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炼油概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16386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亚太地区炼油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亚太地区炼油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亚太地区炼油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亚太地区炼油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亚太地区炼油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亚太地区炼油概述.docx

《亚太地区炼油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亚太地区炼油概述.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亚太地区炼油概述.docx

亚太地区炼油概述

亚太地区石油公司发展史及综合实力介绍

    印度

    印度的石油产业以消费为主,做为金砖四国之一的印度由于其消费需求巨大常常与中国同时被定位为大量消耗石油的新兴国家。

印度的主要石油公司有印度石油公司和巴拉特石油公司。

    印度石油公司

    印度石油公司(IndianOilCorporation)的前身是印度政府于1958年成立的印度炼油有限公司。

1959年,印度政府成立印度石油公司,主要目标是为印度国营企业提供石油产品并销售国营炼油企业的产品。

1961年以后成为印度主要的石油有限公司,之后合并成立印度石油公司。

    巴拉特石油公司

    巴拉特石油公司(BPCL)是印度第二大石油公司,也是印度第一个拥有高级信息处理设备并在信息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国有企业。

巴拉特的前身是成立于1860年的标准石油信托公司,早期它与英荷壳牌以及ROTHSCHILDS合并成立了印度ASIATIC石油公司,随后又与BURMAH石油公司合作成立了印度BURMAH-SHELL石油储备和分销公司。

1976年经国有化成为巴拉特石油公司。

    中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hinaNationalPetroleumCorporation简称中国石油集团CNPC)拥有大庆油田等14个大中型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和14家炼化企业,在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中排名第2位。

    权威杂志《石油情报周刊》(下称“PIW”)发布了2007年世界50家最大石油企业排行榜,中石油从第七位跻身到第五,规模超过了BP石油和壳牌公司。

中海油和中石化也分别提高名次。

    2008年10月普氏能源资讯(Platts)公布了世界最大的250家能源公司排名,我国入选的公司有7家,其中三大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分别排名第9位、第15位和第34位。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SinopecGroup)是1998年7月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在《财富》2008年度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16位。

    美国P&G评出2008年度世界25家最大炼油公司,中石化排第二。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海上石油勘探开发集团,其控股的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ChinaNational0ffshoreOilCorp.Limited)于1999年8月在香港注册成立,也是全球最大独立油气勘探及生产集团之一,主要业务为勘探、开发、生产及销售石油和天然气。

目前,中海油集团在中国海上拥有四个主要产油地区:

渤海湾、南海西部、南海东部和东海。

集团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海上原油生产商之一,同时,集团还在非洲和澳大利亚等地拥有部分上游资产。

中海油从建立之初就依照国际惯例打造公司结构,始终保持比较精干的职工队伍而具备国际水平的竞争力,这和整个管理层的国际战略认知大有关联。

现任中海油董事长的傅成玉先生就曾留学美国并担任过美国康菲公司亚太地区总裁。

    全球范围的资产重组已经跨越了国家和地区的界限,我国的石油公司也在进行着整合的尝试。

2008年9月底,中海油旗下子公司中海油服于顺利完成了对挪威钻井公司AwilcoOffshoreASA的收购,公司总值171亿元人民币。

通过此次的收购,中海油可将五个自升式钻井平台和两个生活平台,及在新加坡和中国建设的三个自升式钻井平台和三个半潜式钻井平台收至麾下。

中海油服的钻井平台将达到22座,增长率为47%。

同时,中海油的业务范围和收益也将有积极的扩展。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简称“中化集团”),已18次进入《财富》全球500强,2008年名列第257位。

中化集团在农业、能源、化工、金融和地产五大领域,已经逐步发展为理念先进、管理科学、核心能力突出的创新型企业。

集团在境内外设有多家经营机构,并控股“中化国际”、“中化化肥”和“方兴地产”三家上市企业。

    台湾中油

    台湾中油于1946年6月1日成立于上海,1949年迁至台湾。

    以往石油业在台湾是独占事业,自1990年代起,开放民间投资石油业,台塑企业集团成立了台塑石化,与台湾中油分庭抗礼。

    2007年2月1日,公司改名为台湾中油股份有限公司,以避免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混淆。

    日本和韩国的石油公司

    日韩的大公司分为两类,一类是像三井、三菱、住友、三星、SK这类大型的综合财团商社,另一类则是像日本石油公司、出光兴业公司、韩国石油公司等专业公司。

日韩的石油公司一般由其国家政府主导利益分工和分配。

他们的共同点是没有直接的本国资源,这使他们在应对石油危机方面有着较其他国家更为超前的意识,并积累了更多经验,更有优势。

    新加坡

    八十年代新加坡政府主导,引进外资把新加坡建成了亚洲的主要炼油中心之一,其炼油产能超过每年四千万吨相当于石油产品消费量的两倍。

主要的炼油厂包括:

埃克森美孚的炼油厂,英荷壳牌集团位于PulauBukom岛上的炼油厂和新加坡炼制公司(SRC)的炼油厂。

    此外,由于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入口的重要战略位置,使其成为了亚洲最重要的航运中心。

以船运吨数来算,新加坡港是全球最为繁忙的港口。

由其航运中心地位也使新加坡成为了世界最大船用燃料油调和贸易中心。

新加坡交易所(SGX)的高硫燃料油期货合约已经成为燃料油市场的重要合约,在亚洲市场,燃料油的计价也是以新加坡普氏市场(MOPS)为基价的。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最著名的莫过于吉隆坡的石油双塔,这便是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的综合办公大楼。

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也是《金融时报》和石油专家所研拟出的石油“新七姐妹“之一。

    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liamNasionalBhd缩写Petronas)成立于1974年,属于国有企业,由马来西亚政府全面拥有。

并获有国会通过石油开发法令,授予拥有和控制马来西亚石油资源的所有权利。

公司被指定为马来西亚境内所有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公司,并被要求对这些资源进行增值加工处理。

马石油控股与美国康菲公司合资的马六甲炼油厂。

从上个年代末开始,亚太地区的炼油业进入了又一个低利时期。

用一个渣油催化裂化(RCC)型炼油厂加工迪拜油的产出率来计算,新加坡的炼油毛利已经由2008年的平均6美元/桶跌到了2009年的大约30美分/桶。

当然,全球金融危机是促使炼油利润加速下滑的催化剂,但是我们之前就预见到了炼油能力过剩将导致炼油毛利严重下滑。

2009年,亚太地区蒸馏能力的增幅是史无前例的。

这一年,新增的常减压蒸馏装置即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超过了200万桶/日。

其中,中国新增了120万桶/日的产能;印度紧随其后,新增能力超过了60万桶/日;其他新增常减压装置的国家还有越南、韩国、泰国和新西兰。

亚太地区2010年初各国家和地区原油一次加工能力

单位:

万桶/日

国家或地区

原油一次加工能力

占比,%

澳大利亚

70.9

2.5

孟加拉国

3.1

0.1

文莱

1.2

0

中国

1068.8

37.1

印度

361.4

12.6

印度尼西亚

112.2

3.9

日本

452.8

15.7

马来西亚

56.2

2

缅甸

5.7

0.2

新西兰

11.5

0.4

朝鲜

6.9

0.2

巴基斯坦

29.4

1

巴布亚新几内亚

3.3

0.1

菲律宾

29.2

1

新加坡

130.5

4.5

韩国

269.9

9.4

斯里兰卡

4.5

0.2

中国台湾

124.6

4.3

泰国

121.8

4.2

越南

13.6

0.5

合计

2877.1

100

如图1所示,亚太地区炼油能力和油品(包括终端消费的原油)需求的差距迅速扩大,由5年前(2005)88万桶/日的缺口转变为今年(2010)387万桶/日的过剩。

这一过剩状态将会持续到2020年及以后。

对炼油业进行投资有多种原因,但不都是源于市场的导向。

在亚太地区,国家石油公司与地方石油公司都在扩建。

这包括中国的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和中化集团,以及印度的国有和地方石油公司,其中信诚工业公司(Reliance)是一个代表。

在亚太地区计划新建的炼油蒸馏装置中,属于国家石油公司的占65%,属于地方石油公司的占29%。

国际大石油公司不再新建蒸馏装置,它们只在升级改造和清洁燃料方面作有选择的投资。

在亚太地区,不仅是蒸馏能力激增,而且二次深加工转化能力也在大幅度增加。

炼厂升级增加了亚洲炼油工业的复杂等级。

2009年,有近39万桶/日的焦化产能、45.6万桶/日的催化裂化和渣油催化裂化产能、33.6万桶/日的加氢裂化产能、3.7万桶/日热裂解和减黏裂化产能完成建设。

近60%的焦化能力建在中国,仅印度信诚工业公司的贾姆讷格尔(Jamnagar)炼厂投产的焦化装置规模就达到大约16万桶/日。

通过增加转化和裂化装置,亚太地区的炼油厂增强了对原料的适应能力。

更多的炼油厂转向炼制便宜的原油,包括重质高硫原油甚至高酸原油。

例如,中国海油(CNOOC)惠州炼油厂在2009年第二季度建成了适应加工这种原油的炼油装置,该炼厂实际上是亚太地区第一个大型的加工高酸油的炼厂

油市场和油品贸易的影响。

亚太未来炼油业展望

印度和中国都计划在2010-2020年继续增加常减压产能,其中印度为120万桶/日,中国为490万桶/日。

在此期间,亚太地区原油蒸馏能力总共将增加约640万桶/日(见图2)。

到2012年,印度将会超越日本成为亚太地区第二大炼油中心。

除中国和印度外,韩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和越南预计都将在2010-2020年增加一次加工能力。

随着常减压蒸馏和二次深加工转化能力的增加,亚太地区正面临交通用燃料包括汽油、航煤和柴油生产更大的供求失衡。

目前,亚太地区的汽柴煤已经供大于求,这种状况在今后几年会继续增加。

汽柴煤供求失衡的幅度之大应该引起炼油商们的警觉。

从全球石油产品平衡的角度来看,将来汽油产能会过剩,但柴油产能稍有不足。

问题是我们尚不清楚目前亚洲的发展态势是否会受全球供需影响,以致炼厂会设法重组,以减少汽油产量,多产柴油。

近期亚太地区炼油毛利下滑足以让本区炼油商猛醒。

现在看来,除中国以外,几乎没有人宣布新项目。

目前的炼油新建扩建项目清单是早已计划好的。

然而,当前亚太地区的许多炼油投资规划并没有被取消,只不过是被放缓而已。

到目前为止,中国和印度的大部分已规划的炼油项目仍然非常确定,其动因已超出亚太炼油业毛利这个因素。

在产能扩张的同时,亚太地区也有关闭炼油产能的各种计划,特别是在日本和中国(小炼厂)。

日本已确定计划关掉60万桶/日的现有炼油能力。

日本Cosmo石油公司在2010年第一季度关闭了其大约9.3万桶/日的常减压产能。

日本石油公司(NipponOil)在与日本矿业有限公司(NipponMining)合并后,确定于2011年关闭其37.6万桶/日的常减压能力。

中国也重申要关掉一些小炼厂和旧的蒸馏装置。

我们预计,在2010-2020年期间,中国将关闭超过90万桶/日的主要是小炼厂的装置能力。

这些炼厂关闭计划让人想起21世纪初期的炼厂关闭情形,当时的炼油利润也很低。

在1999-2004年期间,大约有160万桶/日的炼油产能被封存或关闭。

然而,炼厂的关闭潮在2004年这一地区炼油利润飞涨之后就暂停了。

随着炼油利润的又一轮下跌,我们预计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将会出现新一轮的炼厂关闭潮。

除了上面提到的已确定关闭的计划,亚太地区同时还有其他潜在的关闭计划。

这些关闭计划因为没有正式对外公布而尚未证实。

例如,壳牌在菲律宾Tabangao的炼厂,正面临因税务纠纷和环境压力而关闭的风险;此外,从东南亚以外的国家进口原油要按3%的税率交关税,而从东南亚国家包括从新加坡进口石油产品却不用交关税,这样的税收制度使得壳牌Tabangao炼油厂丧失了竞争力。

壳牌同时还在考虑关闭其澳大利亚的Clyde炼油厂。

尽管有以上的各种关闭计划,但亚太地区的炼油产能仍将持续扩大,由2010年初的2877万桶/日增加到2020年底的3513万桶/日。

亚太地区过剩的炼油加工量将继续挤压炼油毛利。

炼油商们今后对炼油项目的投资将更加审慎。

大多数炼油业者看到了炼油能力的过剩,但不少炼油业者依然希望通过扩能和技术改进来保持竞争力。

对于那些复杂等级底或规模小的炼厂,扩大规模和技术升级可能是它们应对低利润或负利润的生存之策。

在低利润时期,炼厂的升级换代、炼油石化工业一体化和原料策略是必须要经常考虑的。

尽管新建炼厂的经济性很差,但具有针对性的特别投资仍有可能获得较好的回报。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