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格教学实践报告材料8篇.docx
《微格教学实践报告材料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格教学实践报告材料8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格教学实践报告材料8篇
重庆师范大学
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报告
实践形式:
教育见习□微格教学□课例分析□
教育调查□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
题目语文微格教学实践报告
姓名邢蕊蕊学 号20102104004
专业方向学科教学(语文)年级2010级
学院文学院提交时间2012年1月
实践报告审阅和成绩评定
实习指导教师评阅意见:
成绩: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评阅教师签字:
年月日
学院意见:
(盖章)
分管领导签字:
年月日
注:
1、本页为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报告封面,附于相应的实践报告之前;
2、根据实践报告的情况在上面相应的实践形式后的方框内打“√”;
3、同一实践形式有2个及以上的报告,须分别写出报告题目,评阅教师根据其内容综合评定给出评阅意见和成绩。
语文微格教学实践报告
1.《春》
训练技能:
导入、讲解技能
设计理念:
1、强调学生自我的阅读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加大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
”还强调“要加强朗读,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
”,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内涵。
2、重视互动合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融洽交流讨论的互动合作,引导学生在互动合作中自主构建探究问题、发现解决问题途径的阅读方式,并逐步学得合作技能。
教学过程:
训练技能
开始、讲解、
结束技能
教学课题
《春》(初步感知)
执教者
邢蕊蕊
教学时间
第一个课时(共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及相关背景知识
2.锻炼合作学习能力
3.理清文章思路(绘图)
4.熟读成诵,通过诵读对文章进行初步的感知。
时间
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技能要素学生学习行为
时间
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技能要素学生学习行为
第一课时45分钟
(预习:
让同学们收集有关春的诗词,收集作者生平介绍,并解决生字词的问题)
●导入:
1.一提到春,总会令我们联想翩翩,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呢?
(2分钟;提问后点评);2.上次课让同学们收集了关于春的诗词,那现在就请大家拿出来在班上分享分享(3分钟;检验预习效果并点评:
每个人眼中都有自己一个独特的春···)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朱自清先生他眼中的春。
●讲解:
1.现在请大家仔细地听朗读,用心去看作者描绘的春并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勾画下来,(在学生听朗读时将生字词写在黑板上)整体感知(5分钟)。
2.请几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出生字词的读音、含义(5分钟;检验预习,并作一定的讲解);让学生们一起朗读这些字词。
3.作者简介:
请同学们说说你对朱自清先生有什么认识。
(2分钟;课堂上让同学们相互补充)4.先在小组(四人一组)内试读,将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段落读给同学听,看一看谁读的最有感情,互相借鉴(8分钟)。
现在有没有同学愿意在班上分享?
把自己读的最好和大家分享。
(5分钟;教师做适当纠正,在停顿、重音上)6.让我们再次听听标准的朗读,这次请同学们充分调动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作者所描绘的春;(听完后)相信每位同学眼前都不时会浮现着一幅一幅美丽的画面,那么请你插上想象的翅膀,任选一幅春景在纸上画出来;有没有同学愿意将自己画的春景图画到黑板上(10分钟;结合文章点评:
作者从各方面描绘了春,就有了一幅幅不同的春景图;点出每幅图分别是什么图)那作者所描绘的是不是这些图呢?
请大家快速阅读全文,看看作者都给我们展现了那些图(5分钟;请同学归纳,互相补充;老师板书: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8.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整体感知了春景,欣赏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有不少的收获,课堂最后就请各位同学大声朗读最喜欢的句子、段落。
2.《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
2、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后悔、盘缠”等词语。
3、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文中说话人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2、复述故事内容,感受故事情节。
3、通过课外积累更多的寓言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寓意中得到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自学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对生字读音及字形的把握,能通读全文。
难点:
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重点训练的教学技能:
讲解技能、语言技能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
时间
教学行为
应用的教学技能
学生学习行为预测
需准备的教具
2分钟
一、揭示课题
1、以前同学们看过寓言故事吗?
是哪些寓言?
2、同学们课后看的书真多!
那有谁知道寓言的含义呢?
3、回答得非常正确。
“寓”就是寄托、包含的意思,“言”就是讲道理的意思。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亡羊补牢》这则寓言。
(板书课题:
亡羊补牢)
4、通过预习,谁能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亡”是什么意思?
“牢”又指什么?
导入技能、提问技能、语言技能、板书技能
1、看过。
《伊索寓言》。
2、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3、亡:
丢失。
牢:
在文中指羊圈。
丢失了羊,把羊圈修好。
8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说出自学要求。
同学们请默读课文,运用工具书畅读全文,并标出文章中的生字词。
2通过一个小游戏帮助学生学习生字词。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拯救小羊”。
老师手里有五只小羊,每只小羊的身上都写了文中的一个生词,现在这些小羊出去吃草遇到了狼群,同学们读准了羊身上的词就可以把他们救回羊圈。
下面我们开始游戏。
(游戏中讲解“窟窿”、“街坊”、“叼走”、“后悔”、“劝告”的字音和写法并进行板书)
3、小羊全部回到了羊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对生字词的把握很牢固,下面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板书课后作业)
4、同学们读得很好,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回家将生字抄写三遍并注音,然后把生词解释一下,做在作业本上,明天交上来;课后思考一下,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课堂组织技能、提问技能
1、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思考文意
2、积极参与游戏,读准字音并准确解释词义。
3、朗读文章。
小羊形状的生字卡
3.《陈焕生上城》
训练目的
提问技能
教学目的
内隐:
准确把握陈奂生这一人物象及其意义,辨证地理解本文的主题
外显:
让学生以第一人称身份走进故事,了解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
时间分配
授课行为
(讲解、提问的内容)
技能
要素
学习行为
(预想的问题)
教学媒体
板书内容
3分钟
2分钟
1分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陈奂生上城》,小说的结局是,陈奂生担心他老婆要跟他算帐。
回到家他肯定要交给老婆一本帐。
这本帐应该怎么交待呢?
这一系列经济活动,分别是在什么场所发生的?
同学们找得很准确
其中正常的买卖行为卖油绳、买帽子是陈奂生预先计划好的事情,分别发生在火车站和百货公司。
可是现在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招待所多花了五元钱。
他在向老婆交帐的时候,该如何解释呢?
一般性理解提问
一般性理解提问
肯定
深入理解提问
1.收入:
卖油绳七元七角;
2.支出:
付房钱五元;买帽子二元五角。
火车站、招待所、百货公司
(回放3分钟)
指导教师与听课学生点评(2分钟):
以算帐的方式提问,一可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二可化繁为简,抽出本文的关键内容,使学生很快整体把握全文,三可自然地引出下文对“情节安排的巧妙”这一特点的探究。
4.《雨巷》
培训技能:
导入技能、诵读技能、讲解技能
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分析和欣赏,培养学生鉴赏诗歌意象所要表达的内涵的能力。
在理解的基础上着重分析诗歌的典型意象:
“雨巷”、“丁香”。
1.导入(1分钟)0—1分钟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曾经都学过哪些描写江南春色的诗句呢?
(生答: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些诗句都用一种春回大地的笔调将江南描摹得生机勃勃。
然而,在五四时期,有这样一位诗人,却用朦胧、忧伤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江南暮春的另一场景。
在这烟雨江南,在这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诗人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雨巷,走进“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情感世界。
(1分钟)
(板书:
雨巷戴望舒)(技能要素:
提问、板书)
2.教学过程(7分30秒)
一、自由诵读、整体感知(2分30秒)
先给同学们一分钟时间,自由诵读诗歌,在诵读时注意结合课本注释来体会整首诗的感情基调(1分钟)
通过刚才的自由诵读,我们不难发现,整首诗都充满着一股忧愁、迷茫的味道,诗中总是提到:
彷徨、冷漠、凄清等词语。
但对于这样哀怨的情怀,作者并没详尽道出缘由,这难免给我们一种朦胧的感觉。
而这种感觉正是整首诗最大的特点——朦胧。
(1分钟)
那作者为营造这种朦胧的意境,都选用了哪些意象呢?
现在,我想请一位同学根据我黑板上的提示,将作者笔下的意象补充完整。
(30秒)
二、对诗歌中意象进行逐一分析(5分钟)
1、时间:
暮春(1分钟)
不知同学们在刚才的自由诵读中有注意到“丁香”一词吗?
在这里,补充一个课外小知识:
丁香,形状像结,一般多开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故称其为愁品。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浣溪沙》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
讲到这里,可能会有同学对暮春时节产生疑问。
那暮春时节具体是春天的几月份呢?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暮有(时间)将尽的意思。
而“暮春”就是指春季的末期,农历的三月。
也正因那段时间总有蒙蒙细雨光临江南,为江南凭添一份凄婉、感伤之情。
(板书:
凄婉、伤感<幻灯片>)
(技能要素:
引导思考、知识补充、板书)
2、地点:
小巷情景:
细雨(2分钟)
每每提到江南的小巷,总会给人们一种深邃、悠长之感。
而这里的小巷,在作者的笔下还伴着蒙蒙细雨。
那这时的雨巷除朦胧之外,还为同学们营造了怎样的情景呢?
(生答:
一个人也没有、潮湿、寂静)
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因为细雨的空蒙、迷离,更显出了雨巷寂静的氛围。
那在体会了雨巷的悠长,寂寥后,请从诗歌中把描写雨巷的句子画出,并结合诗歌来看在这下着雨的深巷中,篱墙又有怎样的景致?
(请同学们从诗中找出一个形容篱墙的词语。
)
很好,同学们看的很仔细。
那在这里,篱墙是颓圮的,雨巷又是深邃、幽静的,这不禁使作者看后心生哀怨、凄凉之感。
(板书:
小巷:
悠长、深邃、颓圮。
细雨:
空蒙、迷离)(要素技能:
提问、归纳、板书)
3、道具:
油纸伞(2分钟)
说到油纸伞,不知同学们发现没有,作者并没用太多笔墨加以描写,而是给我们以想象的空间。
那就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下你心目中的油纸伞有什么特点?
(生答:
复古、有情节、素雅、美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的伞很少采用手工皮纸来做伞面,因此同学们对油纸伞的感觉停留在表面。
那我们通过图片再来一起分析一下。
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油纸伞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古典、怀旧感。
除此之外,一个人撑着油纸伞默默彳亍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而这油纸伞下的人有着怎样的容貌?
这油纸伞的出现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故事?
这些问题也就会自然而然的瞬时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这就为全诗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在诗中作者将油纸伞恰到好处的与暮春时节的小雨接洽,从中给全诗增添了一份冷漠,凄清的氛围。
也使全诗更悲一层。
(板书:
古典、怀旧、神秘<幻灯片>)
(要素技能:
引导、启发、板书、强化)
4、人物:
丁香姑娘“我”
5.总结(1分钟)8分30秒—9分30秒
在暮春时节,下着蒙蒙细雨悠长而又寂寥的小巷,“我”独自撑着油纸伞逢着一个丁香一般的姑娘。
通过这一故事的上演,作者尽情地抒发了自己的伤感忧愁和迷茫之情。
(1分钟)
(要素技能:
归纳、概括)
6.布置作业(1分钟)9分30秒—10分钟
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源于“丁香”二字。
那这从始至终都是贯穿全文的“丁香”在诗中只是单纯的愁品亦或是另有寓意?
而这丁香般的姑娘又会和作者在寂寥的雨巷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我们将在下一节课中深入分析。
在这也把它作为课后思考题,留给同学们课后思考。
(30秒)<幻灯片>
附:
板书设计
雨巷
戴望舒
时间:
暮春凄婉、伤感
地点:
小巷悠长、寂静、颓圮
情景:
细雨空蒙、迷离
道具:
油纸伞复古、怀旧、神秘
人物:
丁香姑娘美丽、哀怨、凄婉
“我”惆怅、寂寞
故事:
“我”在雨巷逢着一个丁香姑娘
5.《背影》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能力目标:
分析父亲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情感目标:
学习劳动人民勤劳、质朴、善良而有所追求的优秀品质,理解父亲,热爱父亲二、导入(1分钟)0—1分钟
同学们,我们每天从宿舍楼来到教学楼来上课,都要爬很多级阶梯,有的同学想,要是能少一些台阶就好了。
在这篇课文里,我们却见到了一位热衷于高台阶的父亲。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了解父亲的形象。
上节课我们疏通了课文脉络,了解课文大意,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入理解课文的人物形象。
板书:
台阶李森祥父亲情感
三、教学过程(7分钟)1—8分钟
(1分钟)1—2分钟
同学们,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在作者家乡,台阶高地位就相应高,为了提高地位,父亲怎么做呢?
同学们说的对,那就是盖新屋,造新台阶。
这体现了父亲已经很在乎自己的精神生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父亲具有一种什么养的精神呢
预想的回答生:
1造高台阶2有理想、有志气3钦佩、敬仰
板书:
有理想、有志气、敬仰
(2分钟)2—4分钟
同学们请把课文翻到这节课要讲的内容。
看第21和22自然段,新台阶造好了,父亲却处处感到不对劲,一时无法适应,我们从哪些细节可以看出来呢?
哪位同学可以找出来?
生:
1磕烟灰不顺手2坐在台阶上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
教师总结说明父亲作为一个本分的农民,并没有骄人和攀比的意识。
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消除,所以台阶高了,一下子还不习惯,所以处处感到不对劲、不习惯
提问:
那么在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父亲是怎样的情感呢?
生:
淳朴善良自卑、自谦
板书:
谦卑、善良、
生:
赞叹
(2分钟)4—6分钟
同学们请接着看下面的段落(略停)。
父亲回来时,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生:
1他受伤了,担心以后干不了活2他感觉自己会失去了劳动能力,黯然伤神
教师总结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就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现在老了,闪了腰,不能劳动了。
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1分钟)6—7分钟
说到父亲受伤,我们在文中可以找到几处父亲干活的描写,有背石板回家的,有出远门砍柴和捡石头的,有拌泥浆的,有抬石板的,父亲就算再苦再累,就算受了伤也还要坚持,同学们,你们觉得父亲还具有一种什么优秀品质呢?
对于父亲的辛劳,作者是以什么态度看待的呢?
生:
1意志坚强2坚忍不拔
生:
同情
板书:
坚忍不拔、同情
(1分钟)7—8分钟
父亲为了他的台阶奋斗了大半辈子,有人说,人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许多人希望在台阶上找到自己的高度。
同学们想一想,在你们父亲心中,他们心中最高那一级“台阶”是什么?
提示:
是事业有成吗,还是为了家庭幸福,还是实现理想呢,或者兼而有之?
生:
1事业成功2是家里过得更好3实现自己的理想4都有,兼而有之
总结:
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
同学们啊,其实,在你们父亲心中,你们才是他们最高那层台阶啊!
你们说是这样吗,如果有疑问不妨等回家后问问你们父亲。
(1分钟)8—9分钟
学过了《台阶》,我们领会到了与《背影》中所不同的父亲的形象,我们从这两篇课文中体会到了父亲的艰辛和伟大,希望大家能学以致用,能够体谅父亲的难处,学会感恩
(1分钟)9—10分钟
平时我们常说“严父慈母”,通常同学们在家都是和母亲交流的多,往往忽略了父亲,为了让同学们增加与父亲的交流,增进父子情感,希望你们放假回家时,能把《台阶》这篇课文所讲述的故事,讲给你们的父亲听听,也算是尽人子之孝的一种方式吧,也是老师留给你们的作业,同学们有信心完成吗?
附:
板书设计
父亲情感
朴素、敦厚敬仰
台阶有理想、有志气赞叹
(线索)谦卑、善良同情
坚忍不拔
6.《春》
训练技能:
导入、讲解技能
设计理念:
1、强调学生自我的阅读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加大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
”还强调“要加强朗读,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
”,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内涵。
2、重视互动合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融洽交流讨论的互动合作,引导学生在互动合作中自主构建探究问题、发现解决问题途径的阅读方式,并逐步学得合作技能。
教学过程:
训练技能
开始、讲解、结束技能
教学课题
《春》(初步感知)
执教者
邢蕊蕊
教学时间
第一个课时(共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及相关背景知识
2、锻炼合作学习能力
3、理清文章思路(绘图)
4、熟读成诵,通过诵读对文章进行初步的感知。
时间
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技能要素学生学习行为
第一课时45分钟
(预习:
让同学们收集有关春的诗词,收集作者生平介绍,并解决生字词的问题)
●导入:
1.一提到春,总会令我们联想翩翩,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呢?
(2分钟;提问后点评);2.上次课让同学们收集了关于春的诗词,那现在就请大家拿出来在班上分享分享(3分钟;检验预习效果并点评:
每个人眼中都有自己一个独特的春···)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朱自清先生他眼中的春。
●讲解:
1.现在请大家仔细地听朗读,用心去看作者描绘的春并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勾画下来,(在学生听朗读时将生字词写在黑板上)整体感知(5分钟)。
●2.请几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出生字词的读音、含义(5分钟;检验预习,并作一定的讲解);让学生们一起朗读这些字词。
●3.作者简介:
请同学们说说你对朱自清先生有什么认识。
(2分钟;课堂上让同学们相互补充)
●4.先在小组(四人一组)内试读,将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段落读给同学听,看一看谁读的最有感情,互相借鉴(8分钟)。
现在有没有同学愿意在班上分享?
把自己读的最好和大家分享。
(5分钟;教师做适当纠正,在停顿、重音上)
●5.让我们再次听听标准的朗读,这次请同学们充分调动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作者所描绘的春;(听完后)相信每位同学眼前都不时会浮现着一幅一幅美丽的画面,那么请你插上想象的翅膀,任选一幅春景在纸上画出来;有没有同学愿意将自己画的春景图画到黑板上(10分钟;结合文章点评:
作者从各方面描绘了春,就有了一幅幅不同的春景图;点出每幅图分别是什么图)那作者所描绘的是不是这些图呢?
请大家快速阅读全文,看看作者都给我们展现了那些图(5分钟;请同学归纳,互相补充;老师板书: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6.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整体感知了春景,欣赏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有不少的收获,课堂最后就请各位同学大声朗读最喜欢的句子、段落。
7.《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目标:
分析烛之武的说理艺术
教学重点:
分析烛之武的说理艺术
教学方式:
微格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接着上节课所讲的内容继续来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板书:
烛之武退秦师)
上次课中我们通过课文的讲解,知道了僖公三十年,晋国和秦国合兵围郑。
郑国危在旦夕,由于佚之狐的举荐,郑伯重新启用烛之武来说服秦伯退师。
然而,烛之武是怎样运用他的那三寸不烂之舌来瓦解秦晋联盟,说退秦师的呢?
今天我们就重点来分析一下烛之武的说理艺术。
(板书:
烛之武的说理艺术)下面同学们看着文章第三段中烛之武对秦伯所说的那段话,我们从五个层次来理解烛之武的说理艺术。
(二)具体讲解:
老师:
同学们再仔细读一下课文,我请同学起来分层。
学生:
五层,具体分层
老师:
下面我们就具体来分析一下这五层,看一下烛之武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服秦伯的。
第一层: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
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呢?
学生:
欲扬先抑
老师:
对就是欲扬先抑。
烛之武在此先摆出弱者的姿势,坦言知亡,这样子就避开了秦伯的锐气,缓解了紧张的一种说话环境,稳定了上方的情绪。
(板书:
坦言知亡,避其锐气)
下面我请同学来读一下第二层
学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后,君之薄也。
老师:
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这时候秦晋虽然是联盟,但是它们毕竟是两个国家,大家看一下黑板(老师画地图),秦在西,郑在东,中间隔着晋,秦要跨过晋国,把郑国的土地纳入自己的版图,作为自己的边邑,这难办到的。
“亡郑”以后,郑国的土地不为秦所得,反为晋所有,结果是“邻之厚,君之薄也”。
从而提醒秦伯不可“亡郑以陪邻”。
在这,烛之武的措辞是委婉而谨慎的,他没有立即指出秦晋联盟的虚伪性,而是从哪个方面说明的?
学生:
地理位置
老师:
对,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这一实际来说明,根本上动摇了秦联盟的基础,不能不使秦伯动心。
(板书:
亡郑于秦无利可图)
老师:
下面我们来看第三层。
“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舍郑”就是放弃郑,不灭郑。
这是烛之武从正面提出建议。
郑国在秦国的东方,以此可作为“东道主”,秦国使者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秦没有坏处。
烛之武仍是从地理位置来说明利弊。
同学们知道这一层的层义吗?
同学:
舍郑于秦有利。
老师:
对。
舍郑于秦有利。
(板书:
舍郑于秦有利)第二层时烛之武通过分析亡秦的危害动摇秦伯。
这一层则开始拿郑来引诱秦伯了。
假如烛之武继续挑拨秦晋关系,很可能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因此他换了一个角度,阐明郑国存在对秦国可能有的种种好处。
攻郑还是友郑,作为一国之君的秦伯当然要权衡利弊了。
老师:
下面我在找同学读一下第四层。
同学: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舍半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老师:
秦国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秦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与秦对抗。
晋背信弃义,如若与其共事,绝不可能共享其成,利益均分。
在经过一番拉拢引诱后,烛之武不失时机的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曾对秦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赤裸裸挑拨秦晋两国的关系。
(板书:
晋国过河拆桥)
经过了这一番历史事实的分析后,烛之武为了增强说服性,又从历史回到了现实,下面我们来看第五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