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笔记4清热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29330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笔记4清热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药学笔记4清热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药学笔记4清热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药学笔记4清热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药学笔记4清热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学笔记4清热药.docx

《中药学笔记4清热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笔记4清热药.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学笔记4清热药.docx

中药学笔记4清热药

第二章:

清热药

1.含义:

清解里热为主,治里热证的药物。

2、四性:

多寒凉3.五味:

苦、甘、咸。

4.主:

多沉降5.治则:

热者寒之,疗热以寒药。

6.功效分类:

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清虚热药。

7.主治:

气分实热证、湿热证、血分实热证、热毒证、虚热证(阴虚内热在)、脏腑热证。

8:

使用注意:

脾胃气虚、虚寒、食少便溏者、阴虚内热慎用;阴盛格阳或真寒假热者忌用;中病即止。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主治:

1.温热病气分热实证(温病热入气分证)。

   2.脏腑热证(肺、胃、心、肝)

一.善清肺胃之热:

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鸭跖草。

Ø石膏

1.性味归经:

大寒、甘、辛。

肺、胃经

2.性能特点:

重在清解,清热泻火要药,治疗气分实热证(阴阳经热)及肺胃火热诸证要药.

3.功效应用:

(1)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实热诸证

①气分实热证:

(邪在气分、高热、烦渴、脉洪大)——白虎(四大)证——知母相须为用——白虎汤。

②肺热咳嗽(肺热证)——麻杏石甘汤

③胃火、牙、头痛(胃热证)。

胃火上亢——清胃散;胃热阴虚——玉女煎;火热上炎头痛——石膏散。

④内热消渴

(2)煅:

敛疮、收湿、止血、生肌

①疮疡不敛——升药配伍——九一丹

②湿热侵淫湿疹、水火烫伤

(3)止血:

外伤出血(外用)

4.注意:

脾胃虚寒、阴虚内热忌用。

Ø知母

1.性味归经:

寒、甘、苦。

肺、胃、肾经

2.性能特点:

重在清润,为虚实两清之品;既清肺胃泻火又善除骨蒸而退虚热;火热内盛津已伤者尤宜。

3.功效应用:

(1)清热泻火——实热诸证

①气分实热证:

(邪在气分、高热、烦渴、脉洪大)——白虎(四大)证——知母相须为用——白虎汤。

②肺热咳嗽(肺热证)——二母宁嗽丸

③阴虚燥咳(肺阴虚证)——二冬二母汤

(2)生津润燥——(脏腑)阴虚津亏诸证(尤善滋肺、胃、肾阴)

①阴虚消渴(消渴病)——玉液汤

②骨蒸潮热(阴虚内热证、肾阴虚证)——知柏地黄丸

③肠燥便秘——配地黄、玄参等

4.注意:

滑肠之弊,脾虚便溏慎用。

5.用法:

生用清润,盐水炙滋阴润燥。

Ø芦根(苇茎)

1.性味归经:

寒、甘、。

肺,胃经

2.性能特点:

甘寒入肺胃,其性不滋腻,生津不恋邪;善肺热止渴,尤善治肺痈吐脓。

3.功效应用:

(1)清热泻火、除烦、生津止渴

①热病烦渴(温病气分实热证)——五汁饮

②肺热咳嗽,肺痈吐脓(血)(肺热证)——苇茎汤(薏苡仁配)

(2)清热止呕:

胃热呕吐(胃热证)——单用或芦根饮子

(3)清热利尿:

热淋涩痛(湿热淋证)——与车前子、白茅根配伍。

4.注意:

脾胃虚寒,大便溏泻慎用。

●天花粉(瓜蒌根)

1.性味归经:

微寒,微苦。

归肺肾经

2.性能特点:

长于肺燥止咳,生津之功优;热病伤津口渴及内热消渴良药。

3.功效应用:

(1)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①热病烦渴,内热消渴——沙参麦冬汤;②肺热、肺燥咳嗽(虚实皆可)——射干兜铃汤

(2)消肿排脓——热毒疮痈(热毒证)——仙方活命饮

4.用法:

不与川乌、草乌、附子同用。

天花粉与白芷:

消肿排脓

天花粉与芦根:

消肿排脓,清热生津

鸭趾草

1.清解兼透力,利水消肿力强透散表邪

2.功效应用:

(1)清热泻火:

感冒初期;热入气分高热烦渴

(2)解毒——热毒证——咽喉肿痛,痈肿疔毒。

(3)利水消肿——湿热淋证

二.善清心火药:

栀子、寒水石、竹叶、淡竹叶、莲子心。

Ø栀子

1.性味归经:

寒.、苦。

归心、肺、三焦经

2.性能特点:

泻火力强,无生津之功,温病气分热证不常用;清三焦之火,尤善清心火,治热病心烦,燥扰不安之要药。

3.功效应用:

(1)泻火除烦

①热病心烦(心火亢盛证):

热病心烦,燥扰不安—栀子豉汤

②三焦火热毒盛证:

热病火毒炽盛,高热烦渴——黄连解毒汤

(2)清热利湿——湿热证

①湿热黄疸:

湿热郁蒸肝胆之黄疸—-茵陈蒿汤(茵陈、大黄)

②淋证涩痛(湿热淋证):

淋证涩痛,湿热下注、血淋——八正散

(3)凉血解毒

①血热(妄行之出血)证:

血热出血、吐尿血等——十灰散

②火毒疮疡(热毒证):

三焦热所致,火毒疮疡,目赤肿痛——栀子金花丸

(4)外用消肿止痛(5)焦栀子:

凉血止血

4.注意:

阴虚血虚,大便溏泻慎用

5用法:

生用泻火,炒可缓其寒苦,炒焦止血

●淡竹叶

1.性味归经:

寒、甘、淡。

归心、胃、小肠经。

2.性能特点:

长于治疗心火亢盛,口舌生疮或热移于小肠之小便短赤及热淋疼痛。

3.功效应用:

(1)清泻心火,除烦止渴——温病气分热证

①热病烦渴②口舌生疮(心经热盛证(心火亢盛热移于小肠诸))

(2)利尿通淋:

热淋涩痛(淋证)——配车前子、滑石等4.注意:

阴虚血虚,火旺,骨蒸潮热忌用。

注:

竹叶同上,竹叶卷心泻火力强,除烦见长。

寒水石

清热泻火、利尿、消肿;治热病烦渴、丹毒、烫伤、水肿、小便不利。

三.善清肝火药:

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

●夏枯草

1.性味归经:

寒、辛、苦。

归肝胆经。

2.性能特点:

治疗肝火目赤,目珠疼痛要药。

长于清泻肝经郁火,有散结消肿之功。

3.功效应用:

(1)清泻肝火、明目——肝火上炎诸证:

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

(2)散结消肿

①(痰火郁结诸证)瘰疬,瘿瘤——夏枯草膏、汤

②乳痈/癖、乳房胀痛

(3)降血压——治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决明子

(凡名为种或子的药物都有润肠通便作用)

1.性味归经:

微寒、苦、咸,归肝、大肠经。

2.性能特点:

目疾无论肝热或阴亏皆可。

还可治疗内热肠燥便秘

3.功效应用:

(1)清热明目——肝火上炎证

①目赤肿痛、畏光多泪、目暗不明——决明子散

②头痛、眩晕

③降血压——治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2)润肠通便:

肠燥便秘

●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

相同点:

归肝经,清肝明目,治疗肝热目疾

异同点:

密蒙花:

兼肝阴,肝虚目疾多用。

青葙子:

清肝力强,肝火上炎头通眩晕多用。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1.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2.主治:

脏腑热证和温热病气分证:

湿热诸证:

热毒证。

3.配伍:

酌情配伍健脾胃药或养阴药同用。

Ø黄芩

1.性味归经:

寒、苦。

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2.性能特点:

清热燥湿,尤善清泻中上焦湿热及及肺火(治疗温湿、暑湿、胸脘痞闷要药)

3.功效应用:

(1)清热燥湿——上焦湿热诸

①湿温暑湿(证)(且有肺热)——黄岑滑石汤

原因:

①退热效果明显②病变多由上焦开始

②湿热痞满(湿热中阻证):

寒热交结所致痞满呕吐——半夏泻心汤

③湿热泻痢(证):

湿热蕴结大肠泄泻、痢疾——葛根黄岑黄连汤④湿热黄疸及淋证(茵陈配)

(2)泻火解毒——实热诸证

①肺热咳嗽(肺热证):

肺热咳嗽、壅遏所致咳嗽痰粘稠——清金丸

②高热烦渴(温热气分实热证(尤善清肺火及上焦实热))——凉膈散

③寒热往来(少阳证(半里半表证)):

寒热往来,邪在少阳——小柴胡汤

④热毒证:

痈肿疮毒——黄连解毒汤:

咽喉肿痛—与清热解毒药同用

(3)凉血止血:

血热出血证

(4)清热安胎——热盛胎动不安——芩术汤(黄芩、白安胎神药)

4.用法:

清热生用、安胎炒用、清上焦可酒炙、止血炒炭用。

5.注意:

脾胃虚寒慎用。

Ø黄连

1.性味归经:

苦寒。

归心、脾胃、肝胆经、大肠经。

2.性能特点:

清热燥湿力强,善清中焦湿热及心火、疗疔毒及脾胃大肠湿热。

治湿热泻痢要药,心经热盛证及胃热证。

3.功效应用:

(1)清热燥湿——中焦湿热诸证

1湿热痞满(湿热中阻痞满证):

湿热互结,气机不畅,脘腹痞满——半夏泻心汤

2湿热泻痢——单用/香连丸

3湿热泻痢兼表证发热——黄连汤(葛根、黄连)

4湿热黄疸

(2)泻火解毒——实热诸证

①热病高渴(三焦火热毒盛证):

发热烦躁,尤善清心火、胃火——黄连解毒汤

②心烦不寐(心火亢盛证):

热盛伤阴,心烦不寐——黄连阿胶汤;

心火亢旺,心肾不交——交泰丸;

心火亢盛,心悸不眠——朱砂安神丸;

③胃热呕吐(胃热证);肝火犯胃,呕吐吞酸——茱萸同用(左金丸);

④痈肿疖疮、目赤、牙痛(热毒证):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最善疮疡肿痛)

热毒亢盛致痈肿疔疮——黄连解毒汤

胃火上亢攻牙龈肿痛——清胃散。

⑤热血出血(证):

心胃火盛之血行妄行——泻心汤

⑥消渴病:

胃火炽盛,烦渴多饮——消渴丸

(5)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4.注意同上

5.用法:

生黄连泻火力强炒可缓解寒性;酒黄连清上焦火热;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

Ø黄柏

1.性味归经:

寒,苦。

归肾,膀胱经。

2.性能特点:

偏走下焦及治肾阴虚证,为虚实两清品。

3.功效应用:

(1)清热燥湿——下焦湿热诸证

湿热泻痢:

湿热蕴结肠胃泻痢腹痛——白头翁汤

湿热黄疸:

湿热郁蒸——栀子柏皮汤

带下阴痒:

湿热下注阴痒带下——易黄汤

热淋涩痛(湿热淋证):

湿热蕴结膀胱——草解分清饮

湿热痿证:

脚气、水肿——三妙散(黄柏、苍术、牛膝)

注:

二妙散:

苍术,牛膝

(2)解毒疗疮——热毒症

①疮疡肿毒——黄连解毒汤;②治湿疹瘙痒

(3)泻火除蒸:

骨蒸劳热、盗汗、遗精(阴虚内盛证(阴虚证))——知柏地黄丸

(4)注意同上

(5)用法:

生用泻火解毒燥湿力强;盐炙入肾退虚热佳;黄柏炭清热止血

●龙胆

1.性味归经:

大寒、大苦。

归肝胆经。

2.性能特点:

善清肝胆实热,又善清下焦湿热。

苦寒沉降,善泻肝胆实火,实热高热抽搐尤宜。

3.功效应用:

(1)清热燥湿——下焦实热诸证

1湿热黄疸——龙胆散

2阴肿阴痒——湿热下注阴肿、阴痒、带下、阴囊肿痛——龙胆泻肝汤

③湿热浸淫之湿热瘙痒

(2)泻肝胆火——肝经实热证

①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肋痛口苦——龙胆泻肝汤②惊风抽搐——凉惊丸

4.注意同上

Ø苦参(山地槐、山槐根、牛人参)

1.性味归经:

极苦、寒。

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2.性能特点:

长于清热燥湿,性善下行,尤善除下焦湿热(湿热带下诸证),又善杀虫止痒。

3.功效应用:

(1)清热燥湿——下焦湿热诸证

1②同上③便血——苦参地黄丸

④湿热泻痢——香参丸/单用

(2)祛风杀虫

①湿疹湿疮②皮肤瘙痒③风疹瘙痒④疥癣、麻风

(3)清热利尿——淋证涩痛(4)宁心止悸。

4.注意:

不与藜芦同用。

白鲜皮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治疗湿热疮毒、湿疹、疥癣、黄疸、风湿痹痛(湿热尤宜)。

椿皮

清热燥湿、收敛止带、止血、止泻;治湿热泻痢、久泻久痢、赤白带下、崩漏便血。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1.性能归经:

寒、甘、苦。

归心(诸痛瘙痒,皆属于心)肝、胃、大肠经。

2.功效:

清热解毒或火毒为主要功效。

3.主治:

①热毒证(痈疮,疔疖、咽喉肿痛、丹毒、痄腮、痢疾等)

②温热病各阶段

一.长于治温热病的药:

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青黛、穿心莲、熊胆、贯众。

Ø金银花

1.性味归经:

寒、甘。

归肺、心、胃经。

2.性能特点:

表里、气血两虚为治温热病及疮疡要药(甘寒不伤胃),善清肺气之邪。

3.功效应用:

(1)清热解毒——热毒诸证(善清在里热毒)

①疮痈疔疮(温热病各阶段初期,中期如粟)

治热毒内蕴之脱疽溃烂——四妙勇安汤

治肠痈腹痛、肺痈吐脓血

②热毒所致咽喉肿痛、热毒痢疾。

(2)疏散风热

①风热表证及温病初期——银翘散

②温热病(营血分证):

温热病热入营血——清营汤

(3)清热解暑(金银花露):

小儿热疖、痱子等证)

(4)凉血止痢(炒炭)

4.脾胃虚及气虚疮疡脓稀慎用。

Ø连翘

1.性味归经:

寒、苦、微辛。

归肺、心、小肠经。

2.性能特点:

长于泻心火、善消痈散结,“疮家圣药”;外感风热表证与温热病常用药,表里、气血两清;也可以治热淋涩痛。

3.功效应用:

(1)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①疮痈肿毒——配金银花、蒲公英等;②瘰疬结核——配夏枯草、玄参等;③咽喉肿痛——银翘马勃散。

(2)疏散风热

①风热表证:

温病初起——银翘散;

②温热病(热入营血证)——清营汤;

③温热病热入心包证——清宫汤。

●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相同点:

(1)性苦寒,均能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2)均能治温病初起风热表证。

(3)均能治温毒发斑,咽喉肿痛、疮痈肿毒、痄腮等证。

不同点:

(1)大青叶:

①性大寒,善清心、胃二经实火热毒而利咽,及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②善于凉血消斑、治温毒发斑最宜。

(2)板蓝根:

①同上①

②解毒利咽散结见长,咽痛痄腮、头痛瘟疫多用。

(3)青黛:

①咸,归肝,肺经,长于清肝泻火、定惊,用于治疗肝热动风,惊痫抽搐及肝火犯肺咯血、胸痛。

②入丸散,用冲服、不宜久煎。

③也可凉血消斑,治热毒发斑。

●绵马贯众(贯众)

1.性味归经:

微寒、苦、小毒。

归肝、脾经。

2.性能特点:

(1)善清气分、血分热毒,温热毒邪所致证皆可用;

(2)炒炭止血,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尤善治妇女血热崩漏。

3.功效应用:

(1)清热解毒:

①风热表证、温热病:

邪在卫分——金银花配。

②热毒斑疹(配玄参、水牛角)痄腮(配金银花等)。

(2)凉血止血:

血热出血(证)——配白茅根、侧柏叶等。

(3)杀虫:

肠道寄生虫病(大量使用伤视神经,不宜驱虫)。

4.注意:

小毒量不宜大,忌油腻,孕妇脾虚慎用。

5.用法:

生用解毒,炒炭止血。

●穿心莲(榄核莲、一见喜)

1.性味归经:

寒、极苦。

归肺、心、大肠、膀胱经。

2.性能特点:

善清肺胃气分实热、常治温病发热,解毒作用强,消疮痈,解蛇毒,消肿,治多种湿热病证。

3.功效应用:

(1)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①温病初起:

温病初起或外感风热表证,

②肺热咳嗽、肺痈吐脓、咽喉肿痛(实热热诸证)。

③热毒疮痈红肿、蛇毒咬伤——配紫花地丁、金银花等。

(3)清热燥湿——湿热诸证(热淋、泻痢等)。

4.注意:

煎剂易致呕吐,用量不宜过大。

●熊胆

1性味归经:

苦寒,归肝胆、心经。

2.性能特点:

善泻肝胆火热,长于清肝明目退翳。

3.功效应用:

(1)清热解毒:

热毒疮痈、咽喉肿痛

(2)清肝明目:

肝热目赤——菊花、决明子配

(3)息风止痉:

惊痫抽搐、小儿疳疾

(4)清肺化痰:

痰热咳喘(还可治牙痛、黄疸)

4.用法:

内服0.2—0.5g入丸、散或用胶囊剂

二、长于治疮痈肿毒药物:

蒲公英、漏芦、大血藤、败酱草、紫花地丁、绿豆、白蔹、重楼、木芙蓉叶、四季青、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金荞麦、鱼腥草、土茯苓、野菊花。

Ø蒲公英(黄花地丁)

1.性味归经:

寒、苦、甘。

归肝、胃经。

2.性能特点:

清热解毒,消散痈肿。

凡热毒雍盛所致疮痈肿毒内外皆可,尤治乳痈要药,又能治热淋涩痛。

3.功效应用:

(1)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热毒诸证)热毒疮痈

①皮肤痈肿②乳痈③瘀热互结之肠痈、肺痈吐脓

(2)利尿通淋:

①热淋—配金钱草、车前子②湿热黄疸—配茵陈、大黄

(3)清肝明目:

肝火上炎。

漏芦

苦寒,归胃经;清热解毒、消痈、下乳、舒筋通脉;治热毒疮痈、乳痈要药,还可治湿痹拘挛。

●大血藤、败酱草

相同点:

(1)苦,归肝、大肠经。

(2)清热解毒,消散痈肿,均可治内外痈,尤善治肠痈,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

(1)大血藤:

①性平,活血,祛风止痛②用治跌打瘀痛,经闭,痛经,经行腹痛,风湿痹痛。

(2)败酱草:

①辛,微寒;祛瘀止痛②治瘀血证,产后瘀滞腹痛,消痈排脓力强、治肺痈、皮肤疮痈。

紫花地丁

1.苦寒,归心肝经;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消痈散结)

2.治热毒炽盛内外诸痈,尤善解疔毒,治疔疮要药,还可治毒蛇咬伤。

绿豆

1.甘寒,归心胃经;清热解毒、消暑利尿;

2.治疮痈肿痛及药食中毒、(暑热烦渴尿赤)暑热证,药食两用解毒佳品。

白蔹

1.辛散、苦燥、微寒。

归胃、心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

2.治疮痈各阶段、治疮痈要药,常治水火烫伤。

反乌头

三丫苦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散瘀止痛;治疮痈肿毒、蛇毒咬伤、风湿痹痛外感疫气诸证。

重楼(七叶一枝花、蚤体)

1.苦、微寒。

归肝经,有小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

2.治疮痈肿毒、毒蛇咬伤要药、小儿惊风、跌打损伤;阴证疮疡慎用。

木芙蓉叶

1.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治疮痈肿毒要药、治丹毒、烧汤伤、跌打伤痛;

2.阴疽不红不肿者忌用。

四季青

1.清热解毒、消肿敛疮;

2.长于凉血收湿、尤长于治水火烫伤;还可治肺热咳嗽,外伤出血。

半边莲

1.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2.治热毒疮痈,毒蛇咬伤;鼓胀水肿(利湿力强)

白花蛇舌草

1.清热解毒、消肿、利湿通淋;

2.治疮痈肿毒、咽喉肿痛(热毒诸证);内外痈常品;解蛇毒;湿热淋证;恶性肿瘤。

山慈菇

1.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有小毒、可治脱发);

2.治疮痈疔毒、化痰散结、瘰疠痰核、发背恶疮、癥瘕痞块、肝硬化、甲状腺瘤;多种恶性肿瘤。

金荞麦

1.清热解毒、排脓祛痰;

2.治肺痈吐脓(血)和肺热咳嗽(谈浓稠腥臭)、疮痈疔疖、咽喉肿痛.

Ø鱼腥草

1.性味归经:

辛、微寒;归肺经。

2.性能特点:

专入肺经,治肺痈吐脓,肺热咳嗽要药。

3.功效应用:

(1)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热毒证

①肺痈吐脓,肺热咳嗽—配桔梗、芦根、薏苡仁、桑白皮等;②热毒疮痈。

(2)利尿通淋:

热证—热淋带下、泻痢-配车前子、金钱草等。

4.用法:

不宜久煎。

Ø土茯苓

1.性味归经:

甘、淡、平;归肝、胃经。

2.性能特点:

长于解毒除湿,治梅毒要药;又能通利关节,解汞毒,治淋证,瘰疠等证。

3.功效应用:

(1)解毒、通利关节:

梅毒(或伴有肢体拘挛者)—配木瓜、薏苡仁;

(2)除湿:

湿热带下、淋证、疮痈瘰疠。

三、主要用于泻痢的药:

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秦皮、地锦草。

Ø白头翁

1.性味归经:

苦、寒;归胃、大肠经。

2.性能特点:

苦寒降泻,尤善清大肠湿热及血分热毒,为治热毒血痢良药。

3.功效应用: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①治热毒血痢、赤痢日久不愈腹中冷痛

②另与秦皮配伍,外洗治阴痒。

●马齿苋、鸦胆子

相同点:

皆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治热毒血痢及湿热血痢。

不同点:

(1)马齿苋:

①性寒、味酸、另归肝经,因此其质滑,有收敛之功。

②治痢疾常药,有凉血止血作用,能治湿热淋证(热淋、血淋)。

(2)鸦胆子:

①截疟止痢,治冷积久痢,恶性疟疾;②外用腐蚀赘疣治鸡眼、赘疣;③有小毒,用龙眼肉包裹或装囊吞服;胃肠出血及肝肾病患者忌用或慎用。

秦皮

归大肠、肝胆经;清热燥湿,收敛止痢,止带、明目、退裔。

地锦草

1.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退黄;

2.治热毒或湿热痢疾、热毒疮痈、毒蛇咬伤、出血证、黄疸。

四、主要用治咽喉肿痛的药:

射干、山豆根、马勃、朱砂根、木蝴蝶、土牛膝、胖大海、肿节风、(余甘子、橄榄、青果)。

Ø射干

1.性味归经:

寒苦,归肺经。

2.性能特点:

清泄,治咽喉肿痛要药,痰壅咳喘常品。

3.功效应用:

(1)清热解毒、利咽

①咽喉肿痛——单用/射干汤(配马勃、升麻)

②外感风热,咽痛喑哑

(2)消(祛)痰(寒热均可偏热者):

痰壅咳喘

①治肺热咳喘——射干兜铃汤

②寒痰咳喘——射干麻黄汤

4注意:

孕妇慎用。

Ø山豆根

1.性味归经:

寒苦、有毒,归肺,胃经。

2.性能特点:

治热毒蕴结,咽喉肿痛第一要药;也治胃火炽盛之牙龈肿痛及肺热咳嗽。

3.功效应用:

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①热毒蕴结,咽喉肿痛——(重)清凉散;

②牙龈肿痛;肺热咳喘、湿热黄疸。

4.用法:

煎服3——6g.

●马勃(灰包、地烟)

1.性味归经:

辛、平,归肺经。

2.性能特点:

辛散、升浮;长于清肺热,利咽消肿、失音、止血功强、治各种出血证。

3.功效应用:

(1)清肺利咽:

咽喉肿痛、咳嗽喑哑——普济消毒饮

(2)凉血止血:

吐血衄血;外伤出血及手术伤口出血。

朱砂根(小罗伞)

解毒消肿、活血止痛、祛风除湿;治咽喉肿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木蝴蝶(千张纸)

清热利咽,疏肝和胃;治咽喉肿痛。

肝胃气痛。

土牛膝

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通尿;治咽喉肿痛、痛经经闭、风湿痹痛、热淋涩痛。

胖大海(安南子)

清热润肺、利咽开音、润肠通便;治咽喉肿痛咳喘失音,咽痛失音佳品,肠燥便秘。

肿节风(草珊瑚)

1.有小毒,清热凉血,活血消斑、祛风通络;

2.治血热斑疹、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感冒发热、咽喉咳嗽、泻痢腹痛等。

拳参

1.清热解毒、消肿、止血;

2.治疮痈瘰疠、毒蛇咬伤、湿热泻痢、血热出血、神昏、惊痫抽搐。

第四节清热凉血药

1.性味归经:

苦、咸、寒;主归肝经,主沉降。

2.功效:

清热凉血

3.主治:

①温热病营分、血分实热证;②内科杂病之血热妄行。

4.配伍应用:

①共性:

配养阴生津药及清热解毒药;

②个性:

营分证+清热泻火药;血分热证+止血/活血药

5.注意:

养阴功效,性滋腻,湿热脾虚慎用(咸入血—水克火)。

Ø地黄——四大怀药之一

1.性味归经:

寒、苦、甘;归心、肝、肾、胃、肺经。

2.性能特点:

甘寒质润,入心肝血分;清热凉血养阴要药、常治胃阴虚证。

3.功效应用:

(1)清热凉血(止血):

①热入营血(证)——(配玄参、金银花、黄连)清营汤②温毒发斑(配玄参);③吐血衄血(血热出血证)——四生丸。

(2)养阴生津——阴虚诸证

①阴虚内热,骨蒸劳热(肾阴虚)——地黄膏;②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青蒿鳖甲汤;

③津伤口渴——益胃汤④消渴病——滋膵饮

⑤津伤便秘—增液汤。

Ø玄参(元参)

1.性味归经:

微寒、苦、甘、咸,归肺胃、肾经。

2.性能特点:

为津阴降火,解毒散结要药。

3.功效应用:

(1)清热凉血(无止血之功)

1②同上③热入心包(心经热盛证)——清宫汤;

(2)滋阴泻火(养阴生津)——阴虚诸证,

①热病伤阴、津伤便秘——增液汤

②肺肾阴虚,骨蒸劳咳—百合固金汤

(3)解毒散结——热毒证

①目赤咽痛——玄参饮;

②咽喉肿痛、白喉——普济消毒饮

③瘰疠——消瘰丸;④脱疽——四妙勇安汤

Ø牡丹皮(丹皮)

1.性味归经:

微寒、苦、辛;归心、肝、肾经

2.性能特点:

①虚实两清之品;善治清透阴分伏热、治无汗骨蒸佳品;

②善活血化瘀不妄行,凉血而不留瘀;散瘀消肿内外均可。

3.功效应用:

(1)清热凉血

①热入营血证——配地黄、水牛角

②温病发斑③吐血衄血

(2)退热除蒸:

温病伤阴,无汗骨蒸——青蒿鳖甲汤。

(3)活血化瘀——瘀血证:

①血滞经闭、痛经;②跌打伤痛、疮痈肿毒

4.用法:

凉血生用、活血酒炙。

5.注意:

血虚有寒、经多及孕妇慎用。

Ø赤芍

1.性味归经:

微寒、苦,归肝经。

2.性能特点:

主入肝经,善走血分,散瘀止痛力强,善治清透阴分伏热、治无汗骨蒸佳品。

3.功效应用:

(1)清热凉血:

同前

(2)散瘀止痛:

①经闭痛经、跌打损伤;②痈肿疮疡——连翘败毒散③癥瘕腹痛——桂枝茯苓丸

(3)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