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学年高二份调研考试政治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4182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718学年高二份调研考试政治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718学年高二份调研考试政治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718学年高二份调研考试政治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718学年高二份调研考试政治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718学年高二份调研考试政治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718学年高二份调研考试政治试题附答案.docx

《1718学年高二份调研考试政治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18学年高二份调研考试政治试题附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718学年高二份调研考试政治试题附答案.docx

1718学年高二份调研考试政治试题附答案

2016级高二分校4月调研考试

政治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有数据显示,如今我国电子图书的阅读用户已超过7900万,超七成网民都有阅读电子图书的习惯。

据预测,2020年我国数字出版销售额将占到整个出版产业的50%;2030年,90%的图书都将出版网络版本。

巨大的产业蛋糕给电子书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

这体现了()

①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 ④为经济发展服务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A.②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2.诗词涵盖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对于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尤其值得继承和发扬。

社会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文化软实力和人的素质思想亟待并行跟进,古诗文传统文化恰恰是一种提升的力量。

这说明:

()

A.文化是影响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D.文化对提升人的素质具有决定作用

3.走进书店,你会惊喜地发现书不再是书店的主角,围绕实体书店打造的多样化业态使书店变得更加时尚。

卖创意、卖服装、开咖啡店、办活动……实体书店带给读者的体验日益舒适和丰富,这使得实体书店曾经的寒冬逐渐地回暖。

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①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物质力量         ②经济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优秀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         ④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

4.有人认为: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上述观点()

A.承认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B.没有看到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C.肯定了文化有其自身的独立性D.否定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5.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背景下,我们必须把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作为完善村规民约、推进村民自治的核心。

这是因为()

A.文化是政治的反映B.文化素养越高政治素养越高

C.文化反作用于政治D.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6.“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向我们……”欢快熟悉的旋律响起,少年时代的回忆展开了它温馨美好的画卷。

现在的孩子同样也唱着歌长大,可是词曲却不相同,“跟着我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右手左手慢动作重播……”。

不同时代的孩子唱着不同的歌曲长大。

这表明()

A.文化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B.文化具有非常丰富多彩的形式

C.文化可以促进不同时代人的全面发展D.文化有古今之别,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7.(2016—2017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物理学名词“正能量”,现在常用来比喻那些积极健康、乐观向上、催人奋进、给人力量的个体情感或社会行为。

充满“正能量”的文化()

①可以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②为社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③能够发挥积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④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下列对两者之间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联系、不能区分的 

②人越全面发展,创造的物质文化财富就越丰富,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 

③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

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诗句之所以能代代相传,是因为()

A.文化能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思维方式

B.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D.凡是文化都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0.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诗词、音乐、舞蹈、雕塑、园林等都讲究意境。

意境既是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不是意与境的简单相加,而是意与境的和谐,产生独特的美感,这种情景交融的境界往往使人回味无穷。

这说明()

A.高雅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B.中国传统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D.艺术创作不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1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家书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表达亲情的重要载体。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广大青少年推荐《晒家规家训——讲我家的故事》一书。

这一举措旨在()

①引导青少年全面继承传统文化②引导青少年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

③用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④让青少年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2.江苏省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快书香江苏建设”写入省政府百项重点工作任务;深圳市因坚持14年“读书月”活动而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武汉市开通世界首个“书香地铁”。

全国各地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是因为()

①经济决定文化,没有物质条件的提高就没有精神文化的发展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3.西方文化的大量引进,娱乐方式的渐趋多样,使得戏曲的生态环境大大改变。

生活节奏的加快也改变着人们的审美习惯,当代人急功近利的盲目“创新”,更是造成了戏曲独特魅力的丧失。

我们不能让戏曲艺术在现代化浪潮中被湮灭,因为戏曲()

①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④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4.数千年来,中国文化遵循“和而不同”的法则,使得华夏文化不仅数千年延绵不断,而且历久弥新,成为人类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

文化交流,崇尚“和而不同”,要求()

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②不同文化相互借鉴、和平相处、共同发展 

③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④各民族的文化最终融合成一种文化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5.“海上明月共潮生,千里相思随云去,遥寄祝福千万缕,化作清风入梦里。

”一则中秋祝福短信表明()

①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④透过民族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6.客家先民在历次的大迁徙中,将中原文化融入岭南土著民族之中,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

这说明()

①文化在交流传播中发展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中原先进文化改造了岭南的落后文化④客家文化的独特性表明它与其他文化没有共同之处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7.“互联网+政府”,主要体现在:

一是信息采集、信息监控等技术手段上的创新创意,信息通过互联网被采集、输送,大大舒缓信息传递的资金、人力、时间成本。

二是“互联网+政府服务”概念,体现了简政放权中放管结合的理念,让政府的服务功能得到提高。

材料表明在信息时代,互联网

①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②是现代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③使信息的传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④具有较高的互动性和共享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8.“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华严经》中的名句,大意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也不止一次告诫全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在今天更有分量也更有意义。

材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①相对稳定性②鲜明民族性③继承性④包容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9.(2016·北京文综)“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件经历过战争的铁器,诉说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和偶然;“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一副古旧的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朝时景,令后人触目伤怀……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

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

①可以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②是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④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16—2017辽宁葫芦岛普高协作体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言:

“古建筑绝对是宝,而且越往后越能体会它的宝贵。

”该观点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A.古建筑的经济价值一般高于现代建筑B.古建筑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C.古建筑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人文价值D.古建筑造型优美,具有较强的观赏价值

21.(2016—2017学年福建宁德部分一级达标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据民政部统计,2016年清明节三天小长假期间,我国150个祭扫观察点共接待祭扫群众1338.7万人次,比2015年同期增长3.7%。

从文化角度看,清明祭扫属于()

A.传统文艺的继承B.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C.传统习俗的继承D.传统思想的继承

22.中国姓氏经历几千年的发展,至今仍在凝聚力量、促进团结、拼搏进取、传播文化等方面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这主要说明了传统文化()

①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其中的优秀思想,今天仍然显现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中 

④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3.“一种文化有了深厚的根,才能吸收外来文化。

唐朝民间佛经数十倍于儒经,但中国文化并未变成印度文化,因为我们有那么强有力的文化根基。

”上述观点旨在说明()

①要吸收外来文化的一切成果②要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③文化创新要保持本民族特色④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

A.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④

24.《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纪录片,该片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文化交流与碰撞,包容差异,将思考隐于绚烂的影像之中,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②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④实现文化繁荣必须消除民族间文化差异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5.《肘后备急方》的治疟验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一句给了屠呦呦以灵感,但用传统的“熬汤”的方法无法取得治疗疟疾的效果,屠呦呦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在低温下成功抽取青蒿提取物,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

以下说法恰当的是()

A.从《肘后备急方》中获取灵感——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B.“熬汤”的方法无法取得治疟效果——对落后文化要自觉地加以改造

C.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D.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6.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没有创新,文化就会萎缩,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

而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基础,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