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研究 A4中国创造教育分会北京市创造教育北京市基础教育科.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21705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过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研究 A4中国创造教育分会北京市创造教育北京市基础教育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通过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研究 A4中国创造教育分会北京市创造教育北京市基础教育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通过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研究 A4中国创造教育分会北京市创造教育北京市基础教育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通过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研究 A4中国创造教育分会北京市创造教育北京市基础教育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通过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研究 A4中国创造教育分会北京市创造教育北京市基础教育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过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研究 A4中国创造教育分会北京市创造教育北京市基础教育科.docx

《通过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研究 A4中国创造教育分会北京市创造教育北京市基础教育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过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研究 A4中国创造教育分会北京市创造教育北京市基础教育科.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过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研究 A4中国创造教育分会北京市创造教育北京市基础教育科.docx

通过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研究A4中国创造教育分会北京市创造教育北京市基础教育科

 

内容提要:

针对100%的学生喜爱音乐,而80%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课”这一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在音乐课上不仅领略不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反而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导致了学生们对音乐课的兴趣不大。

通过对我国传统音乐教学扬弃的基础上,借鉴了国外在音乐教学中关于创造力培养的主要成果,收到了提高小学生音乐人文素养、开发了创造潜能、培养了创造力的良好效果。

对音乐教学模式的新探索

1、歌曲手势教学与创作表演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流程

2、节奏创编灵活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流程

3、欣赏曲游戏式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流程

4、自由创作与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流程

 

主题词:

教学模式创造力

 

通过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研究

关西庄小学孙海平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音乐教学是以音乐知识的传授与音乐技能的培养为主旨,强调音乐知识的系统性、专业性,重视为专业人员的培养打基础,其教学方式主要以接受式学习为主,其主要弊端是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发挥,忽略了学生情感的培养以及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

这种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21世纪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为了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富强,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拉开帷幕,而新课程标准就是课程改革的依据与指导。

新的《艺术课程标准》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以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总目标,在多科互融的艺术教学中,通过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的连接,达到学生艺术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形成、提高。

”同时,新课程改革更加重视师与生、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除必要的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之外,更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

为了努力践行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我们提出了“通过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课题开展研究。

本研究的主要特点是在对我国传统音乐教学扬弃的基础上,借鉴了国外在音乐教学中关于创造力培养的主要成果,诸如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日本铃木教学法和美国达尔克罗斯教学法,并使之本土化,同时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收到了提高小学生音乐人文素养、开发了创造潜能、培养了创造力的良好效果。

本文就是对这一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的理性概括。

二、理论依据与应遵循的原则

(一)理论依据

1、创造学的理论依据:

凡是具有正常智力的儿童就具有创造的潜能,在支持创造的环境和适合创造的教育条件下,儿童的这种潜能就会转化为自我实现水平的现实创造力。

2、音乐教学论的依据:

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注重实践、鼓励创造。

这不但是现代音乐教学理论的要求,而且也是个体与时代发展的需要。

3、儿童心理学理论的依据:

创造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型人格的综合表现,儿童充满着对周围事物的好奇,探究性学习的本身就能满足儿童好奇、求知并成为发现者的心理需求,所以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二)应遵循的原则

1、兴趣性原则:

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在设计上要注意儿童的学习兴趣,要向学生展示新鲜、有趣的音乐,使他们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想要了解、学习音乐、感受、表现音乐的动力。

2、实践性原则:

音乐学习中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演唱、演奏、律动来体验、感受和表现音乐,因此,在音乐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自身的乐感与表现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创造性原则:

音乐是创造的结果,音乐创作有其独特的个性与魅力,在音乐课中通过音乐的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使其主动参与和展现他们的个性与才能,有利于促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三、主要概念的界定

1、创造力

对创造能力,心理学界至今尚未有统一的意义界定。

我们课题组认为,创造力是指个体在支持的环境下,以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过思考与实践,产生出新的、有价值的观念、设想、方法、理论、作品及产品的能力,以及特殊的人格特征。

其结果不但使自己能得到发展与满足,而且也使他人乃至社会受益。

(陶文中2000)

2、儿童创造力

儿童创造力与科学家、文学艺术家的特殊水平的创造力不同,是一种准创造力,即自我实现水平的创造力,就是对人类已有发现的再发现。

儿童在音乐学习中的创造力的表现包括:

对音乐作品的独特理解(包括律动)、个性化演唱与个性化演奏、创编改写歌词、创编节奏、创编旋律、创编各种乐曲。

3、创造力的架构及检测

(1)架构:

创造力包括认知与情意两个方面,认知主要是创造性思维能

力,落实到每个个体身上则体现为思维品质,即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和精进性。

情意是创造性个性倾向,落实到每个个体身上则体现为创造性个性品质,即好奇性、想象性、挑战性与冒险性。

(2)检测:

创造性思维能力用美国创造学家托兰斯的甲式图形创造性思维测验及课题组编制的创造性言语思维测验,其信度、效度经“九五”检测达到要求,其与权威测试工具的相关系数为0.57。

创造性个性倾向用美国创造学家威廉斯的创造性人格测验。

这种测试在最后实验结束的实验报告中予以体现,而阶段性成果“通过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研究”专题性经验论文中则因实验尚未结束暂不能体现。

四、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优点和主要弊端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理念见之于教学实践后,由主要教学因素(师生、教材、环境与评价)所组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流程。

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和桥梁。

实践证明,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中,理念变了教学模式也必然需要随之转变。

传统的音乐课通常采取以下四种教学模式,即视唱式、听唱式、讨论式、唱游式。

1、视唱式

即照着谱子教唱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让学生尽快掌握五线谱的线、间位置。

但是它的问题就是难度大,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兴趣不大。

2、听唱式

教师唱一句,学生模仿一句。

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和记忆能力。

缺点是学生一味的机械地模仿,不利于创造性学习与儿童创造力的生成。

3、讨论式

多运用于唱歌和欣赏教学中。

教师利用提问、谈话、讨论的方式,与学生对话,容易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

这种教学方式的缺点在于思维活跃的学生更加活跃,反之不喜欢思考的学生就很容易游离于学习之外,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4、唱游式

主要运用于小学低年级的教学,教师启发学生在课堂中结合乐曲的特点,做一些游戏性的动作,以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但只局限于歌曲中的内容,所表现的也是歌词相应的动作,没有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给他们自由创作的空间。

一般来讲,音乐课堂教学由于没有作业考试的压力,而不会给学生增加负担。

然而从“100%的学生喜爱音乐,而80%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课”这一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在音乐课上不仅领略不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反而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导致了学生们对音乐课的兴趣不大。

因此,必须对传统音乐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五、对音乐教学模式的新探索

音乐是人类进行感情表达和情绪交流的手段与工具。

每个人都具有音乐的才能,也都有用音乐进行感情表达和情感交流的本能。

它是陶冶情操、使人们感受美、创造美的重要途径。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因为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无中生有、凭空产生的,它都是在继承人类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的,因而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扬弃就成为探索、构建新音乐教学模式的有效方式。

研究探索的主要成果:

1、歌曲手势教学与创作表演教学模式,其主要教学流程如下:

(2)学习音阶的基本手势

(3)用手势辅助学习歌曲的旋律

(4)学生用手势指挥演唱歌曲

(5)用手势表现歌曲的二度创作

柯达伊教学对于音高的掌握要求有一个辅助手势。

自工作以来,我在教学上就运用了这一手势进行音高的训练。

每次在学习旋律时不着急让学生看谱、识谱,而是通过手势把基本的音高掌握准确,然后再加以变化。

例如做几个声部的练习时,请两个或几个学生来用手势指挥,其他学生演唱就可以基本掌握音高。

唱歌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学生喜欢的、有兴趣的就是放松唱歌,引导学生用手势学习歌曲旋律,既满足了他们歌唱的欲望,又培养了音准及手脑并用的协调感。

歌词尤其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把歌词设计成图形或记号、动作等表演出来则更有兴趣,效果也比直接听唱要更好、更快。

手势教学还可以是学生一个人负责指挥两个声部,既锻炼他们搭配音程的技巧,训练他们的听力,还协调了学生左右手的分工合作。

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点,但越是有挑战性的事情,越可以激励学生那种跃跃欲试的心理和他们的兴趣。

歌曲学会后,根据学生个体情况不同,分组表演,使他们更了解歌曲内容。

如《对鲜花》一课,学生分组讨论好表演的动作后,轮流进行舞台的形式表演。

上台、报幕、谢幕和其他学生的掌声,以及表演中手势的运用形成整套演出的效果。

让学生从小就接触舞台,敢于表现自己。

并且在每次表演后都引导学生去做总结、发表看法、寻找每个人的优点。

这时学生们就会增强自信、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阐述想法,不但提高了个人总结归纳的能力,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2、节奏创编灵活教学模式,其主要教学流程如下:

(1)学生模仿教师所拍节奏

(2)以接龙的方式进行节奏传递

(3)即兴节奏的创作

(4)用乐器表现节奏的创作

完全没有音乐感的孩子是少见的,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从这方面去开发、促进他们。

音乐要使所有的孩子都主动参与到活动当中,而不是仅仅面对有特殊才能的儿童。

奥尔夫说过:

“儿童在小学阶段是想象力和感受力最丰富的时刻,我们应当把握机会予以启发,这对未来会有极大的影响,若在此阶段不去培养它,其所造成的损失,将难以弥补。

”音乐应该同其他学科一样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个性。

在最初的节奏训练当中,先进行手拍节奏的练习。

每一个学生的节奏都不能传错、传乱,要一直保持到最后一个同学;节奏的接龙也是由每一个同学来传节奏,但节奏不要求一样,强弱、快慢、长短都可有变化;还可进行问答式的训练,一个学生把节奏传下去,另一个学生可再传回来,这些还可以加上乐器训练。

在加乐器之前,先引导学生找出乐器可以发出的不同声响。

每种乐器都可通过不同的动作发出不同的响声,简单的口风琴与吹管的配合,经过学生的创作,也可以做出很多样式。

在学习常见的音符与节奏型时,我利用不同颜色的纸杯变换不同的排列顺序来练习。

如:

白色纸杯表示四分音符,蓝色纸杯表示八分音符,排列出×××××或××××××等简单的节奏,也可以请学生来进行简单的节奏排列。

仅仅是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经过他们的讨论,把蓝色纸杯口冲下摆放表示十六分音符,如“”是×××节奏、“”是×××节奏、“”是××××节奏等稍有难度的节奏型来练习。

学生自创出来的摆放方法会有助于他们的记忆,也会在成功中有成就感。

学生把摆出来的节奏念、拍出来,再把几组节奏型重新组合、发展到即兴创作—动作即兴、回旋曲式、插部的即兴。

如他们创作的:

××|××|××××|××××|××|××|××××××××|××××××××|××|××|××××××|××××××|……就是很好的回旋曲式。

再用不同的动作表示不同的节奏型,听到哪种节奏型出现就做出相应的动作,一个小的舞台剧就诞生了。

当给孩子机会去选择创造时,他们有一种真正的满足感,通过不断的探索、改善,孩子就会自动去挖掘音乐素材,创作新的东西。

3、欣赏曲游戏式教学模式,其主要教学流程如下:

(1)闭上眼睛仔细倾听乐曲

(2)人人进行想象与联想

(3)小组表演各自的想象内容

(4)全班汇报交流,共享想象的成果

欣赏乐曲在学生有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效果不错。

比如《快乐的罗嗦》,这首乐曲主要由“do、mi、sol”组成,用乐器先把主旋律弹奏熟练后,再去欣赏乐曲,学生理解的就较好;他们通过体态律动不经任何准备的去欣赏乐曲,效果也非常好。

如在欣赏《拨弦》时,我准备好纸杯、皮筋和纱巾。

首先引导学生找出纸杯与皮筋怎样协作发出好听的声响,学生发现用皮筋套在纸杯上,皮筋弹在纸杯上发出“蹦蹦”的响声很清脆好听;再用纱巾找柔美的感觉,看纱巾飘动、落下的形状,并模仿柔美的样子。

欣赏第一、三部分时,我带领学生做弹拨的动作,学生模仿节奏;到了中间第二部分,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拿着沙巾跳起优美的舞蹈了。

他们很快就知道乐曲分三个部分,每一部分各表现的情绪是什么了。

比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时,我采用引导学生猜内容的游戏方式来理解音乐,学生充分展开联想,踊跃的说出自己所想到的。

有的学生说是描写可怕的动物的形象;有的学生说听出了魔鬼城堡的故事;还有一个学生说是一个人背着很重的东西上山,山上刚下过雨路滑,不小心滑倒,滚了下来,但是他并不气馁,依旧向上爬,反复几次终于爬到山顶,心里充满了胜利的喜悦。

通过表演这个题目学生不仅体会到了战胜困难的喜悦,还培养了迎难而上的坚忍不拔的性格。

教学活动,主要是孩子的活动,教学的最终结果,要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

许多孩子将来可能不是音乐家,而是喜欢音乐具有一定音乐素有的人,孩子通过自己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就会成为积极的音乐欣赏者。

任何一项教学内容,不要使孩子感到特别困难,要使他们始终处在游戏中,仿佛是在跟音乐家合作,从而在游戏与活动中自然增长音乐才能,提高审美能力。

4、自由创作与实践教学模式,其主要教学流程如下:

(1)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体验

(2)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人人创编歌词

(3)小组交流,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小组创作成果

(4)全班汇报、交流

(5)对于创作成果的评价、欣赏

在音乐教学中,不论用什么乐器,其目的都是使孩子能更多的体验合作的快乐和群体配合的默契。

使乐器和乐器、乐器与日常生活相融合。

引导学生合作用乐器的声音表现各种小动物;用乐器表现所理解的乐曲的含义:

如学生用很多竖笛拿吹管捆在一起,充当篝火,用竖笛当架子鼓的鼓锤,身边的小凳子当架子鼓;还有的组用红领巾系在竖笛上当火把等等……充分利用身边可利用的一切物品,发挥想象力来帮助自己创作。

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身体想象为一种“乐器”,例如拍手就有很多种:

拍手心、手指、手腕等。

教师要求学生随着音乐自由的运动,教师或学生用钢琴即兴弹奏,学生通过走、跑、跳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

每个人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这就最大限度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还可以将声音、演唱、演奏、舞蹈、朗诵、表演集于一体,虽然他们的创作比较简单,但是要让学生们知道这就是他们自己创造的“交响乐”,从而产生成功的体验。

创造性的培养是教育的主旨与灵魂。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造性思维是从小发展起来的,音乐最能给人以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

音乐课上实践活动对音乐理解与表现至关重要,因此要贯穿教学始终,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进行各种音乐实践活动,诸如实践排练与即兴创作,大家似乎感到每一节课都是在“玩”,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从而产生人与人之间在情感上的联系与沟通,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学生就成为学习中的主人。

音乐教育一直在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就必须参与实践活动,把教师怎样讲变成让学生怎样去做!

正如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所说的:

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

爱因斯坦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我的一切都来源于音乐的启发。

”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有效的发挥。

因此,音乐教学已成为促进学生全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塑造“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教育的中心是人。

音乐只是手段,培养人才是目的,而且重要的是教学的过程。

“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

成功的音乐教学应当充分发挥音乐的声、情、意的感染力,使学生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在音响感知中得到情感的体验和抒发,学会音乐知识、完成技能技巧的训练。

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当是审美活动的主导,应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充分发挥音乐审美功能,音乐审美直觉力、音乐审美知觉力和音乐审美判断力,更好的完成音响感知、感情体验、想象联想、理解知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

音乐教学应该作为一种自由和欢乐来努力追求和尽情享受,我们也应尽力让学生能在自由和欢乐的天地中享受音乐。

我希望通过对音乐教学课堂的拓宽与丰富,能使我的音乐课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孩子们走进音乐课堂就开始享受音乐之旅。

六、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尚存的主要问题

(一)主要成果

1、学生学习音乐学科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提高。

优秀的学生起到带动其他学生的作用,中等的学生能够找出自己强项的地方并发挥出来,后进生在课堂上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调查中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上音乐课,有的学生希望一天都是音乐课。

2、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音乐学习中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想象丰富了;对歌曲创作歌词的内容精彩了;对乐器的运用形式多样了,并且思维活跃,探究欲望强。

3、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有了很大的转变

创造性应用教材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教学中创造良好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已成为我的自觉的行为。

有多篇论文和案例反思在市、区级获奖。

项目

班级

主动参与人数

百分比

想象力

百分比

创新能力

百分比

是否喜欢

音乐课

百分比

实验前(30人)

5

17%

4

13%

6

20%

8

27%

实验后(30人)

25

83%

16

53%

28

93%

28

93%

提高与变化

+20

提高66%

+12

提高66%

+22

增加66%

+20

提高66%

(二)主要问题

学生创新能力出现较大的差异

经过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主动参与率得到较大的提高,但优秀生和后进生的差异却较为严重,后进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还较差。

这是今后研究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

七、研究的主要结论

学生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培养,21世纪的中国需要更多的具有创造思维的人才,我们需要有利于培养、提高人素质的、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培养与发展的音乐教育模式、策略和方法,我们还需要不断改变教学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

只要教师自己具有创造能力和敢于探索善于观察的良好个性品质,并在课堂上多加引导,学生们的创造性、积极性就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友琼:

《以学生为审美主体得音乐教学》《中小学音乐教育》1990年第1期。

2、张德国:

《音乐课的教学方式》《中小学音乐教育》1994年第1期。

3、谢文君:

《对现行小学音乐教材的几点看法》《中小学音乐教育》2002年第1期。

4、常汝吉:

《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

5、郅庭瑾:

《教会学生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6、薛晓光:

《探究学习案例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9月。

7、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新世纪新理念新课程》,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8、刘显国:

《反馈教学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年。

9、汪安圣:

《思维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10、董奇:

《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1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12、王丽龄:

《技·情·趣统一的音乐教学》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