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同步练习题详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47732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学期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同步练习题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上学期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同步练习题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上学期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同步练习题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上学期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同步练习题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上学期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同步练习题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上学期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同步练习题详解.docx

《高一上学期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同步练习题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学期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同步练习题详解.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上学期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同步练习题详解.docx

高一上学期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同步练习题详解

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同步练习

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5月初超过400ppm。

下图是CO2浓度曲线(①)与全国温度曲线(②)、黄河流域温度曲线(③)、江苏省温度曲线(④)、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⑤)比较图。

读图回

答1~2题。

1.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  )

A.正比关系B.正相关关系

C.反比关系D.负相关关系

2.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  )

A.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

因素

B.纬度位置是影

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D.海拔高度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3.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  )

A.增加了对CO2的吸收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

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读图,完成4~5题。

4.因大气中温室气体数量增加导致的现象有(  )

①厄尔尼诺现象 ②山地雪线上升 ③寒潮南下频度增加 ④中纬内陆草原扩大

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

5.多哈因全球变暖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高山冰川融化B.适宜温带作物生长C.河流结冰期缩短D.土壤次生盐渍化

近年来,有多位欧美气候学家推断在未来20~30年间,地球将经历一个气温相对偏低的“微型冰河世纪”。

假定这一推断成立,读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期等值线图,完成6~7题。

6.在这一“微型冰河世纪”里,可能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M、R两地及北美冬小麦种植区等值线南移B.喜马拉雅山雪线上升

C.亚洲的水稻种植范围扩大D.北美1月0℃等温线北移

7.导致R地和Q地等值线延伸方向不同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纬度和距海远近B.距海远近和季风环流

C.地形和季风环流D.纬度和地形

下图为1966~2016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

读图,完成8~9题。

8.该地1月0℃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  )

A.向亚热带地区偏移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

C.向低纬度地区偏移D.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

9.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  )

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

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

10.近20年来,云南丽江玉龙雪山的雪线正以每年10m左右的速度上升。

下列措施中,对缓解其山顶冰雪融化可行的是(  )

①禁止游客登山,封山保护冰川 ②改善能源结构,利用新能源 ③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 ④实行人工造雪,增加储冰量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下图为东北地区干湿地区分布界线的变化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甲、乙两地分别是(  )

A.湿润区、半湿润区B.半湿润区、半干旱区

C.半湿润区、湿润区D.湿润区、半干旱区

12.该地理界线的变化可能导致东北地区(  )

A.森林面积扩大B.积雪融水量减少C.灌溉耗水减少D.沙尘暴次数减少

考点一全球气候变暖

(2018年天津卷)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如图)及产生的影响。

13.对如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14.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2016·浙江高考)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

完成下题。

甲 乙 丙

15.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

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

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所示。

读图,完成16~18题。

16.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B.聚落C.耕地D.地形

17.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

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 

18.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

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

(2014·天津卷)读下图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

百帕),回答19~20题。

19.在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

A.台北B.上海C.首尔D.北京

20.在上图所反映的季节里,造成我国华北地区旱灾的原因是(  )

A.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B.水源短缺,农田需水量大

C.降水量较少,土壤干燥D.植被稀少,涵养的水源少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21世纪会继续变暖。

这一评估报告认为,21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升高1.1℃~6.4℃。

材料二 下图是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把下列选项填入下图空白方框中

A.极地和高山冰川融化B.毁林

C.沿海低地被淹D.燃烧矿物燃料

(2)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将会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生影响。

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可采取哪些措施?

(4)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21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碳元素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物质,它不但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而且参与能量流动。

说明图1中①②③所表示的作用或结果。

(2)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3)试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

全球变暖导致原本就短缺的淡水资源更加紧张,向海洋索取淡水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某高中生设计了一套海水淡化装置(图2)。

(4)如果选择一些地区推广这套装置,需要设计一个方案来评选哪些地区适用这套装置。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列出必备的评选条件。

2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关专家通过模拟区域气候,对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气温与降水变化进行了预测。

结果显示,未来10~50年,我国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将升高2.7℃,平均降水量将增加25%,大部分地区可望逐年湿润起来。

材料二 下面为北疆和南疆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及阿克苏河(塔里木河的主源之一)年平均径流量的变化情况图。

材料三 下表示意塔里木盆地博斯腾湖的水位和面积变化情况。

1986~2000年的水位变化

1986~2000年的面积变化

博斯腾湖的水位和面积的变化

上升了4米多(为1958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位)

由880平方千米扩大到1000多平方千米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发生的明显变化。

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上述变化对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哪些有利影响?

(3)简要回答这种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与解析

答案 1.B 2.A

答案:

3.B

解析:

植树造林增加了对CO2的吸收,会有效抑制气候变暖,故A项错误。

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改变了地面状况,降低了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增强了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地面又是大气主要热源,所以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会使地面对热量的吸收和传递功能增强,加剧气候变暖,故B项正确。

植树造林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相对湿度,故C项错误。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与气候变暖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4.C 5.D

解析:

第4题,温室气体增加,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山地积雪融化增强,雪线上升;气温升高,中纬内陆降水减少,蒸发增加,草原、荒漠扩大。

第2题,根据多哈的位置,为平原地形,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从而可排除A、B、C,气温升高,使该地蒸发更强而形成次生盐渍地。

答案:

6.A 7.D

答案:

8.D 9.B

答案:

10.B

答案:

11.C 12.B

【答案】13.D14.D

【解析】13.从图示信息看,2015年与1936年相比,冰川大量融化,说明气温升高,则年蒸发量变大,A错;河湖水量开始会增加,但随冰川融水量减少,水量会减少,B错;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C错;图中显示地表冰川消融殆尽,从长久来看,该地位于美国西北部山地为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冰川消融殆尽后,随着蒸发不断加剧,湖泊可能演变成咸水湖,导致地表淡水资源减少。

D对。

14.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上升发生改变。

故不作为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的参考依据,其他选项都是与水面上升幅度或陆地直接相关的信息,是必须参考的数据。

选D。

【知识拓展】全球变暖的影响

①旱涝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

②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物种减少。

(4)对农业的影响:

高纬度地区受益,中低纬度地区受损。

(5)对人类的影响:

危害人体健康。

【答案】15.B 

【答案】16.D 17.B18.B 

【解析】16.结合图中等高线分布可以看出,铁路线大致沿1000米等高线修建,目的是减轻工程建设的难度,故主导因素是地形。

17.图中信息显示铁路线远离聚落(吐鲁番等),不利于人员和物资的交流,不利于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故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

18.城市多趋向于沿交通干线分布,但该区域铁路建设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主要原因是该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是该区域聚落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故城镇多分布在水资源较充足的山麓地带的绿洲地区,而不是沿铁路线分布。

【答案】19.D20.B 

【解析】图中所示的月份是5月份,此时正值华北地区春耕时节以及冬小麦生长旺盛季节,对水需求量大。

从雨带移动规律看,春季雨带还在华南地区,正在逐步北进,而华北尚未进入雨季。

水源短缺,容易造成旱灾,对农业

生产不利,故B项正确。

华北地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春季增温快,蒸发量较大,春季华北尚未进入雨季,降水量较少,土壤干燥,但这些并不一定会造成旱灾,故A、C项错误。

植被的多少对旱灾的影响较小,故D项错误。

21.答案:

(1)(自上而下,自左向右)BDAC

(2)原因:

人口和经济总量大,能源消费总量大;化石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极高。

(3)研究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加强城市规划;加高加固防波大堤;整理疏浚河流以提高泄洪能力,消除内涝威胁。

(4)①发展并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③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22.答案:

(1)①光合作用;②沉积作用;③全球生态系统的破坏。

(2)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导致气温上升。

(3)中纬度农业主产区因降水减少,蒸发加强,水旱灾害增多,农业生产条件恶化,导致农业减产;部分种植业区演变成畜牧业区,部分草原地区退化成荒漠。

高纬度地区因热量条件改善,农业增产;总体来说,全球气候变暖对世界农业生产的影响弊大于利。

(4)①纬度较低,气温较高;②太阳辐射较强;③晴天多;④临海;⑤当地缺乏成本更低的淡水资源。

23.答案

(1)我国西北地区气温逐渐升高,降水量逐渐

增加。

主要原因是温室效应(气候变暖),水循环加快。

(2)将使湖泊面积和蓄水量增加,也会使部分地区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部分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

(3)西北地区气候变暖后,山区降水增加,冰川消融加剧,这可能会增加洪涝、雪灾、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频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