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家乡的小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30337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爱家乡的小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我爱家乡的小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我爱家乡的小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我爱家乡的小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我爱家乡的小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爱家乡的小吃.docx

《我爱家乡的小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爱家乡的小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爱家乡的小吃.docx

我爱家乡的小吃

《我爱家乡的小吃》品德与社会片段教学设计

教学构思: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在四年级的品德书上有这样一个活动:

举办家乡特产的展示会。

我想,学生对特产的概念可能比较模糊,调查起来积极性不高。

但小吃却是孩子们的最爱,何不把家乡的特产换成家乡的小吃,让学生们对家乡的小吃展开调查,了解长沙小吃的特点、种类、分布等,这样降低了活动的难度,却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相信他们会更有兴趣。

但仅仅让学生的兴趣停留在家乡的小吃上吗?

《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分目标中提到:

“学生要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家乡。

”对了,就是它!

学生们爱吃家乡的小吃,这也是对家乡的一种爱呀。

于是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的:

1.了解家乡的小吃。

2.学习多渠道收集资料,体验活动的快乐。

3.从爱家乡的小吃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1.学生收集长沙小吃的相关资料。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操作过程:

一。

资料收集准备阶段。

1.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置身于各类小吃场所,通过看、闻、尝、问等方法了解家乡的风味小吃。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关注自身的生活环境,发掘与小吃有关的资料。

(1)在上学、放学的路上,考察周边环境内的小吃。

(2)找找家中的小吃,可以的话,亲自动手学做小吃。

二。

课堂教学阶段。

时间:

15~20分钟

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

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看图猜谜”。

(多媒体课件示图一)

这么多人在干什么呢?

生1:

在排队买糖油粑粑。

师:

你吃过糖油粑粑吗,给我们说说吧。

学生出示收集到的资料:

糖油粑粑是用面粉做的,沾上糖汁,然后放入油里炸。

炸好了的糖油粑粑金黄金黄的,咬上一口,外面焦脆里面粘软,能甜到你的心里去。

师:

这甜而不腻的糖油粑粑可是我们长沙特有的小吃。

除了糖油粑粑,你们还收集了哪些家乡小吃的资料?

和你附近的同学交流一下吧。

板书:

我爱家乡的小吃

(二)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生1:

我知道姊妹团子名称的由来。

姊妹团子是由制团师傅和他的两个聪明女儿发明的,因此叫姊妹团子。

姐姐爱吃甜的,妹妹爱吃咸的,姊妹团子也就有了两种口味。

生2:

我知道长沙有这样一句话“杨裕兴的面,徐长兴的鸭,德园的包子真好甲”,说的就是长沙的传统小吃。

生3:

到了夏天,长沙的口味虾非常火。

南门口一带到处可见被辣得满头大汗还照吃不误的人。

生4:

南门口五埃的臭豆腐非常有名。

它外焦里嫩,闻着臭,吃着香。

每天都有许多人排队等着吃她的臭豆腐呢。

生5:

还有荷兰粉……

(三)欣赏各种小吃图片。

师:

同学们真棒!

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

看,我们来到哪儿啦。

(多媒体课件示火宫殿图)

一块儿去品尝一下家乡的美味小吃,怎么样?

(多媒体课件示各种小吃图:

臭豆腐、荷叶糯米鸡、小酥饼、糖油粑粑、米粉、口味虾等)

学生在看图片时感受到发现的快乐。

(四)“我爱家乡的小吃”。

师:

这么多令人垂涎三尺的小吃都是我们——

生:

——家乡的小吃。

师:

你喜欢吃吗?

(情景设想)

师:

当我们逛街、游公园的时候,我会品尝——

生:

——家乡的小吃。

师:

如果我出去旅游,我会带上——

生:

——家乡的小吃。

师:

遇到有人问我,我会向他介绍——

生:

——家乡的小吃。

师:

你会怎样介绍呢?

生1:

看,这是我们长沙的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味道棒极了!

生2:

到我们长沙去玩玩吧,那里的美味小吃可多啦!

生3:

保准让你吃了还想吃,去了还想去。

……

(五)“我爱家乡”——升华主题。

师:

当你介绍着家乡小吃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

激动。

生:

高兴。

生:

骄傲、自豪。

师:

为什么?

生1:

我的家乡有这么多好吃的。

生2:

家乡人能做出这么多美味小吃,家乡人真聪明。

生3:

来长沙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爱吃长沙小吃的人越来越多了。

……

师:

我们的家乡长沙只有美味的小吃让你感到自豪吗?

生:

不,还有许多。

(多媒体配乐:

家乡美)

生1:

长沙美丽的岳麓山让我自豪。

生2:

长沙的道路越来越宽阔平坦让我自豪。

生3:

长沙的建筑很美。

……

(板书:

我爱美丽的家乡)

师:

家乡的美味小吃——

生:

让我感到自豪。

师:

家乡的美丽景色——

生:

让我感到自豪。

师:

敢想敢做、火辣辣的家乡人——

生:

让我感到自豪。

师:

家乡的点点滴滴都让我们感到无比的——

生:

——骄傲与自豪。

师:

那么,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深情地说一句——

生齐声:

我爱家乡的小吃,我更爱美丽的家乡

小学思品与生活《使用礼貌用语》教学设计片段

一、活动目标:

认识:

知道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

情感:

1、主动学习并使用礼貌用语。

2、以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为荣。

行为:

正确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

“请”、“您”、“您好”、“谢谢”(别客气)、

“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

二、活动准备:

1、礼貌用语10个字。

     2、课前收集礼貌用语的片断,教师带领学生

体验实际。

到校时、放学时带学生到校门口看一看,大哥哥大姐姐是怎样向教师、同学问好。

     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材有关画面,《咱们从小讲礼貌》儿童歌曲。

三、结合实际、学文明理。

(一)生活体验,使用礼貌用语。

1、回忆感受,课前老师带领你们到校门口看到的情境。

(出示课文中的画面。

2、引用学生、课文中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体验,“你好”、“您好”,引出:

“你好”、“您好”(板:

“你好”、“您好”)。

提问:

你们会使用吗?

你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你好”、“您好”,你能知道“你好”、“您好”表示的意思吗?

(引出:

打招呼和问候的意思。

3、看课件(课文中的图四):

并加以旁白,看了你有什么感受?

图中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引出:

“对不起”(板:

对不起)。

4、提问:

使用和不使用“对不起”结果一样吗?

让学生想象,如果不使用“对不起”会有怎样的后果。

5、引导学生举例:

提问A生,平时你在生活中遇到的情境:

充分让学生说,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教师加以表扬与肯定。

)再问B生,当听到“对不起”时,心里怎样?

(问大家)如果他不说“对不起”,你们怎么看?

6、小结:

与人们见面时,像他人互相说一声“你好”、“您好”大家心里感到热乎乎的,小朋友多礼貌啊!

生活中难免会打扰别人,影响别人,给别人带来麻烦,说一句“对不起”礼貌的语言,表示了我们的歉意,请求得到别人的原谅。

同时增强了团结,减少了矛盾。

《把我的爱传给大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爱,表达自己的爱,用自己的行动回报家人的爱。

2.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懂得关心父母,体贴长辈,以自己的良好表现为家长送去一份欢乐。

3.初步感受作为家庭中一员应承担的责任,培养对家的责任感。

4.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用自己的行动回报家人的爱。

教学重点:

1.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真诚地感受家人的爱,并发自内心地有达自己的爱。

2.初步感受作为家庭中一员应承担的责任,培养对家庭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

1.课前了解家人的生日、爱好、特点。

2.制作相关课件。

设计理念:

本课是一年级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中的第三个主题,旨在让学生在感受到家人关爱的基础上,学会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感谢家人的爱:

向家人说出自己的爱,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

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家里的小主人,自己会做的事自己做,不会做的事要学着做。

本主题由“说出我的爱”、“我给家人添欢乐”、“我是家里的小主人”共同构成。

学生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时时刻刻都会体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家人无微不至的爱,但是他们却认识不到家庭生活的幸福欢乐,需要自己与父母共同创造,不懂得用自己的方式说出爱,用自己的行动表达爱。

于是,我在设计中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的特点,我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各种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培养他们爱劳动的习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为了让活动落到实处,我还注意挖掘教育资源,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使活动得以延续。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温情提示中感受爱

1.教师导入谈话:

同学们,父母在我们的向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好好想一想,我们每天早上从起床到吃饭、上学、回家、睡觉,爸爸妈妈要为我们做哪些事?

2.学习交流。

3.师小结:

是啊,世上最伟大的爱就是父爱和母爱,他们对我们的爱就在这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中。

活动二:

真情实感说出来

1.父母为你们付出了这么多,你们想对父母说些什么呢?

2.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说出爱。

情景一:

如果“爸爸要出差了”,我们可以对爸爸说些什么?

情景二:

如果“妈妈生病在床”,我们可以为妈妈做什么?

情景三:

如果“爷爷来学校接我”,我们可以对爷爷说什么?

3.想一想:

当父母听到你的爱时,他会怎么想,会对你说些什么呢?

4.角色表演:

先把想说的话写下来,然后激请小伙伴和你一起演一演。

活动三:

实际行动中表达爱

1.师:

爱,不仅要说,还要用行动去表达。

2.出示图一:

妈妈我来拿

现在妈妈买菜回到家(师演),谁来跟老师接着往下演?

(师生共同表演,生接菜,拿鞋子……)

3.出示图二:

我是爷爷的小拐杖。

吃过晚饭,爷爷要出去散步……请两位同学来表演。

(生表演:

扶爷爷散步,陪爷爷说话……)

4.看了这两位同学的表演,说说他们是怎样用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的?

你平明还用过哪些行动向家人表达过自己的爱?

5.交流体验:

当你关心、体贴家人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当父母、长辈得到你的关心后,他们又是怎样想的,怎样对你说的?

6.师小结:

同学们,爱别人也是一种快乐!

有爱才有快乐,有爱才有幸福的家!

请同学们回家后,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用行动表达自己的爱,并长期坚持,好吗?

第二课时

活动一:

说说我的家

1.教师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的爸爸妈妈?

谁来说说你的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最开心,什么时候最烦恼?

2.学生交流。

3.老师听出来了,爸爸妈妈的开心与烦恼都与你们平时的表现有关,你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父母的心,都能为父母带来欢乐或烦恼。

大家都希望家里充满快乐和笑声吧,那么作为家里的一个成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4.板书:

我为家人添欢乐。

5.同学们都希望家人开开心心,快快乐乐,那么,首先应该了解自己的家人。

刚才大家已经说了你们了解的一个方面,家人其他方面你们了解吗?

6.小游戏。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的爸爸妈妈填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完成后用信封封好,老师请同学们现场回答几个小问题,看答案同爸爸妈妈的答案是不是一致的。

①请说出爸爸妈妈的生日。

②说说妈妈最爱吃的水果,爸爸最爱吃的蔬菜。

③爸爸妈妈最大的爱好是什么?

活动二:

我是家人的“开心果”

1.同学们对家人的了解还真不少,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知道爸爸妈妈的爱好,那你们在家里给他们添了哪些欢乐呢?

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评选出小组里的“家庭开心果”。

2.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说。

3.如果遇到下面情况,你们知道该怎么做吗?

课件出示以下情境:

①妈妈下班回家,忙做各种家务。

②爸爸最近工作压力很大,回家总是默不作声。

③奶奶年纪大了,凡事总近唠唠叨叨。

④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定一个情境,作现场表演。

活动三:

特别的日子特别的爱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以自己的表现赢得了家人的喜爱,给家庭增添了欢乐。

那么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同学们会怎么表现呢?

又如“三八”妇女节,你们会怎样为妈妈送上自己的祝福?

2.学生交流。

3.听了刚才同学们的想法,老师真帮你们的妈妈感到幸福。

除了“三八”妇女节外,你们还知道哪些属于家人的节日?

(相机板书:

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中秋节……)

4.老师真心希望当这些节日到来时,你们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关爱,给他们带去一份欢乐!

第三课时

活动一:

我会发现

1.课件展示“小鬼当家”片段,提问:

你们喜欢这个小朋友吗?

为什么?

2.你们想向他一样,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里的事帮着做吗?

3.课件出示一组图片,辨别哪些是自己的事,哪些是家务事。

自己的事:

刷牙、洗脸、梳头、叠被子、清理书包、整理自己的房间、穿鞋子、系鞋带、戴红领巾……

家务事:

扫地、洗碗、倒垃圾、盛饭……

活动二:

自理能手大比拼

1.课件展示:

自理能手大比拼。

每个人都有一张表,上面画着一些自己的事情。

请你们把自己会做的事情旁边的星星涂成红色。

把不会做的事情旁边的星星涂成绿色,想一想,不做做的事情怎么办?

2.师填表,师巡视指导。

3.相互交流。

4.许多同学都会做许多自己的事情,既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又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下面咱们来评选出“自理小能手”。

5.指导表演:

①系鞋带②戴红领巾③整理书包④梳头⑤叠衣服

6.刚才老师发现有些同学还有一些自己的事情不会做,怎么办?

7.总结:

同学人真会想办法!

作为家里的一个成员,咱们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减轻家长的负担,锻炼自己的能力。

8.齐唱:

《劳动最光荣》

活动三:

我是家人小帮手

1.除了自己的事情之外,我们还可以为家里做点什么呢

2.是啊,咱们都是家里的一员,都是家里的人小主人,你们以前为家里做过哪些事情,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3.小组内交流。

4.指名交流,相机指导要点。

5.师小结:

同学们真能干。

有时我们只要在大人的帮助下,掌握一些小窍门,就能做好家务事,给父母减轻负担,让家人高兴。

板书:

家里的事情帮着做

6.齐读《别说我小》

别说我小

妈妈您别说我小,我会穿衣和洗脚。

爸爸您别说我小,我会擦桌把地扫。

奶奶您别说我小,我会种花把水浇。

爸爸妈妈工作忙,我做的事儿也不少。

声音的产生

海门市实验小学顾炜花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①探索使物体发声的多种方法,并试着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

②学习使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在发声时的变化和停止发声时的变化,概括出物体发声时的变化。

③能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2、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际观察,建立振动的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②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等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对待科学学习要采取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

②学会尊重事实。

③学会通过观察搜集第一手的资料来探求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直接、间接观察法发现物体发声的共同规律,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

能通过实验来验证气体的振动也产生声音。

教学准备:

教师:

空瓶子(泡沫粒)、杯子(水)、鼓、钹、多种声音的磁带

学生:

橡皮筋、直尺、保鲜袋

教学过程

课前听声音,创设情景。

1、谈话:

老师这儿有一段录音,接下来先请小朋友用心的去听一听。

2、播放声音。

(鸟叫、国歌、广播操、雷声、电话铃)3、提问:

你听到些什么呢?

4、生回答

5、小结:

我们的小朋友听得都很仔细,确实有大自然的鸟叫声、雷声也有作曲家制作的国歌声等等,那么多美妙的声音,小朋友们,想不想通过自己动手去研究它们呢?

一、制造声音,提出假设。

1、谈话:

课前我们是听了些声音,那你们会自己制造些声音吗?

2、生回答

3、要求:

今天我们就用这个保鲜袋,并且请你用不同的方法使它发出声音。

4、生尝试去做。

5、交流方法

6、小结:

看来呀,我们的小朋友确实很出色,一只小小的食品保鲜袋就能使它发出了这么多的声音。

7、谈话:

刚刚呢,我们试着去听了些声音也制造了些声音,那你们有没有想过在我们自然界出现了这么多的声音,这个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

你觉得声音会是怎样产生的呢?

8、生作出假设。

二、研究声音的产生

1、认识固体发声时的变化

实验验证1:

1、提问:

那么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

我们应该通过什么去解决?

2、演示实验:

弹直尺、弹橡皮筋

下面就请你动手也去做一做,并且把你听到的和看到的和同桌说一说。

出示表格1

活动

听到

看到

弹直尺

弹橡皮筋

3、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讨论

5、小结:

那我们把在小范围内反复地作运动这个运动就叫做振动。

6、提问:

想一想,声音的产生可能和什么有关系呢?

实验验证2:

1、演示:

敲鼓。

提问:

听到声音了吗?

这又是为什么呢?

2、生猜测

3、提问:

能想个办法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它发声时也在振动?

4、生想办法并尝试去做

5、交流

6、小结:

看来只要借助一些物体,也能清楚地看到它发声时在振动。

刚才我们研究的尺、橡皮筋、鼓面他们都是固体。

固体的振动可以产生声音。

2、继续实验,认识气体、液体发声时的变化。

1、提问:

固体振动产生了声音,那么气体、液体呢?

2、生猜测

3、演示:

吹瓶子、倒水

4、要求:

小组内轮流着去做,做完以后把你听到的,看到的在小组内说一说。

出示表格2

活动

听到

看到

吹瓶子(泡沫)

倒水

5、生实验,教师巡视。

6、交流讨论

7、小结:

空气它是一种气体,气体的振动可以产生声音。

水它是一种液体,液体的振动也会产生声音。

固体、气体、液体统称为做物体,也就是说物体的振动可以产生声音。

8、提问:

刚才小朋友说到的摩擦、敲、碰撞这和声音的产生到底有没有什么关系呢?

9、生讨论

10、小结:

它们是产生声音的不同的方法。

3、研究声带发声。

1、提问:

我们说话能发出声音,那是为什么呢?

(是不是也有什么物体在振动?

)2、生回答

3、小结:

确实我们发出的声音是由喉咙里声带振动产生的,所以声带它十分重要。

4、生说话并用手去感觉声带振动。

5、提问:

刚刚我们说话时感觉到了声带在振动,那么不说话声带还在振动吗?

6、生用手再次感觉。

7、提问:

不振动了又说明了什么?

三、研究怎样让物体停止发声。

1、演示敲钹。

2、提问:

那你有办法使它的声音马上停止?

3、生上台表演。

4、交流:

他们是怎样做的,他们的表演说明了什么?

5、小结:

把它放在其他物体上,声音就停止了。

也就是说物体停止了振动,声音也停止了。

振动是物体发出声音的原因。

四、本课总结,思考延伸。

1、谈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生交流3、提问:

关于声音的奥秘还有很多,你还想知道哪些呢?

4、生回答

5、小结:

老师建议下课后自己先去查些资料,下节课我们再一起继续来研究声音的其他奥秘。

教后反思:

1、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所以在他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制造声音和研究声音产生的活动。

2、教师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无论制造声音环节还是后面的研究声音的产生环节,孩子都表现的异常兴奋。

所以在教学准备上再多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们需要的研究能够如愿。

多从孩子的角度设计教学内容,满足孩子探究的欲望,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片断一:

Readandsay

T:

Today,theEnglishClubhasanewvisitor.Doyouknowthestrangerhere?

Ss:

No,wedon’t.

T:

Doyouwanttoknowsomethingabouthim?

Whatdoyouwanttoknow?

Ss:

(小组交流,对“新的来访者”提出各自的疑问)

T:

Nowyoucanwriteyourquestionsontheblackboard.

s:

(分组将各自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学生可能会问的问题:

Isthevisitoramanorawoman?

What’shis/hername?

Whereishe/shespeak?

What’shis/herhobby?

...

T:

Ok.Nowlet’slistentothenewvisitor.

S:

(听录音,了解“新的来访者”)

【分析:

我们在荚语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可以设计鲜明的问题引起矛盾,将学生的思维“逼入绝境”。

为“摆脱困境”,他们必然会开动脑筋,积极思索。

当已学的知识无法帮助他们时,他们就会提出问题,而这个问题往往就是打开新知识的窗口。

让学生主动质疑,目的就最让学生的内因发挥作用,产生思维的兴奋点和认知矛盾的冲突,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精朴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片断二:

]“Howmany?

”教学设计片段

在教学“Howmany…canyousee?

Icansee….”这样的内容时,教师通常会搜集一些同类物品或画有同类物品的图片辅助教学。

但这样的情景对学生能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费时又费力,更缺少语言的“informationgap(信息沟)”。

如果教师能巧妙地运用自制教具,则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

教师准备一把剪刀和一叠纸,边剪边与学生交流:

WhatamIdoing?

Oh,I’mcutting.WhatamIcutting?

Iamcuttingsomeflowers.Guess.Howmanyflowers?

此时,教师再将一叠剪纸花散开在学生面前,并问:

Howmanyflowers?

这种教具的选择和运用方式不仅突破了常规惯例,而且教师边制作边与学生交流所产生的互动将英语学习变得更轻松有趣。

4.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特点组合教学,扬长避短,互为补充。

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讲解、板书和直观教具的运用是不可缺少的,现代教育媒体与之结合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例如电视录像在表现活动的画面有独特的优势,但它呈显时间太短,学生的认知过程难以展开,但如果将它与投影教学或挂图教学相结合,则既能表现活动的画面,又能表现静止放大的图像,教学效果必然会更好。

5.运用教学媒体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教师要不断增强意识,努力深入研究媒体的不同功能和特点,不断提高使用现代教育媒体的能力,这样才能发挥媒体优势,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片断三:

Isita/an...?

Yes,itis./No,itisn’t.”教学设计片断

在学习Isita/an...?

Yes,itis./No,itisn’t.这个句式时,假如让学生拿着某种东西问Isita/an...?

就显得不真实,明知故问,而且简单的机械操练让学生更无爱好可言。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多媒体课件:

在一个精美的礼物盒里有很多礼物,礼物盒打开,露出物品的一小部分让学生用Isita/an...?

来猜,假如学生猜对了,界面就会出现一个物品单词并显示这个物品,否则就会继续呈现物品的局部并请学生继续猜。

这样既能集中学生的留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对单词的认读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句式,并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对不确定的东西可以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