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 领域代码095104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44532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保护 领域代码095104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植物保护 领域代码095104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植物保护 领域代码095104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植物保护 领域代码095104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植物保护 领域代码095104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保护 领域代码095104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docx

《植物保护 领域代码095104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保护 领域代码095104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保护 领域代码095104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docx

植物保护领域代码095104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

植物保护领域(代码:

095104)

第一部分课程学习方案

一、学科简介

植物保护领域培养方向大致分为:

农业昆虫学(包括昆虫毒理及农药应用、害虫综合防治、植物检疫学、城市昆虫、卫生害虫、害虫生物防治、生物安全等)、农业植物病理学(包括农业病害防治、分子植物病理、植物病原生物抗药性等)和农药学(包括害虫抗药性、农药环境毒理、农产品安全检测、生物农药研发、生物天敌农药的应用)三个专业方向。

根据植物保护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领域范围可分为:

植物检疫技术、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等。

培养从事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植物检疫、农产品安全检测、生物农药研发等于种植业相关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植物保护领域专业硕士要求掌握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与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与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农药机械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管理和领导等工作的能力。

二、培养目标与要求

1.培养目标

植保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主要为农业技术,尤其是现代植保技术的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培养人才;为现代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培养要求

(1)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

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2)掌握农业推广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植物保护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植物保护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的能力。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三、研究方向

本领域目前设置包括农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药学三个专业方向。

1.农业昆虫学:

该方向成员曾承担省科技厅项目“农作物重大灾害性病虫监测预报与控制技术研究”,有着坚实的工作基础,目前在研项目10多项,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雄厚资金支持,项目良好的推动了浙江省农作物、林业重大害虫的发生规律研究与预警,从而更好的服务生产。

研究团队累计发表文章20余篇,其中SCI收录6篇。

2.农业植物病理学:

该领域在浙江省重要农林病害如水稻稻瘟病、纹枯病,果蔬霜霉病、灰霉病,松材线虫病、林木干腐病、柑橘黑点病等的发生流行规律及控制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已经开发出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技术,发表重要论文20余篇,SCI收录10余篇。

目前承担国家自然基金,浙江省公益项目和其他横向项目多项。

3.农药学:

本领域在高效低毒农药、植物源农药、昆虫信息素等的开发与应用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开展农药对环境生物的安全性评价,害虫抗药性监测等工作。

目前承担国家863子课题“松墨天牛引诱剂开发”、国家公益性行业项目“马铃薯甲虫引诱剂开发和应用”,“农药对天敌寄生蜂的安全性评价”等多个项目,并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

四、学习方式及年限

1.学习方式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

2.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其中校内课程学习一般为1年,实践研究不少于12个月。

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含3年)。

五、培养方式

1.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课程学习、实践研究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实行学分制,并采取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模式。

实践研究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应在具有本领域学科专业特征的校内外实践基地,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研究,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12个月。

学位论文与实践研究环节相结合。

2.学位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以校内导师担任第一导师,鼓励由具有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参与实践、项目研究等环节指导工作,开展以校内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联合培养。

六、课程学习与必修环节

本领域注重专业技能及技术集成能力的培养,注重课程的基础性、宽广性、实用性和前沿性,体现厚基础理论、重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

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领域主干课、选修课和实践研究。

攻读本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需学习以下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原则上所修课程总学分不多于36学分,未修满规定学分者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1.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课程

编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授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开课单位

备注

G0076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考试

马克思学院

11学分

G011601

外国语(英)

62

3

1

考试

外语学院

G002601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32

2

1

考试

林生院

G006604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32

2

1

考试

经管学院

G001601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32

2

1

考试

农学院

Y001640

植物有害生物鉴定与监测

48

3

1

考试

农学院

10学分

Y001641

植物保护技术与应用(案例课)

32

2

1

考试

农学院

Y001642

农业生物安全

32

2

1

考试

农学院

Y001643

植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48

3

2

考试

农学院

X007601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2

考试

马克思学院

必选

X001641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16

1

2

考查

农学院

公共选修课,至少选1门课程

X001642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32

2

2

考查

农学院

X001643

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专题

32

2

2

考查

农学院

X001644

农业资源与区域发展

32

2

2

考查

农学院

领域选修课,可选1-2门课程

X001657

农业经济管理

32

2

2

考查

农学院

X001666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32

2

2

考查

农学院

X001667

农药研究进展

32

2

2

考查

农学院

X001668

农产品国际贸易

32

2

2

考查

农学院

X001669

农药管理与市场营销专题

32

2

2

考查

农学院

X001670

昆虫生态学进展

32

2

2

考查

农学院

X001671

植物检疫学

32

2

2

考查

农学院

X001672

仿生学

32

2

2

考查

农学院

X001673

高级植物病理学

32

2

2

考查

农学院

实践

Z01

实践研究

12个月

6

3-4

专项考核

农学院

20031011

农业昆虫学

56

0

2

考试

农学院

可选2-3门课程*

20031010

农业植物病理学

56

0

2

考试

农学院

20031012

植物化学保护

64

0

1

考试

农学院

*:

同等学力和跨专业生源补修2-3门本学科专业主干课程,不记入学分。

开课学期参照农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2.教学方式及课程考核

(1)教学方式

不断创新教学方式,着重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倡导实行讲授与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2)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类。

公共课和领域主干课(案例研讨课程除外)采用闭卷方式进行考试;选修课采用考查方式,具体考查形式由任课教师与学科共同商定,提倡采用读书报告、调查报告、阅读报告、实验报告等课程论文与命题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3)实践研究考核

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但累计时间不少于12个月。

实践环节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

参与作物领域的生产和社会实践,并结合实践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参与导师课题研究或在导师指导下独立从事学位论文研究。

研究生应在第二学期结束前提交实践学习计划。

实践学习总结报告在申请答辩前2个月完成。

工作报告和考核内容见《浙江农林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实践研究考核表》。

实践研究的综合表现考核通过者取得相应学分,未参加实践环节或实践环节考核不合格者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3.必修环节

(1)培养计划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入学后2周内,应根据本培养方案的规定,在研究生导师的指导下,及时确定和提交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初拟学位论文选题范围,报研究生处审核备案。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时间一般在第二学期5月第3-4周进行。

在导师指导下查阅相关领域文献资料,独立完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要求不少于8000字,中文文献不少于50篇,英文文献不少于10篇,在此基础上开展学位论文开题工作。

开题报告重点考查文献的收集、整理、综述能力,选题的实用性、前沿性、可行性,研究设计能力等方面,由各学院组成评审专家小组对开题报告进行评审,提出是否通过的结论或修改意见。

开题报告不通过者,必须修改后再次开题。

连续3次未通过者,报研究生处,按规定取消学籍,终止培养。

(3)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三学期11月第3-4周进行。

中期考核的内容包括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课程学习情况(含学分、成绩)、学位论文进展情况(包括文献查阅,撰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以及学术论文发表等方面)、参与科研项目及个人健康状况等内容。

成立中期考核小组进行评审,对中期考核不合格的研究生,考核小组向学院领导报告,经学院核实后,报研究生处审核,按国家规定,可终止培养。

(4)学位论文中期报告

学位论文中期报告时间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3月进行。

重点审查学位论文进展情况。

对审查不合格的论文,须进行修改,在达到合格标准后,方可进行外送评审和申请答辩。

七、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应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和生态环境建设,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利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等问题的能,并要有一定的深度、先进性和工作量。

2.学位论文形式

学位论文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调研报告等。

3.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必须由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者本人完成,并经导师或指导小组的指导和审核。

学位论文的评审着重考察作者综合利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植保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必需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

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

导师可以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学校硕士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

第二部分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一、实践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植物保护领域推广硕士旨在培养从事植物病虫害防治、植物检疫、农药残留检测、生物农药研发等与种植业相关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因此,实践研究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有机会真正面对农业种植、生产和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促使学生去深入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处理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使学生成为农业和农村发展领域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并为学位论文奠定基础。

为植物保护领域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重要保证。

二、实践研究的时间安排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修保证参加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实践研究活动。

实践研究一般安排在第3和第4学期进行。

三、实践研究岗位的类型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践环节。

实践研究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实践环节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

1、教学科研助理工作。

2、参与植物保护相关领域的生产和社会实践,并结合实践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

3、参与导师课题的实际调查研究工作或独立从事在导师指导下经过选择的实际调查研究工作;

4、参加1-2次国内外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等。

5、研究生可自愿报名申请参加“西部志愿者计划”与“欠发达地区志愿者计划”(简称“两项计划”)。

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可视作研究生的顶岗实践。

实践研究可在涉农的各级政府的农办、农业局、农机推广总站、林业局以及乡(镇)政府等;或者农(林)业企业、合作社、农场、林场等;或者在实验农场、校院级的实践基地等;以及校外合作导师所在单位、农药企业和科研单位等。

另外,也可以采用调查研究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的内容要与学位论文相关,或由导师与研究生共同商讨后进行。

分段实践可灵活采用上述各种实践方式,并可将实践研究时间贯穿到第二至第四学期中。

四、实践研究岗位申请与考核

(一)研究生申请

研究生实践研究自每年6月开始至次年5月结束,共12个月。

研究生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初提出申请,征求导师同意签字,并填写《浙江农林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实践研究申请表》(附表1)。

(二)学科与学院审批

学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核,经学科负责人签字后上交学院,由分管副院长签字确定,并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公布。

(三)实践研究的考核

1、研究生填写《浙江农林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实践研究考核表》(附表2)。

考核时间一般在学位论文答辩之前。

2、由学院、学科共同组织3-5名专家成立实践研究考核小组,根据研究生实践研究阶段的表现和递交的成果报告作出评判,考核结果分“优”、“良”、“中等”、“合格”、“不合格”。

3、实践研究成绩不合格的研究生不能进入学位论文答辩。

五、研究生实践研究几点要求

(一)学生必须遵守实践单位的规章制度。

(二)研究生应与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向导师汇报实践研究情况。

(三)实践研究期间学生应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确保人身安全。

(四)学生赴校外实践前必须与学院签订相关协议。

附表1

浙江农林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

实践研究申请表

专业领域名称

学号

姓名

性别

电话

申请岗位

类型

□①政府部门岗位□②企业单位岗位□③教学科研助理岗位

□➃其他(岗位名称:

实践研究

计划

填写内容:

(1)实践研究计划,包括实践研究单位和岗位名称、时间、目的和内容;

(2)如选择两个以上实践研究岗位,则必须分别岗位进行填写。

(此部分可加页)

导师推荐

签字:

年月日

学科审核

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学院审核

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研究生处审核

负责人签字(盖章):

年月日

附表2

浙江农林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

实践研究考核表

学科专业领域名称

学号

姓名

电话

实践岗位

类型

□①政府部门岗位□②企业单位岗位□③教学科研助理岗位

□➃其他(岗位名称:

实践单位

及岗位

工作报告

填写内容:

(1)实践研究目的;

(2)实践单位、岗位,实践时间、主要内容;(3)实践研究收获、心得体会和建议。

(字数控制在1000字以内)

 

注:

本表可以加页。

专题报告

本表填写:

在实践期间,找出专业相关的主要问题,并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提出改善建议。

(字数控制在6000字以内,格式规范参照《浙江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撰写及排版格式(2011专业学位硕士)》),本表可以加页。

题目:

 

实践单位鉴定意见与等级(优、良、中等、合格、不合格)

签字(盖章):

年月日

导师意见

签字(签章):

年月日

实践研究考核小组人员

姓名

职称

工作单位

签名

考核评价

指标

评价等级

工作报

告评价

实践工作量

□优

□良

□中等

□合格

□不合格

实践单位评价

□优

□良

□中等

□合格

□不合格

工作成果

□优

□良

□中等

□合格

□不合格

专题

报告评价

选题意义

□优

□良

□中等

□合格

□不合格

分析问题的能力

□优

□良

□中等

□合格

□不合格

专题报告撰写规范

□优

□良

□中等

□合格

□不合格

总体评价

□优

□良

□中等

□合格

□不合格

评审组审核意见:

评审组组长签字:

年月日

学院审核意见:

分管院长签字(学院盖章):

年月日

研究生处意见:

负责人签字(签章):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