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以来浙江省行政区划调整变更的过程及作用兼论中国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5305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79年以来浙江省行政区划调整变更的过程及作用兼论中国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979年以来浙江省行政区划调整变更的过程及作用兼论中国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979年以来浙江省行政区划调整变更的过程及作用兼论中国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1979年以来浙江省行政区划调整变更的过程及作用兼论中国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1979年以来浙江省行政区划调整变更的过程及作用兼论中国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79年以来浙江省行政区划调整变更的过程及作用兼论中国精.docx

《1979年以来浙江省行政区划调整变更的过程及作用兼论中国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79年以来浙江省行政区划调整变更的过程及作用兼论中国精.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79年以来浙江省行政区划调整变更的过程及作用兼论中国精.docx

1979年以来浙江省行政区划调整变更的过程及作用兼论中国精

文章编号:

1000-8462(200404-0449-05

1979年以来浙江省行政区划调整变更的过程及作用———兼论中国未来行政区划改革走向

Ξ

范 今 朝

(浙江大学理学院地球科学系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所,中国浙江杭州 310027

摘 要: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行政区划调整变更频繁,突出表现在城市化地区和“市”建制的设置上,变化的原因多出于经济方面,出于政府主导型的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总的来看,这一时期行政区划的调整对浙江省经济、社会和政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对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文章在全面梳理1979年以来浙江省行政区划调整变化过程的基础上,分析其起到的作用及其局限;并对中国未来的行政区划走向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改革的政策建议。

认为:

应从上层和基层、宏观和微观、,一方面积极推进国家整体的行政区划改革,在时机成熟时修改宪法、,有利于建设民主政治和市民社会的行政区划体系和政府管理体制;,,关注小城镇行政区划体制的创新和城市、乡村基层(准

关键词:

行政区划;调整变更;过程;作用;;

中图分类号:

F928.3

1 引言

1.1 行政区划及调整变更的含义和中国当代行政区划概况行政区划是国家对行政区域的划分,是国家权力的空间或者地域的分割和配置体系的主要方面[1]。

行政区划调整变更的内容按具体情况可以分为以下6类:

建制变更;行政区域界线变更;行政机关驻地迁移;隶属关系变更;行政等级变更;更名和命名。

在实际工作中,一个地方一次行政区划变更,可能只涉及上述6类中的一项,也可能涉及几项[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的划分,目前的基本依据是1982年《宪法》第一章第30、31条的规定。

实践中,由于该规定的简略和表述上的模糊以至疏漏,实际已有所变通和突破。

按照官方正式统计,截至2002年12月底,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省级以下未含台湾、香港和澳门:

第一级:

34个省级单位———4直辖市、23省、5自治区、2特别行政区;第二级:

332个地级单位———275地级市、22地区、30自治州、5盟;第三级:

2,860个县级单位———830市辖区、381县级市、1,478县、116自治县、49旗、3自治旗、2特区、1林区;第四级:

44,756个乡级单位———20,600镇、17,196乡、1,160民族乡、2民族苏木、5,516街道。

此外,在部分省区,还有5级(尚存计66个区公所的状况存在[3]。

同时,在上述正式的政区体系之外,还有大量的具有政区性质的不同类型的准政区(主要在基层政区,如经济开发区、旅游度假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及附加于正式政区之上的多样的行政层级(如副省级市、副地级市、副县级镇等。

1.2 改革开放(1979年之前的浙江省行政区划状况

今浙江省域正式成为一个完整的省级行政区是在明初。

明太祖丙午年(1366置浙江等处行中书省;洪武十四年(1381嘉兴、湖州二府自直隶改属浙江,时辖11府、1州、75县,浙江版图从此稳定少变。

清康熙初改称浙江行省,时领11府和1州、2厅、75县;省和府之间复设杭嘉湖、宁绍台、金衢严、温处4道。

民国初年废府、州、厅制,代以道制,以道承省统县,在清4道的基础上,置钱塘、会稽、金华、瓯海4道和75县;1927年废道制,实行省、县二级制;又在城市地区引入市制,设杭州市和77县[4]。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年全省共设杭州、温州、宁波3省辖市,嘉兴、宁波、衢州、建德、温州、台州、丽水、金华、临安、绍兴10专区和嘉兴、湖州、绍兴、金华、兰溪、衢州6地辖市、78县、2专署直属区。

自后近30年时间,变动频繁,包括地、县的合并、分立和市的建立、撤销,以及行政区界线的调整和政府驻地的迁移等;由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多变及法规的缺乏和废弛,使行政区划的调整随意性较大。

至1978年末,随着中国正式开始改革开放进程,行政区划工作始重新进入规范化轨道,其标志就是原来“文革”时期被各级“革命委员会”所代替的省、地和县、市、

区各级人民政府(专员公署相继恢复,行政区划的调整变更也逐渐有了法律、法规等的依据[5]。

截止1978年底,浙江省行政区划为3地级市(杭州、宁波、温州、8地区(嘉兴地区、宁波地区、绍兴地区、金华地区、台州地区、丽水地区、温州地区、舟山地区和65县、10市辖区[6]。

第24卷第4期

2004年7月

              

经  济  地  理

ECONOMICGEOGRAPHY

              

Vol.24,No.4Jul.,2004

Ξ本文在写作前期,曾得到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地理教育专业98级本科生金孟东同学资料搜集方面的帮助,特此致谢。

另外,论文评审人及编辑等对本文提出的修改意见对作者从多角度深入思考问题和完善论文有很大启发,深表感谢。

收稿日期:

2003-04-29;修回日期:

2003-07-30

1.3 问题的提出

1979年之后,至今短短20余年的时间,浙江省的行政区划调整变更频繁,突出表现在城市化地区和“市”建制的设置上,变化的原因较之此前则更多地出于经济原因,出于政府主导型的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目前,浙江省的行政区划虽仍有变更,但其基本格局和态势,经改革开放20余年的调整,已初步确定。

总的来看,这一时期行政区划的调整对浙江省经济、社会和政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对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可否认,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微观操作中失当的,也有宏观政治体制局限的,等等。

本文即在全面梳理1979年以来浙江省行政区划调整变化过程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其起到的作用,并进而对中国未来的行政区划走向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改革的政策建议。

2 1979年以来浙江省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的阶段划分和作用分析

2.1 基本过程和阶段划分

浙江省1979年以来行政区划调整变更相当频繁,前述6类情形均有涉及,但以建制变更最为突出,。

面的分析主要以此展开,括地市级、县(市、区

表1 年以来县级以上行政

区划调整变更代表性年份状况

Tab.1 Adjustmentofdivisionofadministrativeareas

年份地区地级市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特区

19788310065001979831056500198********01198********00198********00198********00198********10198********10199********510200101129223610200201130223510

资料来源:

据《浙江省区划地名实用手册》[6]665-676整理。

2003年资料据浙江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提供“浙江省行政区划统计表2003-12-31”。

从上表可以看出,浙江省改革开放以来的行政区划调整,大体上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这里的阶段划分只具有相对意义,即该阶段占主导地位的政区改革模式,但并非仅局限于该时段;此前此后都仍有该类政区设置方式出现。

2.1.1 恢复阶段(1979-1982:

按照传统方式(如切块设市恢复和新设市、县建制湖州、嘉兴、绍兴、金华和衢州曾经都有过市的建制,且均为地区中心,故在1979年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之后,中心城市的作用开始受到重视,便被首先恢复设市。

这时的设市模式还是沿用过去的“切块设市”的方式,即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依据“市县分立、城乡分离”、

“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二元经济结构,以县的中心城镇或县、市中心以外的重要的工矿镇、交通枢纽、风景名胜点、边境口岸等地及其近郊析置市,市县并存,城乡分置。

简言之,即以县(自治县、市的部分行政区域析置市。

这种模式在改革开放以前一直是中国的主要设市模式[2]。

上述5市均为市、县同城的环状包围形态,市区范围狭小,周围为县域政区。

该阶段新设市也是采用“切块设市”的方式,如直到1981年在海门特区基础上设立的椒江市,仍然是沿用传统方式切块设立的。

另外,还恢复了一些过去被合并的县,如从平阳划出苍南,从遂昌划出松阳等。

2.1.2 地级政区改革阶段(1983-1985:

撤销地区建制,实行市(地级市领导县(县级市体制中国的市领导县体制,萌发于市制创立之初,1926年汉口市(今武汉一部分辖汉阳县,开市领导县体制之先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市领导县体制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从1958年开始,实行市领导县体制的范围迅速扩大,但1960

难,,市领导县陷入低潮;

[]51号文件发出了改革市,年末首先在江苏省试点,。

从此,市领导县的体制,犹如汹涌的洪潮,在全国全面推行[2]。

浙江省的情况也是如此。

1949年之后该体制也曾有过实行,如杭州,1950年代后期以来,一直领导了萧山、临安、桐庐、富阳、余杭、建德和淳安7县;但当时并不普遍,也未成为一种主要模式,至1980年除杭州市以外,也只有宁波市领导了镇海1县。

以1981年温州地、市合并为先导,1983年,宁波撤地管县;尤其同年,嘉兴、湖州、绍兴亦先后撤地、升级、设区,同时领导原地辖各县,标志着市领导县的体制成为一种主要方式。

1985年,金华、衢州撤地升级,浙江省11个地、市中已有8个实行市领导县体制。

以后,1987年设立地级舟山市,1994设立地级台州市,2000年丽水市升为地级市,彻底完成了地级政区管理方式的变革。

2.1.3 县级政区改革阶段(1985-1992:

从“切块设市”转变为“整县改市”,市建制迅速增加,县建制大幅减少,几乎与撤地设市、市领导县体制实行的同时,中国的设市模式也开始发生重大变化,从以前的切块设市,发展成为“整县改市”,即将整个县的范围改设为市,或几个县合并为一个市,或撤销市外围的县并入市。

这种模式为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