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下册实验项目及技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45295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下册实验项目及技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五年级上下册实验项目及技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五年级上下册实验项目及技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五年级上下册实验项目及技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五年级上下册实验项目及技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下册实验项目及技能.docx

《五年级上下册实验项目及技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下册实验项目及技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下册实验项目及技能.docx

五年级上下册实验项目及技能

 

实验内容:

探究杠杆省力的秘密(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

2、怎样抬高讲台

实验器材:

带有刻度的木尺、若干同样的铁圈、火柴盒、牙签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组装杠杆实验装置

1.在火柴盒的盒面中央放上一根牙签;

2.把木尺横放在牙签上,使牙签在木尺的中间,使木尺平衡;

3.如果木尺的平衡点不在木尺的中央,可用在木尺上翘的一端加橡皮泥的方法使木尺保持平衡。

2.探究杠杆平衡的方法

1.在木尺左边第二道线上放两个铁圈,那在木尺右边该怎样放铁圈就能使木尺保持平衡呢?

2.提醒实验注意点:

①放铁圈时要轻、如有多个铁圈要擂起来放,不能分散开来放;

②强调每一次只能在木尺右边一个地方放铁圈,不能分散放在右边的两个地方;

3、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实验总结

根据杠杆平衡的不同方法,探究杠杆省力的秘密。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

在阻力不变的情况下,离支点越近就越省力。

 

实验内容:

探究斜面能省力(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

3、斜坡的启示

实验器材:

平板测力计、小车、光滑的长木板、长方形木块(可用长方形仪器盒代替)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测出垂直提升小车所需的力

1.用平板测力计垂直提升小车;

2.读出实验数据,注意读数时,眼睛应与测力计平视。

2.测出在不同坡度斜坡上提升小车所需的力

1.利用同一块长方形木块,想办法搭建不同坡度的斜面。

(可以利用长方形的长、宽、高)

2.提醒实验注意点:

提升小车时要匀速、缓慢向上运动;

平板测力计要与木板保持平行;

在小车运动的过程中读出读数;

木板每次搭在木块上的位置应相同。

3.学生边实验边记录实验数据;

4.汇总学生实验数据。

3.实验总结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找出斜面省力的秘密。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

使用斜面可以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就越省力。

 

实验内容:

探究轮轴的作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

4、拧螺丝钉的学问

实验器材:

两个钩码、组装轮轴的部件、铁架台、平板测力计、两根粗棉线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测出提升两个钩码所需要的力

1.用平板测力计垂直提升两个钩码;

2.读出实验数据,注意读数时,眼睛应与测力计平视。

2.测出用轮轴提升两个钩码所需要的力

1.演示组装轮轴:

把一根粗棉线的一头拴在轴上,让线沿轴槽绕过,并在线的另一头挂上钩码;把另一根粗棉线的一头拴在轮上,让线沿轮槽绕过,并在线的另一头向下挂上测力计;

2.提醒实验注意点:

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要求学生分别用大轮、小轮做三次实验,求平均数;

读数时应在拉动测力计过程中读出,不能在刚拉动或拉动停止后读数。

3.学生边实验边记录实验数据;

4.汇总学生实验数据。

3.实验总结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找出轮轴省力的秘密。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

使用轮轴能省力,在轴一定的情况下,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内容:

探究滑轮的作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

5、国旗怎样升上去

实验器材:

组装滑轮的部件、一个钩码、铁架台、平板测力计、两根粗棉线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测出提升一个钩码所需要的力

1.用平板测力计垂直提升一个钩码;

2.读出实验数据,注意读数时,眼睛应与测力计平视。

2.测出用定滑轮、动滑轮提升1个钩码所需要的力

1.演示组装滑轮:

定滑轮:

把滑轮用棉线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另一根棉线沿轴槽绕过滑轮,一头挂钩码,一头挂测力计;

动滑轮:

把棉线的一头系在铁架台上,将棉线的另一头沿滑轮下方的沟槽绕过,在棉线的另一头挂上测力计,在滑轮下方挂上一个钩码;

2.提醒实验注意点:

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要求学生分别用定滑轮、动滑轮做三次实验,记下平均数;

拉动时保持动作轻缓、匀速;

拉动时不要让线绳脱离滑轮沟槽;

读数时应在拉动测力计过程中读出,不能在刚拉动或拉动停止后读数。

3.学生边实验边记录实验数据;

4.汇总学生实验数据。

3.实验总结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找出使用滑轮的秘密。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

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方向;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方向,但能省力,使用滑轮组既能改变方向,又能省力。

 

实验内容:

探究链条传动的特点(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

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实验器材:

两个大小不同的齿轮(可用胶带把瓦楞纸条固定在圆盖上自制)、链条圈(瓦楞纸条圈)、记号笔、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组装链条传动装置

1.把大小不同的两个齿轮放在桌面上,用链条圈(或瓦楞纸条圈)套在两个齿轮的外围;

2.把大小不同的两个齿轮向两边拉,使齿轮绷紧链条圈(或瓦楞圈)

2.观察链条传动的特点

1.在两个齿轮上分别用记号笔画出一条半径;

2.转动一个齿轮,仔细观察两个齿轮转动的方向和圈数;

3.用文字或示意图记录结果。

3.实验总结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准确描述链条传动特点。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

链条传动特点是齿轮转动的方向相同,速度不同,大齿轮转动的速度比小齿轮慢。

实验内容:

探究齿轮传动的特点(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

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实验器材:

两个大小不同的齿轮(可用胶带把瓦楞纸条固定在圆盖上自制)、记号笔、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组装齿轮传动装置

把大小不同的两个齿轮放在桌面上,注意两个齿轮要齿齿咬合。

2.观察齿轮传动的特点

1.在两个齿轮上分别用记号笔画出一条半径;

2.转动一个齿轮,仔细观察两个齿轮转动的方向和圈数;

3.用文字或示意图记录结果。

3.实验总结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准确描述链条传动特点。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

齿轮传动特点是齿轮转动的方向相反,速度不同,大齿轮转动的速度比小齿轮慢。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编写者:

朱小琴

实验内容:

研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课题:

1、折形状

实验器材:

A4打印纸3张、双面胶、新华字典(可用科学书代替)、钩码

实验类型:

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折形状

1.取A4纸的宽为高,用3张A4纸分别折成不同形状的纸筒,注意在折纸筒时要事先考虑留出连接部分,纸筒的连接部分用双面胶粘起来。

2.比较实验

1.把新华字典放到纸筒上面,然后在新华字典中心加钩码,记录各种纸筒能承受多少钩码不被压垮。

2、提醒实验注意点:

加钩码时,要将钩码放在新华字典中心;

加钩码时要轻放;

计算纸筒能承受多少钩码时,要用压垮纸筒的钩码数减1。

3.实验总结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作出比较。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

不同形状的纸筒承受力是不同的,在不同的柱形纸筒中,圆柱形纸筒承受力较好。

实验内容:

搭建支架(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

2、搭支架

实验器材:

吸管、透明胶、剪刀、1块木块、若干盒钩码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设计支架图

1.提出要求:

吸管限定20根、搭建时间限定10分钟,支架高度不低于15cm;

2.画出支架设计图,考虑如何提高支架的稳定性。

2.搭建支架

1.利用限定材料,根据设计图搭建支架;

2、提醒实验注意点:

用透明胶连接固定时,建议用透明胶先在一根吸管上绕一圈,然后再绕到另一根需要连接的吸管上,这样连接较方便;

吸管不能用剪刀剪断;

小组在制作过程中要加强合作。

3.比较稳定性

1.小组上讲台展示作品,并用加钩码的方法检测作品的稳定性,在检测的时候,将木块放在支架上,然后将钩码放在木块上;

2.计算支架能承受多少钩码时,要用压垮支架的钩码数减1。

3.实验总结

对所观察到的不同支架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整理器材

将所有实验器材整理好。

实验结论:

三角形结构越多,支架越稳定。

实验内容:

研究不同桥梁的承受力(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课题:

3、建桥梁

实验器材:

A4纸1张、小纸盒1个、砝码若干、木块2个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桥梁设计与制作

1.讨论:

用1张A4纸设计不同的桥梁。

2.演示:

平板桥、拱桥、槽形桥(斜拉桥操作难度大,建议制作槽形桥)

3.学生分组制作平板桥、拱桥、槽形桥。

2.探究不同桥梁的承受力

1.预测:

哪种桥梁的承受力最大?

2.讨论实验注意点:

桥墩间的距离要一致;

放钩码的纸盒子要放在桥梁的中间,放钩码时要轻;

计算桥梁能承受多少购码时,要用压垮桥梁的购码数减1;

3.学生边实验边记录

4.汇总学生实验数据。

3.实验总结

结合所记录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4.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

不同形状的桥梁承受力是不同的。

桥梁的承受力与桥梁的厚度、栏杆的高度都有关系。

实验内容:

造房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课题:

4、造房子

实验器材:

报纸若干、透明胶、

实验类型:

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设计房子

1.提出造房子要求:

报纸限定(每组20张)、时间限定(25分钟)、比房子的结实、美观、成本低。

2.小组讨论、商量,根据要求画出设计图。

3.小组成员分工。

2.造房子

1.提供造房子材料。

(也可组织学生提前准备材料)

2.学生分组利用材料造房子。

3.实验总结

1.观察、比较各小组造的房子。

2.学生根据结实、美观、成本低的标准对各小组造的房子进行评价。

3.交流造房子的快乐与艰辛。

4.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五年级)

编写者朱小琴

实验内容:

连接电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

1、简单电路

实验器材:

电池、导线、小电珠

实验类型:

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提供实验材料

学生介绍老师准备的材料:

电池、导线、小电珠。

2.连接简单的电路

1.学生分组尝试连接电路,想办法使小电珠亮起来。

2.指名成功小组演示。

3.再次分组连接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4.展示电路图

3.实验总结

对所观察到的不同电路图进行分析。

4.整理器材

将所有实验器材整理好。

实验结论:

简单电路图是由电池、导线、小电珠构成的。

实验内容:

了解开关的作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

1、简单电路

实验器材:

电池盒、电池、导线若干、灯座、小电珠、开关

实验类型:

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认识开关

1.讨论:

如何控制小电珠的亮灭?

2.介绍开关.

2.连接电路

1.学生分组尝试连接用开关控制小电珠亮灭的电路。

2.指名成功小组演示。

3.再次分组连接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4.展示电路图

3.实验总结

对所观察到的不同电路图进行分析,准确认识开关的作用。

4.整理器材

将所有实验器材整理好。

实验结论:

开关可以控制电路的连接与断开。

实验内容:

判别导体和绝缘体(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题:

2、导体和绝缘体

实验器材:

电池、电池盒、开关、小电珠、灯座、导线若干、检测物体(剪刀、铅笔、回形针、橡皮、塑料圆珠笔等)、检测液体(自然水、纯净水、盐水)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制作检测电路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

2.把小电珠装入灯座,注意装小电珠时不要太用力。

3.用导线把电池盒、小灯座、开关连接起来,并留出检测线,注意所用导线两头的绝缘层一定要事先剥去。

4.检测电路的通电情况。

2.检测物品的导电性能

1.预测:

哪些物体能导电?

2.用检测电路分别检测物品的导电性能:

将检测物品分别接入检测电路,通过小电珠的亮与灭来判断物品的导电性能。

3.学生边实验边记录。

4.交流实验结果。

3.检测液体的导电性能

1.预测:

哪些液体能导电?

2.用检测电路分别检测液体的导电性能:

将检测电路留出的两根检测线都放入液体中,通过小电珠的亮与灭来判断液体的导电性能。

3.学生边实验边记录。

4.交流实验结果。

4、检测人体的导电性

1.介绍验电球。

2.用验电球检测人体的导电性:

用两只手分别接触验电球的两个触点来判断人体的导电性能。

3.实验总结

根据实验结果,准确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4.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如回形针、铁钉、盐水、人体等;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橡皮、木头、纯净水等。

实验内容:

检测暗盒里的电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

3、探测暗盒里的电路

实验器材:

电路暗盒、电池、电池盒、灯座、小电珠、导线

实验类型:

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制作检测电路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

2.把小电珠装入灯座,注意装小电珠时不要太用力。

3.用导线把电池盒、小灯座连接起来,并留出检测线,注意所用导线两头的绝缘层一定要事先剥去。

4.检测电路的通电情况。

2.检测暗盒里的电路

1.交流检测注意点:

检测电路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检测,避免遗忘;

检测过程中不能打开暗盒;

边检测边记录,为了方便,检测结果建议用“√”“×”表示;

2.学生分组检测。

3.根据检测结果画出暗盒电路。

4.学生交流检测结果。

3.实验总结

打开暗盒观察实际电路,判断检测电路的正确性。

4.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内容:

探究磁铁的性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

4、研究磁铁

实验器材:

条形磁铁、大头针、水槽、泡沫片、细线、环行磁铁、塑料棒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提出实验内容

提供实验材料,利用材料探究磁铁的性质。

2.探究磁铁的性质

1.交流实验方法:

磁性的传递:

把大头针的一头靠近磁铁吸住,用另一头靠近另一个大头针,依次操作,看看磁铁能连续吸起几个大头针。

磁铁能指示方向:

方法一:

悬挂法。

用线系在条形磁铁的中间,注意线不能太粗,细棉线较好,然后把磁铁吊起来,使磁铁尽量呈水平状态,最后轻轻转磁铁,观察磁铁静止时两端的指向;

方法二:

水浮法。

将条形磁铁放在泡沫板的中心,然后将泡沫板放入水槽,使泡沫板浮于水中,最后轻轻转泡沫板,观察静止时磁铁两端的指向;

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

将两块环行磁铁套入塑料棒实验,分别观察两块环行磁铁的同极和已极相互靠近时发生的现象;

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比较:

先在条形磁铁上取5个点,然后在点上一个接一个挂大头针,然后通过比较大头针的个数来判断磁力的大小(实验中的条形磁铁用大的效果较明显);

2.学生分组实验,边实验边用文字或图示记录实验结果。

3.实验总结

交流观察结果,认识磁铁的性质,分享探究的快乐。

4.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

磁铁的性质有:

磁铁的磁性可以传递;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北的一端是北极,指南的一端是南极;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叫磁极。

实验内容:

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

2、电磁铁

实验器材:

电池2节、粗细不同的导线2根、粗细不同的铁钉2根、回形针一盒、培养皿(可用小盒子代替)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明确研究的问题

1.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电池节数有关;

2.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铁钉粗细有关;

3.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导线粗细有关;

4.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绕线圈数有关;

2.设计对比实验

1.选择一个研究因素(以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电池节数有关为例),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法。

2.边交流实验方法边演示:

保持不变的因素:

铁钉一样、导线一样、线圈圈数一样、

改变的因素:

电池的节数

3.选择其它因素设计实验方法,交流指点。

3.对比实验

1.建议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因素研究;

2.建议每个因素研究三次,取中间数(或平均数),这样的数据更有说服力。

3.边实验边记录数据。

4.实验总结

汇总实验数据,发现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5.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线圈圈数有关。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五年级)

编写者朱小琴

实验内容:

测量1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课题:

1、测量呼吸和心跳

实验器材:

听诊器、秒表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测量安静状态下1分钟的呼吸和心跳

1.教师演示听诊器测量心跳,重点示范确定心脏的位置很重要(心脏位于人的胸腔的偏左)。

2.指导秒表的正确使用。

3.学生分组用听诊器、秒表测量安静状态下自己1分钟的心跳,建议同学之间相互测定较好。

4.提醒测量呼吸次数的注意点:

吸一口气呼一口气算一次呼吸。

5.学生分组测量安静状态下自己1分钟的呼吸。

6.边测量边在记录表中记录数据。

2.测量运动结束后1分钟的呼吸和心跳

1.运动2分钟即可。

2.2分钟运动结束后立即测量1分钟心跳和呼吸。

3.学生分组测量,边测量边在记录表中记录数据。

3.实验总结

汇总实验数据,发现静止状态与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的不同。

4.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

一般情况下,学生每分钟的呼吸多在20次左右,心跳在80次左右;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迅速加快。

实验内容:

用澄清石灰水比较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课题:

2、肺和呼吸

实验器材:

澄清石灰水1瓶、保鲜袋2个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收集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1.用两个保鲜袋分别收集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在收集呼出的气体时,将保鲜袋对准嘴巴多次呼气即可,另外,注意两个保鲜袋中搜集的气体要差不多。

2、收集空气、收集呼出气体的两个保鲜袋不要混淆,要分辨清楚,否则观察的实验现象会有偏差。

2.比较实验

1.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倒入两个保险袋中实验比较,在实验中要注意,两个保鲜袋中倒入的澄清石灰水的量不宜过多,而且倒入两个保鲜袋中的石灰水要差不多,当澄清的石灰水倒入保鲜袋以后及时将袋口扎上,防止石灰水流出来。

2.如果没有澄清石灰水,可到化学试剂药店购买氢氧化钙溶液。

3.摇晃后,观察比较。

4.边实验边记录实验发现。

3.实验总结

交流实验结果,比较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

3.整理器材

将实验保鲜袋放进垃圾袋,其余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

呼吸时,我们吸进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实验内容:

测肺活量(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课题:

2、肺和呼吸

实验器材:

塑料瓶(大饮料瓶)、100ml烧杯、白纸条、记号笔、胶水、水槽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制作肺活量测量器。

1.沿塑料瓶的外壁由下向上贴上白纸条;

2.用100ml的烧杯装满水,倒入塑料瓶,小心不要把水倒在瓶外,然后用记号笔沿水面标上100ml的记号,依次进行,标倒1000ml即可。

2.测肺活量

1.测量前,一定要先将塑料中装满水,并盖上盖子;

2.把塑料瓶倒扣在水槽中,瓶口一定要没在水的下方;

3.在水中旋开盖子,将直角弯头管的一头伸进塑料瓶;

4、吸足一口气,尽最大力气向水中吹气;

5、读出自己的肺活量,读的时候是读出瓶中空的体积,不是读出瓶中水的体积;

4.在第二个同学测之前,也一定要将瓶中的水装满。

3.实验总结

交流自己的肺活量,并根据数据分析肺活量大小的影响因素。

3.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内容:

研究心脏的跳动和血液循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课题:

3、心脏和血液循环

实验器材:

水槽、塑料瓶、秒表、人体血液循环图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模拟心脏跳动

1.在水中反复挤压和放松塑料瓶,仔细观察现象,实验时水槽中的水要适量。

2.在水中挤压塑料瓶的活动可以利用输液管替换,效果更接近“原型”:

找一些医院里的输液管(最好是新的),在中间的塑料小瓶子的两端各保留适当长度的管子,截掉多余部分,在用两个培养皿,往其中一个倒入适量红水,挤压塑料小瓶,仔细观察现象。

2.观察人体血管图

1.观察、介绍人体的血管。

2.找一找,在人身体的哪些地方能摸到脉搏。

3.教师重点演示、指导颈动脉、桡动脉的脉搏测量。

4.感受自己的脉搏跳动。

3.测量1分钟的心跳和脉搏次数。

1.脉搏和心跳最好同时测出,因为人的心跳次数并非固定不变。

2.测量活动可以两人合作完成,如同学帮助测脉搏,自己测心跳,教师控制时间,然后轮换。

3.边测量边记录数据。

3.实验总结

交流、比较自己1分钟心跳、脉搏跳动次数,认识心脏的功能。

3.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

心脏总是在不停的跳动,并与脉搏跳动的次数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