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52544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诵读经典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诵读经典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诵读经典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诵读经典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诵读经典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诵读经典教案.docx

《诵读经典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诵读经典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诵读经典教案.docx

诵读经典教案

诵读经典教案

诵读经典教案

咏鹅

教学目标:

1、识字与拼音结合,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6个生字。

2、带表情、有节拍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3、知道鹅的美丽和可爱,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字词卡片。

2、学生准备手工材料或彩色画笔。

教学时间:

教学流程:

一、引入

1、猜谜语,激趣导入。

(“头戴一顶红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脚蹬一双红鞋子,唱着歌儿伸脖子。

2、创设情景,图画展示,教师描述:

骆宾王真聪明,7岁就能做诗,你们今年也七岁了,聪明的孩子,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咏鹅》这首诗吧。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读一读。

注意读准字音。

2、圈一圈。

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学会。

3、找一找。

把最喜欢的一行诗多读几遍。

2、画一幅美丽的《白鹅图》。

三、识字

1、同桌互查字音。

2、“找朋友”游戏。

问:

谁是我的好朋友?

学生用生字回答。

3、请一名学生当老师领大家读。

4、你还有哪些字不认识?

请别人帮忙。

四、熟读课文

1、朗读。

把你喜欢的诗句或全诗读给大家听,并请小伙伴们评一评。

2、师范读。

借助图画,引导学生观察从什么地方看出白鹅美丽,抓住表示动作和颜色的词,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3、生练读、指名读、同桌读、挑战同学读。

4、读全诗,配上优美的音乐,学生有感情朗读全诗。

五、表演

分角色戴头饰进行表演。

师生共同评价。

六、练习

1、读字练习。

男女生轮读、接读。

小池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4.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会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

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

《小池》(板书:

2小池)

2.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唐朝的杨万里写的。

二、指导看图,初读课文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

(小池塘、泉眼、树阴、几片生机盎然的荷叶、几只小小的错蜒)(板书:

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

2.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

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

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3.学生自由读诗。

4.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字:

惜、洗、柔。

并指名读全诗,老师正音。

5.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1.指导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一二句。

(2)看课件。

老师配乐说:

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

(3)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

(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

(4)学生自由练读。

(5)指名读。

(6)男女比赛读。

2.指导朗读三、四句。

(1)看课件。

老师配乐说:

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头了。

(2)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

为什么?

(初夏。

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3)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断,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

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4)指名反复读。

读出欣喜的语气。

(5)全班朗读。

3、有感情的朗读整首古诗。

四、老师范读,想像诗境

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一幅小池图。

2指名说想像到了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和诗中的一样,也可以联想更多的东西)

五、背诵古诗,总结全诗

1.全班比赛背。

2.你喜欢这首古诗吗?

为什么?

(板书:

宁静、美丽)

3.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

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

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

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六、指导生字

1给生字组词。

2指导写字。

注意:

“惜”字和“借”字的区别。

“照”字是上下结构。

上面的“日”和“召”一样长。

七、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

2画画你心中小池的样子。

山行

教学目标:

1、智能目标:

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美的意境,

3、技能目标:

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渲染意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寒冷的深秋到来时,在山林中能欣赏到怎样的画面呢?

请看:

(画面以行书诗文为前景,以山水国画为背景,配上民族音乐,渲染出诗歌特有的古典意境,在学生感受美的同时,教师随机导入新课)

二、感受情境,发现问题,明确目标

1、自由朗读古诗,结合图片,思考:

诗文大致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你想从这首诗中读懂什么?

2、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教师总结,出示学习目标:

(板书课题)

*理解词义句意,充分发挥想象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美的意境,

*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三、尝试学习,“扶放”结合

1、请一位同学诵读第一行,想想,主要写的什么?

读后指名回答。

2、“远上”、“斜”、“寒山”这几个词告诉了我们山的什么特点?

(先查字典)

3、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把第一句简单画下来。

(师展示画得正确的作品)你能在他们的画上找出“远上”、“斜”、“寒山”吗?

4、指导串讲句意:

出示训练:

望去,一条小路地在

上延伸。

(板书:

远上寒山)

5、总结方法:

刚才我们学习第一行诗文的步骤是什么?

指名回答,师小结:

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6、大家看看图,山上有什么景物?

指名回答。

(板书:

白云生处)

8、小结:

诗人站在山脚,远远望到山林是什么样子?

指名回答,板书:

远望山高。

8、你想想,深秋的山林中还会有些什么呢?

激发想象,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9、大家想象真丰富,让我们一齐在读中品味这山林的美景吧!

学生诵读。

10、看到这样的美景,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做呢?

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小组讨论理解三四行。

分小组汇报结果。

根据汇报板书(停车、霜叶),(近景壮美)

11、反复诵读全诗

12、学生串讲全诗含义。

二、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这首古诗词句精辟,让人回味,你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

这些次能让你想到怎样的画面?

2、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

你有什么感想?

(板书:

热爱大自然)

三、指导诵读诗句。

诗句这么美,风景这么美,我们要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带着赞美的语气朗读。

(多种形式反复读,直到背诵)

四、布置作业

1、我自己的语言,描绘秋天的美景

2、搜集2首借景抒情的古诗

3、思考:

根据本课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课文第三首古诗

悯农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认识偏旁

2.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古诗的意思。

3.会背诵、默写课文。

4.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单音节词和

2.识记

3.懂得

难点:

1.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如何爱惜粮食。

2.说说古诗的意思。

教学时间

2课时

镍前准备

投影片,投影仪、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你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香喷喷的白米饭是怎么来的吗?

我们一年级学过一篇课文,是讲白米饭怎么来的,谁来背背?

(指名背、齐背)

2.今天我们要学一首古诗,古诗写农民伯伯是怎样辛辛苦苦种粮食的:

出示课题,

锄:

金字旁,右边一个

3.谁知道

4.这首诗是古时候--位大诗人写的,你们的爸爸妈妈都会背这首诗,你们想学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老师范读课文,观察投影片;

2.学生白读课文,要求把生字读准确并划出新词。

3.指名试读课文,师生评价。

'

4.教学生字:

你是怎么学会这个字的。

盘:

教学皿字底。

餐:

上下结构,食部。

重点书空。

皆:

上下结构,上面是

辛:

上下结构,立字头。

5.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理解诗意。

1.看图说话,理解第1行诗。

(1)农民伯伯在干什么?

(2)什么时候,农民伯伯在锄禾?

你从图上哪里看出来?

从诗句中哪里看出?

教学

(3)小朋友刚才说的就是这行诗的意思,谁再来用

2.看图说话,理解第2行诗。

在这样火辣辣的太阳下面锄禾,农民伯伯是多么--辛苦呀!

图上哪里看出他辛苦?

读第2行诗,说诗意。

3.朗读第1句诗,说说诗意。

(1)指名读诗。

(2)自由练说诗意。

(3)指名说诗意。

(4)练习:

课后第1题。

4.感情朗读第1句。

(1)指名读、范读比较。

(2)指名读。

(3)齐读。

(4)齐背。

5.理解第2句诗。

(1)农民伯伯种粮食是这么辛苦,你有什么想法呢?

(2)踌人也是这么想的,他把小朋友的话写成诗句,就是这样--(出示诗句),齐读。

(3)这句诗中你有什么不懂的词语吗?

随机点拨:

知:

知道。

盘中餐:

碗里的饭。

粒粒:

一颗一颗。

皆:

都。

(4)指名试说涛意,师生评议。

(5)用

6.感情朗读第2句。

(1)指名读:

(2)齐读。

(3)齐背。

四、反复练读,体悟情感。

1.跟师练读。

2.指名读。

3.跟读得好的学生练读。

4.齐读。

5.同桌练说整首诗的诗意

五、书写指导。

锄:

中间下面一笔是提。

餐:

最后一笔是点。

六、课堂作业。

《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复习巩固。

1.认读生字卡片。

2.扩词:

锄--

餐--

汗--

3.指名朗读课文。

二、练说诗意。

1.同桌一人读诗,一个释诗。

再交换。

2.指名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三、背诵课文。

1.跟着录音轻声背。

2.看图背诵。

3.指名背诵,评价。

4.齐背。

四、总结导行。

1.学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

2.你平时是怎样爱惜粮食的?

3、行为辨析:

《作业本》第4题。

4.总结:

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

我们要尊民的劳动,爱惜粮

食。

五、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3题。

2.读一读《选学读本》的第13课《古诗二首》。

墨梅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以前我们都学过哪些诗句?

请同学们背诵几首。

2、学生自由发言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首古诗。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题目是什么意思?

(水墨画的梅花)。

2、你对作者有哪些了解?

读过他写的诗吗?

三、学习《墨梅》。

1、放录音(初步感知诗意)

2、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注释各自理解词句。

看看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应板书。

(一行诗句中的词通过合作学习都解决了再让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4、不懂的词,教师可适时点拨。

5、共同讨论、交流难懂诗句意思。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6、提问:

这句诗句赞颂了什么精神?

(借墨梅赞美人具有淡泊名利、高洁自重的品质)

7、小结学习方法。

一理解作者及背景;

二读理解诗句;

三读领悟寓意,体会感情。

四、指导朗读、背诵

1、自由朗读,注意感情

2、指名读

3、听录音,跟读

4、齐读全诗,要读出古诗的韵味

5、练习背诵

6、指名背

五、学习生字。

学会砚;认识“乾、坤”。

作业设计:

1、抄写有关生字

2、背诵古诗并翻译

3、预习后两首。

△可以找作者写的其他诗或风格相似的诗读一读(选作)

竹石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背诵第一首,说一说诗的意思。

2、复习上节课学古诗的方法。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题目是什么意思?

(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2、通过查阅资料,你对作者有哪些了解?

三、自主学习《竹石》。

1、放录音(初步感知诗意)

2、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注释各自理解词句。

看看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应板书。

(一行诗句中的词通过合作学习都解决了再让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4、不懂的词,教师可适时点拨。

5、看投影片(帮助理解词句:

立根原在破岩中)

6、共同讨论、交流难懂诗句意思。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7、提问:

这句诗句赞颂了什么精神?

(赞颂了不怕邪恶势力、不怕艰难困苦、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的精神。

8、猜想:

假定根会说话,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根会说些什么?

9、指导朗读、背诵。

(听录音)

石灰吟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1、解题。

2、介绍作者。

3、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注释各自理解词句。

看看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

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应板书。

(一行诗句中的词通过合作学习都解决了再让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5、不懂的词,教师可适时点拨。

6、提问: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句诗句赞颂了什么精神?

(学生讨论回答)

7、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五、学习生字。

识记“锤”、“焚”。

六、齐背后两首诗。

七、检查。

1、指名背诵第一首古诗。

2、默写后两首。

八、进行比赛。

1、明确比赛要求。

时间:

3分钟

范围:

课内课外不限

要求:

只能背不能读,读错不算数。

教师看时间,全班同学当评委。

2、开始比赛

3、评出优胜者前三名和优生组一组。

4、谈谈比赛感受或看法。

作业设计:

1、背诵两首古诗,抄写生字并组词。

2、默写后两首。

△收集课内或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学听。

板书所学三首古诗及作者副板书重点词语

预习积累•运用一,搜集写景古诗,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可以把你喜欢的古诗抄下来背一背。

鸟鸣涧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1.出示诗题,《鸟鸣涧》

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

2.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查的资料来相互交流有关于王维的基本情况。

二.自学古诗《鸟鸣涧》

1.出示古诗要求。

(1)划出不懂的词句。

(2)参考学习资料对不懂的词句进行理解。

2.学生根据要求自己来学习古诗《鸟鸣涧》

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巡视,了解。

三.协助学生进行古诗理解。

1.了解学生所划出的难以理解的词句。

同学们,你能告诉老师,你们划出的词句分别是什么呢?

(根据学生所说,将难以理解的词语板演在黑板上。

2.启发学生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来引导学生。

同学们你们看,我们在学习中遇到了这些困难,看看有哪些同学能为他们来解决这些困难?

(引导学生主动来帮助其他同学来解决问题。

(在过程中,碰到有不正确的地方,教师要让其他同学自己来解决。

3.理解古诗的重要含义。

让学生根据刚刚学到的知识来理解整首古诗的含义。

引导学生自主理解,如有不正确的地方,教师可以协助学生自主理解改正。

四.再次阅读,体会古诗意境。

1.学生自己来读。

(边读边想像诗中意境。

2.采用其他的方式来练读。

(采用同位读,小组读等方式来练读。

3.运用赛读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暮江吟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

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

板书:

暮江吟

二、揭题

①《暮江吟》中的“暮”你是怎样理解的?

在这儿起了什么作用?

②“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

③“吟”是什么意思?

④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诗人吟唱的对象是什么呢?

⑤从诗的题目上你读懂了什么?

三、新授

1、自由读,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思考:

这是一首什么诗?

写什么时候的景?

在诗中画出表表示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范读

3、思考、讨论: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

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5、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

“铺”是什么意思?

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6、出示灯片

提问:

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

(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7、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学习后两句诗。

①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

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

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理解

②“可怜”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

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③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

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④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⑤想象全诗意境,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

(在月色朦胧的夜晚,仿佛我们来到了江中的小岛上,看到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弓一样的月儿,月儿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像珍珠一样可爱,你们看到了吗?

)⑥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⑦齐声朗读

(请同学们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诗人对傍晚时分江面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四、练习

(1)作画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

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把诗人笔下的美景画出来。

一道残阳铺水中可怜九月初三夜

半江瑟瑟半江红露似珍珠月似弓

(2)写话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

春夜喜雨

教学目的:

一、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品中写景抒情的特点。

二、抓住古人讲究炼字、炼句乃至炼意的特点,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三、初步学习诗歌鉴赏方法,把握诗歌意境,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一、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

二、体会作者深沉含蓄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一、古代诗歌鉴赏方法的初步掌握。

二、对本诗意境的理解。

教学方法:

基本环节:

整体感知思想感情——深入体味精辟字眼——鉴赏及方法指导教学步骤:

主观感知——互动质疑——运用联想——深入体味——朗读鉴赏——方法总结——知识迁移

教学时间:

教学步骤:

一、对本诗的整体主观感知:

(一)导入:

唐朝在我国古代也叫诗唐,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其间也曾出现无数的诗人,就如满天繁星,璀璨耀眼,光彩夺目,但是,在这众多诗人中间,著名文学家韩愈独独推崇两个人,他曾经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我们知道是“李白”,而这个“杜”是谁呢?

对,就是“杜甫”,对杜甫我们并不陌生,哪位同学还记得曾学过他的什么诗?

对,《登楼》,还记得其中的诗句吗?

你还知道他的哪些诗句?

“两个黄郦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那绵远悠长的画面意境,那对仗工整的句式,还有满腔的忧国忧民的热忱,使得杜甫成为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本人被称为“诗圣”而他的诗歌也号称“史诗”。

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板书)这是什么体裁?

几言?

明确:

五言律诗。

(二)走近杜甫

指导学生阅读提示并看多媒体杜甫介绍:

附:

杜甫(712-770)字子美,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巩(今河南巩县)人,因为曾经做过工部员外郎的官职,因而世人又称他为“杜工部”他经历“安史之乱”,曾在陕西、四川、湖北、湖南等地漂流,深知百姓疾苦,他的诗反映战乱中人民的深重灾难,揭露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罪恶,表现他对人民的同情和对祖国的热爱,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史诗”他的诗形式上讲究格律,对仗工整,语言上讲究遣词造句,曾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句。

同学们请注意最后一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形象地展示了作者是如何在遣词造句上下工夫的,同学们学习的时候,就要多注意哪些字用得有新意,用得贴切。

(三)研读新课:

1、指导学生阅读《春夜喜雨》,纠正错误读音。

(屏幕显示)

当dāng潜qián径jìng重zhòng

2、指导学生欣赏阅读,创造意境(多媒体配乐)

3、整体把握诗歌思想感情: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上元二年春,759年)定居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杜甫草堂时所写。

提问:

同学们首先看题目,这四个字中哪一个字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明确:

“喜”字,“喜”是作者的一种内心感情。

提问:

因何而喜呢?

因雨而喜。

古人云“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作者把自己的“喜”的感情寄托在雨这种景上,这种情与景的结合就是诗歌鉴赏中所说的意境,能把握景与情,才能入境。

春雨有何令人欣喜之处呢?

学生简单回答。

例如润物等。

雨是大自然的一种现象,本无所谓喜欢与不喜欢,同是写雨,看这一首《立秋日雨,院中有作》(屏幕显示)

“山云行绝塞,大火复西流。

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

穷途愧知己,暮齿借前筹……”

雨是“萧萧”能把房屋损坏,而自己则是“穷途”,整首诗给人的感觉是凄凉的。

问:

那么,诗人到底因何而喜呢?

我们需要联系作者写作背景和他的思想基础。

(1)安史之乱前夕,杜甫离开长安回陕西蒲城探亲,却不料爆发安史之乱,他一家人就过流亡生活,如今,终于在成都定居,这首诗就反映饱经战患流离之苦的杜甫获得安稳后的喜悦心情和渴望安宁的情怀。

(2)中国自古以农兴国,每一个关心人民疾苦的人,无不对各个时节的天气变化给予密切注意,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农民收成的歉与丰,杜甫是一位人民诗人,这首诗也显示出他的这种深湛淳朴的思想感情。

作者获得安宁,又看到喜人的春雨,联想到国家的安宁,百姓的丰收,怎能不喜?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诗人是怎样通过诗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他的思想感情的。

二、互动质疑、深入体味

1、分析首联:

哪个字是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