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山东省青岛市一模真题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12465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山东省青岛市一模真题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山东省青岛市一模真题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山东省青岛市一模真题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山东省青岛市一模真题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山东省青岛市一模真题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山东省青岛市一模真题历史试题.docx

《届山东省青岛市一模真题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山东省青岛市一模真题历史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山东省青岛市一模真题历史试题.docx

届山东省青岛市一模真题历史试题

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统一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2020.4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书·食货志》记载:

“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

宋代户口登记为主户和客户,客户指自己无田,租种地主土地者。

明代地租形态由以分成租为主发展到以定额租为主,地主的干预减少。

这说明中国古代

A.赋役制度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长工、短工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

C.租佃关系不断发展D.自耕农经济的演变

2.青苗法:

每年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

保甲法:

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

三舍法:

以学校的平日考核来取代科举考试。

以上变法措施的共同点是

A.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B.增强国家的治理能力

C.理学是其指导思想D.保障地主阶级利益

3.顺治十三年,清廷正式颁布“禁海令”,定“三藩之乱”即将结束之际,福建总督及江苏、福建、广东巡抚等先后上疏,要求废除海禁,准民出海贸易。

这说明

A.海禁政策受到质疑B.明清出现进步思想

C.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扰D.清朝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4.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

英国

日本

1894

69.49

6.26

1900

62.99

11.20

1905

55.71

14.04

1910

50.89

16.14

1914

48.31

20.39

A.近代英国和日本充当侵略中国的急先锋

B.甲午战后英国的国际地位明显低于日本

C.甲午战后日本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英国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5.胡适称严复为“介绍西洋近世思想的第一人”。

晚年严复(辛亥革命前后至临终)的思想由“力主西学”、“非西洋莫与师”转归先王教化之责,从传统观文化中找寻丢失的民族凝聚力。

这种变化说明了他

A.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学B.发现西方思想源于中国

C.思想深受西方思想影响D.不断探索救亡图存道路

6.陈独秀在《新青年》中说:

“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

”。

其主要意图是

A.关注国家存亡,提倡思想启蒙B.提倡民主科学,推动社会进步

C.彻底批判儒家传统伦理道德D.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7.1928年周恩来曾指出:

“……为了联合战线,不能破坏国民革命军而要帮肋国民党巩固国民革命军,这完全是由于失掉了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和不明白革命转变的前途而得出这样不通的结论。

”这种认识产生的原因是

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B.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指导

C.中央坚持“城市中心论”D.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

8.二战结束后,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美、英、苏、中、澳、加、法等,经过中国法官(梅汝墩)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位按照美、中、英、苏、法等次序排列。

这种变化反映了

A.西方大国的阻挠和破坏B.国际场合中席位、排场之争激烈

C.西方大国之间矛盾重重D.中国为打败法西斯做出巨大贡献

9.人民币是建国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的缩影。

1962年4月武汉长江大桥入选第三套人民币,纸币上的图案

A.体现了文入画的艺术风格B.标志着“一五”计划的完成

C.反映了工业化建设的成就D.适应“大跃进”的时代需要

10.建国初期中苏签约:

“共同防止日本帝国主义之再起及日本或其他用任何形式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国家之重新侵略”,2001年中俄两国签约:

“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中俄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大国关系B.当今的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C.中日两国的矛盾得以解决D.中俄合作以军事领域为主

11.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

“致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农牧渔猎,一种是经商,前者顺乎自然……事属必需,是可以称道的;后者在交易中损害他人的财货以牟取自己的利益……应该受到谴责。

”该思想体现了

A.古希腊城邦实行重商主义政策B.作者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作用

C.古希腊城邦农耕经济高度发达D.古希腊城邦内部矛盾比较尖锐

12.下表是欧美五国农业发展水平指数表(100=每个农业男工每年净生产一千万卡植物性热量),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工业革命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B.英国失去“世界工厂”的地位

C.美国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D.西方大国基本实现工业化

13.十月革命后,列宁指出“1918年产生出两半的社会主义,正如在帝国主义一个蛋壳中的两只鸡雏。

在德国和俄国分别体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两方面条件:

一方面是经济、生产、社会经济条件,另一方面是政治条件”。

列宁意在

A.阐述德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合理性B.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做舆论宣传

C.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建设道路D.说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条件不成熟

14.1940年,美国成立了“美洲国家事务协调办公室”,采取派遣留学生、免费赠送书籍等方式介绍美国历史和文化。

同时美国哥伦比亚等广播公司增加了对拉丁美洲的广播时间。

《时代》、《生活》等美国杂志也开始出西班牙文和葡萄牙文版。

美国的这些做法旨在

A.加强与拉美的文化联系B.展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C.消除法西斯势力的影响D.确保在拉美的领导地位

15.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

世界经济仍在艰难复苏中

A.区域集团化阻碍了全球化B.全球化的趋势已出现逆转

C.国际经济新秩序亟需建立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盛行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5小题,第16题11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0分,第20题10分,共计55分。

16.(11分)1961年,曲阜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确定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1994年,孔庙、孔府和孔林三处文化遗产被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曲阜周、汉代、明清故城与“三孔”布局关系图

周汉代

明清

——姜腾根据曲阜鲁故城各时期平面复原图自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曲阜城市与三孔布局关系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其政治、文化因素。

(8分)

(2)指出“三孔”的史料类型,简述其研究价值。

(3分)

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65—1910年清政府的外贸状况(单位:

百万海关两)

年份

进口额

出口额

贸易总额

贸易差额

1865

61.844

60.655

122.499

-1.189

1870

63.693

55.295

118.988

-8.398

1875

67.803

68.913

136.716

1.11

1880

79.293

77.884

157.177

-1.409

1885

88.20

65.006

153.206

-23.194

1890

127.093

87.144

214.237

-39.949

1895

171.697

143.293

314.99

-28.404

1900

211.07

158.997

370.067

-25.073

1905

447.101

227.888

674.989

-219.213

1910

462.965

308.883

771.848

-154.082

——摘编自王聪《从对外贸易角度看晚清国力》

根据材料,从中提取一项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

(要求:

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18.(12分)代长度,指的是孕育下一代所需要的时间长度,一般18-24年为一个新的世代;代际一般指的是代际关系或代际效应,代际形成的背后是社会、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演变的合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建国后中国代际划分的研究

代际名称

出生年代

代际特征

心理

行为

“文革”一代(50后)

1950—1959

思想保守传统,尊崇传统文化。

吃苦耐劳,怀旧,对价格敏感度高,购买力低下。

“改革开放”一代(60后)

1960—1969

劳动思想根深蒂固,寄厚望予下一代。

低调、务实、社会责任感极强,对新产品的接受度不高。

“转型”一代(70后)

1970—1979

注重理想,渴望成功。

经历贫穷,务实、创造,消费注重性价比。

“计划生育”一代(80后)

1980—1989

崇尚个性,有责任心,积极向上。

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做事执着,追求自由平等,对价格敏感度不高。

“新新人类”一代(90后)

1990—1999

以自我为中心,思维早熟,个性张扬。

兴趣广泛,学习力强,依赖网络,对价格敏感度低,易接受新事物。

——摘编自孟莹《有关“代”划分问题的相关研究》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对“建国后中国代际划分的研究”选取两代进行解读。

(要求:

表述成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19.(10分)妇女地位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缩影,英国的女性解放运动对世界妇女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1918年英国女性就业增长

行业

1914年7月女性

就业数(人)

1918年数

增长(人)

增长百分比

工业总计

2176000

565000

68.4%

政府机构

2000

223000

10150%

地方公用事业(水电煤)

600

4000

704.3%

市政交通运输业

8200

99000

545.4%

专业人员

50500

69000

136.5%

银行、金融和商业

505500

429000

84%

旅馆、酒店、戏院

18

000

39000

——摘编自陆伟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

材料二从19世纪初开始,英国有人呼吁给予妇女选举权,让她们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

19世纪70年代后,妇女选举权问题在英国导致了一场持久的全国性的社会运动,各种妇女选举权运动组织不断涌现,运动也从温和走向激进,并在一战前达到高潮。

……《1918年人民代表法》最终出台。

根据这部法案,英国的选民人数增长3倍,从战前的770多万增加到2140多万,其中女性选民840万。

——摘编自薛永生《论一战与英国妇女选举杈的实现》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期间女性就业情况的特点。

(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来英国女性争取选举权的背景。

(5分)

20.(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明治维新深刻地改变了日本传统的封建国家形态,是国家治理机制现代化的起点。

它是国内不同集团权力与利益重组和博弈的必然产物,外部渗透和干预进一步弱化了幕府统治的基础。

明治维新从国家治理主体与中央政府财政体系构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构建、国家治理的权力工具选择等多个方面推进了日本国家治理机制的现代化,也给东亚各国带来了战争和灾难。

这种国家治理机制为其扩展区域霸权创造了制度与国家竞争力的条件,使日本成为近现代东亚地区乃至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演变的关键性力量。

在产生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的有益经验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消极影响,至今仍然阻碍着日本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治理机制正常化国家。

——摘编自保建云《论明治维新对日本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影响及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明治维新的内容,概括日本国家治理机制现代化的举措。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明治维新给我们提供的国家治理的经验和教训。

(4分)

 

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统一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A

C

D

A

D

D

C

B

B

A

C

D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55分。

16.(11分)

(1)演变特点:

“三孔”的兴建与曲阜城市的营建与发展几乎同时进行,历史悠久;(2分)城市规模不断减小,但“三孔”建筑群规模不断扩大。

(2分)

政治原因:

周朝实行分封制,曲阜是鲁国的都城;(1分)汉代、明清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曲阜是地方城市。

(1分)

文化因素:

周朝实行周礼制度;(1分)汉代、明清时期,儒学成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使曲阜古城完成了从诸侯国的都城向儒家文化圣城的转变。

(1分)

(2)类型:

实物史料。

(1分)

研究价值:

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风格、儒家文化演变、社会历史变迁、中国社会文明发展提供了重要史料;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

(任意2点2分)

17.(12分)

示例一: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分)

阐释:

两次鸦片战争以后,通商口岸增多,外国侵略者直接控制中国海关,这便利了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从而使中国进口额增加;(2分)外商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使中国出口额也有较大增长,进出口额的增长表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一方面加速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瓦解着中国的小农经济,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另一方面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社会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2分)

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分)

(结论不完全照抄论题,而是进一步归纳、概括、总结与升华)

示例二:

中国近代工业得到一定发展。

(2分)

阐释:

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门户不断被打大开,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倾销商品,加速了中国小农经济的逐步解体。

(2分)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2分)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2分)20世纪初,清末“新政”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这些因素增强了中国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出口额不断增长。

(2分)

总之,19世纪60年代以后,近代工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分)

(“示例”仅作参考,不作为唯一答案,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8.(12分)

示例:

同代人的心理和行为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密切相关,会有大致相同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2分)

50后经历过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文化大革命”时期,拥护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影响下埋头苦干,生活朴素。

(4分)

60后经历过“文化大革命”时期,有机会在恢复高考后接受髙等教育,首先把握住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比较务实、社会责任感较强。

(4分)

70后经历了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伴随着社会经济体制转型成长起来,注重理想,善于创造。

(4分)

80后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经历了改革开放、高等教育的发展,学历较高,受中国经济腾飞和生活巨变的影响,积极向上、追求自由平等。

(4分)

90后多数是独生子女,成长于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生活条件优越,自我意识较强,与众不同。

(4分)(任选两代作答即可)

总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任答1点1分)建国后中国代际划分的研究,有利于促进人与人的相互理解,有利于家庭、社会的和谐,有利于国家调动不同代际的人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任答一个方面1分)

(“示例”仅作参考,不作为唯一答案,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如观点也可以表述为:

不同代的人因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等。

19.(10分)

(1)就业人数增长;就业领域扩大;专业技术人员增多;参政机会增多;传统服务行业就业增长相对较少。

(5分,每点1分)

(2)工业革命的推动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与完善;一战的影响;启蒙思想的传播;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5分,每点1分)

20.(10分)

(1)通过“废藩置县”和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建立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和现代法律体系;取消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级的特权,宣布四民平等,重构社会阶层;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推行殖产兴业政策,改革币制,改革本国的经济制度,建立中央政府财政体系;文明开化,推行武士道精神,构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

(任意3点6分)

(2)经验:

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多层面对治理体制进行构建,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国家治理机制;提升中央政府宏观治理能力;构建国家治理机制运行的核心价值和主流意识形态;提高国家的教育水平与人才积累,重视军事技术与国防能力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谋求国家自主发展道路;建立全方位和平外交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任意3点3分)

教训:

避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避免国家治理体系构建中过度模仿而导致创新能力的弱化。

(任意1点1分)

说明:

以上答案仅供参考,若学生答题有所创新,且言之成理,教师可酌情赋分。

此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