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41197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C)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D)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C)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D)

A.生产力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7.上层建筑是指(D)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8.社会形态是(B)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B)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C)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形态的更替

D.科技的进步

11.社会革命根源于(D)

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C)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实现社会公平

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D)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14.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C)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15.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C)

A.阶级斗争史

B.思想发展史

C.劳动发展史

D.文化发展史

16.阶级实质上是一个(B)

A.思想范畴

B.经济范畴

C.政治范畴

D.文化范畴

17.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C)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1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B)

A.占人口大多数

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具有先进思想

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19.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A)

A.经济条件

B.法律制度

C.传统观念

D.文化水平

20.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C)

A.纯粹偶然的

B.纯粹必然的

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

21.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B)

A.古为今用方针

B.历史分析方法

C.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

D.全盘否定的分析方法

22.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C)

A.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

B.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

C.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

D.社会中的每个人不都是“合力”的一部分

23.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

A.生产关系

B.血缘关系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

24.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可以(C)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

25.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D)

A.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才能实现

B.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

26.劳动过程是劳动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

劳动的一般性质是指(C)

A.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B.劳动者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C.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D.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27.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B)

A.地理环境

B.生产劳动

C.社会关系

D.社会意识

28.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D)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29.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A)

A.制造使用工具

B.具有宗教信仰

C.具有语言文字

D.具有思想意识

30.社会各种矛盾中最基本的是(A)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关系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D.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

31.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

这一事实说明(B)

A.意识产生物质

B.意识转化为物质

C.意识决定物质

D.意识来源于物质

3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是(D)

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B.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D.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3.旧唯物主义之所以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是因为(C)

A.唯物论与辩证法相脱离

B.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C.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D.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不承认意识的能动性

34.中国有句古话:

“民以食为天”。

从哲学上讲,这句话说明(A)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

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5.社会生产方式是(D)

A.社会关系的总和

B.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的总和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36.人类社会物质性的集中体现是(A)

A.生产方式

B地理环境

C.人口

D.生产力

37.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D)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38.恩格斯说过:

“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这说明(B)

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

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

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39.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它(A)

A.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B.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具有相对独立性

D.具有历史继承性

40.错误的社会意识之所以错误,原因在于它(B)

A.纯粹是主观臆想,其内容与客观实际毫无关系

B.落后于客观实际,不能对实践产生影响

C.是对社会存在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D.脱离多数人的觉悟程度,不能为多数人所接受

41.一个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C)

A.大多数赞成的意识形态

B.历史创造者的意识形态

C.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D.被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42.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是标志人类(A)

A.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的范畴

B.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创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能力的范畴

C.利用、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

D.进行政治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

43.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或基本要素是(D)

A.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生产工具

B.人的劳动、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C.人的劳动、生产资料和劳动资料

D.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44.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

A.劳动者

B.劳动对象

C.生产工具

D.科学技术

45.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

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者的素质

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46.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D)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D.分工协作关系

47.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既包括“骨骼系统”,又包括“血肉系统”,两者不可缺少。

社会的“骨骼”系统是指(A)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

48.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

A.国家政权

B.政治法律思想

C.道德、艺术

D.政党

49.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C)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发展水平

50.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首次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总则,这是继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后,又一次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一部重要的中国法律。

这标志着(D)

A.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

B.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

C.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

D.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升华

51.社会形态是(B)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统一体

D.文化和文明的统一体

52.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根源在于(A)

A.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相统一的过程

B.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

C.社会形态更替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

D.社会形态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

53.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大形态。

它们是(D)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时间经济社会

B.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D.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

54.恩格斯指出:

历史发展“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实,这个结果又可以看做一个作为整体地、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作用的力量的产物。

所以以往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

”这说明(D)

A.社会发展是由多种力量最终决定的

B.社会发展规律是自发实现的

C.社会规律同自然过程的规律是相同的

D.社会发展像自然一样有自己的客观规律

55.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选择性是指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所表现的自主性、目的性。

这个“可能性空间”(C)

A.是由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生产力等既定条件决定的

B.是由社会历史过程中的多种随机现象构成的

C.体现了历史发展中偶然因素的重要作用

D.体现了历史发展中必然因素的重要作用

56.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D)

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为掠夺

B.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

C.剩余产品的出现

D.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

57.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C)

A.劳动者

B.劳动对象

C.科学技术

D.管理方式

58.“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B)

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己决定的

D.人的自我保存和发展是历史原动力

59.马克思说:

“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这句话说明(A)

A.社会关系决定人的社会地位

B.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

C.人的本质是从所有个体的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

D.社会关系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

60.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D)

A.人的自身需要

B.人类的共同利益

C.人的自然属性

D.人的社会关系

61.唯物史观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只有把人看作是现实的人,才能正确把握人及其活动的本质,把握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人的本质是现实的人之所以存在的内在根据,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C)

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

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自由理性的外化

62.马克思说:

“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人的才能(B)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存在包括(ABC)

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

B.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

C.经济关系

D.全部社会关系

E.社会生活的精神生产活动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ABCD)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E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3.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CD)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

B.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E.意识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4.马克思说:

“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段话说明(ABCD)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E.在一定程度上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5.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这是因为(ACDE)

A.生产方式是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

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6.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这是因为(ABCE)

A.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人口生产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C.人口生产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D.人口生产不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E.人口生产的社会形式受生产方式制约

7.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AB)

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

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E.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水平

8.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AB)

A.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

B.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

C.社会形态是永恒的不变的

D.社会形态是超社会的、超历史的

E.社会形态是由偶然因素所决定的

9.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CD)

A.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

B.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

C.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D.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E.指出阶级斗争只有暴力革命一种形式

10.“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ACD)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B.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

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E.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史观

11.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这是因为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ABCD)

A.是发展变化的

B.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C.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全部社会生活

D.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及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12.面临环境被污染,人类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这是因为(AD)

A.地理环境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

B.地理环境直接决宠社会的发展

C.地理环境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发展的方向

D.地理环境通过物质生产制约社会发展

13.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以下选项内容正确的是(ABD)

A.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

B.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

C.社会意识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

D.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本质上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意识形态

14.社会意识形态(ABC)

A.是反映社会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社会意识形式

B.随着社会存在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

C.在阶级社会中有鲜明的阶级性

D.对社会存在不具有相对独立性

1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ABD)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本质

D.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6.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依赖性,这是因为(ABC)

A.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

B.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C.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其根源深深地埋藏于经济的事实之中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7.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主要表现在(BCD)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蔡写

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

C.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18.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力(AB)

A.具有客观现实性

B.具有社会历史性

C.表示人和社会的关系

D.是生产的社会形式

19.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不可分割地相互联系着的。

生产关系(ABD)

A.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B.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C.是物质生产过程中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D.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20.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这是因为(ABD)

A.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B.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C.它决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D.它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2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正确反映两者关系的是(CD)

A.生产力是生产的社会形式

B.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物质内容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22.国家是(ABD)

A.一个历史范畴

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C.社会存在的核心

D.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23.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主要表现有(BC)

A.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物质内容

B.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C.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D.生产力是生产的社会形式

24.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既包括“骨骼系统”,又包括“血肉系统”,两者不可缺少。

社会的“血肉系统”是指(CD)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

25.经济基础(ABC)

A.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B.其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

C.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

D.其性质由国家性质决定

26.上层建筑(ABC)

A.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B.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C.其性质由经济基础决定

D.观念上层建筑在整个上层建筑中居主导地位

27.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BCD)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政治法律制度

C.国家政权

D.社会风俗习惯

28.以下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是(ACD)

A.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

B.语言

C.道德、艺术

D.法庭、监狱

29.以下选项中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是(ABC)

A.政治法律思想

B.道德

C.艺术

D.政党

30.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表现在(BD)

A.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B.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

D.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及其方向

31.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ABC)

A.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

B.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

C.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

D.可以脱离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和水平

3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

二者的关系是(AC)

A.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B.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会立即导致上层建筑各个部分相应的变化发展

C.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是巨大的,可以决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33.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深刻含义主要是指(AB)

A.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体系

B.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C.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界发展规律是等同的

D.人类有可能像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界那样,用精确的眼光研究人类社会及其发展

34.社会形态更替规律的客观性并不否定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包含的意思是(ABD)

A.社会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向确定对象的创造性活动

B.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C.多数人的意愿可以自由选择社会制度

D.历史的选择、社会形态更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