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炎止痒散的剂型改革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43868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炎止痒散的剂型改革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消炎止痒散的剂型改革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消炎止痒散的剂型改革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消炎止痒散的剂型改革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消炎止痒散的剂型改革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炎止痒散的剂型改革研究.docx

《消炎止痒散的剂型改革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炎止痒散的剂型改革研究.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消炎止痒散的剂型改革研究.docx

消炎止痒散的剂型改革研究

受理编号:

立项文号:

立项编号:

专题编号:

佛山市科技攻关项目申报书

(医疗卫生类)

 

项目名称:

消炎止痒散的剂型改革研究

项目类别:

3(1基础研究、2应用研究、3开发研究)

申报单位:

(盖章)

申报日期:

2010年3月日

计划年度:

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

 

佛山市科学技术局

二OO六年三月制

一、申请项目的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消炎止痒散的剂型改革研究

项目起止时间

2010年8月——2011年12月

承担单位名称

法人代码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E—mail:

传 真

HTTP:

//

合作单位1名称

合作单位2名称

姓名

职务

电话

签名

单位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

项目联系人

财务代表

承担单位人员情况(人)

职工总数

技术人员数

正高职称人数

副高职称人数

中级职称人数

近三年承担各级科技计划项目情况(项)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获奖情况(项)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二、研究人员情况

1、项目负责人情况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技术职称

学历

学位

所学专业

从事专业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是否到过国外留学(进修)

留学(进修)国别(地区)

起止时间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2、项目组主要成员

姓名

性别

年龄

现从事专业

技术职称

工作单位

签名

皮肤科

中医师(硕士)

细菌培养

主管检验师

中药药理

研究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

药剂科管理

主管中药师

药剂科管理

副主任药师

中药提取

中药师

药检室

药师

三、立项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课题的意义,附主要参考文献)

皮肤病种类繁多,其中细菌、真菌感染和湿疹皮炎类最为常见,发病率高。

细菌感染主要细菌有:

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A、B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等。

真菌感染主要真菌有:

毛癣菌、红色发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发癣菌等[1]。

湿疹(eczema),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

西医认为是迟发型免疫变态反应,祖国医学则认为是湿热蕴结或血虚风燥所致,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行性和复发性等特点,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特征。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部位、季节,但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

近年来,湿疹的发病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气候环境变化,大量化学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精神紧张,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等有关系。

西医对细菌感染外用的主要是相应的抗菌素,如环丙沙星软膏等;对于真菌感染,外用多采用抗真菌药物,如皮炎平、皮康霜、鱼石脂、制霉菌、盐酸奈替芬、酮康唑、咪康唑、达克宁等软膏等;湿疹的外用治疗一般采取糖皮质激素和组胺拮抗剂,糖皮质激素如丁酸氢化可的松、倍氯米松、氟轻松、氯氟舒松、糠酸莫米松、卤米松等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如本海拉明、氯苯那敏、曲吡那敏、异丙嗪、赛庚啶等[1][2][3[4]][5]。

两类联合或单独用药均可,有一定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常见有皮肤增厚,粗糙等。

目前,中医在治疗此类皮肤病时,认为人体是一个矛盾统一体,重视局部和与全身密切联系的整体观念,采用辨证论治,常采用“内治疗法”与“外治疗法”。

“内治疗法”临床上常用的有祛风解表法、祛风燥湿法、祛风固表法、清热解毒法、清热利湿法等。

“外治疗法”是局部疗法,使用得较为普遍。

常用的剂型有:

1、浸渍剂:

即将药物加水煎煮,过滤所得的滤液,用于湿敷、浸泡或薰洗。

2、粉剂(散剂):

即将药物研成细末,直接涂抹皮肤表面。

3、粉水剂:

即由水和一定量的不溶于水的药粉混合组成。

4、粉油剂:

以麻油、花生油等植物油与药粉混合制成,或以药物浸在植物油中熬煎后滤去药渣而成。

5、浸泡剂:

包括酊剂(酒浸剂)和醋浸剂。

把药物置于白酒、酒精或醋中浸泡一定时间,取过滤液外用。

6、乳剂(霜剂):

为水和油经过乳化,加入中药成分制成。

7、软膏剂:

将药物与蜂蜡、凡士林、羊毛酯等调剂而成。

8、硬膏剂:

将药物放在植物油中煎熬至焦,除去药渣,再将油煎至滴水成珠,加适量黄丹或铅丹,使之凝结而成。

其他疗法还有针灸疗法等。

[1]

“外用疗法”比“内治疗法”有见效快优点。

但也普遍存在药物有效成分溶出率低(如粉剂、散剂),渗透性差,单次用量大,没有结合现代的化学辅助剂以提高疗效,工艺的合理性没有经过药理试验的验证、质量控制难等缺点。

“消炎止痒散”是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临床使用近20年的院内制剂,该制剂由苦参、白矾、大黄、蛇床子、荆芥、黄芩、黄柏、薄荷脑、地肤子、穿心莲等10味中药组成,具有消炎杀菌、燥湿止痒的功效。

临床用于湿疹、疥疮、细菌性、真菌性皮肤疾患,疗效明显,使用量稳定;2007年经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发给医疗机构制剂注册证(批准文号:

粤Z20070508)。

但由于该散剂在使用时需要加热水浸泡再涂抹患处,同样存在使用与携带不便、治疗时用量大、有效成分溶出率低等不足之处,为此,拟对其进行剂型改进,将其制备成更适合于临床使用的溶液型洗剂,并对其药效学进行实验对比考察,制定相应的稳定可控的质量指标。

自从2009年4月开始,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前期的工作:

1、完成一些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2、按照常规工艺,初步完成了“消炎止痒洗剂”初步样品的制备,并按《中国药典》的要求,完成了拟制订的“质量标准”项的理化鉴别的实验部分。

3、完成了剂型改革后初步样品与原散剂薄层色谱对比等资料[6]。

薄层色谱对比试验显示:

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初步样品的斑点与原散剂斑点(对照散剂)在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且初步样品(洗剂)的斑点较散剂的斑点明显很多,说明经过剂型改革后的初步样品的药物有效成分溶出效果好。

4、在主要有效中药成分的含量测定方面进行了探索。

5、完成了中医药大学实习生带教论文《消炎止痒洗剂的研制》,为今后立项的工作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此,我们将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拟对其进行剂型改革的立项研究,将其制备成“消炎止痒洗剂”,进行制备工艺、抑菌等药理方面、质量控制方面及临床疗效的研究,并为该制剂注册提供资料方面的准备。

参考文献:

[1]黄坤山、吴立祥等。

中西医临床皮肤病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6-7

[2]单敬文.中药清热除湿饮治疗湿疹112例临床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4):

256

[3]陈孝治.药物处方手册第一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1158-1180

[4]陈纯洲,邹家龙,魏飞龙.咪唑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湿疹的临床观察.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8):

1127

[5]刘瓦利.湿疹类皮肤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6]中国药典(一部)附录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四、项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一)研究目标

研制“消炎止痒洗剂”,优化生产工艺,并建立稳定可控的质量标准。

进行抑菌等一系列药理试验和临床疗效观察。

(二)研究内容

1、优化工艺和配方

(1)通过试验,找到合理的酒沉浓度。

(2)通过体外透皮吸收及皮肤滞留量试验,确定辅料中渗透剂(氮酮)的加入量。

2、进行药效学试验研究,观察其抑菌、止痒等药理作用。

利用动物试验,通过阳性对照,观察其抑菌、止痒等药理效果。

3、质量指标的研究和制订

进行理化鉴别、薄层鉴别、含量测定等试验,完成质量标准的制订。

4、临床试验

进行分组试验,一组为“消炎止痒散剂”,另一组为“消炎止痒洗剂”,通过指标观察,分析其疗效差异。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在“消炎止痒洗剂”的处方中,有效成分主要是黄芩总黄酮、大黄总蒽醌、苦参总生物碱,按照常规水提酒沉的工艺,影响有效成分的主要是酒沉时酒精的浓度。

加入酒精可以祛除没有药效的淀粉、树脂、糖类等成分,保证药液的澄清度,同时,也会损失掉一些有效成分。

因此,将设计40%、50%、60%的含酒精浓度进行酒沉,分别测定黄芩总黄酮、大黄总蒽醌、苦参总生物碱的含量,并依照结果来确定合理的酒沉浓度。

另外,组方中成分较为复杂,有个别成分存在影响检测的可能。

2、质量标准的制订

通过试验,选择测定黄芩总黄酮、大黄总蒽醌、苦参总生物碱的含量的一种或几种作为含量测定的手段。

3、通过透皮吸收及皮肤滞留药量的试验,选择渗透剂用量。

由于是复方中药制剂,有效成分含量低,透过量少而不易测出。

如何选择有效成分进行测定,要结合资料和实际情况而定。

五、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其可行性分析

(一)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优化工艺试验

1.1制备样品

1.1.1[处方]苦参2.0kg、白矾1.0kg、大黄2.0kg、蛇床子2.0kg、荆芥2.0kg、

黄芩2.0kg、黄柏2.0kg、、地肤子2.0kg、穿心莲2.0kg;薄荷脑190g甘油2000ml;氮酮试验量;95%乙醇5300ml;纯化水适量,制成2万毫升

1.1.2[制法]

1.1.2.1不同酒沉度的供试品制备

将各药材饮片(除白矾、薄荷脑外),加适量蒸馏水(过药面约5厘米)浸泡60分钟,第一次煎煮1.5h,滤过,药渣再分别加适量蒸馏水,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3次滤液,浓缩成流浸膏,平行制备20份,冷藏备用。

取其中5份分别加入95%酒精,将含醇量调至30%、40%、50%、60%、70%,于冰箱中静置24h以上。

滤过,回收酒精至无醇味,趁热加入白矾至溶解,冷却后加入9g薄荷脑(先将薄荷脑加100ml95%酒精溶解)、处方量其余95%乙醇,甘油100ml,添加蒸馏水至每份总量为1000ml,用盐酸调pH至4-7间,搅拌均匀,容器加盖密封,静置24h。

中速滤纸滤过,即得5种供试品液。

精密吸取上述各供试品液10ml,水浴蒸干,按总黄酮、总蒽醌、总生物碱含量测定项下方法制备供试液。

1.1.2.2含量测定

以黄芩总黄酮、大黄总蒽醌、苦参总生物碱为考察指标,筛选最佳醇沉酒精浓度。

(参照下面1.4项含量测定)

1.1.2.3透皮吸收试验供试品的制备

经筛选确定酒沉浓度后,取冷藏备用的浓缩浸膏10份,加入95%酒精进行酒沉,于冰箱中静置24h以上。

滤过,回收酒精至无醇味。

分成5份,每份趁热加入白矾至溶解,冷却后加入18g薄荷脑(先将薄荷脑加100ml95%酒精溶解)、处方量其余95%乙醇,甘油200ml,分别加入10ml、30ml、50ml、70ml、90ml的氮酮,添加蒸馏水至每份总量为2000ml,用盐酸调pH至4-7间,搅拌均匀,容器加盖密封,静置24h。

中速滤纸滤过,即得5种供透皮试验用供试品液。

1.1.2.4通过试验数据处理,确定使用渗透剂浓度。

1.1.3标准样品(供临床等试验用)的制定

根据以上试验,确定生产工艺,并按照新工艺制备供临床试验样品20000ml。

1.2鉴别

1.2.1显色反应:

取药液1ml,加纯水至100ml。

取5ml于试管中,用2滴Fecl3试液,摇匀,溶液均变浅褐色(带教论文已经做过,此为再验证试验)。

1.2.2取本品2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品溶液。

再取大黄素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g,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

5:

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药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置氨气中熏后,日光下检视,斑点变为红色(带教论文已经做过,此为再验证试验)。

1.2.3蛇床子的鉴别:

取本品2g,加乙醇10ml,超声处理5min,静置,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蛇床子对照药材粉末0.3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蛇床子索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3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正己烷(3:

3:

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结果,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2.4穿心莲的鉴别:

取本品3g,加乙醇50ml,超声处理30min,滤过,滤液浓缩至约5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再取脱水穿心莲内酯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2种溶液各6μL,分别点于同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4:

3:

0.4)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

结果,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1]。

1.3检查

1.3.1pH在4-7间。

1.3.2应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Ⅳ洗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1.4含量测定

1.4.1黄芩总黄酮

1.4.1.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10ml消炎止痒洗剂,水浴蒸干,加入70%乙醇溶液超声溶解,滤过,滤液定容至25m,摇匀。

平行操作3份。

同法平行制备3份缺黄芩阴性样品溶液。

1.4.1.2测定波长的选择

取黄芩苷标准溶液,在紫外分光光度仪上,于200-400nm波长范围内测定吸收曲线。

结果表明黄芩苷在278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所以选定278nm作为总黄酮测定波长。

1.4.1.3标准曲线绘制

精密称取干燥至恒重的黄芩苷10.8mg,置250ml容量瓶中,加无水乙醇定容至刻度,摇匀。

精密吸取此溶液1.0、1.2、1.4、1.6、1.8、2.0ml分别置于10ml容量瓶中,加无水乙醇定容至刻度,摇匀,以乙醇为空白溶液,在278nm处测吸收度。

以吸收度(Y)为纵坐标,黄芩苷浓度(mg/ml)(X)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列出回归方程。

1.4.1.4样品测定

取已制备好的3份样品溶液测定,以乙醇为空白溶液,在278nm处测吸收度。

每个样品重复测定2次。

以黄芩苷计量其总黄酮含量,所得结果进行列表。

1.4.1.5方法学考察

进行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回收率等考察[2]。

1.4.2大黄总蒽醌

1.4.2.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大黄素对照品用乙醇制成(80µg·ml-1)备用。

1.4.2.2供试液的制备

精密吸取消炎止痒洗剂5ml置烧杯中,水浴加热浓缩至适度(不能太干),放冷后,加入乙醇20mL,超声提取20min(适当搅拌),放置1min,将上清液移至50ml量瓶中,反复提取3次,每次用乙醇约10ml。

将烧杯和残渣洗涤至乙醇溶液为无色,洗液与提取液合并置量瓶中,加乙醇稀释度至刻度,摇匀,滤过(或离心),取续滤液(或上清液)作为供试液备用。

1.4.2.3样品阴性对照液的制备

精密吸取缺大黄的阴性对照溶液5ml置烧杯中,按“2”样品供试液制备项下方法同法操作,制得大黄阴性供试液备用。

1.4.2.4检测波长的选择

分别精密吸取大黄素对照品溶液、供试液、大黄的阴性对照液2ml,置具塞离心管中,分别精密加入1%的醋酸镁乙醇溶液5ml,摇匀,放置显色3Omin,离心,取上清液,以显色剂(1%醋酸镁乙醇溶液)为空白,在4OO-700nm波长处扫描。

结果对照品溶液在509nm处有一最大吸收峰,样品供试液在509nm也有一个大而平缓的吸收,大黄阴性供试液在此处无吸收。

故选择509nm作为该制剂总蒽醌含量测定波长。

1.4.2.5标准曲线制备

精密吸取大黄素对照品溶液(88µg·ml-1)0.2,0.4,0.6,0.8,1.0ml,分别置具塞刻度的离心管中,精密加入1%的醋酸镁溶液5ml,精密加入乙醇稀释至7.0mll摇匀,放置显色30min,用显色剂为空白,在509mm处测定吸收度,以浓度(µg·ml-1)为横坐标,吸收度(A)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为:

1.4.2.6方法学考察

进行稳定性试验、精密度试验、回收率试验、重复性试验的考察。

1.4.2.7样品含量测定

精密吸取本品2ml按“2”及“4”项下同法操作测定含量[3]。

1.4.3苦参总生物碱

1.4.3.1测定方法

先配制溴甲酚绿溶液(BCG):

称取溴甲酚绿700mg,加入到1Oml,0.1mol·L-1NaOH溶液中,研磨溶解后加蒸馏水至500ml,即得。

取样品1ml、pH3.0缓冲液8mL、BCG1ml,振摇后加入CHCl3液10ml,上下振摇一定时间。

静置。

待两相彻底分离后。

分离CHCl3层,420nm处测定吸光度,以未加生物碱(氧化苦参碱,OMAT)的氯仿萃取液为空白。

1.4.3.2标准曲线

精密称取OMAT对照品一定量,配成OMAT对照品水溶液,再分别配成1O,2O,40,60,80,100mg·L-1的对照品液,以等量水为样品作空白,于420nm处测定吸收度A,将浓度C(mg·L-1)对A值作线性回归,得标准曲线方程,线性范围mg·L-1。

上述介质中回收率和精密度均符合体外测定要求。

1.4.3.3加样回收率测定

取三份样品液5OµL,加人1g·L-1氧化苦参碱对照品溶液12µl,用蒸馏水定容至5ml,充分混匀,按上述方法测定。

分别测得回收率为,平均回收率%,RSD值%。

1.4.3.4精密度测定

配制80.0mg·L-1OMAT对照品水溶液,分别在1d内测定3次及每天测定1次,共测3d,日内值分别是?

,平均值为?

,RSD为?

%,日间值分别是?

,平均值为?

,RSD为?

%。

1.4.3.5苦参总碱含量测定

称取一定量苦参总碱,用蒸馏水溶解,定容成5ml,为样品溶液。

精取5Oµl,蒸馏水定容成5ml,用溴甲酚绿显色法测定,得A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苦参总碱的生物碱百分含量(以氧化苦参碱计),得平均含量为?

%,RSD为?

%[4]。

2消炎止痒洗剂的药效学实验研究

2.1抑菌试验

2.1.1抑细菌试验

2.1.1.1菌种与培养基

细菌类: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念珠球菌、绿脓杆菌。

真菌类:

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发癣菌、红色发癣菌。

培养基:

普通肉汤培养基,普通肉汤琼脂培养基。

2.1.1.2试液准备

消炎止痒洗剂试液。

消炎止痒散浸泡液:

取40g消炎止痒散,加沸水100ml,搅拌,浸泡30分钟,滤纸过滤,得试液。

2.1.1.3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取24支无菌试管,分两组,每组12支,编号。

除第1管外,各管中都加入无菌肉汤培养基10ml,然后于第1管中加入试液20ml,吸出10ml加至第2管中,混匀;再从第2管中吸取10ml加至第3管。

同法稀释至第10管,11、12管作阴性和阳性对照。

吸取以上各管液体5ml于灭菌平皿中,加入20ml普通肉汤琼脂培养基,混匀放冷至室温。

每管液体作两块平皿。

除第11、12管外,其余平皿均划7个区域,分别接种经18小时培养,浓度为105CFU/ml的菌液0.01ml,,37℃培养18小时,观察结果,以结果不出现交叉为准。

未见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为MIC。

[6][7]

2.1.2抑真菌试验

真菌类:

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发癣菌、红色发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许兰氏毛癣菌。

培养基:

沙保弱氏培养基/固体培养基。

2.1.1.2药试液准备

消炎止痒洗剂试液。

消炎止痒散浸泡液:

取40g消炎止痒散,加沸水100ml,搅拌,浸泡30分钟,滤纸过滤,得试液。

分别将消炎止痒散剂浸泡液和洗剂药液加蒸馏水配成50ml,浓度分别是50%、45%、40%、35%、30%、25%、20%、15%、10%、5%、2.5%。

加到三角烧瓶中代替沙保弱氏培养基溶剂,每瓶中加入蛋白胨0.5g,葡萄糖2.0g,充分混匀后加热至营养成分溶化后分装,15mm×100mm试管加药基2.5ml/管,加塞,标记,包扎,经高压蒸汽68.95kPa灭菌15分钟后,待用。

2.1.1.3对照设置

阳性对照:

沙保弱氏培养基加相应菌种。

阴性对照:

沙保弱氏培养基不加菌种。

将提前转种培养的菌种,用无菌生理盐水洗脱菌丝、孢子。

用组织研磨器研磨制成菌悬液。

经细胞计数池计数,将菌液浓度调控在1×105CFU/ml。

2.1.1.4接种

每种个药每种浓度依次接种两支试管。

用微量加样器在每支管中加50ul.将接种完后的试验管和对照管放进培养箱25℃培养,每两天观察菌生长情况,连续观察两周。

以试验管中无菌生长的药物最低稀释浓度为最低抑菌浓度(MIC)[8]

通过以上抑菌试验,找出“消炎止痒散剂”与经剂型改革后的“消炎止痒洗剂”之间的差别。

2.2抗炎试验(抗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

雄小鼠50只体重25g,随机分5组,轻麻下将二甲苯涂于动物左耳前后两面,每鼠0.02毫升,半小时后再按上述剂量和用法在试验部位涂受试药物和对照物。

4小时后将小白鼠颈椎脱臼致死,6毫米打孔器打下园耳片,称取鼠耳重量。

计算肿胀度(肿胀度=左耳重-右耳重),进行成组t检验,并计算抑制率。

耳肿胀抑制率%=(空白组平均耳肿胀度-给药组平均耳肿胀度)/空白组平均耳肿胀度×100%[9]。

注:

条件允许才进行试验。

2.3止痒试验

豚鼠50只雌雄兼用,体重250g,随机分5组,实验前日豚鼠右后足背剃毛、涂药1次。

实验当天,以粗砂纸擦伤右后足背,面积1平方厘米,局部再涂药1次,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

末次涂药后10分钟,在创面处滴0.01%磷酸组织胺每只0.05毫升,此后,每隔3分钟按0.01%、0.02%、0.03%、……递增浓度.每次均为每只0.05毫升,直至出现豚鼠回头舔右后足,所给予的磷酸组织胺总量为致痒阈,结果复方苦参洗液能明显提高豚鼠致痒阈,致痒阈所需磷酸组织胺总量(mg,x±s)为对照组。

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t检验,比较P值[9]。

3消炎止痒洗剂的透皮吸收实验

3.1动物皮肤处理

取SD大鼠,剪去其腹部毛或采用化学脱毛法,以8%NaS溶液(或脱毛霜)将鼠皮脱毛,温水洗净,静养24小时后,颈椎脱位处死,立即剥取腹部皮肤,去除皮下脂肪组织及黏液组织,用生理盐水洗净,置生理盐水中,低温冰箱(-80℃)保存备用。

3.2样品的制备

参照1.1.2.3项“透皮吸收试验供试品的制备”。

3.3透皮吸收试验

参照文献方法采用改良Franz试验扩散装置,将皮肤固定于扩散池的给药池与接受池之间,真皮一侧与接受液完全接触,注意不能有气泡。

接受液为生理盐水。

取不同溶剂的样品溶液各2.5mL置于给药室,将其顶部密封后将扩散池放入水箱槽孔内,开始计时。

水浴温度34.3℃。

分别于0.25、0.5、0.7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