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1512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4.docx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4.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4.docx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4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20分钟分值:

150分)

题号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一、(4分)全卷书写分。

二、(30分)完成下面l-8题。

1.在括号中清晰地填写常用字。

(4分,每个1分)

精神上感到满足自zài( )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

转眼又因忧郁而àn( )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qī( )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cè( )。

2.根据提示,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地填写四字短语。

(共4分,每个1分)

①也有的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       )[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②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       )[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

③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       )[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④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引人注目的可能。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2分)(在横线上写出表示正确语序的序号)

①在池塘里,我们可以看到,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滋泥。

②大自然正是依靠生物间一定的结构和食物链关系,不断进行能量的传递和营养物质的循环,并产生一定的功能,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是生态系统。

③生物在生物圈里不能孤立地生存。

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古老寓言,形象地展示了地球上各种生物激烈竞争而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4.下面一段话透露出关于“廓狐”的哪两个信息?

(4分)

廓狐极耐干早,寻到水源时它就大喝一通,没水时它就靠猎物的血液来维持生伞。

它出没神速,动作敏捷,跑动时能跳一二米高。

当地的阿拉伯人曾这样形容它:

“狗逮廓狐,2条狗是开玩笑,3条狗是瞎胡闹,4条狗足空忙一场,5条狗时它才逃跑,6条狗才能捉牢”

                                                                     

5.在下面段落的横线处填写两个句子,使之成为一段完整的话。

(4分)

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吐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                                                ;                

                                                                     

6.请将“家园、自然、生态”三个词扩写成一段话,不少于30字。

(4分)

                                                                    

7.请拟一条以“说普通话”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

要求主题鲜明,态度真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

(4分)

                                                                     

8.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写两句有关春天的古诗。

(4分)

                                                                     

三、阅读理解:

(一)赵且伐燕。

苏代为燕谓惠王曰:

“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惠王曰:

“善。

”乃止。

(《战国策·燕策》)

9.选出下面几项中“雨”字意思不同的一项(   )(3分)

A.天雨,墙坏 B.会天大雨 C.夜阑卧听风吹雨  D.明日不雨(  )

10.选出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 )(3分)

A.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  

B. 渔者得而并禽之 

C. 两者不肯相舍 

D.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11.源于本文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3分)

                                                                     12.你从文中苏代讲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3分)

                                                                     

(二)一只手套

曾有情

雪花在城市的上空欢快地舞蹈,寒风在四处流浪,受天气影响,一家小百货商店里没有一个顾客,女店主无所事事地为自己的双手美容,修了修指甲,又涂了红色的指甲油,然后看着漂亮白皙的手陶醉了。

   这时,店门上厚重的棉门帘被掀开,一股寒流裹着一位妇女和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进入店里,他们身上陈旧笨重的衣服上堆了不少的积雪,看上去是一对母子。

女店主从自己修长的手指上移开目光,热情地迎向她大半天才等来的第—批顾客。

   母亲问有没有手套卖。

女店主说有,便热情地介绍有羊皮的、绒线的、针织的。

母亲说拿几双男式手套看看。

女店主很快把几种男式手套摆在了他们面前;母亲和少年左挑右选,逐一问明价格,好—会儿,少年说;妈,就买一双绒线的吧,便宜些。

”母亲说:

“天这么冷,你的手都凉裂了,还是买羊皮的吧,羊皮的既暖和又好看。

”她选了几款羊皮手套一一给儿子的左手戴上,看了看款式,试了试大小,惟有一款不大不小正好合适,母亲便说:

“挺好,就买它。

”一问价钱,146元一双。

母亲便解开上衣衣扣,从贴身的衣兜里掏出一叠零钞,先是10元,后5元,再2元,1元,直到硬币—一点给女店主,结果钱不够。

母亲说:

“姑娘,我还差5元钱,能不能便宜一点儿,这5块钱就算了?

   女店主一口回绝说:

“不行,一双手套本来就赚不了几个钱,我一上午才等来你们这么一个买主,你再少给5元,我今天吃什么?

”面对这位母亲几近哀求的讨价还价,女店主始终无动于衷,一分钱也不肯让。

儿子见母亲为难.说:

“妈,就买绒线的吧,还能省好几十块钱。

   母亲固执地说:

“不,我不能委屈了你的手。

”她见店主不肯降价,又试探着问:

“姑娘,我钱不够!

能不能给—半的钱,你卖—只手套给我’”

   女店主十分纳闷:

“哪有买一只手套的?

   母亲解释道:

“哦,是这样……我儿子原来的手套丢了一只。

”女店主直摇头;“绝对不行!

剩下的一只我卖给谁?

”母亲无奈,便遗憾地从儿子左手上脱下那只羊皮手套,放在货柜上,对儿子说:

“咱们到别的店看看吧。

”她拉着儿子向店门走去,当他们掀开厚重的门帘时,一股冷风”呼”的一声灌进店里。

女店主忽然发现,被冷风掀起的少年的右手衣袖,像一只黑色的塑料袋软绵绵地飘荡着,原来这位少年压根儿就没有右手。

   女店土陡然—惊,身上的某一处神经被深深触动,就在他们迈出店门的那一瞬,她大声喊道:

“请等一等!

”母亲和少年回过头来,女店主说:

“我卖给你们一只手套。

   母亲付了73元钱,让儿子心满意足地戴上了一只羊皮手套,然后千恩万谢而去。

   女店主再次端详自己的双手,那双手健康而且修长。

她猛然发现,这双可以创造无数财富和人生意义的手是多么宝贵,尤其那些失去了一只手的人,剩下的一只手更需要加倍珍爱和精心呵护。

惟利是图与富有同情心是人性的两个层面,一个死抠的是价钱,一个展示的是价值。

女店主虽然赔了钱,却感到十分欣慰。

人往往挣再多的钱都没有满足的时候,而为行一件小小的善事,却会感到极大的满足,这便是价钱与价值的区别。

选自《青年博览》

1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3分)

14.文章起句写“雪花在城市的上空欢快地舞蹈,寒风在四处流浪”起什么作用?

(3分)

                                                                     

15.读完文章,你觉得促使女店主改变主意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是什么?

(3分)

                                                                    

16.用一句话评价一下女店主的形象。

(3分)

                                                                     

17.文章的故事除了要表现无私的母爱之外,更重要的还要表现什么?

(3分)

                                                                    

18.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价钱与价值”的区别。

(3分)

                                                                    

(三)动物中的数学天才

在人类看来,动物只不过是供人玩耍,受人摆布,甚至是刀下的食物。

其实,有许多动物的头脑并非像人们想像的那样愚钝,有许多动物很聪明,甚至成为数学“天才”,它们懂得计算、计量或数数等等。

珊瑚虫的头脑很不简单,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

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000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

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为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可见,也是一天一幅“画”。

生物学家佩珀伯格,曾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耐心训练一只6岁的非洲灰鹦鹉,让它学会了40个英文单词,还会计数,这只鹦鹉能用这些单词说出几十个物件的名称、颜色和形状,还会说出这堆东西各自是多少。

小小蚂蚁的计数本领也不逊色。

英国昆虫学家光斯顿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

他将一只死蚱蜢切成小、中、大共3块,中块比小块大约1倍,大块又比中块大约1倍,放在蚂蚁窝边。

蚂蚁发现这些蚱蜢块后,立即调兵遣将,欲把蚱蜢运回窝里。

约10分钟工夫,有20只蚂蚁聚在小块蚱蜢周围,有51只蚂蚁聚集在中块蚱蜢周围,有89只蚂蚁聚集在大块蚱蜢周围。

蚂蚁数额、力量的分配与蚱蜢大小的比例相一致,其数量之精确,令人惊叹。

科学家发现水老鸭会数数。

中国有些地方靠水老鸭捕鱼。

主人用一根细绳拴住水老鸭的喉颈。

当水老鸭捉回6条鱼以后,允许它们吃第7条鱼,这是主人与水老鸭之间长期形成的约定。

科学家注意到,渔民偶尔“数错”了,没有.解开水老鸭脖子上的绳子时,水老鸭则却也不动,即使渔民打它们,它们也不出去捕鱼了,它们知道这第7条鱼就应该是自己所得的份。

美国动物心理学家亨赛尔博士在试验时先给动物以错误的信息,然后观察它们做出的反应。

他曾连续一个月给100只加勒比海野猴每天一次分发2只香蕉,此后突然减少到分发1只香蕉。

此时,96%的野猴对这只香蕉多看了一两遍,还有少部分猴子甚至尖叫起来表示抗议。

美国动物行为研究者戈丹做过类似的实验:

他先让他所饲养的8只黑猩猩每次各吃10只香蕉,如此连续多次。

某一天,他突然只给每只猩猩8只香蕉,结果所有的黑猩猩都不肯走开,一直到主人补足10只后才满意地离去。

由此可见,野猴和黑猩猩是有数学头脑的。

长期以来,包括科学家在内所有的人一直认为,只有人类才具有数字的概念和进行计算的能力,而上述实验和有关的介绍,对于我们了解动物的智力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了解动物的智力和“数学才能”对人类有什么启示呢?

很显然,它对人类如何利用动物的才能为人类造福,谋求利益有好处。

再一个是它告诫人们:

动物与人类都是“地球村”的共同居民,应当和谐相处,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怎能任意捕杀它们呢?

   选自《初中生阅读世界》

19.动物的数学天才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

                                                                     

20.全文呈总分总结构,请你细读文章,完成下面全文的思路结构图。

(3分)

动物具有数学天才(总)——             (分)——研究动物“数学才能”的意义(总)

21.文章的说明顺序是                                   (3分)

22.除了列数据以外,贯穿全文主体内容的另一种说明方法是                           (3分)

23.文章在进行列数据说明时,数据的使用有何特点?

(3分)

                                                                               

24.生活中你见识过动物的“数学才能”吗?

请举一例。

(3分)

                                                                    

(四)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林清玄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

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的和杂草一模一样。

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

“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

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的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的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

“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

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

“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偶尔也有飞过的蜂蝶鸟雀,它们也会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开花:

“在这断崖边上,纵然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也不会有人来欣赏呀!

百合说:

“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

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这时候,野草与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

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

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那里,被人称为“百合谷地”。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选自《青年博览》

25.文章中野百合象征了具有什么精神的人?

(3分)

                                                                     

26.文章开头交代“在一个偏僻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悬崖”的作用是(3分)

                                                                     

 27.对野草、蜂蝶的描写有何作用?

(3分)

                                                                     

 28.“野草与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与上文哪些内容相照应?

(3分)

                                                                     

29.文章主要通过对百合的哪些方面的描写来再现百合形象?

(3分)

                                                                      

30.文章给你什么启示?

(3分)

                                                                                                                                          

四.作文。

(50分)

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

画毕,他拿到市场上去展出。

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

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上做上记号。

晚上,画家取回了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指责。

画家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

画家决定换一种方法试试。

他又画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市场展出。

而这一次,他要每位观赏者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

当画家再取回画时,发现画面又被涂遍了记号——所有被指责的笔画,如今却都换上赞美的标记。

“哦!

”画家不无感慨地说道,“我现在发现了一个奥妙,那就是: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够了。

因为,在有些人看来是丑恶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眼里恰恰是美好的。

请以“欣赏和指责”为话题,或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或发挥想像,写一篇文章,不少于

7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