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有关内容总结如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35250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你好有关内容总结如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你好有关内容总结如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你好有关内容总结如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你好有关内容总结如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你好有关内容总结如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你好有关内容总结如下.docx

《你好有关内容总结如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你好有关内容总结如下.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你好有关内容总结如下.docx

你好有关内容总结如下

你好,有关内容总结如下:

溶液

重点难点:

溶质和溶剂的概念并能分辨溶质和溶剂.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均一性和稳定性).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1.有关溶液的概念

(1)悬浊液 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如含有大量泥沙的洪水.悬浊液静置后,固体小颗粒会成为沉淀.

(2)乳浊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如植物油注入水中,搅拌后得到的乳状浑浊液体.乳浊液静置后,会分层.如油层在上,水层在下.

(3)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均一是均匀的意思,稳定意味静置后不会产生沉淀和分层的现象.

在溶液里,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例如,CuSO4溶液中,水是溶剂,CuSO4是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都把水看作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2.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比较(见下表)

 

 

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

概念

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分散质的状态

固态

液态

固、液、气态

分散质微粒

许多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分子或离子

特征

不均一、不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

均一、稳定、透明

静置后

固体小颗粒会沉淀

分层

条件不变,不会沉淀或分层

应用

医疗方面,粉刷墙壁,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喷洒农药

化学反应,动植物的生理活动,医疗,农业生产等

实例

泥浆、石灰浆

油水混合物

食盐水、糖水、碘酒

共同点

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

 

3.使用溶液概念的注意事项

①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透明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还有其它许多物质的溶液,分别呈现不同的颜色.

②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之和.但溶液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和溶剂体积之和,这是受到分子间的间隔的影响.

③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的生成物.例如,将锌与适量稀硫酸反应,锌逐渐溶解,但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锌,而不是锌.也就是说,形成的溶液是硫酸锌的水溶液,而不是锌的硫酸溶液.又如,碳酸钙溶于稀盐酸,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钙.还有将蓝矾(胆矾)溶于水时,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铜,而不是胆矾.

【命题趋势分析】

本节重点考以下内容:

①有关溶液的判断;                  ②有关溶质、溶剂的判断;

③有关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④有关溶液的基本特征.

以上各内容常在选择题、填空题的题型里出现.

【基础知识精讲】

1.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

2.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在水里的物质

溶解性

不溶

不溶

状态

固、液、气

分散在水里的微粒

分子或离子

许多分子集合体

许多分子集合体

宏观特征

均一、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

表现现象

澄清、透明、不分层

浑浊分层、固体下沉

浑浊分层

相同点

都是混合物

 

2.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可根据溶液的名称来判断,一般溶质在前,溶剂在后.如氨水中溶质为氨气,溶剂为水.

当其他物质与水互溶时,无论水量有多少,水总是溶剂典型例题

例1 有下列物质:

①牛奶;②无水酒精;③澄清石灰水;④泥水;⑤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后的液体;⑥锌溶解在适量的稀硫酸中形成的液体,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溶液中的溶质分别是                       .

分析 此题是考查关于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同时要求区分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根据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概念和特征可知:

牛奶是乳浊液;泥水是悬浊液;澄清石灰水是溶液;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发生如下反应:

Ca(OH)2+CO2=CaCO3↓+H2O,由于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故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锌溶解在稀硫酸中存在反应:

Zn+H2SO4=ZnSO4+H2↑,生成的硫酸锌溶于水中形成硫酸锌溶液;无水酒精属于纯净物.

答案 ③⑥ Ca(OH)2 ZnSO4

 

例2 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不一定是混合物

B.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C.溶液是透明的,因此也是无色的

D.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就一定是溶液

分析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因此,“溶液不一定是混合物”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高锰酸钾是紫红色的.因此,说“溶液是无色的”是错误的.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就是溶液,如无水酒精、蒸馏水都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故D说法不正确.在溶液中,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因此,“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说法是正确的.

答案 B.

 

例3 一杯食盐溶液,实验测得其上部密度为ag/cm3,下部密度为bg/cm3,则a与b的关系是(   )

A.a=b     B.ab     D.无法确定

解析 根据溶液的基本特征,溶液中各处的密度相同.选A.

 

例4 按下列要求填空

①硫酸溶液中            是溶质,           是溶剂;

②蔗糖溶液中            是溶质,            是溶剂;

③碘酒中            是溶质,            是溶剂;

④铁和盐酸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中            是溶质            是溶剂.

分析 本题目的在于考查溶质和溶剂的辩证关系.判断溶质和溶剂要按以下原则.

(1)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2)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是溶质;不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都把水看作溶剂.如硫酸溶液中,溶质是硫酸,溶剂是水.

(3)两种物质相互反应后形成的溶液,生成的物质是溶质;

(4)根据溶液的名称来判断.

答案 ①硫酸、水 ②蔗糖 水 ③碘 酒精 ④氯化亚铁 水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重点难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能区别浓溶液和稀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变.

1.有关概念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理解这两个概念必须注意如下两点:

①首先要指明一定温度,一定的溶剂量.因为溶液饱和不饱和与温度有关,也与溶剂质量有关.例如,20℃时,31.6g硝酸钾溶解于100g水中得到饱和溶液.20℃时,31.6g硝酸钾溶解于110g水中则得到不饱和溶液;25℃时,31.6g硝酸钾溶解于100g水中也是不饱和溶液.所以讲溶液饱和或不饱和,一定要指明温度和溶剂质量.

②强调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例如,20℃时,31.6g硝酸钾溶解于100g水中得到氯化钠不饱和溶液.所以讲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一定要强调溶质.

(2)浓溶液和稀溶液 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含溶质多的溶液是较浓溶液.含溶质少的溶液是较稀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一般规律: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特殊溶质Ca(OH)2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和稀溶液的辨析

溶液的浓和稀,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是在两个不同角度来认识溶液的性质.溶液的浓稀,是指一定质量的溶液中含溶质的多少,多的则浓,少的则稀.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是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能否溶解溶质,能溶的为不饱和溶液,不能溶的为饱和溶液.例如,20℃时,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所得溶液既是饱和溶液,又是较浓溶液,若将30g硝酸钾在此温度下溶解在100g水中,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但仍为较浓溶液.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0.00024gBaSO4,此时所得溶液显然很稀,但它却是饱和溶液,若取0.0002gBaSO4在此温度下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既是不饱和溶液,也是稀溶液.

由此可见,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若同一温度下,同一种溶质溶解在同一种溶剂中,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高.

 

【命题趋势分析】

本节重点考查以下内容:

①有关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常在选择题中以判断对错的形式出现.

②有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的互相转化,常在选择题、填空题的题型里出现.

③溶液“浓”、“稀”跟溶液“饱和”、“不饱和”两组概念之间的关系与区别,常在选择题中以判断对错的形式出现.

 核心知识

【基础知识精讲】

1.概念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理解这两个概念:

(1)首先要指明一定温度,一定的溶剂量.在某种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中,对某种溶质来说饱和了,但若改变温度或改变溶剂量,就可能使溶液不饱和了.如室温下,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达到饱和,若升高温度或增大溶剂水量,原来饱和溶液就变为不饱和溶液.所以讲溶液饱和与否,首先要定下温度和溶剂量.

(2)强调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如温度T时,某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钠,但是也许还能继续溶解蔗糖,对于氯化钠来说溶液是饱和溶液,而对于蔗糖来说该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综上所述,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只有指明“一定温度”、“一定的溶剂量”、“对某种溶质而言”才有意义.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关系

一般规律: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特殊规律〔适用于Ca(OH)2〕: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典型例题

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物质X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物质Y

B.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分析 A的说法不正确,该溶液不能再溶解X,但未溶解Y,对Y而言,该溶液是不饱和的,能继续溶解Y.B的说法不正确,如微溶于水的Ca(OH)2,在一定温度时其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C的说法不正确,易溶于水的物质如NaCl、KNO3等,其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但是浓溶液.D的说法正确,改变温度、改变溶剂或溶质的质量,可以使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相互转化.

 

例2 在30℃时,某试管中盛有一定量的硝酸钾溶液,怎样用实验方法证明它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

分析 一定温度、一定质量的溶液,是否饱和应看它能否继续溶解该溶质.

答案 取少许硝酸钾固体加入该溶液中,观察硝酸钾是否溶解,若溶解,则原溶液是该条件下的不饱和溶液;若不溶解,则原溶液是该条件的饱和溶液.

 

例3 饱和溶液是指(   )

A.含溶质较多的溶液

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C.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D.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解析 饱和溶液的前提条件是:

①一定温度;②一定量溶剂.改变两条件其中之一,饱和溶液将发生变化.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的温度下”和“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例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确定某一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只要看溶液里是否有溶质即可

B.饱和溶液就是浓溶液

C.KNO3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D.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存在着转化关系

解析 对于硝酸钾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存在下列关系: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例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不能再继续溶解任何溶质

B.所有不饱和溶液都可以通过降低温度来达到饱和状态

C.对将要成为饱和状态的溶液,只要蒸发溶剂一定能成为饱和溶液

D.当某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的浓度不一定减小

解析 选项A是没有抓住饱和溶液的关键词:

“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该溶质若改变温度,在20℃时的NaCl饱和溶液升温至80℃,就能继续溶解NaCl;在同一温度下,饱和NaCl溶液还是可以继续溶解蔗糖等其他溶质的.

选项B对于大多数溶质而言,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降低温度来达到饱和状态,但有某些溶解性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的如Ca(OH)2温度降低了,原来是饱和状态的反而成为不饱和状态了.

选项C的错误是忽视了温度的变化,如20℃的KNO3溶液,即使是饱和的,但蒸发少量溶剂后保持一定的温度(如80℃)时,可能会成为不饱和溶液了.

选项D中,不仅注意到了溶质量的减少,同时也意识到了析出晶体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若是通过蒸发溶剂而析出晶体的,剩余溶液的浓度就与前者相同了.

 

溶解度

重点、难点:

1.建立溶解度的概念.

2.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性与溶解度在概念上的不同.

重点、难点解析: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在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时,要抓住五个要点:

①“在一定温度下”:

因为每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有一个对应的定值,但这定值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所以给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指出在什么温度下的溶解度才有意义.

②“在100g溶剂里”:

溶剂质量有规定的值,统一为100g,但并不是100g溶液,在未指明溶剂时,一般是指水.

③“饱和状态”:

所谓饱和状态,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的溶解达到了最大值.

④“所溶解的质量”:

表明溶解度是有单位的,这个单位既不是度数(°),也不是质量分数(%),而是质量单位“g”.

⑤“在这种溶剂里”:

就是说必须指明在哪种溶剂里,不能泛泛地谈溶剂.因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的溶解度是不相同的.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②温度的高低也是影响溶解度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2.溶解性与溶解度

溶解性和溶解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溶解性是指物质在某种溶剂中溶解能力的大小,常用易溶、可溶、微溶和难溶(不溶)粗略表示,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而溶解度是从定量的角度来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两者的关系为:

物质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溶解度/g(20℃)

>10

1~10

0.01~1

<0.01

 

本节课内容在中考中出现的几率很高,主要考查以下内容:

①有关溶解度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概念解决一些问题.

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利用溶解度曲线解答有关问题.

③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以上前三个内容常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

核心知识

【基础知识精讲】

1.溶解度

(1)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根据物质在20℃时溶解度的大小不同,把物质的溶解性通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概念粗略地来描述.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S)

①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S=

×100g

②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a.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b.温度的高低也是影响溶解度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只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③溶解度曲线可表示的几种关系:

a.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的数值.(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溶解度为多少)

b.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可比较相同温度下各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c.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d.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对应温度下几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是指气体在一定温度、压强为101KPa时溶解于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2.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计算

(1)根据:

温度一定时,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与饱和溶液质量成正比.

(2)基本计算公式:

若设溶解度为S,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A,溶剂质量为B,溶液质量为C(均以克为单位),则有:

 即:

S=

×100g

演变公式有:

 ②

典型例题

 

过滤和结晶

【重点难点解析】

重点:

用过滤和结晶分离混合物的一般原理.

难点:

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固体物质的混合的原理.

解析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在操作方法上许多方面相同,但对结果处理却有较大的差别.分离是将某种混合物的各成分分开,要求不论经过怎样的处理,发生怎样的变化,最终要得到原来给定的几种物质;提纯(即除杂)只要把杂质成分除去即可.提纯时注意以下几点:

①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②选用的试剂只能和杂质起反应,不能与欲提纯的主要成分反应;

③和杂质起反应所生成的产物和主要成分容易分离开来.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1)物理方法

①过滤法:

分离液体与固体的方法.

【命题趋势分析】

本节重点考查以下内容:

①有关过滤、结晶的适用范围;

②有关过滤、蒸发的仪器装置及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该节内容出题的形式具有多样性.核心知识

【基础知识精讲】

1.过滤和结晶

 

过 滤

结 晶

适应范围

除去液体中不溶性的固体杂质,或使纯净晶体与母液分离.

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混合物.

原理

固体颗粒大,不能通过滤纸或过滤层,而滤液可以通过滤纸或过滤层.

利用固体物质溶解性不同,以及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不同,使一种物质先结晶.

主要操作

用过滤装置过滤.

浓缩结晶,降温结晶.

联系

在分离混合物或提纯物质时两种方法往往同时使用.

2.结晶的方法

(1)蒸发溶剂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固体物质,如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2)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固体物质,如分离NaCl与KNO3的混合物,降温后首先析出KNO3的晶体.

 

3.粗盐提纯的步骤

(1)溶解; 

(2)过滤; (3)蒸发; (4)转移.典型例题

例1 除去KCl里混有的MnO2方法是                     .

答 溶解于水,过滤,将滤液蒸干.

②结晶法:

根据可溶于水的两种固体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而加以分离的方法.

 

例2 除去硝酸钾里混有少量氯化钠的实验方法是          .

答 溶解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得硝酸钾晶体.

③蒸馏法:

利用沸点不同分离互溶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例3 初步将酒精和水混合液分离的方法是            .

答 蒸馏.

④洗气法:

一般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种气体在水中或其它吸收剂中的溶解度或反应情况的差异加以提纯分离的方法.

 

例4 实验室用含少量碳酸钙的锌粒与盐酸反应制取氢气,这样制得的氢气中混有     、     、      气体杂质,提纯氢气的方法是让气体依次通过盛     、     的洗气瓶.

答 HCl;CO2;水蒸气;NaOH溶液;浓硫酸.

评注:

除HCl、CO2用NaOH溶液吸收属于化学方法.除去气体杂质所用试剂顺序不能颠倒,如若先用浓硫酸吸收水蒸气(干燥),再通过NaOH溶液除HCl、CO2,气体从溶液中逸出会带出水蒸气.

(2)化学方法

①逸出气体法:

试剂与杂质反应产生气体除杂质.

②产生沉淀法:

把杂质转化成沉淀过滤除去.

③置换法:

把杂质通过置换反应而除去.

④加热法:

杂质受热易分解,通过加热把杂质除去.

⑤转换法:

把杂质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主要成分.

 

例5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可选用的试剂是          .

答 稀H2SO4或CuSO4溶液.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重点难点解析】

重点难点: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体积、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计算.

溶液的稀释的计算.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

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综合计算.

 

1.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有关计算

(1)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为溶质的质量分数(W%).

溶质的质量分数W%=

×100%=

×100%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W%=

×100%

由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溶解度:

S=

×100g

其理由是取100g饱和溶液,含溶质Wg,含溶剂(100-W)g.由于溶解度随温度一定而定,所以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也随温度一定而定.

 

(2)关于溶液的稀释或蒸发浓缩的计算 这些计算一定要抓住溶液稀释(或浓缩)后溶质质量不变的原则.可根据如下公式计算:

浓溶液质量×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质量×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浓溶液质量+增加溶剂质量)×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由于溶液的质量=溶液体积×密度,因此,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体积×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4)许多化学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必须根据溶液的质量分数算出溶质质量,用溶质质量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

 

2.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比较(见下表)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意义

表示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度量,受温度等条件的影响

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含量,不受外界条件限制

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条件

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

没有条件要求

单位

克(g)

符号%

表达式

S=

×100g

W%=

×100%

联系

S=

×100g W%=

×100%  S>W

 

3.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的注意事项

在解答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题时,一定要弄清什么物质是溶质,什么物质是溶剂,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各是多少,溶液的总质量是多少,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计算.具体注意如下几点:

(1)当物质不与溶剂发生化学反应且全部溶解时,投入溶剂中的物质的质量就是溶质的质量,此时直接用有关公式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