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学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4)操作的熟练阶段

操作的熟练是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48.简述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答:

(1)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

 

(2)意志对活动有调节支配作用,使人的行动能按设定好的目的去改造世界

 (3)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4)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49.简述能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

(1)发展水平的差异

(2)表现早晚的差异

 (3)结构的差异(4)性别差异 (5)类型差异

50.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答:

(1)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2)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

 (3)联系实际问题进行教学(4)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启发指导

 (5)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51.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答:

(1)教师的领导风格

(2)班级规模

 (3)班级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

52.简述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答:

(1)有意义学习材料的本身,必须合乎非人为的和实质的标准,即具有逻辑意义

(2)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