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5454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书写水平考查(5分)

1.请把下面的句子书写在田字格中,要求整洁、美观。

(5分)

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二、听力水平测试(5分)

2.听录音,根据材料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5分)

(1)写出所听到的两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

(1分)

(2)“座票”原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永远的座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3)朋友能找到座位的真正“秘诀”是什么?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听了这则材料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积累与运用考查(28分)

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督战(dū)   遗嘱(shǔ)殚精竭虑(dān)

B.默契(qì)  翘首(qiào)万众瞩目(zhǔ)

C.凛冽(liè)  着舰(zhuó)摧枯拉朽(cuī)

D.轨迹(guǐ)舰艉(wéi)如梦初醒(chū)

4.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4分)(  )

A.惊心动魄 振耳欲聋

B.殚经竭虑 屏息敛声

C.如梦初醒 沉静自若

D.眼花瞭乱 锐不可当

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

登上这气势恢宏的三峡大坝,触摸它伟岸的躯体,聆听它沉雷般的心跳,问苍茫大地,有哪一条江河________了如此深厚的文化?

有哪一道大坝能________如此众多的智慧?

有哪一座建筑能________如此壮美的崇高?

有哪一项工程能________如此伟大的传奇?

A.凝聚 积淀 写满 见证B.写满 见证 凝聚 积淀

C.见证 写满 积淀 凝聚D.积淀 凝聚 见证 写满

6.下列关于汉语知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凛冽的寒风”是动宾短语。

B.“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句中“轻盈”是形容词。

C.“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D.“纷纷溃退”“默默奉献”“无怨无悔”都是褒义词。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4分)(  )

A.新闻“六要素”包括“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

B.消息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其中标题、导语和结语必不可少。

C.诺贝尔是瑞典的化学家、工程师。

D.毛泽东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

8.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答题。

(8分)

反映1937年中国南京的战争灾难片《南京!

南京!

》2009年4月16日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首映礼,导演陆川携刘烨、范伟、高圆圆等演员到场,敬一丹、杨澜、许戈辉等众多名嘴也前来助阵。

如该片沉重的主题一样,那天的首映礼凝重而感人。

央视“大姐大”敬一丹现场感谢陆川:

“为什么要拍这样的电影?

他说,是为了让现在的青年知道,我们的先辈不是懦弱的,他们为这个国家、民族所做的是不会被忘记的。

我们感谢他,感谢这部电影。

(1)根据第一段导语部分的概述,请把这则新闻压缩成不超过15字的一句话新闻。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习惯上认为,1937年的南京是血腥而懦弱的,而从这则新闻来看,《南京!

南京!

》似乎突破了习惯。

请你说说它应当被感谢的原因是什么。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能力考查(37分)

文段

(一)

爬树的男孩

[英]尼古拉斯·保罗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爬上那棵猴面包树,这是拉瓦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光。

可惜,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仅仅只是两三分钟,耳边便会响起一声熟悉的口哨,有人来了,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回到营房。

“看到了什么?

”刚刚躺下,安德烈便拖着瘸腿凑过来问道。

拉瓦不想回答,但安德烈就是那个吹口哨的人。

两人约定,拉瓦每天爬上树冠看看周围,看看远方,下来之后再把看到的新鲜事儿告诉放风人,也就是安德烈。

三年了,两人还算默契,在这座死寂的集中营,每天都有人因为严厉的禁锢而自杀,他们却因为那棵猴面包树而充满希望。

“我们就要自由了,等着吧!

安德烈一双粗糙的手在拉瓦头上抚摸,要不是因为拉瓦是黑人,连安德烈自己都会觉得眼前熟睡的少年就是自己的儿子。

当然,拉瓦是不会明白安德烈的心情的,更不会想到,安德烈是戴高乐将军钦点的间谍。

他并不是困在集中营,而是肩负特别使命潜伏在这片草原深处进行侦探。

那棵猴面包树就像一个梦想,它恰好坐落在集中营的中央。

白天的时候,很多纳粹士兵坐在树底下休息,恨得拉瓦牙痒痒。

只有到了晚上,他才觉得那棵树属于自己。

可惜,连安德烈也没想到,梦想会突然破碎。

那天晚上,他吹了好几次口哨,可拉瓦就是不肯下来,直到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奔来,他知道,出事了。

拉瓦毕竟是个孩子,熬不住接二连三的酷刑,便一股脑儿地全说了出来。

但安德烈只是笑笑,即使两块火红的烙铁夹在他的双颊,也没吐出一个字来。

本以为必死无疑,却没想到生机犹在。

半个月后,盟军终于发起了大反攻。

因为安德烈提供的精确信息,纳粹分子瞬间溃败,整座集中营安全解放。

安德烈伤得很重,但令随军医护人员奇怪的是,哭得最伤心的竟然是一个黑人男孩。

毫无疑问,这个男孩就是拉瓦。

在安德烈昏迷的日子里,他一刻都没有离开他的“搭档”。

尽管医生开玩笑地跟他解释:

“只要挂上水(打吊针),一定能起死回生,你就放心吧。

”可是,拉瓦就像听不懂一样,虽然一脸惊愕,却依旧没有离开寸步的意思。

当远处的炮声逐渐平息,安德烈终于睁开了眼睛。

可是,拉瓦却不见了,几个医生都非常好奇地询问安德烈,那个黑人男孩到底是什么人,此刻又突然消失,他到底去哪儿了。

安德烈点点头,良久,才吐出三个字:

跟我来。

在安德烈的带领下,一行医生再次来到集中营。

顺着安德烈的手指,他们看到,那棵猴面包树的半个树冠已经不见了,树叶也是稀稀拉拉。

显然,它遭炮击了,在烈日下显得奄奄一息。

但这跟拉瓦有什么关系?

随行医生面面相觑,却听安德烈一声口哨,树干后便露出了一个脑袋。

他手里正拿着一个医院的吊瓶,准备往上爬。

安德烈这次也不再躲在一旁放风了,而是拖着腿往前奔去,也不知是为了那棵树,还是树后的男孩。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谢素军译)

9.根据你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在下列横线上写出与人物有关的内容。

(6分)

(1)拉瓦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德烈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品读下列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8分)

(1)[甲]但安德烈只是笑笑,即使两块火红的烙铁夹在他的双颊,也没吐出一个字来。

[乙]安德烈点点头,良久,才吐出三个字:

跟我来。

(甲、乙两句中加点文字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半个月后,盟军终于发起了大反攻。

(“终于”一词与前文哪些内容相呼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写道:

“拉瓦就像听不懂一样,虽然一脸惊愕,却依旧没有离开寸步的意思。

”请结合语境,揣摩拉瓦此时的心理活动。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猴面包树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

请联系全文,写出你的发现。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

(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