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39548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骨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骨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骨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骨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骨基.docx

《骨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基.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骨基.docx

骨基

骨擦音是骨折的主要体征之一。

无嵌插的完全性骨折,当摆动或触摸骨折的肢体时,两断端互相摩擦可发生音响或摩擦感,称骨擦音(感)。

弹性固定关节脱位后,骨端保持在特殊的位置,施外力可轻微的被动活动,但有弹性阻力,外力解除后,脱位的骨端又恢复原来的特殊位置,称为弹性固定。

内伤是指脏腑损伤及损伤所引起的气血、经络、脏腑功能紊乱而出现的各种损伤内证,称之内伤。

慢性劳损指由于劳逸过度或体位不正而外力又经年累月作用于人体所致的病证,称之慢性劳损。

闭合性损伤指受钝性暴力损伤受伤部位的皮肤或粘膜无破损,外部无创口者,称为闭合性损伤。

筋是指筋络、筋膜、肌腱、韧带、肌肉、关节囊、关节软骨等的总称。

异常活动在肢体没有关节处出现了类似关节的活动,或关节原来不能活动的方向出现了活动,多见于骨折或韧带断裂。

陈伤又称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又因某些诱因,隔一定时间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开放性损伤根据受伤部位的皮肤或粘膜是否破损,可将损伤分为开故性损伤与闭合性损伤。

开放性损伤是指由于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使皮肤粘膜破损,而有创口流血,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关节盂空虚原来位于关节盂的骨端脱出,致使关节盂空虚,关节头处异常位置,这是脱位的特征。

肘内翻畸形指各种原因引起肘部携带角变小、消失甚至出现向内翻的角度。

疼痛弧嘱患者肩外展或被动外展其上肢,当外展60~120°范围时,冈上肌腱在肩峰下摩擦,肩部出现疼痛为阳性,这一特定区域的外展痛,称为疼痛弧。

半侧脊髓损害综合征损害节段以下同侧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两侧触觉往往不受影响,同时伴有同侧运动功能障碍。

称为“半侧脊髓损害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腕管内压力增高,使正中神经受压,出现功能障碍。

“K”形腿和“X”形腿单侧出现膝外翻畸形称“K”形腿;两侧膝关节外翻畸形称“X”形腿。

携带角正常人体上臂的纵轴与前臂的纵轴相交,在肘部形成一个外翻角,称为携带角,男性5一10°,女性10~15°。

疼痛弧嘱患者肩外展或被动外展其上肢,当外展60一120°范围时,冈上肌腱在肩峰下摩擦,肩部出现疼痛为阳性,这一特定区域的外展痛,称为疼痛弧。

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表现为患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轻度下陷,面部无汗。

足外翻畸形足趾向外偏斜合并第l跖骨内翻,第1、2跖骨间隙增宽,第l跖骨头内侧皮下常有增厚的滑囊,常伴有平足。

膝关节绞锁征患者坐位或仰卧位,嘱其膝关节屈伸活动数次,若出现关节疼痛且不能屈伸,即为阳性,表明因半月板撕裂、移位而发生膝关节绞锁。

死骨血运中断且在X线片上表现为骨质破坏区内无骨结构的致密阴影,称为死骨。

关节穿刺术是指以空心针刺入关节腔,达到吸出关节内容物,注入药物或造影对比剂等目的的一项医疗技术。

压颈试验即奎肯试验,是压迫颈静脉,以检查脊髓蛛网膜下腔有无梗阻,及梗阻程度的试验方法。

纤维性强直虽然临床上患肢关节功能已经丧失,但X线片上仍可见不同程度变窄的关节间隙,且无骨小梁贯通其间的关节强直,称之为纤维性强直。

常见于骨关节结核,须结合临床确诊。

插入电位在向肌肉插入或移动针状电极时,能引起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若干肌纤维构成一个机能单位)短暂的放电,这种瞬间电位变化,称为插入电位。

副骨是指由于某一骨骼的多个骨化中心在发育过程中没有合并,以致形成多出一块或几块骨,也可以由一个额外独立的骨化中心发育而来。

以腕部及跗骨中多见。

生长障碍线也称发育障碍线,在骨端有时可以看到一条或数条平行的横行致密线,在髌骨表现为弯曲线状阴影。

生长障碍线形成原因尚不明。

骨质疏松指一定的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

X线表现为骨端松质骨的骨小梁变小,数目减少,间隙增宽,骨干部骨皮质变薄,髓腔增宽,故骨密度明显减低。

关节游离体又称关节鼠,系由碎裂的关节软骨、关节面脱落的碎块或滑膜所形成。

若游离体含钙质,则关节腔内可见到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状密度增高的阴影,不含钙质的游离体。

需通过关节特殊造影,方能显出病变。

电静息肌肉完全松弛后,不出现肌电位,肌电图上呈一条直线,称电静息。

有衬垫石膏这种石膏衬垫较多,即将整个肢体先用棉花或棉纸自上而下全部包好,然后外面包石膏绷带。

有垫石膏患者较为舒适,但固定效果略差,多用在手术后作固定用。

手法是医者用指、掌、腕、臂的劲力结合身功或辅以器械随症运用各种技巧,作用于筋骨,以及通过经络、穴位由表入里,从而达到整复疗伤、祛病强身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

手摸心会是指在骨折整复前,术者必须用手触摸骨折部位,触摸时先轻后重,由浅及深,从远到近,两头相对,确实了解骨折端在肢体内移位的具体方位,结合X线片所显示的骨折端移位情况,在头脑中构成一个骨折移位的立体形象,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外固定器固定是指应用骨圆针或螺纹针穿入骨折远近两端骨干上,外用固定器使骨折复位并固定。

布托牵引是指利用厚布或皮革按局部体形制成各种兜托,托住患部,再用牵引绳通过滑轮连接兜托和重量进行牵引。

皮肤牵引是指牵引力通过对皮肤的牵拉而使作用力最终到达患处,并使其复位、固定与休息的技术。

夹板超关节固定适用于关节内或近关节处骨折,其夹板通常超出关节处2~3cm,以能捆住扎带为厦。

平衡固定牵引架由1枚斯氏针穿过股骨髁上,在大腿根部套l固定圈,由外侧连接伸缩杆,治疗股骨干骨折。

坎离砂是用铁砂加热后与醋水煎成药汁搅拌后制成,临用时加醋少许拌匀置布袋中,数分钟内会自然发热,热熨患处,适用于陈伤兼有风湿症者。

清创术把污染的创口经过手术处理,使其转变为清洁创口的方法。

封闭疗法是在损伤或有病变的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物或加适当的其他药物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

练功疗法又称功能锻炼,是我国人民通过肢体运动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一种有效方法。

物理疗法应用各种物理因素作用于人体,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药物疗法是在对损伤作出正确诊断以后,运用祖国医药学理论选择方药,内、外应用,治疗骨伤科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

损伤外治法是指对损伤局部进行治疗的方法,在伤科治疗中占着重要的地位。

药粉即散剂又称掺药。

药粉的配制是将药物碾成极细的粉末,收贮瓶内备用。

使用时或将药粉直接掺于伤口处,或置于膏药上,将膏药烘热后贴患处。

光疗法利用日光或人工光线(红外线、紫外线等)预防和治疗疾病以及促进机体康复的方法。

骨移植术是身体某处骨骼或关节发生病变,经过手术处理后,还须将采自健康骨骼的骨质放于该处,以促进骨质愈合的一种手术。

损伤的病因:

外因(外力所伤、外感六淫及邪毒感染),内因(年龄、体质、解剖结构、病理因素、职业工种)。

局部症状:

一般症状:

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特殊症状:

①筋骨损伤症状:

骨折特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脱位特征(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等。

②脏腑损伤症状:

颅胸腹等内脏损伤症状

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是损伤共有的症状。

但临床上则有偏重。

四诊问诊、望诊、闻诊、切诊

骨和关节检查

测量检查

(一)角度测量

1.常见的记录方法

(1)中立位0°法:

先确定每一个关节的中立位为0°。

例如,肘关节完全伸直时定为0°,完全屈曲时为140°。

(2)邻肢夹角法:

以两个相邻肢段所构成的夹角计算。

例如,肘关节完全伸直时定为180°,屈曲时为40°,则关节活动范围为180°~40°=140°。

2.人体各关节功能活动范围

(1)颈部:

先置于中立位,颈部活动度为:

前屈35~45°,后伸35~45°,左右侧屈各45°左右旋转各60~80°。

(2)腰部:

采取直立、腰伸直自然体位,其活动度为:

前屈90°,后伸30°,左右侧屈各30,左右旋转各30°。

(3)肩关节:

先置于中立位,其活动度为:

前屈90°,后伸45°,外展90°,内收40°,内旋80°,外旋30°,上举90°。

(4)肘关节:

先置于中立位,其活动度为:

屈曲140°,过伸0~10°,旋前80~90°,旋后80°~90°。

(5)腕关节与手:

腕关节先置于中立位。

其活动度为:

背伸35~60°掌屈50°~60°,桡偏25°~30°,尺偏30°~40°。

掌指关节先置于中立位,其活动度为:

掌指关节屈曲60~90°,伸直为0°近节指间关节屈曲90°,伸直0°;远节指间关节屈曲60~90°,伸直0°。

掌拇关节先置于中立位,其活动度为:

掌侧外展70°;对掌,注意拇指横越手掌之程度;屈曲,掌拇关节20一50°,指间关节90°;内收,伸直位与食指桡侧并拢。

(6)髋关节:

先置于中立位,其关节活动度为;屈曲145°(仰卧位屈膝屈髋),后伸40°(俯卧位后伸),外展30~45°,内收20~30°,内旋40~50°(屈膝90°位),外旋40~50°(屈膝90°位)。

(7)膝关节:

先置于中立位,其活动度为:

屈曲145°,伸直0°(可超伸10°),当膝关节屈曲时内旋约10°,外旋20°。

(8)踝、足部:

踝关节先置于中立位,其活动度为:

背伸20~30°,跖屈40一50°;跟距关节内翻30°,外翻30一35°;跖趾关节背伸约45°,跖屈约30~40°。

(二)长度测量

测量时应将肢体置于对称的位置上。

测量时先定出测量标志。

四肢长度测量方法如下:

1.上肢长度从肩峰至桡骨茎突尖(或中指尖)。

(1)上臂长度:

肩峰至肱骨外上髁。

(2)前臂长度:

肱骨外上髁至桡骨茎突,或尺骨鹰嘴至尺骨茎突。

2.下肢长度髂前上棘至内踝下缘,或脐至内踝下缘(骨盆骨折或髋部病变时用)。

(1)大腿长度:

髂前上棘至膝关节内缘。

(2)小腿长度:

膝关节内缘至内踝下缘,或腓骨小头顶点至外踝下缘。

运动检查

非正常步态

(1)抗痛性步态:

患足刚落地,即迅速转为健足起步,以减少患肢承重,减轻疼痛。

(2)短肢性步态:

患侧下肢短缩超过3cm,骨盆及躯干发生倾斜。

患者以患侧足尖着地或屈曲健侧膝关节行走。

(3)强直性步态:

一侧髋关节在伸直位强直时,患者需转动整个骨盆,使患侧下肢向前迈步。

双侧髋关节强直时,除转动骨盆外,患者依靠膝、踝关节迈小步。

膝关节在伸直位强直,走路时健侧足跟抬高或患侧骨盆升高,患肢向外绕一弧形前进。

(4)剪刀式步态:

见于大脑性痉挛性瘫痪。

步行时两腿前后交叉前进。

(5)摇摆步态:

见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或臀中肌麻痹.患侧负重时,躯干向患侧倾斜。

双侧臀中肌麻痹或髋关节脱位时,躯干交替向左右倾斜,又称鸭步。

(6)臀大肌麻痹步态;患者以手扶持患侧臀部并挺腰,使身体稍向后倾行走。

(7)股四头肌瘫痪步态:

患者行走时用手压住患侧大腿前下方,以稳定膝关节。

头部检查法

分离试验医者一手托住患者颏下,另一手托住枕部,然后逐渐向上牵引头部,如患者感到颈部和上肢的疼痛减轻,即为阳性.提示颈椎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受压。

2.挤压试验患者取坐位,医者双手手指互相嵌夹相扣,以手掌面下压患者头顶,两前臂掌侧夹于患者头两侧以保护,不使头颈歪斜。

当双手向下挤压时,颈部或上肢出现疼痛加重,即为阳性。

检查时对疼痛予以定位。

3.屏气收腹试验又称凡尔赛凡(Valsalva)试验。

检查时嘱患者屏住呼吸,收缩腹部肌肉以增加腹压,此时患者颈部出现疼痛,即为阳性。

提示颈椎管内有占位性病变(颈椎管内肿瘤)。

4.吞咽试验患者取坐位,嘱其作吞咽动作,如出现吞咽困难或疼痛,本试验为阳性。

常见于咽后壁脓肿,颈椎前血肿等。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患者坐位,头微屈。

医者立于患者被检查侧,一手置该侧头部,推头部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作相对牵引,此时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则视为阳性。

颈椎综合征患者常出现该试验阳性。

胸腰部检查法

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位,双下肢伸直靠拢。

嘱患者先将一侧下肢伸直抬高到最大限度,然后放回检查床面,再如此检查另一侧下肢,两侧作对比,正常时腿和检查床面之间的角度约80°。

当任一侧腿抬高过程中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和抬高幅度受限时,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提示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综合征、椎管内肿瘤等病变。

2.仰卧屈膝屈髋试验患者仰卧位,两腿靠拢,嘱其尽量屈髋、屈膝。

医者双手按压患者双膝,使大腿尽量靠近腹壁,此时腰骶部呈被动屈曲状态。

如腰骶部出现疼痛,本试验为阳性。

表明腰骶韧带有损伤或腰骶关节有病变。

3.拾物试验本试验主要用于检查小儿脊柱前屈功能有无障碍。

先取一物置于地面,让小儿拾起,注意观察其拾物的姿势。

如直立弯腰拾物为正常。

当脊柱有病变(脊柱结核),腰不能前屈时,患儿屈髋、屈膝,腰部板直,一手扶住膝部下蹲,用另一手拾物。

此为拾物试验阳性

骨盆检查法

1.骨盆挤压试验患者仰卧位,医者两手分别于髂骨翼两侧同时向中线挤压骨盆,如发生疼痛,即为骨盆挤压试验阳性,提示骨盆有骨折或骶髂关节有病变。

2.骨盆分离试验患者仰卧位,医者两手分别置于两侧髂前上棘前面,两手同时向外下方推压,若出现疼痛,即为骨盆分离试验阳性,表明有骨盆骨折或骶髂关节病变。

3.斜扳试验患者仰卧,一侧腿伸直,另一侧腿屈髋、屈膝各90°,医者一手扶住该侧屈曲的膝部,另一手按住同侧肩部,医者用扶膝部的手推患者的腿内收并使该侧的髋关节内旋,如骶髂关节发生疼痛,本试验即为阳性。

肩部检查法

1.搭肩试验又称杜加(Dugas)试验,主要检查肩关节有无脱位。

检查时先嘱患者屈肘,将手搭于对侧肩上,如果手能搭到对侧肩部,且肘部能贴近胸壁为正常。

若手能搭到对侧肩部,肘部不能靠近胸壁;或肘部能靠近胸壁,手不能搭到对侧肩部,均属阳性征。

2.疼痛弧试验嘱患者肩外展或被动外展其上肢,当外展到60~120°范围时,冈上肌腱在肩峰下摩擦,肩部出现疼痛为阳性,这一特定区域的外展痛称疼痛弧。

3.冈上肌腱断裂试验嘱患者肩外展,当外展30~60°时可以看到患侧三角肌明显收缩,但不能外展上举上肢,越用力越耸肩。

若被动外展患肢越过60°,则患者又能主动上举上肢。

这一特定区的外展障碍为阳性征,说明存在冈上肌腱的断裂或撕裂。

肘部检查法

正常人体上臂的纵轴与前臂的纵轴相交,在肘部形成一个外翻角,称为携带角,男性5一10°,女性10一15°。

(1)肘外翻:

因肘部骨骼先天性发育异常,肱骨远端骨折复位不良或损伤了肱骨远端骨骺,在生长发育中逐渐形成畸形,肘部携带角超过15°,即为肘外翻畸形。

(2)肘内翻:

因肱骨髁上骨折复位不良形成发育型畸形,或创伤中损伤了肱骨远端骨骺造成生长发育障碍,引起肘部携带角变小、消失甚至出现向内翻的角度,即为肘内翻畸形。

(3)肘部其他畸形:

肱骨髁上骨折复位不良可造成肘部后突畸形,肘关节结核可形成竹节样畸形;肘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形成梭形畸形;大骨节病可形成肘关节粗大畸形等。

1.腕伸肌紧张试验检查时一手握住患者肘部,屈肘90°,前臂旋前位,掌心向下半握拳,另一手握住手背部使之被动屈腕,然后于患者手背部施加阻力,嘱患者伸腕,此时肱骨外上髁处发生疼痛则为阳性,表明有肱骨外上髁炎。

腕和手部检查法

腕和手部畸形

(1)腕部餐叉样畸形:

发生于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

(2)爪形手:

若因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所致,出现掌指关节过伸,近端指间关节屈曲畸形。

由尺神经损伤所致,则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半屈曲,无名指、小指不能向中间靠拢,且小鱼际肌萎缩。

(3)铲形手:

由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合并损伤所致,表现为大、小鱼际肌萎缩,掌部的两个横弓消失,掌心变为扁平,状如铲形。

(4)腕下垂:

桡神经损伤后,前臂伸肌麻痹,不能主动伸腕,形成腕下垂。

此外,外伤性伸腕肌腱断裂亦可出现垂腕畸形。

(5)锤状指:

主要由指伸肌腱止点及附近断裂,或止点处发生撕脱骨折,引起远端指间关节屈曲,不能主动伸指,形成锤状。

髋部检查法

1.髋关节承重机能试验又称存德林伯(Trendelenburg)试验。

检查时患者直立位,背向医者,嘱患者单腿站立,并保持身体直立,当一腿离开地面时,负重侧的臀中肌立即收缩,将对侧的骨盆抬起,表明负重侧的臀中肌功能正常,本试验为阴性。

如不负重一侧的骨盆不抬高,甚至下降,表明负重侧的臀中肌无力或功能不全,此为本试验阳性。

2.蛙式试验多用于幼儿,检查时患儿仰卧,使双膝双髋屈曲90°,医者使患儿双髋作外展、外旋至蛙式位,双下肢外侧接触到检查床面为正常,若一侧或两侧下肢的外侧不能接触到床面,即本试验为阳性,提示可能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膝部检查法

膝关节畸形正常的膝关节有5~10°的生理外翻角,若超过15°则为膝外翻畸形.如单侧出现膝外翻畸形称“K”形腿;两侧膝外翻畸形称“X”形腿。

反之,正常生理外翻角消失,形成小腿内翻畸形,若为两侧称“O”形腿。

正常的膝关节伸直可有0~10°的过伸,如过伸超过15°,则称为膝反张畸形。

1.回旋挤压试验又称麦克马瑞(McMurray)试验,检查时患者仰卧,医者一手握足,一手固定膝关节,使患者膝关节极度屈曲,尽力使胫骨长轴内旋,并向内推挤膝关节使其外翻,小腿外展,慢慢伸直膝关节。

如果膝关节外侧有弹响和疼痛,即本试验为阳性,表明外侧半月板有损伤。

按上述原理作反方向动作,使膝关节外旋内翻,小腿内收,然后伸直膝关节,如果有弹响和疼痛,即为阳性征,表明内侧半月板有损伤。

2.膝侧副韧带损伤试验检查时患者仰卧位,膝关节伸直,如检查内侧副韧带,医者一手置患者膝外侧推膝部向内,另一手拉小腿外展,这时产生松动感和内侧疼痛,即为本试验阳性,表明膝内侧副韧带损伤或撕裂。

反之,检查外侧副韧带有无损伤或断裂。

3.抽屉试验检查时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90°,医者用大腿压住患者的足背,双手握住小腿近端用力前后推拉。

如果小腿近端向前移动,表明前交叉韧带断裂;反之,有向后过多的移动,表明后交叉韧带断裂。

用来检查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特殊实验有:

膝关节研磨实验、回旋挤压实验、半月板重力实验、屈膝旋转实验。

踝与足部检查法

足踝部畸形

(1)马蹄足:

行走时前足着地负重,踝关节跖屈位,足跟悬起。

(2)仰趾足:

行走时足跟着地负重,踝关节保持在背伸位,前足仰起。

(3)内翻足:

足底向内翻转,行走时足背外侧缘着地。

(4)外翻足:

足底向外翻转,行走时足内侧缘着地。

(5)扁平足:

足纵弓塌陷变平,足跟外翻,前足外展。

(6)高弓足:

足的纵弓异常升高,行走时足跟和跖骨头着地。

跟轴线测量时,若跟骨轴线向小腿正中外侧或内侧偏斜,表明有足内翻或外翻畸形。

足指数测定足平放桌上,自足最高处到桌面的距离为足弓高度;自足跟到第2趾尖的长度为足长度。

正常足指数=

足弓高度×100

≈29~31

足长度

扁平足指数小于29,严重者指数在25以下,高弓足指数大于3l。

踝关节背伸试验本试验以鉴别腓肠肌与比目鱼肌挛缩。

若伸膝或屈膝时,踝关节均不能背伸,说明比目鱼肌挛缩。

若屈膝时踝关节能背伸,伸膝时踝关节不能背伸,说明腓肠肌挛缩。

神经功能检查法

肌力检查

肌张力在静止状况时肌肉保持一定程度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

肌力指肌肉主动运动的力量、幅度和速度,检查及测量方法如下:

1.肌力检查肌力检查可以测定肌肉的发育情况和用于神经损伤时的定位,对神经、肌肉疾患的治疗和预后也有一定的价值。

肌力测定一般可用莱节主动运动及在此基础上加以阻力的方法以判断肌力是否正常、稍弱、弱、甚弱或完全丧失。

2.肌力测定标准可分为以下六级:

0级肌肉无收缩。

1级肌肉有微弱收缩,但不能移动关节。

2级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在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吸引力。

3级肌肉收缩能对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抵抗阻力。

4级肌肉收缩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能抵抗一定强度的阻力。

5级肌肉收缩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

胸锁乳突肌肌力测定患者头向一侧倾斜,脸转向对侧,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或平卧位嘱患者抬头,医者给予阻力。

胸大肌、胸小肌肌力测定嘱患者肘关节稍屈曲,上肢外展,然后内收上臂,医者给予阻力。

前锯肌肌力测定嘱患者面对墙壁,上肢伸直,做推墙动作,医者用手触摸前锯肌的收缩,并观察肩胛骨有无离开胸廓而突起。

冈上肌肌力测定嘱患肩外展。

医者给以阻力。

冈下肌肌力测定嘱患者肘关节屈曲,再使上臂外旋,医者给以阻力.

肱二头肌、肱肌、喙肱肌肌力测定嘱患者前臂置旋后位,然后屈肘,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并分别触摸肱二头肌及肱肌之收缩。

肱三头肌、肘后肌肌力测定肩外展肘屈曲,作抗阻力伸肘动作,并触摸肱三头肌、肘后肌之收缩。

三角肌肌力测定嘱患者将上肢外展由15°至90°,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骨间背侧肌肌力测定以患者中指为中心,嘱其将食指、无名指、小指分开,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骨间掌侧肌肌力测定以患者中指为中心,先将食指、无名指和小指伸直并分开,再嘱患者将食指、无名指、小指向中指靠拢,医者给以阻力。

拇长展肌肌力测定嘱患者外展并稍伸直拇指,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拇短伸肌肌力测定嘱患者伸直拇指近端指节,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拇长伸肌肌力测定嘱患者拇指末节伸直,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髂腰肌肌力测定患者坐位或仰卧位,先屈曲膝关节,再作屈髋动作,医者给以阻力。

臀大肌肌力测定患者俯卧位,小腿屆曲,大腿后伸,不能完成此动作。

股四头肌肌力测定患者坐位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嘱其伸直膝关节,医者给以阻力。

缝匠肌肌力测定患者坐位,膝关节半屈曲位,嘱其外旋大腿,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并触摸该肌肉的收缩。

臀中肌肌力测定患者侧卧位,下肢伸直内旋,大腿作外展动作,医者给以阻力,并触摸肌肉收缩。

收缩运动时能使肘关节屈曲的肌肉:

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

收缩运动时能使腕关节背伸的肌肉:

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

髋关节外旋肌包括:

孖肌、梨状肌、闭孔内肌

收缩运动时能使膝关节屈曲的肌肉:

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收缩运动时能使踝关节跖屈的肌肉:

腓肠肌、比目鱼肌、胫骨后肌

临床意义

肌麻痹运动神经元损害,可产生肌力减退或丧失,出现部分或完全瘫痪。

肌萎缩肌肉萎缩多见于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而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则无明显肌肉萎缩,但如瘫痪过久,可出现废用性肌萎缩。

肌张力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时,肌张力减低;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时,肌张力增高。

反射

生理反射:

肱二、肱三头肌腱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提睾反射

病理反射:

弹手指征、划趾实验、捏腓肠肌实验、踝阵挛、髌阵挛

四肢神经损伤检查

桡神经损伤引起前臂伸肌群麻痹和手臂桡侧两个半手指感觉障碍。

尺神经损伤引起小鱼际肌麻痹和手掌尺侧一个半手指感觉障碍。

正中神经损伤引起大鱼际肌麻痹和手掌桡侧三个半手指感觉障碍。

股神经损伤引起小腿内侧皮肤感觉麻木和屈髋、屈膝功能障碍。

坐骨神经损伤引起小腿外侧及足部感觉迟钝或消失。

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腓总神经损伤引起足背皮肤感觉消失和左侧拇趾不能背伸、足下垂,不能背伸、内翻和外翻。

影像学检查

软组织疾患X线的基本表现

软组织高密度影象可因金属异物、药物或离断的碎骨片等造成密度较高的影象。

软组织内气体象因气胸、气性坏疽或缝合口残存气体等所致。

于皮下、肌肉束间或肌肉内出现多数泡沫状透亮象。

四肢骨疾患的X线表现

骨质软化:

为骨骼内骨样组织钙化不全,使骨骼失去硬度而软化。

X线表现除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变细、骨的密度减低以外,骨结构显示模糊,而且可由于骨骼软化而引起持重骨骼变形。

骨质破坏:

呈现比较局限的骨质缺损,X线表现为局部的骨质密度减低,骨皮质与骨小梁模糊以至消失。

骨质增生硬化:

为在一定的单位体积内骨量增多,与骨质疏松成相反改变。

X线表现骨干皮质增厚,轮廓增粗,髓腔变窄。

松质骨骨小梁增多增粗,甚至硬化致密失去其海绵状的结构。

此外,骨质外缘由于机械性刺激,骨刺生长或骨赘形成,多见于椎骨、跟骨及关节面边缘。

关节疾患的X线表现

关节骨质增生和硬化X线表现为关节面有唇样变、骨刺形成、附着韧带钙化或骨化、关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