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地理七年级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21785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1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地理七年级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沪教版地理七年级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沪教版地理七年级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沪教版地理七年级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沪教版地理七年级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地理七年级练习题及答案.docx

《沪教版地理七年级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地理七年级练习题及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教版地理七年级练习题及答案.docx

沪教版地理七年级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练习部分答案

1.1疆域与行政区划

一、我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

我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我国领土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我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二、53°N、4°N49135°E73°E62

三、略

四、略

五、1、

图号

1

2

3

4

5

6

省(自治区)全称

甘肃

黑龙江

云南

山西

湖南

山东

行政中心

兰州

哈尔滨

昆明

太原

长沙

济南

简称

甘(陇)

云(滇)

2、山东(6)、黑龙江

(2)、云南(3)、黑龙江

(2)

3、越南、老挝、缅甸;河北、河南、安徽、江苏。

六、上海、青海、重庆、贵阳、武汉、合肥

七、

海南、云南、河南、湖南

1.2人口与民族

一、1、12.95亿、7.55亿   2、 我国人口基数大

二、1、稠密,稀疏       2、400~600,400~600,1~50,1

回族

三、

 

内蒙古自治区

  

  

              

四、傣族 云南

2.1地形的分布

一、

二、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塔里木盆地

准噶儿盆地

青藏高原

柴达木盆地

三、1、

(1)东北平原

(2)塔里木盆地(3)黄土高原(4)长江中下游平原

(5)四川盆地(6)云贵高原(7)柴达木盆地(8)内蒙古高原

2、略3、A

四、1、B2、A

五、

2.2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

一、略

二、

(1)、一、二、三

(2)、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3)、横断、巫山、黄(4)、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

三、

(1)、高原、平原、山地

(2)、43%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四、

五、1、长江中下游平原巫山四川盆地青藏高原

2、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秦岭黄土高原青藏高原

3、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大兴安岭东北平原

 

3.1气温分布

一、1、B,A2、31,33、大,小4、哈尔滨衣服的穿着等

二、

 

三、1、B2、C3、B4、C5、A6、D

四、

 

 

 

3.2降水分布

一、1、广州、上海、北京、哈尔滨2、夏季多,冬季少;东南多西北少

3、早、晚、长;晚、早、短

二、A

三、

青藏高寒区

半干旱、干旱区

暖温带

半湿润、湿润区

亚热带、热带

湿润区

亚热带

湿润区

中温带

湿润区

暖温带

干旱区

亚热带

湿润区

 

3.3气候的主要特点

一、略

二、1、C2、D3、A4、A

4.1众多的河湖

一、

青海湖

鄱阳湖

洞庭湖

太湖

青藏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寒区

亚热带

亚热带

亚热带

半干旱区

湿润区

湿润区

湿润区

非季风区

季风区

季风区

季风区

内流区域

外流区域

外流区域

外流区域

咸水湖

淡水湖

淡水湖

淡水湖

二、1、C2、B3、C4、B5、B

4.2黄河

一、1、川甘宁晋陕豫2、汾渭3、略

4、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小浪底

二、1、A2、D3、C4、B

三、略

4.3长江

一、1、唐古拉山63002、东3、宜昌4、湖口5、雅砻江6、岷7、嘉陵江

8、乌9、汉10、湘11、赣12、重庆13、武汉14、南京15、上海

二、略

1.1黑龙江省

一、略

二、A、D

三、

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一、略

二、塔里木、塔里木、吐鲁番盆地、艾丁湖、塔克拉玛干

新疆的边境线最长、有最大的清真寺、邻国最多等

三、略

1.3台湾省

一、略

二、C

三、

森林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水产资源

美丽的风光(阿里山、日月潭)

1.4青藏高原地区

一、略

二、

三、原因是海拔高

四、1、气温低2、日照充足3、空气稀薄

1.5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一、略二、B、C、D

三、1、有十分丰富的风景旅游资源2、有着文化底蕴相当深厚的人文旅游资源

3、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

2、自主学习认识区域

海南省

一、略

二、1、有很多的旅游景点

2、海南的气候适合于种植橡胶、咖啡等多种热带经济作物。

内蒙古自治区

一、

二、

 

三、内蒙古: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我从草原来》

江苏:

《茉莉花》、《挑担号子》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一、略

二、1、地表崎岖2、树木生长得茂盛3、喀斯特地形形成的独特景观

4、交通不便

江南丘陵地区

一、略

二、

 

七年级第二学期地理练习部分参考答案

祖国篇(下)1、农业及其地区差异

1.1世界农业大国

一、起源于我国的农作物花生

棉花

大豆

我国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农产品水果

(2001年)油菜籽

茶叶

二、1、总量大,人均量少2、人口多

三、1、种值业渔业牧业2、种值业牧业渔业

四、1、A2、D、3、D五、略

1.2农业的分布

一、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半湿润区

半湿润区

湿润区

湿润区

小麦

小麦

水稻

水稻

二、1、A甘蔗B甜菜C油菜D花生2、低亚热热湿润3、北方

4、山东5、长江

三、1、A东北林区B东南林区C西南林区

D西藏牧区E青海牧区F新疆牧区G内蒙古牧区

2、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防止风沙危害、水土流失。

四、36.N纬线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经过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分布地区,粮食作物有春小麦、玉米、青稞,经济作物有长绒棉、天然

冬小麦棉花花生

橡胶、苹果等。

从华北平原向西就进入了我国最大的原始森林地区,再向西到达青藏高原。

北内蒙古高原

在青藏高原上到处是一望无际的稻田,经济作物有甘蔗和甜菜,还有著名的三河马和三河牛

草原

等畜产品。

°

五、花生山东省

竹笋浙江省

椰子

牦牛肉海南省

茶叶西藏自治区

1.3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一、

1、略

2、

⑨⑧④

④⑦⑩

①③②

②⑤⑥

二、

青藏高原(高原、山脉)

平原、丘陵、高原、山脉

青藏高寒区

亚热带、热带

半干旱、干旱区

湿润区

稀疏

稠密

青稞、油菜

水稻、小麦、甘蔗、油菜、热带经济作物

2.工业及其地区差异

2.1持续增长的工业

一、

1、B、C、D;2、B;3、A、C

二、略

2.2重要工业部门的分布

一、略

二、略

三、

水资源状况:

辽河临渤海提供丰富的水源保障

矿产条件:

有丰富的煤矿、铁矿

交通条件:

有哈大、京哈铁路

其他优势条件:

重工业集中,又是钢铁消费地

四、绵阳钢铁工业

长春石油工业

大庆汽车工业

攀枝花电子工业

2.3东部与中部工业的差异

一、

1、A辽中南;B京津唐;C沪宁杭;D珠江三角洲

2、A、B

二、

1、A新疆维吾尔,B上海。

C塔里木、D柴达木E四川。

2、河西走廊,山西。

三、

1、落差大,珠江三角洲。

2、三峡,沪宁杭。

3、山西、陕西、内蒙古,煤炭。

京津唐。

四、略

3.交通运输与通信

3.1交通运输与通信的重要性

一、骆驼:

内蒙古自治区爬犁:

黑龙江羊皮筏子:

陕西

磁浮列车:

上海牦牛:

西藏自治区竹筏:

福建、广西壮族自治区

二、略三、略

3.2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

一、

1、①京广②京哈③京沪④京九⑤宝成⑥成昆⑦焦柳

2、A京包B包兰C陇海D兰新E沪杭F浙赣G湘黔

二、

北京

河南

江苏

湖南

甘肃

四川

京包、京哈

京沪、京广

京九

京广

陇海

京沪

陇海

京广

湘黔

浙赣

包兰

兰新

陇海

宝成

成昆

三、1、B2、B

四、西藏、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浙江、上海

3.3水路运输、航空运输与管道运输

一、①大连②秦皇岛③天津④烟台⑤青岛⑥连云港⑦上海

二、1、A;2、A;3、B;4、B;5、A;6、C。

三、略

四、

公路

海运

河运

航空运输

铁路运输

管道运输

4.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

4.1国内贸易

一、略

二、1、C;2、C。

三、

1、北京、武汉、广州。

2、海

3、稀疏,

地广人稀,经济落后,现代化交通不发达,商品交换规模不大。

4、经济发达,交通方便,人口密集。

4.2国际贸易

一、

1656

6208

3.66

3.83

3.75

二、

云南

缅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哈萨克斯坦

黑龙江

俄罗斯

内蒙古

蒙古

广西壮族自治区

越南

三、1、C;2、C。

5.环境问题环境保护

5.1城市的环境问题及环境优化

一、

1、C;2、C;3、A;4、C。

二、略

5.2农牧区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一、1、B;2、D。

二、略

区域篇(下)

1.抓住特征学习区域

1.1北京市(略)

1.2湖北省

一、略

二、C

三、养殖、航运、发电。

四、略

1.3香港和澳门

一、略

二、

6074.68

18487.39

822.62

2640.38

6012.36

1、澳门,北京。

2、密度多低山丘陵、平原少。

三、略

1.4黄土高原地区

一、略

二、

是、非、是

是、非、是

三、

煤——大同、平朔、阳泉

石油、天然气、铝土、铜、白银——延长、长庆

1.5沪宁杭地区

一、略

二、

常州10617元

苏州9988元

无锡9933元

镇江8202元

三、

中山陵西湖

三国城天一阁

苏州园林南湖

1.6珠江三角洲地区

一、略

二、

珠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京广、广九、京九

京沪、沪杭

珠江

长江

珠江

长江

三、略

2.自主学习认识区域

重庆市

一、略

二、

成渝成都

川黔贵阳

川黔、贵昆昆明

山西省

一、(略)

二、山西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是中国的“煤海”

山西的铝土矿的储量居全国第一位。

山西有许多名胜古迹:

晋祠、云冈石窟等。

浙江省

一、略

二、

鲁迅富阳

茅盾绍兴

郁达夫桐乡

四、绍兴,王羲之。

辽中南地区

一、略

二、

沈阳钢铁工业

大连飞机制造工业

鞍山造船工业

河西走廊地区

一、(略)

二、1、内流河看图例

2、季节河图上显示虚线

3、祁连山

4、减少流经地区气候干旱、工农业用水量增加。

《黄土高原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图导图练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前准备

课件、课前学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

同学们,在我国有这样一个地形区,有人这样描述它:

1.从飞机上看上去,褐黄色的原野,几乎看不到一丝绿色。

2.从出发地看目的地并不远,但车子上坡下坡,绕了好几道梁子才到。

3.这里的人们因地制宜,挖了窑洞居住,冬暖夏凉。

4.黄河穿过,成了地地道道的黄河。

问:

同学们知道这是哪一个地形区吗?

(黄土高原)

讲: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黄土高原游览一番吧!

板书:

黄土高原地区

二、新课学习

展示课下搜集的黄土高原地区的资料和图片。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展示学生课下搜集的成果。

在“授课”活动中展示。

(一)黄土广布土层深厚

展示课件

指导读图:

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然后教师可根据有关资料把黄土高原给学生简单介绍。

教师小结: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

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

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

讨论:

请同学看课本第88页阅读材料,分组讨论,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

教师归纳总结:

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

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

有“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教师可给学生作简要介绍,详见备课资料)。

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其证据是:

1.“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3.“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

”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4.“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

阅读教材89页阅读材料总结:

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过渡:

我们从电视片和课本中可知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显示了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

(教师可把三种地貌给学生简要介绍)为什么会这样呢?

下面我们来学习:

(二)水土流失沟壑纵横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根据所学知识及教材内容讨论总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

①地形。

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快,对地面物质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

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黄土丘陵区,地面坡度大部分在15º以上,有的达30º坡长一般100米一200米,甚至更长。

每年每公顷流失25吨~100吨,甚至225吨以上。

②降雨。

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剧了水土流失。

③地面物质组成。

黄土高原几乎为黄土所覆盖,黄土多为风积物,土体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较坚硬,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侵蚀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

④植被。

达到一定郁闭度的牧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

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强。

(2).人为因素

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

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

同时,将大量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

过渡:

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水土流失严重,会给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什么后果呢?

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

①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

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

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

这样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

(水土流失带走的是表层土,表层土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会使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

②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如果水土流失继续发展,最终会导致耕地没有了,村庄也不知道该搬到哪里)

③让学生结合上学期所学内容,认识水带着泥沙流向何处?

它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

(水带着泥沙流人黄河,黄河流人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

给黄河下游的人民带来安全隐患)

2.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承转过渡:

之所以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不仅因为这里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而且因为其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不易恢复。

(三)生态环境的治理

指导学生画出“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

承转过渡: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已严重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在于什么?

总结:

黄河流域智力的关键在于减少水土流失,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进行生态建设。

认识了解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在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中摸索出的成功经验。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1.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2.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3.加强计划生育力度,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4.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向农民提供足够的粮食或补贴,使他们响应退耕号召,积极进行生态建设。

5.黄土高原在进行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解决黄土高原人多地少的问题。

三、结论总结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物质的来源有很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泛支持。

因黄土多为风积物,遇水浸润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加上地形、降雨、植被等自然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如此严重,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和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两部分内容。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不仅是因为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而且因为其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不易恢复,因此必须进行生态建设,在生态建设中要因地制宜,做到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

以实现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

四、课堂练习

1、黄土高原东起、西抵、北起、南达。

跨越、、、等省区。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走了,使农作物产量下降,还向输送大量泥沙,给河流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自然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水土流失B、风力强盛C、土质疏松D、高原地貌

4、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

A、人类活动只能加速水土流失,不会引发水土流失

B、人类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

C、人为因素是现代化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人类也可以防治水土流失

D、人类只能减轻或者减缓水土流失,但不能根治水土流失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A、植被的破坏B、不合理的耕作

C、采矿修路D、土质疏松降水集中

五、作业布置

让学生调查自己家乡在农业生产发展中存在哪些生态问题,并根据所学地理知识提出建设措施。

六、板书设计

1.3黄土高原地区

(一)黄土广布土层深厚

1.位置和范围

2.土层深厚

3.风成说

4.中国古文明发源地

(二)水土流失沟壑纵横

1.水土流失的原因

2.水土流失的危害

(三)生态环境的治理

关键在于治理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图导图练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前准备

课件、课前学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

同学们,在我国有这样一个地形区,有人这样描述它:

1.从飞机上看上去,褐黄色的原野,几乎看不到一丝绿色。

2.从出发地看目的地并不远,但车子上坡下坡,绕了好几道梁子才到。

3.这里的人们因地制宜,挖了窑洞居住,冬暖夏凉。

4.黄河穿过,成了地地道道的黄河。

问:

同学们知道这是哪一个地形区吗?

(黄土高原)

讲: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黄土高原游览一番吧!

板书:

黄土高原地区

二、新课学习

展示课下搜集的黄土高原地区的资料和图片。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展示学生课下搜集的成果。

在“授课”活动中展示。

(二)黄土广布土层深厚

展示课件

指导读图:

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然后教师可根据有关资料把黄土高原给学生简单介绍。

教师小结: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

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

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

讨论:

请同学看课本第88页阅读材料,分组讨论,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

教师归纳总结:

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

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

有“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教师可给学生作简要介绍,详见备课资料)。

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其证据是:

1.“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