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14599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2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docx

《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docx

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

附件1:

图3-1《现场平面布置图》……………………………………50

附件2:

表3-1《设备配置使用计划表》………………………………51

附件3:

表3-2《人员配备计划表》……………………………………52

附件4:

表3-3《测量试验设备仪器配备计划表》……………………53

附件5:

图7-1《安全保障体系图》……………………………………54

附件6:

表7-2《主要安全风险辨识》…………………………………55

新建铁路**至**铁线***标段

***隧道出口进洞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⑴《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⑵《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⑶《***隧道设计图》大临施隧-26-2;

⑷《新建铁路**至**设计附图》大临隧附01~13;

⑸《新建**至**铁路DLZQ-5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2、编制范围

***隧道出口DK**+**洞口开挖、截水天沟、锚固桩、边仰坡防护、导向墙、大管棚等工序施工。

1.3、编制原则

严格执行“早进晚出、环境保护”的原则,尽量做到拱顶不刷坡或少刷坡进洞,严格按照合同文件和设计施工图纸、铁路施工验标的要求,优化组织,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施工任务;保证工程质量,重视环境保护,做到文明施工。

坚持对施工过程严密监控、动静结合、科学管理、确保安全,特别是爆破作业安全,初期支护安全,防隧道坍塌安全,防汛抗洪安全,以及林区防火安全。

做到技术方案可靠,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万无一失。

2、工程概况与现场施工条件

2.1、工程概况

***隧道出口位于**省**县南部***河旁斜坡上,处于祥临二级公路旁,洞口距公路水平距离168米。

起讫里程DK165+201~DK**+**,为双线单压式明洞门。

洞口土石分界线较陡,洞口开挖后土体易失稳下滑,为确保洞口稳定及结构安全,设置4根预加固桩。

2.2、线路资料

本隧道DK165+201~DK166+484.982段1283.982m位于R-2500m的左偏曲线上,其余段位于直线上。

出口段依次为3‰(405m),15‰(400m长),22.8‰(1049m长)的下坡(面向小里程)。

隧道出口端临近***双线大桥,桥隧间隔13米,洞口地势陡峻,洞顶山坡上植被较为茂密。

2.3、地质概况

2.3.1、地层岩性

隧道上覆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人工填土;坡残积(Q4dl+pl)粉质黏土、黏土;冲洪积(Q4al+pl)粉质黏土、卵石土、漂石土,坡洪积(Q4dl+pl)粉质黏土;第四系更新统(Qp)粗、细圆砾石、卵石土、漂石土;断层破碎带(Fbr)断层角砾、断层泥;下伏基岩为印支期(γ51)花岗岩;三叠系中统忙怀组(T2m1)凝灰岩、泥质板岩等;下古界澜沧群(Pz1ln)绢云片岩夹炭质板岩等。

2.3.3、地质构造

本施工区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缝合带,附近之扬子亚板块、印支亚板块、滇缅亚板块三大亚板块以红河断裂带和澜沧江深大断裂为分界,地跨扬子亚板块之盐源-丽江陆缘拗褶带、印支亚板块兰坪--思茅拗陷与滇缅泰亚板块保山褶皱带。

2.3.4、水文地质特征

地表水:

沿线地表水系发育,沿线经过的水系穿越澜沧江水系与怒江水系分水岭。

水质良好,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地下水:

沿线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孔隙潜水、构造裂隙水、基岩裂隙水。

2.4、气象资料

隧道区位于南亚热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区,植被茂密,具有一年四季温差小,气候垂直分带明显,冬无严寒,夏季凉爽,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的特点,属于**县地区的避暑胜地,多年平均气温19.5℃,极端最高气温37.9℃,极端最低气温-1.3℃,年平均风速1.9m/s,多年平均降雨量911.7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148.0mm,多年平均日照数2234.5小时,相对湿度71%,降雨受地形控制,山区多,盆地少,并具有山高雨多,三里不同天之特点。

2.5、交通条件

隧道附近有祥临二级公路、乡村道、乡间小道相通,交通较为方便。

隧道顺接G214国道,新修2-12米钢便桥一座,新修便道210米至隧道洞口。

3、施工部署与资源配置计划

3.1、总体施工原则

加强管理,合理利用,保证工期,质量保证,安全第一,控制成本,环境保护,文明施工。

3.2、现场总平面布置

现场主要有施工便道、值班室、发电机房、配电室、电压器房、空压机房、蓄水池、生活区、材料场等,具体平面布置详见附件1:

图3-1《现场平面布置图》。

3.3、工装及设备配置使用计划

隧道洞口施工投入主要机械设备24台套,详见附件2:

表3-1《设备配置使用计划表》。

3.4、人员配备计划

隧道洞口工程由隧道作业七队负责施工,施工人数共计53人,详见附件3:

表3-2《人员配备计划表》。

3.5、测量试验设备仪器配备计划

为了保证本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要求,投入精度高、性能好、技术先进的仪器,并按规定进行检验和标定,以保持其良好的性能状态。

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测量试验设备仪器配备49台套,详见附件4:

表3-3《测量试验设备仪器配备计划表》。

3.6、材料配置使用计划

根据工程总体施工安排,材料分三阶段调配,按照适当提前的原则进行材料调配,保证各工序的正常进行。

***隧道出口洞口段主要材料数量见下表。

材料配置使用计划表

序号

工程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序号

工程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1

锚杆(Φ22)

m

1522

5

混凝土C20

122

2

网喷砼(C20)

44

6

混凝土C35

289

3

钢筋网HPB300

kg

1154

7

声测管φ48

m

241

4

钢筋

kg

22388

8

φ108管棚

m

1350

3.7、临时用水及用电

该洞口工程施工用水为***乡大寨子村生活用水,施工现场用蓄水池保证施工用水。

新架35KV供电线路800米到隧道洞口,并在线路DK167+070右侧20米处设置630KVA变压器供施工用电。

现场配备250KW发电机发电保障施工生产。

3.8、现场准备工作

⑴“三通一平”工作已完成,平面布置符合施工要求;

⑵工程所需混凝土由4#拌和站统一供应,4#拌和站已验收通过;

⑶工程所需型钢拱架、管棚、锚杆等由钢构件加工厂统一供应,钢构件加工厂已通过验收;

⑷中心试验室和工地检测组已通过验收;

⑸现场开工所需的其他条件已具备,达到开工条件。

4、施工方案

4.1、总体施工方案

针对隧道洞口段围岩地质条件较差,采用导向墙+超前大管棚的支护形式进洞,超前大管棚支护长度30m,预留变形量设为30cm。

隧道洞口地处咽喉地段,施工成败事关全局,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洞口施工避免大挖大刷,以保持边、仰坡的稳定,及时施作洞门。

洞口开挖时,采用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分层防护的施工方法。

每层边仰坡开挖完成后,采用人工清理坡面浮石,并修整坡面,保证坡面基本平顺后再进行边仰坡防护施工,边仰坡防护施工完成后再做其它工序施工。

主要内容包括:

洞顶截水沟、边仰坡开挖及防护、洞口锚固桩、导向墙、大管棚施工、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等。

具体方案如下:

⑴人员及设备进场后先进行场地的建设,包括生产、生活房屋建设和“三通一平”的建设,为施工做好准备。

⑵洞顶边、仰坡周围的排水系统在边仰坡开挖前完成,清除洞口段山坡危石、灌木、坡集层碎石及有可能滑塌的表层土。

⑶根据现场测量放出的边仰坡刷坡线外5m,做好截水天沟,完成洞口排水系统,确保洞口施工安全。

⑷本隧道设计出口洞门为双线单压式明洞门。

⑸根据设计进行边仰坡开挖及防护。

按设计坡率、地表标高准确放出边坡开挖线,自上而下逐段分层开挖,杜绝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

土方用挖掘机挖装,石方用风钻打眼弱爆破,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碴。

开挖分层高度2m左右,随挖随防护,确保坡体稳定。

考虑进洞时的超前支护施工,开挖时挖成台阶状,台阶长度按现场实际情况而定,在台阶上进行进洞超前支护施工。

⑹在预留的台阶上进行大管棚施工。

管棚施工严格控制钻孔平面位置,以保证不侵入隧道开挖线内,相邻的钢管不相撞和立交。

⑺做好进洞前的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为进洞施工做好准备。

4.2、施工顺序及流程

***隧道出口进洞工程施工顺序:

测量放样→施工洞顶截水沟→洞口锚固桩施工→边坡仰坡开挖及防护→导向墙施工→大管棚施工。

边坡仰坡开挖及防护:

依据设计进洞技术交底,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本隧道口围岩破碎,植被茂密,山体较陡等实际情况,临时边仰坡采用挂网喷锚防护,明洞段左侧采用土钉墙防护;永久防护采用土钉墙防护和人字型截水骨架防护。

其它工序施工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具体施工方法见后续施工方案。

4.3、施工方法

4.3.1、洞顶截水沟施工

⑴开挖

①测量放线。

由测量班根据施工图纸放出截水天沟的开挖轮廓线,洞顶截水天沟设于仰坡开挖线外5m。

结合地形,本隧道口截水天沟采用Ⅲ式(尺寸b=40cm,h=60cm),见图4-1。

图4-1Ⅲ式水沟

②天沟采用人工开挖,按所放开挖轮廓线进行开挖。

③根据地形设计,本隧道口截水天沟顺延至***河中。

④开挖时禁止直接往坡下弃土,并设专人随时注意洞口人员、机械设备的运动,防止落石伤人。

开挖应避开雨天施工。

⑤开挖完成后,基底修理平整,报检合格后进行天沟浇筑。

⑵天沟混凝土浇筑

①洞口截水天沟采用C25混凝土立模浇筑,Ⅲ式厚度为30cm,底面净宽40cm,净高60cm,适用于边坡开挖1:

1~1:

1.5,为避免截水沟移引起较大工程量或坡面不允许刷方时,可于采用。

沟底纵向坡度不小于3‰。

 

②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模板内是否存在杂物,木模板是否用水湿润,应及时清除模板内杂物。

当模板有缝隙和孔洞时,应予堵塞,不得漏浆。

 

③浇筑完成24小时后拆模,拆模后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小于7天。

 

4.3.2、锚固桩

洞口段土石分界线较陡,洞口开挖后土体易失稳下滑,为确保洞口稳定及结构安全,设置4根预加固桩,5#、6#桩中心里程为DK167+041.75,5#桩长22m,6#桩长20m,截面尺寸均为2.5m×2.0m,长边平行于线路方向;7#桩中心里程为DK167+048,桩长为20m,截面尺寸均为2.5m×1.75m,短边平行于线路方向;8#桩中心里程为DK167+054.25,桩长为20m,截面尺寸均为2.25m×1.5m,短边平行于线路方向。

4.3.2.1、施工顺序

施工顺序: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施工锁口→挖孔做护壁→钢筋笼制作、安装→声测管安装→混凝土浇筑。

4.3.2.2、施工方法

⑴施工准备

对场地进行平整清除杂物,然后进行施工放样。

按设计图纸定出桩位、设十字护桩,引至挖孔范围以外,以备施工中校核桩位。

四周应挖好排水沟;备好井下排水、通风、照明设备。

⑵挖孔

锚固桩采用人工进行开挖,井口上部2m范围为C20砼锁口,锁口顶面位于施工平台以上55cm,厚度50cm,施工平台以下145cm壁厚为25cm,其下每2m一节为C20砼护壁,厚度20cm。

护壁接头不要留在岩石分层、土石分界或土层分界处。

如遇井壁稳定性差时,应缩短护壁分节高度,采用0.5m~1.0m一节,必要时加密钢筋,加厚护壁,以确保安全。

护壁的内孔尺寸不得小于桩的截面尺寸。

挖孔至设计高程后,孔底应不积水,并应进孔底行处理,做到平整,无松碴等软层;当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上报监理、业主单位进行处理。

⑶钢筋骨架制作、安装

钢筋笼加工在钢构厂集中加工,因桩基较长,钢筋笼不能制作成整体,纵向受力筋采用钢套管连接,在接头处的35d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面积不得大于该截面钢筋面积的50%。

制作时,按设计尺寸做好加强箍筋,标出主筋的位置。

先套好主筋,把主筋摆放在平整的工作平台上,并标出加强筋的位置。

使加强筋上任一主筋的标记对准主筋中部的加强筋标记,扶正加强筋,并用木制直角板校正加强筋与主筋的垂直度。

然后吊起骨架放于支架上,套入箍筋,按设计位置布置好箍筋并绑扎于主筋上,点焊牢固。

⑷检测管安装

①底管封口用D76*10A3钢板焊接,要求满焊,特别注意电焊时避免焊渣落在声测管上,防止声测管漏水。

将底管用铁丝绑到钢筋笼上,绑扎点间距不超过2m,其中声测管底端应为桩底设计标高。

②后续管安装:

两根声测管接头处用70*80mm钢管焊接牢固,防止漏水。

③充分固定:

为了确保安装牢固,用10#~16#铁丝30~50厘米/根,按8字形接头把管体固定在钢筋笼上,绑扎间距不超过2m。

④钢筋笼放入桩孔时应防止扭曲,管与管平行垂直,声测管随钢筋笼分段安装。

⑸浇筑混凝土

①在灌注混凝土前应对孔径、孔深、孔型全部检查并报监理工程师,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灌注混凝土。

②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合,自动计量,罐车运输。

计算和控制首批封底混凝土数量,下落时有一定的冲击能量,能把泥浆从导管中排出,并把导管下口埋入混凝土中不小于1m。

足够的冲击能量能够把桩底沉碴尽可能冲开,是控制桩底沉碴,减少工后沉降的重要环节。

灌注连续进行,中途停歇时间不超过30min。

在整个灌注过程中,及时提升导管,控制导管埋深,导管在混凝土埋深控制在2~6m之间。

考虑桩顶含有浮碴,灌注完时混凝土的浇筑面按高出桩顶设计高程80cm控制,以保证桩顶混凝土的质量。

4.3.3、边仰坡开挖与防护

⑴临时防护:

明洞两侧临时开挖面、明暗分界直立开挖面及临时边仰坡采用喷锚网临时防护。

明暗分界直立开挖面防护参数:

喷C20砼,厚10cm;Ф22砂浆锚杆,每根长6m,间距1.0m,梅花型布置;钢筋网采用φ8mm钢筋,网格间距20cm×20cm。

明洞线路右侧临时边仰坡喷锚网防护参数:

喷C20砼,厚12cm;Ф22砂浆锚杆,每根长4m,间距1.0m,梅花形布置;钢筋网采用φ8mm钢筋,网格间距20cm×20cm。

明洞线路左侧采用桩间土钉墙防护,土钉长10m,间距1.2m,梅花型布置。

⑵永久防护:

明洞段永久仰坡及转角采用土钉墙进行防护,土钉长12m,间距1.2m,梅花型布置;明洞线路左侧永久边坡采用人字型截水骨架防护,主骨架净距3m,次骨架净距3m。

4.3.3.1、边仰坡开挖

⑴施工工序

根据现场实际,结合设计要求,洞口边仰坡开挖施工工序如下:

测量放线→清除植被→边仰坡开挖→清理坡面浮泥、虚碴。

⑵施工方法

①隧道洞顶地表沉降在隧道边仰坡尚未开挖前开始布置进行,这样可以获得开挖过程中全位移曲线,地表沉降监测采用水准仪配合水平尺进行。

②清除开挖面上的松碴以及其它杂物,自上而下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工进行开挖,严禁上下垂直作业,自卸汽车运碴至弃碴场。

为了确保边坡的平顺和稳定,尽量避免超、欠挖和对边坡的过大扰动,如需爆破开挖,采用松动爆破,严格控制对围岩的扰动。

③施工技术要求

a、边坡开挖前,先调查边坡岩石的稳定性;对设计开挖线以内存在不安全因素的边坡,必须进行处理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山坡上所有危石及不稳定岩体应撬挖排除。

b、开挖自上而下逐段进行,杜绝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

c、开挖中随时检查边坡和仰坡,如有滑动、开裂等现象,适当放缓坡度,保证边仰坡的稳定和施工安全。

4.3.3.2、边仰坡防护

4.3.3.2.1、临时防护

⑴锚喷网施工

施工顺序:

锚杆施工→挂设钢筋网→喷混凝土。

1砂浆锚杆施工

边仰坡开挖完成后及时施作锚杆。

锚杆预先在钢构厂按设计要求加工制作,施工采用风动凿岩机按设计要求钻孔,达到标准后,用高压风清除孔内岩屑;用注浆泵将水泥砂浆注入孔内,砂浆填充锚杆孔体积的2/3后停止注浆,及时将加工好的杆体插入孔内,并再次检查砂浆饱满度,若砂浆不饱满,则需要二次补浆。

待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按照设计要求安装锚杆垫板。

锚杆施工技术要求:

a、水泥砂浆锚杆孔深允许偏差宜为50mm。

b、钻孔时孔要与岩面大致垂直。

c、孔内积水和岩粉应吹洗干净。

d、孔内砂浆要饱满。

e、锚杆安设后不得随意敲击,其端部3天内不得悬挂重物。

②钢筋网挂设

钢筋网挂设时,应与岩面有3~5cm的距离,钢筋网绑(焊接)于锚杆上。

钢筋网片采用φ8钢筋加工成方格网片,网格尺寸20cm×20cm,预先在钢构厂加工成型。

钢筋类型及网格间距按设计要求施作。

钢筋冷拉调直后使用,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或片状锈蚀。

安装搭接长度为1~2个网格,采用绑接。

网片随受喷面起伏铺设,与锚杆或其它固定装置焊接牢固。

开始喷射时,缩短喷头至受喷面的距离,并调整喷射角度,喷射中如有脱落的土、石块或混凝土块被钢筋网卡住时,应及时清除。

③喷射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法。

主要施工工序如下:

a、在喷混凝土之前,应用水或高压风管将岩壁面的份尘和物冲洗干净。

b、喷射中发现松动石块或遮挡喷射混凝土的物体时,应及时清除。

c、喷射作业应分段、分片由下而上顺序进行,每段长度不宜超过6m。

d、一次喷射厚度应根据设计厚度和喷射部位确定,初喷厚度不得小于4~6cm。

e、喷射作业应以适当厚度分层进行,后一层喷射应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后进行。

若终凝后间隔1h以上且初喷表面已蒙上粉尘时,受喷面应用高压气体、水清洗干净。

岩面有较大凹洼时,应结合初喷予以找平。

f、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7d。

g、当发现喷混凝土表面有裂缝、脱落、露筋、渗透漏水等情况时,应予修补,凿除喷层重喷或进行整治。

⑵土钉墙临时防护

土钉施工前做好相应排水设施。

对于易坍塌土层在开挖后立即喷射混凝土面层,待凝固后再钻孔、设置土钉。

按设计确定的孔位、孔径、孔深及倾斜度成孔。

为防止孔壁过于光滑,降低混凝土粘结强度,一般采用干钻成孔。

用空压机将孔内的粉尘清除,保证土钉的握裹力。

土钉墙墙面胸坡1:

0.1,土钉间距1.2m,垂直于坡面施作,土钉与水平方向夹角按施工图纸进行施工。

土钉采用砂浆锚杆,采用φ22钢材做钉材,钻孔直径91mm,注浆材料一般环境下采用M35水泥浆,注浆压力不小于0.2MPa。

对于钻孔注浆土钉,为保证土钉杆体的保护层厚度,沿土钉每2.5~3.0m设置居中定位托架,每个对中支架下方设置1块船形铁皮,以方便推送土钉,使注浆体将杆体包裹起来。

制作土钉用的钢筋,使用前必须除锈矫直。

钢筋插入深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的90%,安装后不得敲击、碰撞。

土钉注浆前先将孔内残留或松动的杂土清除干净,注浆开始或中途停止超过30min时,用水润滑注浆泵及其管路。

注浆时,注浆管路插至距孔底250~500mm处,孔口部位设置止浆塞及排气管。

灌浆用砂浆拌合均匀,随用随拌。

灌浆时从孔底开始,连续均匀进行。

注浆压力0.5~0.8MPa,流量不大于5L/min。

采用二次注浆工艺,第一次注水泥砂浆,第二次注纯水泥浆。

第一次注浆前,应将孔内或管内泥水清除,边注浆,边拔管,注浆管口应保持在浆液面以下。

应在一次注浆初凝后进行二次注浆,间隔时间小于4h。

第二次注浆压力取1.0~1.2MPa。

按设计要求绑扎钢筋网片,挂钢筋网前将坡面清理平顺,使钢筋网紧靠坡面,钢筋网与土钉的连接必须牢固可靠。

挂网完成后,用高压风吹洗工作面,再喷混凝土,厚度为5cm。

分层喷射混凝土时,后层喷射混凝土应在前层终凝后进行。

喷射混凝土施工终凝2h后,及时进行湿润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4.3.3.2.2、永久防护

⑴土钉墙防护

永久土钉墙土钉长12m,间距1.2m。

施工方法同“4.3.3.2.1、临时防护⑵土钉墙临时防护”

⑵人字形截水骨架防护

①施工工序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挖槽→模板安装及挡水缘施工→浇筑混凝土→挡水缘施工→混凝土养护

②骨架施工技术要求

a、施工前应清刷坡面浮土,填补坑凹,使坡面大致平整;

b、骨架护坡应设镶边防护,保证平顺美观;

c、骨架护坡的骨架采用嵌槽法施工,骨架应嵌入坡面,坡面整平至与骨架顺接确保坡面排水畅通;

d、施工过程中,骨架挡水缘必须与骨架一并浇筑,并衔接好,不得形成激流后冲刷自然边坡;

e、边坡平台截水沟内积水必须汇入两端截水沟内,在适当位置处汇入排水沟内,以便形成完整排水系统,避免集中水流冲刷路基边坡,产生工程安全隐患;

f、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排水通畅,外表面平整,坡面平顺,以策美观。

③栽植灌木施工技术要求

a、栽植前对灌木苗进行浸泡生根水、保水剂的处理,栽植完毕后压实土壤;

b、灌木栽种后,坑中应及时填土压紧,并经常浇水,使坑内保持湿润一直到灌木发芽成活为止;

c、施工季节应选当地植树造林季节;

d、要加强护林,严禁放牧,如发现缺苗应及时补栽;

e、灌木枝条要经常刈割,促使加大根系;

f、栽种灌木的边坡,在大雨之后检查边坡是否完整,若发现有局部坍塌开裂,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防病害扩大。

4.3.4、洞口导向墙

⑴设计参数

在开挖轮廓线以外拱部144°范围内施导向墙,断面尺寸为1.0m×1.0m,采用C20混凝土。

导向墙设2榀I18工字钢,钢架外缘设外径152mm,壁厚5mm导向钢管。

导向墙施工主要包含导向墙开挖、钢架及导向管安装、模板支撑及模板安装、砼浇筑及养护等工序。

导向墙工字钢正面布置图见图4-3。

图4-2导向墙工字钢正面布置图

⑵施工步骤

①在进行导向墙砼施工前,先加工支撑导向墙砼浇筑的拱架和模板。

支撑拱架采用I18工字钢两榀。

测量班按照导向墙预留变形量进行测量放线,将导向墙轮廓线和导向管位置放出。

②导向墙采用立模法施工。

由测量人员控制标高,放出导向墙的里程位置。

③安放钢拱架。

钢架用冷弯机加工成型,分三节制作,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

钢架连接钢板采用200×240×14mm钢板,钢板预留螺栓孔,各节钢架用M20×70螺栓连接。

④钢架安装完毕后安装导向管。

首先在钢架外边缘按40cm的间距标出导向钢管的摆放位置,外插角按3°设置,用水准尺配合坡度板设定导向管的外插角。

导向管牢固焊接在工字钢上,防止浇筑混凝土时产生位移。

在浇筑混凝土前,将管口密封,防止混凝土堵管。

⑤采用Φ42钢管搭设支撑框架(搭设要求:

横向间排距1.0m×1.0m,纵向排距0.5,共四排)支撑型钢拱架,在拱架上铺设木模板。

底模采用普通木模板(5cm厚,宽度不超过30cm)拼装,在其上铺设2mm成丽板,以保证混凝土外观质量。

堵头模采用5cm厚木板,拼装成弧形,其内面贴2mm成丽板。

模板加固采用钢管进行支撑,内拉外撑的方式,以保证模板刚度和稳定性。

拼装时,在模板间粘贴双面胶以保证拼缝不漏浆。

顶模采用木模板,在浇筑前,先沿结构边线布置模板架立筋,导向墙顶部44°范围内不采用模板,采用人工收面的方式以保证结构面平整光洁。

⑥导向管安装完毕,经检验合格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顶部模板采用竹胶板,每块模板长50cm,宽100cm.(模板宽度根据基坑的实际开挖宽度进行调整)。

在浇筑混凝土前,设置两排Φ16钢筋,在钢拱架上焊接,作为顶部模板的加固拉筋,钢筋间距1m。

浇筑混凝土时,每浇筑到一定层高,停下再安装上一层模板,然后再浇筑。

模板安装的高度以便于混凝土振捣为原则,一般控制在2m左右。

模板安装完毕后,紧靠模板沿导向墙环向设置钢筋,钢筋与拉筋的外露部位焊接以加强模板支撑。

4.3.5、管棚施工

***隧道出口DK167+042设一环φ108大管棚超前支护,洞口拱部施做,与钢架形成整体,管棚45根,每根长30米,环向间距0.4m。

4.3.5.1、管棚设计参数

⑴钢管规格:

热轧无缝钢管φ108mm,壁厚8mm,管棚长度为30m。

⑵管距:

环向间距0.4m。

⑶外插角:

钢管轴线与衬砌外缘线夹角3°。

⑷钢管施工误差:

径向不大于20cm,相邻钢管之间环向不大于5cm。

⑸隧道纵向同一横断面内的接头数不大于50%,相临钢管的接头至少须错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