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园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47829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翠园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翠园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翠园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翠园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翠园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翠园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解析版.docx

《翠园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翠园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翠园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解析版.docx

翠园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解析版

翠园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解析版)

2013年10月

命题人:

高映东审题人:

程文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写好学号、姓名和班级,收卷时只收答题纸。

2.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或中性笔答题,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

3.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内容大致为粤教版必修一一、四两单元。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回溯/情愫蹙眉/促发聘请/伶俜盘踞/前倨后恭

B.弹劾/言简意赅桔梗/桔子陨石/功勋哽咽/如鲠在喉

C.拓片/展拓巨擘/糟粕罪愆/领衔诠释/鬈发

D.尴尬/橄榄拜谒/枯竭跻身/侪辈逡巡/怙恶不悛

答案:

D.(解析:

A.sù,cù,pìn/pīng,jù;B.hé/gāi,jié/jú,yǔn/xūn,gěng;C.tà/tuò,bò/pò,qiān/xián,quán;D.gān/gǎn,yè/jié,qūn/quān,jī/chái)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圆明园文物回归之路上,拍卖总是如影随形。

在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中,已经回归的牛首、猴首、虎首、马首均与拍卖有关。

B.世界很难再找到像巴黎这样的城市:

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时尚的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既充满反差,又相得益彰。

C.在这块巴掌大的端砚上,雕刻着《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个个栩栩如生,可称是鬼斧神工。

D.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这幅巨型国画表现的人物与场景虽然众多,但却具有内在联系,画面上各部分水乳交融。

答案:

D.(解析:

A.好象影子总是跟着身体一样。

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常在一起。

B.相行:

互相配合、映衬;益:

更加;彰:

显著。

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C.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

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D.水乳交融:

交融:

融合在一起。

象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

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适用范围对象有误。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夕阳也不甘寂寞,在“晚眺亭”的身上小心翼翼地涂抹上了一层薄薄的余晖。

B.人大会议上,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安全、诚信以及防止传统文化不受污染等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否则的最大瓶颈。

C.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D.10月12日,河北省刁难办证群众的相关涉事公务员已受处分,省公安厅厅长董仚(xiān)生表示,省公安厅纪检、督察部门将要对窗口单位服务情况开展专项检查督察,明察暗访,严肃整饬纪律作风,提升队伍能力素质,坚决避免不再发生类似问题。

答案:

A.(解析:

B.“防止传统文化不受污染”多重否定失当;C.“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后缺宾语“的习惯”;D.“避免不再发生类似问题。

”也是多重否定失当。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少年听雨,青年听雨,也在异乡,那是在祖国的北方。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柔风细雨,不是北方的个性,只有领略过北方豪雨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北方的魅力。

①忽晴忽雨,豪爽淋漓,一如北方汉子草原牧民的脾性,一如在黄土高坡上高唱信天游的陕北人

②电闪雷鸣,狂风暴雨,铺天盖地而来,真个是豪气冲天

③骑在自行车上,大雨淋了个透,阳光很快就晒干了

④在风沙弥漫的北方,绝没有细雨如丝,要下就是瓢泼大雨

⑤那雨从天而下,冲刷一切,荡涤一切,忽而又雨过天晴,阳光灼灼

⑥在北方,永远不用带伞

A.⑥⑤③②①④B.④⑤③②⑥①C.④②⑤①⑥③D.②⑤④③①⑥

答案:

C。

(解析:

C项,④句承接上文“北方”。

②句具体写“瓢泼大雨”。

⑤句写“瓢泼大雨”的作用和北方“雨”“晴”变化的特点。

①句用“忽晴忽雨”回应上文。

⑥句③句续写“雨”“晴”变化的特点,③句解释⑥句。

二、课内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孔雀东南飞》文段,完成5~9题。

(18分)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

“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

“贺卿得高迁!

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

“何意出此言!

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

“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

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

”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5.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

A.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恨恨,愤恨到极点)

B.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全,保全)

C.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仕,做官)

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谢,致谢)

答案:

D。

(解析:

谢:

告诉)

6.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A.何:

①隐隐何甸甸②何乃太区区B.相:

①及时相遣归②久久莫相忘

C.且:

①吾今且报府②磐石方且厚D.见:

①黄泉下相见②君既若见录

答案:

B。

(解析:

两个“相”都是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A第一个“何”:

何等,第二个“何”:

怎么;C第一个“且”:

将;第二个“且”:

并且;D第一个“见”:

见面,第二个“见”:

放在动词的前面,表示动作的承受者,相当于“我”)

7.下列各项中含有两个偏义复词的一项是(3分)

A.①我有亲父母②同是被逼迫B.①便可白公姥②徘徊庭树下

C.①逼迫兼弟兄②昼夜勤作息D.①勿复怨鬼神②其日牛马嘶

答案:

C。

(解析:

A“父母”偏指母;B“公姥”偏指婆婆;C“弟兄”偏指兄,“作息”偏指工作;D“牛马”偏指马)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此句既写了焦仲卿因“闻此变”而摧折心肝的悲伤心情,也写到焦仲卿当时所骑的马的哀鸣,从而为下文渲染了一种凄怆的故事氛围。

B.“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

”此句既表明焦母那种顽固保守的封建等级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焦母为何要拆散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妇的原因。

C.“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结尾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反衬现实,寄托人们追求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D.《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写出了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答案:

D。

(解析: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

9.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1)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

(3分)

答案:

自从你离开我以后,人事的变化真料想不到啊!

”果然没有如同原先的愿望,有很多的事情又不是你所详知的。

(量:

料想;详:

详知,各1分,句意1分。

(2)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3分)

答案:

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劳苦活儿没有不干的。

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的。

(靡:

没有,朝:

一朝(一日),各1分,句意1分)

(二)阅读陶渊明《归田园居》,完成10~14题。

(20分)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0.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少无适俗韵(韵:

本性、气质)B.方宅十余亩(方:

周围)

C.一去三十年(去:

离开)D.榆柳荫后檐(荫:

树荫)

答案:

D。

(解析:

荫,动词,遮蔽)

11.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3分)

A.性本爱丘山(性:

天性、本性)B.池鱼思故渊(渊:

河流)

C.暧暧远人村(暧暧:

温暖)D.依依墟里烟(墟:

废墟)

答案:

A。

(解析:

B.深水;C.模糊;D.集市)

12.对整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用白描的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贴切。

B.表现了作者摆脱污秽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之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的心情。

C.一些平平常常的农家事物,在诗人的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淡朴素的田园图画。

D.全诗写出了诗人从少年进入官场到多年后退出官场的全过程。

答案:

D。

(解析:

全诗是写诗人辞官归隐、重返自然后的生活情景,并非从“进入官场”到“退出官场”的全过程)

13.教材中把“守拙”解释为“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你认为这一解释合乎诗歌的意境吗?

请说说你的理由。

(5分)

答案:

合乎本诗歌的意境,“拙”即朴拙,原始本真之意,与“巧”相对。

这首诗要表达的是厌恶官场,喜爱农村自然田园生活,反对官场上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所以使人“归田园”是为了保持自己的精神上的自由独立和本真,表明自己安分守己,不想陷入尔虞我诈之中。

14.《归园田居》中“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各比喻什么?

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答案:

“尘网”“樊笼”比喻使人受约束的尘世,比喻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黑暗的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比喻误入官场的人,是陶渊明的自比,意在说明自己误入官场,深受拘束,迫切要求摆脱官场的束缚,回归自然的心态。

作者用这些比喻来表达他憎恶现实、不图宦达的感情。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5~17题。

(共15分)

木槿花开寂寂然

舒舒

向晚,天空浓云翻卷,看不见以往如瓷器般湛蓝如洗的天色。

忽来一阵大雨,哗啦啦畅快淋漓,打得白铁皮雨棚叮咚作响,似琵琶声声,嘈嘈切切错杂弹。

约半小时后,雨声渐稀。

拿了一把绛色的小伞,出了门。

清新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不由深深地吸了一口,夏的香息沁入心脾,淡淡的,纯纯的。

淅沥的细雨在薄薄的伞面轻轻弹奏,多么柔美的乐曲。

行至森林公园,潇潇暮雨已歇。

蜿蜒的青石路干净,湿湿的,带着雨水的味道,夹杂着百草的气息和野花的幽香。

石径旁的紫罗兰,不再像前几次看到那样灰扑扑,蔫耷耷,被雨水一洗,清新亮丽,深紫细长的叶片上晶莹的水珠熠熠生辉,好似镶嵌了一颗颗细碎闪亮的水钻。

若摘一枚叶片别在素薄的衣衫上,不知要比饰品店里那些华丽精致的胸针美上多少倍呵。

可我,终究不是美眷如花的年龄了,已不习惯张扬地佩着那些绚丽的饰物了。

再往前走,突然发现,一段斑驳的老墙前种了一大排木槿。

细密的绿叶间,粉的、白的木槿花纷繁而美好。

记得小时候,母亲在菜园边上种了许多的木槿。

一入夏,那些白的、紫的、浅粉的木槿花便争先恐后地绽放,娇美妍丽,形成了一道姹紫嫣红的花墙。

我和姊姊常摘了大朵娇艳的木槿花别在衣襟上,插在发辫上,四处炫耀,引来小伙伴艳羡的目光。

当然,我和姊姊也会很大方地带着小伙伴到我家的园子,让他们摘上几朵。

倘若谁不小心烫伤了,母亲便会摘几朵木槿花,和上香油捣烂,涂抹在伤处。

不一会,红肿便消失了。

那时,还不知道木槿花可以食用,母亲也从来没给我们做过。

我想,萱草花、蔷薇花、漏露花等都可以吃,想必木槿花也能吃吧?

有一次,母亲在煮面条,我趁她不注意,摘了几朵木槿花,洗净,放进锅里。

等和面条一起捞进碗里吃,感觉很是滑爽,味道不错呢。

自此,但凡木槿花开时,每次煮面条,我都会摘些花朵放进去。

光阴流转,那道木槿花墙早已不在了,我也离开了故乡,但那美好的童年时光,那清丽的木槿花,却一直盛开在我的记忆里。

没想到,在这个雨后的傍晚,在一段废弃的老墙前邂逅了这些木槿花。

这条路偏僻冷清,人迹罕至。

这些木槿寂寂地长在这里,倚着残垣断壁,独自盛开,素静而况味。

风里飘来一丝淡淡的若有若无的香息,带着浅浅的忧伤。

人,总是喜欢往那景美热闹处走,看满园的姹紫嫣红,而残垣荒凉处,就鲜有人问津了。

人心就是这样寡淡呵。

然,这些素婉的木槿,不管生长在何处,不管有没有人来欣赏,依然静静地开,簌簌地落——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那清雅素然的木槿花,如一首仓央嘉措的诗,美得蚀骨而寂静,温柔地坚持着,不遗余力地绽放着,坚韧倔强。

傍晚的这场骤雨,让白的、粉的木槿花落了一地,浅浅的雨水浸润,如苍白的绢纸,被人胡乱地揉作一团,随手弃之。

那么黯然,那么寥寞。

树上的花朵也微微褪色卷起,陈香式微。

这些木槿花,我还没看见它们盛放的样子,就开始颓败了啊。

心下一阵怅然。

抑或,这不过是我在惆怅,我在叹惋,我在黯然罢了。

或开,或谢,那木槿仿若素色的女子,不动声色,安静而坦然。

想来,我还是不似那些木槿,做不到心静如水、安之若素呵。

盛而衰,衰而败,花开复花落。

花谢了还会再开,而我们青春的年华,却一去不复返了。

譬如方才一路行来,所见之景色,再美丽,再夺目,终究难逃归宿,都是留不住的。

再美的花儿,也终将离枝,再美好的时光,再曼妙的年华,终抵不过光阴的薄凉啊!

但,尽管如此,我们亦应如那些况味清凉的木槿,坦然面对,安然盛放,优雅老去吧。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15.怎样理解“风里飘来一丝淡淡的若有若无的香息,带着浅浅的忧伤”在文中的含义?

(2分)

答案:

空中飘渺的香气,让我为那独自盛开无人欣赏的的木槿花,感到忧伤落寞。

16.根据文意,请简要概括木槿花的特点。

(6分)

答案:

(1)颜色丰富,娇美艳丽。

(2分)

(2)功用多样,可药用,可食用。

(2分)(3)坚韧倔强,安静坦然。

(2分)

17.文章最后写道:

“但,尽管如此,我们亦应如那些况味清凉的木槿,坦然面对,安然盛放,优雅老去吧。

”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观点和情感。

(7分)

答案:

观点:

(1)木槿花不受外在环境影响安静坦然坚强倔强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人类借鉴学习。

(2分)

(2)时光易逝,生命短促,以坦然的态度面对可以使人生更加美好。

(2分)(3)情感:

对木槿花寂寂生长开放的喜爱和欣赏。

(3分)

四、本大题2小题,共35分。

18.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筛选信息,准确概括内容填写在下列方框内,每个短语不超过6个字。

(5分)

英德红茶,产于广东省英德县。

茶区峰峦起伏,江水萦绕,喀斯特地形地貌,构成了洞邃水丰的自然环境。

所栽培的茶树以云南大叶与凤凰水仙两优良群体为基础,选取其一芽二、三叶为原料。

经适宜萎凋、揉切、发酵、烘干、复制、精选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英德红茶成品外形紧结重实,乌润细嫩,金毫显露,香气浓郁,滋味鲜爽浓强,汤色红艳明亮,叶底嫩匀红亮。

其茶多酚含量超过35%,较一般品种多10%,对人体有良好的药效作用,如有收敛、杀菌、消炎、抗癌等功效。

英红从1958年问世以来,经国际和国内茶叶专家评定,认为已达到国际红茶高级水平。

该茶已销往德国、英国、美国、波兰、苏丹、澳大利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答案:

①采摘讲究;②制作精细;③色香味俱佳;④功效较多。

(答对三点即可给5分,不全者每点1分,意思对应即可)

19.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5分)

前不久,在电视台的一次策划会上,主任对一名90后实习生说:

麻烦你开完会给大家订一下盒饭,按人头,我请客。

结果该实习生认真地说,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的。

针对这位实习生的做法,有人赞同也有人质疑,你的看法是什么,请写出理由。

参考答案:

(评分建议:

表明态度1分,分析理由4分)

赞成者:

【示例1】这是保护自身权益的做法,实习生具有平等和社会分工意识。

他敢于挑战,追求人格的尊重。

(一代有一代人的思维)

【示例2】“拒订盒饭”背后,让我们看到了可贵的权利觉醒。

如你所知,当老人使唤新人成为一种“亚文化”、“潜规则”时,当这成为一种习惯性动作后,90后的实习生,还能意识到这不属于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这是难能可贵的。

(指出让实习生买盒饭也是潜规则陋习)

【示例3】在抛却不必要的繁文缛节的同时,应当更直截了当地鼓励劳动和创造。

如果年轻人不分青红皂白地统统要屈从于前辈意愿,未必全是好事。

一个社会如果只能由前辈说了算,甚至于前行者错了也是对的,这不仅对于年轻人是一种不必要的磨练,是一种多余的客套,对于社会的健康发展未必是好事,因为。

换个角度看,能否有效接纳年轻人带来的新理念、新冲击,其实也是社会活力的一大证明。

(社会毕竟要向前发展)

质疑者:

【示例1】导演是一项需要全局观、需要多方协调的工作,为众人订盒饭就是一个协调的过程。

拒绝一次看似跑腿的差事,实际上是拒绝了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示例2】青春洋溢的年轻人,承担一些理所能力的“分外之事”是很正常的事情。

我认为,不涉及新人、不涉及欺压,为愉快的工作关系,和谐的相处环境,再普通不过的付出。

90后在个人能力、对社会的了解和竞争意识等方面,很多地方都超过80后。

他们更现代、更大胆、更敢于表达,自我意识很强,但是很多该懂的东西不懂,比如如何谦让、克制,如何更融洽的相处等等。

【示例3】90后实习生“认真地”拒绝了主任的“麻烦”,看上去这位实习生的做法的却显得很“个性”,其“特立独行”的风格也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然而,事实上,这位实习生的表现反映出来的是礼节性的问题,并非平等人权的问题。

显然,实习生觉得自己没有义务去做订盒饭这种事儿,认为跟自己没关系。

这其中的功利思想与自我意识是如此明显。

由此看来,这位90后实习生还缺乏诸多必要的社会修养,在他身上根本看不到礼节礼貌、社会常识与为人处事之道的存在。

(言之有理即可)

20.依照例句,另选话题仿写一个句子。

(5分)

例句:

荷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仿写:

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正如__________________,又如__________________,又如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评分建议:

拟人2分,博喻3分)

2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20分)

(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至于顿丘。

__________________,子无良媒。

(3)月明星稀,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何枝可依?

(4)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6)__________________,何不改乎此度?

__________________,来吾道夫先路。

(7)静女其姝,__________________。

爱而不见,__________________。

(8)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参考答案:

一分一空,把字写对。

翠园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月考答卷纸

学号: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2013年10月

一、二题的选择部分(每小题3分,共3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答案

二、课内古诗文阅读(共17分)

9.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1)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教材中把“守拙”解释为“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你认为这一解释合乎诗歌的意境吗?

请说说你的理由。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归园田居》中“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各比喻什么?

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5~17题。

(共15分)

15.怎样理解“风里飘来一丝淡淡的若有若无的香息,带着浅浅的忧伤”在文中的含义?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文意,请简要概括木槿花的特点。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