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蔬菜供给体系现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43079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蔬菜供给体系现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西安蔬菜供给体系现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西安蔬菜供给体系现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西安蔬菜供给体系现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西安蔬菜供给体系现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安蔬菜供给体系现状.docx

《西安蔬菜供给体系现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蔬菜供给体系现状.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安蔬菜供给体系现状.docx

西安蔬菜供给体系现状

西安市蔬菜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摘自西安农业信息网

一、基本情况在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中,蔬菜已发展成为我市农民增收致富的第一大经济作物,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季节差别、地区差别逐渐缩小。

据统计,2006年全市蔬菜年播种面积87.03万亩,蔬菜总产量首次突破200万吨大关,达到208.39万吨,总产值约21亿元。

  

(一)产量及布局

  我市种植的蔬菜主要有五大类,其面积与产量分别为:

叶菜类(菠菜、芹菜、大白菜、甘蓝、青菜等)播种面积20.99万亩,产量52.88万吨;茄果类(茄子、西红柿、辣椒等)播种面积14.98万亩,产量35.71万吨;根菜类(萝卜、胡萝卜等)播种面积8.59万亩,产量18.86万吨;葱蒜类(大葱、大蒜等)播种面积6.97万亩,产量11.52万吨;瓜菜类(黄瓜、苦瓜等)播种面积5.41万亩,产量19.76万吨。

大体上形成了“两带两基地”的规模化布局,“两带”为灞-临-高蔬菜产业带、沿渭无公害蔬菜产业带(包括19个乡镇),“两基地”为阎良万亩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基地,以及蓝田、长安、临潼、周至的秦岭北麓露地蔬菜生产基地。

其中上千亩的连片基地有32个,分别是:

灞桥区水流、户县玉蝉、临潼西泉日光温室番茄基地;周至终南、阎良武屯、蓝田岭区早秋晚夏西红柿;长安韦曲高桥、灞桥毛西、周至终南黄瓜基地;阎良新兴武屯辣椒基地;高陵通远湾子、周至富仁芹菜基地;高陵耿镇黄花菜基地;高陵张卜、耿镇胡萝卜基地;长安黄良、户县天桥无公害韭菜基地;临潼马额莲菜基地;蓝田张家坪、周至富仁、高陵通远的豆角基;户县白庙、灞桥大葱基地;未央、长安高桥菠菜、小青菜、空心菜等叶菜基地;阎良武屯、蓝田兰桥菜花基地;阎良新兴西葫芦基地;阎良关山甜瓜基地;周至、长安苦瓜基地;户县蒋村大棚西瓜基地;长安灰条菜、荠菜、香椿等野生型、保健型蔬菜基地。

  

(二)设施、无公害蔬菜生产

  全市设施蔬菜面积有20.23万亩,其中日光温室面积2.89万亩,大棚面积6.74万亩,中小棚面积10.6万亩,设施蔬菜总产量67.6万吨。

全市经过省上认定的“无公害蔬菜产品基地”31个,无公害蔬菜认定面积12.99万亩,无公害技术推广面积15万亩,建成了8个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

  (三)主要种植模式及经济效益分析

  1、日光温室冬春茬番茄生产:

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育苗,主要品种有“早冠30”、“世纪星”、“宝冠”、“国翠”等,采用日光温室搭架栽培方式,次年3、4月份上市,平均亩产10000公斤左右,亩产值15000元左右。

2、日光温室早春黄瓜生产:

1月底2月初播种育苗,主要品种有“津绿”、“津春系列”、“寒秀”等,采用日光温室吊蔓栽培方式,4、5月份上市,平均亩产7500至8000公斤,亩产值15000元左右。

3、日光温室早春豆角生产:

2月初播种育苗,主要品种有“早熟1号”、“架豆王”等,采用日光温室搭架栽培方式,5、6月份上市,平均亩产2000至2500公斤,亩产值7000至8000元。

4、大棚春早熟番茄生产:

1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主要品种有“强茸2号”、“大架国翠”、“强粉9号”等,采用搭架绑蔓栽培方式,5、6月份上市,平均亩产5000公斤左右,亩产值4000至5000元。

5、温室(大棚)秋冬茬芹菜生产:

7月初开始播种育苗,主要品种有“文图拉”、“加州王”等,采用二次分苗定植技术,于春节前后上市,平均亩产6500至7500公斤,亩产值4000至5000元。

6、中小棚早春西葫芦生产:

1月上旬播种育苗,主要品种有“京葫3号”、“凯旋1号”、“早生”、“双丰特早”等,采用双棚三膜覆盖栽培方式,4、5月份上市,平均亩产5000至6000公斤,亩产值4000至5000元。

7、中小棚早春茄子生产:

10月份播种育苗,主要品种有“富平紫圆茄”、“西安紫茄”等,采用双棚三膜覆盖栽培方式,2、3月份上市,平均亩产4000至5000公斤,亩产值5000至6000元。

8、中小棚早春甘蓝生产:

11月播种育苗,主要品种有“8398”、“中甘17”等,采用双棚三膜覆盖栽培方式,2、3月份上市,平均亩产3000公斤左右,亩产值3000至4000元。

9、中小棚春季番茄生产:

1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主要品种有“强茸2号”、“大架国翠”、“强粉9号”等,采用搭架绑蔓栽培方式,5、6月份上市,平均亩产4000公斤左右,亩产值3000至4000元。

10、秋延露地番茄生产:

3月中旬播种,主要品种有“毛粉系列”、“西优11号”、“如意”等,搭架栽培,平均亩产2000公斤左右,亩产值1500至2000元11、春夏露地芹菜生产:

2月20日左右开始播种,主要品种有“文图拉”、“加州王”等,9、10月份上市,平均亩产5000公斤左右,亩产值3000元左右。

12、露地青菜、菠菜等叶菜类生产:

9月份播种,露地或保护地越冬,春节或3、4月份上市,平均亩产2000公斤左右,亩产值1500元左右。

  

二、生产供应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设施蔬菜面积仍然偏小,蔬菜生产总体效益较低。

设施蔬菜是生产高档、精细和反季节蔬菜的主体,经济效益明显较高,是增加菜农收入的重要途径。

虽然近年来我们比较重视,有了较快的发展,但设施蔬菜面积仍然偏小,是我市蔬菜周年供应失衡、蔬菜生产总体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

我市设施蔬菜总面积约20.23万亩,年产量67.6万吨,其中供应冬春蔬菜市场的日光温室面积仅有2.89万亩,年产量仅14.8万吨,而春节期间一个月全市的蔬菜需求量就达24万吨以上,总量明显不够;大棚、中小棚蔬菜面积共计17.34万亩,年产量52.8万吨,主要供应春季蔬菜市场,也是外销的主导产品,还应加快发展。

露地蔬菜生产存在大路菜面积偏大、集中上市相对过剩等问题,生产效益低下。

去年6、7月定植的芹菜、菜花,集中在10月底上市,且面积扩大过快,导致滞销、贱卖甚至销毁,严重挫伤了菜农的积极性,给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负面影响。

  

(二)蔬菜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较低主要是生产单位分散,蔬菜生产存在着随意性和盲目性,没有连片联合生产,导致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到目前为止,蔬菜生产以一家一户的小型分散生产为主,农户优先追求土地生产率的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程度低,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不利于生产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市场竞争。

 

  (三)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较低一是蔬菜高效种植关键技术研究不够。

特别是设施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不够深入,设施蔬菜生产管理还比较粗放,没有加温、增光、增施二氧化碳等措施,整体水平低下。

二是新品种少。

优质特色品种、设施生产所需的适肥品种、复合高抗品种、耐低温弱光品种等蔬菜新品种引进和推广力度不够,难以形成地方特色蔬菜。

三是安全、生态的意识不强。

无公害、有机蔬菜高效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和集约化种植模式推广力度不够。

四是设施比较简陋。

日光温室构造不够科学,采光和保温性能较差,几乎都没有加温设施,冬季生产受制约多。

  四、建议

  

(一)积极调整蔬菜生产内部结构针对目前西安市蔬菜生产现状,实施“一稳二压三扩”的发展策略,即稳定蔬菜播种面积,压缩露地蔬菜面积、压缩常规品种蔬菜面积,扩大日光温室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大中小棚错季菜种植面积、扩大无公害蔬菜的种植面积,形成设施栽培、露地栽培、错季栽培等多元生产格局,突破气候限制,实现周年生产。

全市设施蔬菜面积应扩大到年播种面积40万亩以上,其中日光温室蔬菜播种面积至少扩大到10万亩以上,大中小棚错季菜播种面积扩大到30万亩以上。

通过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建立一批新一代高效节能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基地,在温室中完善加温、增光、增施二氧化碳等必要的配套设施,加强设施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引导农民向品种多样化周年生产的方向发展;同时大力发展大中小棚蔬菜生产,积极推广中小棚三膜覆盖蔬菜栽培技术,生产出更多的错季菜和精细菜。

  

(二)切实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应固定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经费,加大设施蔬菜和名优稀特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力度,全面调整蔬菜品种结构和种植模式。

积极引进适合多样消费的蔬菜品种,发展观赏蔬菜、天然野生蔬菜、保健蔬菜、香料蔬菜等。

  (三)全面推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加速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地方标准的制定,从西安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到2010年制定蔬菜地方标准25个,到2020年制定蔬菜地方标准50个,基本实现五大类主要蔬菜全面积、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标准,良种、耕作、施肥、加工、包装等环节都有标准可遵循。

同时,抓好31个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全市蔬菜生产的上档升级。

重点实行5个统一:

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物资供应、统一配备检测仪器、统一制度规范、统一推向市场。

通过政策引导,把农户链接到基地上,由基地逐村分区,统一编号,实行“一图一表一卡”制度,随时记录和掌握每个大棚和地片的栽培品种、面积及在各个生产环节上的管理措施等情况,实现对农户管理的档案化和智能化,并搞好现场指导与督查,使农户严格按有关规程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组织生产。

  (四)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围绕解决蔬菜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科技培训网络,定期对全市农民进行蔬菜生产技术培训,并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巡回讲课,切实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培训。

重点开展以普及蔬菜标准化种植技术、推行“绿色证书制度”为目标的教育培训活动,使标准化生产的各项措施达到家喻户晓,按标准化生产蔬菜意识逐渐变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逐步建立蔬菜专家系统,实现可视化远程宣传培训、技术咨询、生产指导、病理诊断、市场信息发布、相关标准和法规查询等。

  (五)以“一村一品”为主导,积极探索蔬菜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模式加强蔬菜生产的组织和宏观调空,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户连片联合生产、发展定单农业、共同承担风险。

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标志,如果我们仍停留在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生产水平上,很快就会被市场经济淘汰。

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一村一品”的推进就是很好的模式,要宣传号召各涉农区县向高陵何村、阎良关山等地学习,总结经验,完善模式,积极推广。

同时,要大力扶持蔬菜协会的发展,它是农户自发组织的一个利益共同体,在蔬菜产、供、销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通过协会的组织和协调才能更好地实现蔬菜生产的集约化和规模化。

蔬菜流通体系现状

西安蔬菜流通“农居对接”模式叫好又叫座

  “来了,新鲜蔬菜直接从地头进

到社区了!

”自去年9月,西安市供销合作社启动“地产蔬菜供销直

通车”以来,这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将蔬菜直接从田间地头送到

居民社区,“农居对接”的新流通模式,既保障了菜农的“钱袋子”,

又丰富了城市居民的“菜篮子”,让人叫好又叫座。

    近年来,西安市部分地区的蔬菜在销售过程中出现销售价格过低、

销路不畅的现象,一方是大量蔬菜积压在地头卖不出去,一方是蔬菜

价格居高不下,买菜贵困扰着群众。

这一现象加快了西安市农副产品

经营服务网络建设步伐,他们充分发挥供销社密切联系“三农”,经

营网点遍布城乡的优势,决定在全市范围实施“地产蔬菜进城直销工

程”。

    该工程按照“政府指导、市场运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

则,由市供销社牵头,依托西安好蔬商贸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和各蔬

菜专业合作社,从去年8月起到2013年底,分期在西安蔬菜早市、大

中型社区及生活超市设立西安地产蔬菜直销点600个,逐步建成覆盖

全市城区的农副产品经营服务网络体系,减少中间环节,实现产销有

效对接。

地产蔬菜进城直销工程“主要通过蔬菜直通车、蔬菜直销店

和蔬菜直销亭等三种形式向社区居民供应新鲜、价廉的放心蔬菜。

    在具体实施中,市供销社采取由区县供销社牵头组织,按确定的

计划进行组织和包装,市社从区县集中点将菜运到市区指定配送中心,

按品种搭配到每个蔬菜直通车,直销车到指定早市销售。

各区县头一

天下午按市社下达的品种、数量计划组织菜源并进行计量包装。

各区

县将当天收购价告知市社,市社参照当天市场价,确定销售价格,并

告知各区县进行计价包装。

第二天5点前将蔬菜运回市区配送中心,6

点前直通车上市。

    自去年9月1日在陕重社区启动以来,西安市已购置蔬菜直通车10

辆,发展加盟直销店30家,首批36个蔬菜直销亭正在建设中。

据不完

统计,截至目前,带有供销社统一标识的蔬菜供销直通车先后将50多

万公斤新鲜、价廉的放心蔬菜送到白桦林居、枫林绿洲、永松路市政

府小区等80多家小区。

目前,西安市的大中型社区设立50个蔬菜直销

点,试点地产蔬菜进城直销工作;到2012年底,建成300个蔬菜直销

点,初步建成地产蔬菜进城直销服务网络;到2013年底将再增加300

个蔬菜直销点,基本建成覆盖全市主城区(包括高新区、经开区等)

的农副产品经营服务网络,打通地产蔬菜进城直销的便捷通道,实现

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西安地产蔬菜送到城市居民的餐桌上,让城市居民

吃上新鲜、丰富、质优、价廉的放心蔬菜。

    为了将这项惠民工程固定下来,坚持办好,西安市政府多次召集

有关部门召开放心食品(包括蔬菜)进社区专题会议,积极解决运行

中出现的实际困难,争取政策资金支持。

日前,西安市政府领导又分

别对周至、阎良、高陵及长安的地产菜生产销售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对地产菜进城提出了相应措施及建议,尽力满足老百姓菜篮子需要。

去年9月以来,这项惠民工程将地头新鲜质优价廉的蔬菜(普遍低于

市场价20%到30%,部分低于50%以上)送到市民手中,在有效解决农

民卖菜难的同时,得到了群众的一致称赞。

日前,西安交大财经社区

的一位老教授深情地对记者说:

“政府干的是民以食为天的大业,送

的是党和政府的温暖。

西安市蔬菜传统供应链模式主要是以批发市场为核心,蔬菜批发市场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起来为蔬菜批发商与消费者提供交易平台。

西安市也建有很多大型批发市场,如西部新桥农产品物流中心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以经营为主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市场交易的蔬菜占到了西安市总需求量的80%左右,还有朱雀蔬菜批发市场、胡

家庙蔬菜批发市场、北城蔬菜批发市场等。

蔬菜传统供应链模式包括生蔬菜生产者、蔬菜经济人、各级批发市场和消费者。

如图3.2所示:

沃尔玛大型连锁超市蔬菜供应链模式主要是“公司+中介组织+农户”模式,蔬菜中介公司主要是对蔬菜采购以及蔬菜的配送负责,蔬菜流通过程中,蔬菜包装技术、运输条件、蔬菜放置等方面有较标规范的标准,确保运输过程中的产品质量,沃尔玛超市在蔬菜流通过程中,蔬菜损耗可以控制在5%以内,中国目前蔬菜流通损失率25%—30%。

“公司+中介组织+农户”模式的缺点是中介公司获得部分利润,虽然少了批发商等环节,但对超市而言,其成本还是相对较高过重,以“陕西欣桥农产品物流中心”为例,土地使用费,贷款利息高、水电垃圾费、相关管理人员工资,税费每年高达4000万元,所以蔬菜的流通成本过高,导致了菜价一高再高。

所以陕西省加大了蔬菜批发市场、早、晚市和社区销售网点建设,而且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

如省农业厅与咸阳市政府连续三年举办“陕西泾阳蔬菜节”,太白、杨凌、高陵、华县、蒲城等县区也相继举办蔬菜节、瓜果节等促销活动,与几十家农产品交易市场(中心)和上百所学校酒店签订了蔬菜订生产协议,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费用。

2“农超对接”模式

“农超对接”是蔬菜生产者与超市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直接提供蔬菜的新型模式,一方面为优质蔬菜进入超市搭建平台,另一方面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农超对接”将绿色、低碳的流通方式引向农村,使农村专业化组织与市场相结合,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避开过多中间环节,稳定蔬菜价格,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共赢。

据调查,“农超对接”模式营销蔬菜,法国占到了60%。

美国是80%,日韩50%。

中国只有15%。

从数据可以看到,我国在“农超对接”的营销渠道上还有很大的发

展空间。

目前“农超对接”主要有三种运行模式

(1)以家乐福超市为代表的“超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蔬菜流通环节减少不仅可以降低蔬菜成本,同时还保障了蔬菜的质量,但是这种模式的缺点是物流配送能力不足,必须有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入,第三方物流企业对蔬菜进行配送;

(2)蔬菜流通模式是以麦德龙超市为代表的“超市+农户”模式。

(3)蔬菜流通模式是以山东家家悦超市为代表的“超市+基地”模式。

“超市+农户”、“超市+基地”模式,是超市采用订单式采购,实现直采,对蔬菜种子的种类、种植质量有自己定制的标准,从被动转为主动,通过减少流通中间环节,进行集中采购,信息得到共享,减少因供需不均衡产生的市场波动,成本降低。

陕西省农业厅与咸阳市政府连续三年举办“陕西泾阳蔬菜节”,太白、杨凌、高陵、华县、蒲城等县区也相继举办蔬菜节、瓜果节等促销活动,并与省内华润万家、人人乐、沃尔玛等10多家大型超市签订了蔬菜订单生产协议。

西安市创建了2412个农村信息化网点,向社会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截至2011年,全省1000多家企业、合作社开展了农超(社、校)对接及连锁经营、直供直销业务,已建立农超(社、校)对接网点860根据陕西省物价局发布数据,2012年7月,对蔬菜从产地到消费者的流通过程分析,蔬菜价格上涨200%以上,其中蔬菜经纪人加价率17%,两级批发商加价率为43%,零售商加价率为80%,因蔬菜产业发展水平落后,分级、加工、包装、储藏、冷链运输不规范导致了损失率高达30%左右,发达国家则控制在1.7%—5%之间。

流通企业负担个,蔬菜流通成本明显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