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期末试题.docx
《高一化学期末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期末试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化学期末试题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霍林郭勒市第三中学高一化学期中试卷
考试时长:
90分钟总分值:
100分命题人:
郑化玲
第
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Fe—56Na—23Mg—24S—32Cl—35.5K—39Cu—64Ag—108Ba—13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
B.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其中第一、二、三、四周期为短周期
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不一定在ⅡA族
D.14462Sm与14562Sm互为同位素
【答案】B
【解析】元素周期表共18个纵行,A对;一、二、三周期为短周期,B错;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除ⅡA族元素外,还有He、Fe等,C对;14462Sm与14562Sm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不同,即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D对。
2.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A.氧B.氟C.碳D.氮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O、F、C、N都是同一周期的元素。
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就越小。
原子序数有小到大的顺序为C<N<O<F。
所以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N>O>F。
考点:
考查考查元素的原子半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关系的知识。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增加反应物的量,必定加快反应速率
B.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则逆反应速率也一定增大
C.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总是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D.使用催化剂一定会加快反应速率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反应物如果是固体或液体,则改变固体的质量反应速率不变,A不正确;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一定是增大的,B正确;可逆反应的特征是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也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C不正确;如果使用负催化剂,反应速率是减小的,D不正确,答案选B。
考点:
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和可逆反应的特征判断
点评:
该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影响反应速率因素阴极可逆反应特征的熟悉了解程度,旨在巩固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学习效率。
该题的易错点是选项D。
4.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CS2B.PCl5C.HClOD.BeCl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如果分子中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满足8,则该元素原子就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据此可知,选项B中的P、C中的H、D中的Be元素均不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因此答案选A。
5.100mL6mol/LH2SO4跟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A.硫酸钾溶液B.醋酸C.氯化钠(固体)D.盐酸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反应的实质为Zn+2H+═Zn2++H2↑,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则减小氢离子的浓度但不能改变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即可,以此来解答。
加入硫酸钾溶液相当于是稀释溶液,氢离子的浓度降低,但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符合题意,A正确;加入醋酸或盐酸,则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加,生成的氢气增加,B、D不正确;加入氯化钠固体,氢离子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不符合题意,D不正确,答案选A。
6.已知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的原子序数比Y的小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大
C.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D.X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的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根据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元素符合“阴上阳下”的原则,所以X元素在第四周期,属于金属,Y在第三周期,属于非金属。
A、X的原子序数比Y的大,错误;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小,错误;C、X的电子层数多,所以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正确;D、X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的小,错误答案选C。
考点:
考查离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7.反应A+B→C(ΔH<0)分两步进行:
①A+B→X(ΔH>0),②X→C(ΔH<0)。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D )
【答案】D
【解析】①A+B→X ΔH>0,X具有的能量大于A、B能量总和,A、C错误,②X→C ΔH<0,A+B→C ΔH<0,C具有的能量小于X具有的能量,也小于A、B能量总和,D正确,B错误。
8.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热稳定性:
H2O>HF>H2S②原子半径:
Na>Mg>O
③酸性:
H3PO4>H2SO4>HClO4④熔沸点:
H2O>HF>HCl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①不正确,热稳定性应该是HF>H2O>H2S;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选项②正确;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③不正确,酸性应该是HClO4>H2SO4>H3PO4;水、HF分子间均存在氢键,熔沸点偏高,选项④正确,答案选B。
考点:
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点评:
该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熟悉了解程度,以及灵活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该题的关键是熟练记住元素周期律的具体内容,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
3.氧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6O2与18O3互为同位素
B.氧元素与其他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均能形成酸性氧化物
C.氧与钠形成的稳定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
2
D.O2变成O3以及16O变成18O的变化均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C
【解析】同位素是原子之间的关系,故A错;氧元素与氢元素形成的H2O、H2O2均不是酸性氧化物,故B错;Na2O和Na2O2(其阴离子为O2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
2,故C正确;O2变成O3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5.13153I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13153I的含量变化来检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
下列有关13153I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13153I的化学性质与12753I相同
B.13153I的原子序数为53
C.13153I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
D.13153I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
【答案】C
【解析】13153I表示的是质子数为53,质量数为131的碘原子,其原子序数和核外电子数都为53,中子数=131-53=78,所以中子数多于质子数。
13153I和12753I互为同位素,其化学性质相同。
6.下图为短周期的一部分,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的氢化物比Z的氢化物稳定
B.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X>Y>R
C.Y、R形成的化台物YR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四种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是Y
【答案】BC
【解析】
试题分析:
读图可知,Y是位于第三周期第VIA族的硫元素,其原子具有286电子层结构,则与之相邻的X、Z、R分别是磷、氯、氧元素。
同周期主族元素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强,则Y的非金属性比Z弱,所以Y的氢化物稳定性比Z的弱,即H2S的稳定小于HCl,故A错误;同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则X的原子半径大于Y,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则Y的原子半径大于R,故B正确;SO2具有还原性,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SO2能将紫红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还原为无色的硫酸锰溶液,故C正确;氧无最高正价,其余三种元素非金属性:
P
H3PO4考点:
考查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涉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及其主要化合物的性质之间的推断等。
7.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如图,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Z的原子半径大小:
X>Y>Z
B.X、W的气态氢化物能相互反应,生成共价化合物
C.Z、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前者更强
D.Y的单质与氢气反应较Z剧烈
【答案】D
【解析】联系元素周期表可知,X、Y是第二周期元素,Z、W是第三周期元素,则Y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2,根据题意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Y是8号氧元素,由此推断X、Z、W分别是氮、硫、氯。
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则Z的原子半径比X、Y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小半径越大,则X的原子半径比Y大,所以原子半径:
Z>X>Y,故A错误;X、W的气态氢化物分别是氨气、氯化氢,二者容易反应,生成铵盐,即NH3+HCl=NH4Cl,铵盐是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而不是共价化合物,故B错误;Z、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是H2SO4、HClO4,前者的酸性比后者弱,因为同周期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强,非金属性越弱,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弱,则硫的非金属性比氯弱,硫酸的酸性比高氯酸弱,故C错误;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则氧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强,所以氧气比硫活泼,则氧气与氢气反应更剧烈,故D正确。
考点:
考查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涉及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和化合物的结构、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之间的相互推断。
8.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序数相等,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Q
R
T
W
A.T的氧化物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
B.W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Cl
C.R的最高正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弱电解质
D.Q与氢形成的化合物均含极性共价键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四种短周期元素在表中的位置推断,前两种元素位于第二周期,后两种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则T为第三周期第IIIA族的铝元素,由此可知Q、R、T、W分别是碳、氮、铝、硫。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是硅的氧化物,而不是铝的氧化物,故A错误;硫的氢化物是H2S,而不是HCl,故B错误;氮的最高正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HNO3,硝酸是强酸,而不是弱酸,故C错误;碳与氢形成的化合物是碳氢化合物或烃,它们一定含有C—H键,碳氢键是极性共价键,故D正确。
考点:
考查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和物质结构,主要涉及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重要应用的综合推断。
8.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的ΔH不同
【答案】C
【解析】放热反应的特点是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吸热反应的特点是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A选项错误;反应速率受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压强、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影响,与反应放热或吸热无直接关系,B选项错误;盖斯定律表明:
焓变与反应过程无关,只与反应始态和终态有关,C项选正确;同温同压下,同一反应的ΔH不因反应发生条件的改变而改变,D选项错误。
9.已知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OH-(aq)
H2O(l) ΔH=-57.3kJ·mol-1,又知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过程。
向1L0.5mol·L-1的NaOH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
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
其焓变ΔH1、ΔH2、ΔH3的关系是( )
A.ΔH1>ΔH2>ΔH3B.ΔH1<ΔH3<ΔH2
C.ΔH1=ΔH3>ΔH2D.ΔH1>ΔH3>ΔH2
【答案】D
【解析】因为醋酸是弱电解质,电离时吸热,浓硫酸溶于水时放热,故中和反应时放出的热量Q(浓硫酸)>Q(稀硝酸)>Q(稀醋酸),又因放热反应中,ΔH为负值,即ΔH=-Q,故ΔH2<ΔH3<ΔH1,因而选D。
10.化学反应N2+3H2
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A.N2(g)+3H2(g)
2NH3(l) ΔH=2(a-b-c)kJ·mol-1
B.N2(g)+3H2(g)
2NH3(g) ΔH=2(b-a)kJ·mol-1
C.N2(g)+H2(g)
NH3(l) ΔH=(b+c-a)kJ·mol-1
D.N2(g)+H2(g)
NH3(g) ΔH=(a+b)kJ·mol-1
【答案】A
【解析】由图示可知:
(1)断裂molN2(g)和molH2(g)中的化学键共吸收akJ的能量,由1molN和3molH生成1molNH3(g)放出bkJ的能量,由1molNH3(g)变为1molNH3(l)放出ckJ能量;
(2)由molN2(g)和molH2(g)生成1molNH3(g)或1molNH3(l)均放出能量。
故有①N2(g)+H2(g)
NH3(g) ΔH=-(b-a)kJ·mol-1=(a-b)kJ·mol-1或②N2(g)+H2(g)
NH3(l) ΔH=-(b+c-a)kJ·mol-1=(a-b-c)kJ·mol-1,因此C、D项均错误。
将①式乘以2得:
N2(g)+3H2(g)
2NH3(g) ΔH=2(a-b)kJ·mol-1,B项错误;将②式乘以2得:
N2(g)+3H2(g)
2NH3(l) ΔH=2(a-b-c)kJ·mol-1,A项正确。
11.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的生成速率增大的是()。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而改用98%的浓硫酸
C.滴加少量浓盐酸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答案】B
【解析】A项加热,C项中增大H+的浓度,D项中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故它们均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但是B项中改用浓硫酸后,浓硫酸常温下能使铁片钝化,不能增大反应速率。
9.X、Y、Z三种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
Y
Z
A.原子的半径:
Y大于X
B.氢化物的稳定性:
X大于Y
C.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
Z强于Y
D.Z原子比Y原子多一个电子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联系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X、Y一定位于第二周期,Z位于第三周期,且原子序数:
X考点:
考查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涉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之间相互推断等知识。
10.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元素代号
X
Y
Z
W
原子半径/pm
160
143
70
66
主要化合价
+2
+3
+5、+3、-3
-2
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形成常见的两性氧化物
Z2是常见保护气
W3可用于杀菌消毒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W的气态氢化物比Z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B.X、Y元素的金属性X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
D.一定条件下,Z单质与W的常见单质直接生成ZW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O3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则W是氧,N2是常见保护气,则Z是氮,第二周期元素中,氧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氮强,则氧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比氮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故A正确;Al2O3是常见的两性氧化物,则Y是铝,根据最高正价等于主族序数,根据原子半径推断X是镁,第三周期元素中镁的金属性大于铝,故B错误;稀氨水是弱碱溶液,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后者能溶于盐酸、氢氧化钠等强酸、强碱溶液,不溶于弱碱溶液和弱酸溶液,故C错误;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或高温下反应,直接生成一氧化氮,不能直接变为二氧化氮,故D错误。
考点:
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涉及镁铝氧氮四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之间的关系。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4C与12C互为同素异形体
B.高铁车厢大部分材料采用铝合金,因铝合金强度大、质量轻、抗腐蚀能力强
C.NOx、CO2、PM2.5颗粒都会导致酸雨
D.避免船体遭受腐蚀,在船舶的外壳装上若干锌块,称为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14C与12C互为同位素,属于碳元素的不同核素或原子,同素异形体适用于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单质,故A选项错误;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铝大,质量较轻,表面易产生保护膜,隔绝空气和水,防止腐蚀,故B选项正确;氮氧化物能导致酸雨,二氧化碳不能导致酸雨,故C选项错误;锌比铁活泼,锌成为原电池的负极(或阳极),不断遭受腐蚀,定期拆换,钢铁为正极(或阴极),被保护下来,这种方法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而不是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故D选项错误。
考点:
考查STSE,涉及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合金的性质、酸雨的成因、电化学防护的两种方法等。
12.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见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是
元素符号
X
Y
Z
R
T
原子半径(nm)
0.160
0.111
0.104
0.143
0.066
主要化合价
+2
+2
-2,+4,+6
+3
-2
A.同温下,形状、大小相同的单质与相同浓度等体积稀硫酸反应的速率快慢:
R>Y>X
B.离子半径:
X2+>T2-
C.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
Y>R>X
D.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单质与氢气化合放出能量的多少:
T>Z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由最高正价、原子半径推断,X、Y、Z、R、T分别是镁、铍、硫、铝、氧。
镁的金属性比铝强,即金属性:
X>R,故A错误;Mg2+、O2一都具有28电子层结构,但是前者的核电荷数大于后者,则镁离子半径小于氧离子半径,故B错误;镁的金属性比铝强,则氢氧化镁的碱性比氢氧化铝强,即X>R,故C错误;氧的非金属性比硫强,则等物质的量的氧气与氢气化合放出的能量多,故D正确。
考点:
考查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涉及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原子结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之间的推断。
13.X、Y、Z是位于同一周期的三种短周期元索,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
HXO4、H2YO4、H3ZO4,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
X>Y>ZB.非金属性:
X>Y>Z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X>Y>ZD.酸性:
HXO4>H2YO4>H3ZO4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氢、氧分别为+1、—2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规律可知,X、Y、Z的最高正价分别为+7、+6、+5,由于氟、氧的化合价特殊,则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分别为氯、硫、磷。
同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ClS>P,故B正确;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HCl>H2S>PH3,故C正确;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则HClO4>H2SO4>H3PO4,故D错误。
考点:
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涉及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的比较。
14.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三倍,Y与X可形成Y2X2和Y2X两种离子化合物,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多1,W与X同主族,则
A.原子半径:
YB.单质的还原性:
Y>Z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X>W
D.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答案】B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三倍,中只有26电子层结构符合要求,则X为原子序数为8的氧元素;短周期中只有Na2O2和Na2O符合题意,则Y是原子序数为11的钠元素;镁原子比钠原子多1个电子,则Z是12号镁元素;硫与氧同为第VIA族,则W是16号硫元素。
Y、Z、W分别是钠、镁、硫,由于第三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则原子半径Na>Mg>S,故A错误;Y、Z分别是钠、镁,第三周期主族元素金属性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则金属性:
Na>Mg,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则还原性:
Na>Mg,故B正确;X、W分别是氧、硫,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则非金属性:
O>S,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稳定性:
H2O>H2S,故C正确;Y、Z分别是钠、镁,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镁,NaOH是强碱,Mg(OH)2是中强碱,二者之间不能反应,故D错误。
考点:
考查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涉及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同周期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同主族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性质等。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共价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B.第三周期元素形成的氢化物稳定性从左到右逐渐增强
C.短周期元素形成简单离子后,最外层电子数均达到8(或2)稳定结构
D.在周期表过渡元素中寻找半导体材料,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处寻找催化剂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但也可能含有共价键,例如氢氧化钠等,A不正确;B、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氢化物的稳定性也逐渐增强,B正确;C、短周期元素形成简单离子后,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均达到8(或2)稳定结构,例如H+核外电子数是0,C不正确;D、在周期表过渡元素中寻找催化剂材料,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处寻找半导体材料,D不正确,答案选B。
考点:
考查化合物与化学键、元素周期律、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元素周期表的作用和意义等
16.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①沸点:
H2O>HCl>HF ②密度:
四氯化碳>水>汽油
③酸性:
H3PO4>H2SO4>HClO4 ④离子半径:
O2->F->Na+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氟化氢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高于氯化氢的,①不正确,沸点:
H2O>HF>HCl;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③不正确,酸性:
H3PO4<H2SO4<HClO4;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其微粒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④正确,答案选B。
考点:
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点评:
该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熟悉了解程度,以及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