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11315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

《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

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

2016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

第一部分(1—4题,20分)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8分)

      

(1)______________,又恐琼楼玉宇,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2)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3)《陋室铭》中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

(2)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3)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4)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分析:

这是一道送分题,在22个题目当中,它的难度最低。

四个小题涉及到两首诗词和两篇文言文。

在六册语文书中,要求学生必须背过的古诗词有34首,需要认真学习的文言文有16篇。

把它们分到六个学期,量是不算大的。

但遗憾的是,这8分,许多同学不能全得,有的同学,甚至会得分很少。

“乘”、“蜡炬”、“鬓”、“鸿儒”、“幽”、“繁”等字,都非常可能写错,而且,如果考生根本就没有熟练背诵,那就连诗句也写不出了。

此题如果丢掉3分以上,没说的,那就该打板子。

 ■熟练背诵34首诗词和16篇文言文中要求背诵的部分;

 ■准确默写34首诗词和16篇文言文中要求背诵的部分;

 ■应工整准确书写并特别注意其中容易写错的字。

 至于34首古诗词和16篇文言文的具体篇目和内容,老师会反复强调,考生也应该非常熟悉。

如果家长想知道,XX即可。

 2.根据注音写成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4分)

     

(1)今天的天气预报______(bosong)完了。

     

(2)人们载歌载舞______(huandu)新春佳节。

     (3)这对双胞胎姊妹,模样(     )相似,让人难以辨识。

     (4)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应给予(     )更多的帮助。

     答案:

(1)播送 

(2)欢度 (3)muyang (4)jiyu

     分析:

四个考点都有可能出现错误,特别是后三个:

“欢度”容易写成“欢渡”,“欢度”意为欢快地度过,不能写成“欢渡”。

“渡”字与“水”有关,用在这里显然不合适;“模样”读作“muyang”,不能读作“moyang”。

“模样”为人的长相或装束打扮的样子,古时有读“moyang”的,今明确读“muyang”。

“给予”读作“jiyu”,不能读作“geiyu”。

“给予”二字均读三声,为赠给他人某样物品之意。

 其实,我们大都常常写错别字,只不过一般不会产生后果,不大注意罢了。

但对于考试来说,写错别字就意味着丢分,这就要求我们平时用心注意,对于模棱两可的词语的书写,尤其当心。

请看看你能把下面的字都写对吗?

食不( )guǒ腹  一( )tān血  不能自yǐ( )  震( )hàn  床( )zǐ之欢  再接再( )lì  蛛丝( )mǎ迹  坐( )zhèn ( )xuān泄  黄( )liáng美梦

 再请看看,下面这几个词语,你能读对吗?

 匕首胳臂针砭 匀称 处女 安步当车 氛围 呱呱坠地 白桦 铜臭

 ■把课内课文的读音读对,听老师怎么读,对有疑问的字词,查字典词典追根究底;

 ■阅读课外书籍时,圈出不认识或者拿不准的字词读音,查字典词典以确定正确答案。

 3.下面文段中,第‚ƒ两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4分)

 ?

语文学习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又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其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在这里,教科书只是给你们搭建了一种资源,一个平台。

ƒ你们不必受此局限,而应尽可能将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整合起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运用语文、学习语文、享受语文。

④这样,你们的语文水平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⑴第‚句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第ƒ句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⑴把“搭建”改成“提供”,在“一个平台”前加“搭建了”。

(意思对即得分)

      ⑵把“运用语文”和“学习语文”互换位置。

(意思对即得分)

 分析:

修改病句是经常考查的一个知识点,在备考中,老师也把它作为一个专题进行训练,可在实际运用中,仍有不少同学不知所以。

一眼看出病句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需要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慢慢领悟提升。

多读书,读经典,是提高语言识别能力的最佳途径。

经典作品的语言是规范的,语法结构严谨,修辞运用恰当。

近朱者赤,常读便可形成良好语感,修改病句便不在话下。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

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重复累赘、前后矛盾、表意不明、句式杂糅等。

本题⑴属搭配不当,⑵属语序不当。

 ■多读书以培养良好语感;

 ■多做题以熟悉巩固病句类型。

 4.下面的两枚猴票图样,你喜欢哪一枚,请结合票面内容和链接材料说明理由。

(4分)

   (票面内容此处省略,请参阅后面原题)

    链接材料如下:

 1980年,黄永玉设计了我国第一枚生肖邮票——猴票。

时隔36年,黄永玉再次执笔,为丙申猴年设计了两枚邮票:

左边这枚寓意为“捧桃献瑞”,右边这枚为“合家欢乐”。

 答案:

示例一:

喜欢左边这枚。

票面中,一只猴子一手攀住枝条,一手托着桃子,一条长尾巴缠绕在枝条上。

画面活泼可爱。

寓意为“捧桃献瑞”,是对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

 示例二:

喜欢右边这枚。

票面中,一只大猴盘腿坐在中间,两手各抱着一只小猴,两只小猴亲吻着大猴,画面温馨祥和。

寓意为“合家欢乐”,是对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

 分析:

此题考查考生的观察和表述能力。

具体说来,当有两点要求,一是运用说明,比较准确地描述票面内容;二是要写出寓意。

(意思对即可得分)

 这是道不错的题目。

根据答案的质量,可以看出考生语文素养。

面对票面结合链接,说明喜欢的理由,要求是明确的。

命题人的内在指向是明确的,一是让考生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写出画面内容,二是根据链接材料推出寓意。

恐怕,许多同学要丢分了。

 ■分得清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表达方式;

 ■多动笔写实以提高表述能力;

 ■注意利用所给材料。

 《考生说明》对“知识积累与运用”有如下表述: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

 2.识记现代常用汉字的字形,能正确、规范地书写3500个常用汉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

 4.识记课本中涉及的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

 5.识记《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涉及的作家和作品知识。

 6.默写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及现代文中的名句名篇。

 7.辨析、修改病句。

 8.了解常用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体会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9.正确理解、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10.排列语序,使之衔接连贯。

 11.根据要求仿写句子。

 12.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今年,只考察了默写、拼音字形、修改病句以及综合性学习的看图写话,今后也许要考察上面列出的其他内容。

所以,明年、后年参加中考的同学们,要多加注意,全面复习。

   

     第二部分(5—21题5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5—6题。

(5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5.请解释这首诗中划线的句子。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强调“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及的绝望情绪。

 答案:

5.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在河的那一边。

6.D

 分析:

《蒹葭》一诗出自《诗经》,河北已有6年没有考过了,今年出现当不惊奇。

这首诗通过眼前实景的描写与赞叹,描绘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

诗人抓住秋天的特征反复吟诵,渲染出一张萧瑟冷落的气氛,书写出主人公怅然若失而又热烈渴慕的心境。

全诗有执着的追寻而无绝望的情绪,所以D项显然是错误的。

 其实,本诗还可从不同的角度命题,比如: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句话;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

其作用是什么?

等等。

 ■背诵并准确默写34首古诗词;

 ■吃透主旨和主人公(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解词义和句意;

 ■欣赏词语和句子;

 ■体会作品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方法;

 ■理解典故运用的内在含义。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7—11题。

(15分)

 邵为坡买一宅,为缗五百,坡倾囊仅能偿之。

卜吉入新第,既得日矣。

夜与邵步月,偶至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

坡徙倚听之,曰:

"异哉,何其悲也!

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

吾将问之。

"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

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

"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

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

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所以泣也。

"坡亦为之怆然。

问其故居所在,则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

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

"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

"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

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注释】邵民瞻:

人名。

东坡:

苏轼的号。

五百缗:

五百贯钱。

倾囊:

尽出其所有。

偿:

偿还。

卜:

选择。

第:

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

得日:

过了几天。

徙倚:

走过去斜靠着。

何其:

多么。

老妪:

老妇。

自若:

依然如故。

不肖:

不成材。

诸:

相当于“之于”。

诀别:

分别。

宁:

难道。

徐:

慢慢地。

售:

这里是“买”的意思。

券:

契据。

翌日:

次日。

索:

求取。

直:

通“值”,价钱。

 7.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4分)

(1)闻妇人哭声极哀        闻:

_______

(2)坡亦为之怆然          怆然:

______

(3)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  即:

_______

 (4)竟不索其直           竟:

______

  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四处)(2分)

 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所以泣也。

  9.把下列句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则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写的故事。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夜与邵步月”这句话,你会想到《记承天诗夜游》一文中的那个情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7.

(1)听到(听见)  

(2)悲伤(忧伤)的样子

         (3)立即(马上)  (4)竟然

  8.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所以泣也。

  9.

(1)东坡询问老妇人为什么悲伤到这种地步。

      

(2)就是苏东坡用五百缗买到的住宅

 10.苏东坡无偿退还老妪住宅。

 11.示例1.苏东坡与张怀民月下在庭院中一起散步。

    示例2.相与步于中庭。

    示例3.夜与怀民步月。

 分析:

 译文:

邵民瞻替东坡买了一栋房子,花了五百缗钱,东坡掏光所有积蓄也只能勉强应付而已。

选择好日子搬入新居一天后,夜里苏东坡和卲民赡在月光下散布,不经意到了一个村里,听到有一位老妇人哭得很悲伤。

东坡靠近倾听,说:

“奇怪了,这妇人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呢?

难道有难以割舍的大事伤了她的心吗?

我要问一问她。

”于是和邵民瞻推门进去,看见一位老太太,老太太看到东坡二人仍旧像原先一样哭泣。

东坡问老太太为什么这么哀伤?

老太太说:

“我家有一栋房子,已相传百年,一直保存到现在。

但是我的儿子不孝顺,就把这所宅子卖给了别人。

我今天搬到这里,上百年的老房子,一下子失去,怎么能不心痛呢?

这就是我痛哭的原因。

”东坡也为她感到非常难过,问她的老房子在哪里,原来竟是东坡用五百缗买到的那一栋房子!

于是东坡再三安慰老太太,并且慢慢对她说:

“您的房子是被我买了,您不必太难过,我理当将这房子还给您。

”于是就令人拿来屋契,在老太太面前烧了。

同时叫她儿子第二天迎接母亲回老屋去,最后也没向她讨回买房的五百缗钱。

这段作品出自费衮的《梁溪漫志》,取名为“东坡还宅”。

体现了苏东坡的处世豁达与豪爽的特点。

面对可能是花尽毕生积蓄买来的房子,闻得心酸老妇的悲泣,不待思索举以与之,正如他所说的“物与我皆无尽也”,何必去在乎一时的得失呢,只要做到心里坦然就好,付出是快乐的。

这,实在需要我们学习。

其内容考生借助给出的注释是可以读懂的。

因此,写出答案当不太难。

 但实际上,恐怕许多同学并不能很好地写出答案。

对于文言文的考察,已不在课内选择素材,但学生必须通过课内文言文的学习来打下坚实基础。

实词、虚词(14个)、翻译、内容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每一项都不能有丝毫含糊,否则,面对试题就会摸不着头脑。

“闻”字曾多次出现,“闻说鸡鸣见日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即“听”。

只要考生对此熟悉,见“闻妇人哭声极哀”,写出“听到”(“听见”)自是不难。

熟悉陈子昂的《登幽州台》,也就知道“怆然”为“悲痛伤感的样子”。

注意,“……然”应翻译为“……的样子”。

地8小题断句和第9小题翻译都没有大难度。

第10题概括故事内容出得好!

故事的主人公是苏东坡,他把到手的房子又无偿地归还给了老妪,这个意思,考生应该可以写得出。

第11题的联想也很好,只要已经背过《记承天寺夜游》,写出答案是不成问题的。

《考试说明》确定的文言文考试内容为;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直、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需要重点学习和背诵的16篇文言文:

《论语》《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曹刿论战》《周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桃花源记》《三峡》《马说》《陋室铭》《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爱莲说》《记承天诗夜游》《送东阳马生序》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2—14题。

(7分)

  姓氏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的姓氏,一般认为产生于母系族社会。

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相互区别的族好,这个族号就是姓。

《说文解字》云:

“姓,人所生也。

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

从女从生。

”“感天而生”就是知母而不知父的意思。

如传说中的商族祖先契,是其母简狄吞玄鸟之卵有孕而生;周族祖先后稷,是其母姜塬踩了天帝的脚印感孕而生。

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母系社会的婚姻状况。

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他们的姓都带女字旁,如炎帝姜姓,黄帝姬姓,虞舜姚姓等。

“氏”的产生比“姓”要晚一些,这是因为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孙繁衍,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往不同的地万居住和生活,每一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

一个氏族分成多少个支族,就有多少个氏。

因此可以说,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

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

这就是姓与氏最初的根本区别。

         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除了保留原有的区别外,其功能又有了新的变化。

特别是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得来的,这时的氏已经是贵族地位的标志。

贵者有氏,贱者无氏。

这时的贵族都是男子,所以男子有氏。

如果他的封邑、官职或居住地发生变化,他的氏也就跟着变化。

如商鞅原为卫国公族,可称“卫鞋”;后来他被封于商,故又称“商鞅”。

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男子称氏以别贵贱”。

至于女子,她们在家只能按孟、仲、叔、季等排行相称。

另外,夏、商、周三代,严格实行“同姓不婚”的制度,因此,女子在出嫁时都要用姓标明血统,而在姓之前冠以孟、仲、叔、季等排行。

女子出嫁后,可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出嫁前的本国国名;如果所嫁之人为国君,则也可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所嫁国的国名。

周代的晋鲁两国不能通婚,因为都姓姬;但秦晋两国却可以世代通婚,因为秦国姓嬴,成语“秦晋之好’因此成为婚姻的代用词。

这就是史书所说的“女子称姓以别婚姻”。

        大约在秦汉时代,姓与氏混合为一。

这表明在进入封建的大一统社会以后,姓与氏已经没有区别了。

    12.“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他们的姓都带女字旁”,这说明了什么?

(2分)

  

    1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秦晋之好”能够成为婚姻代用词的原因。

(2分)

 

    14.选文是如何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姓氏的产生与发展”的?

请简要说明。

(3分)

    答案:

12.示例一:

中国的“姓”一般认为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示例二:

母系氏族社会,“姓”代表母系血统。

         示例三:

母系氏族社会,“姓”是按母系血统来区分的。

    13.示例一:

夏、商、周三代,严格实行“同姓不婚”的制度,秦国姓嬴,晋国姓姬,秦晋两国却可以世代通婚,因此,成语“秦晋之好’因此成为婚姻的代用词。

 示例二:

秦国姓嬴,晋国姓姬,秦晋两国可以世代通婚,因此,成语“秦晋之好’因此成为婚姻的代用词。

 14.先介绍母系氏族社会姓氏的产生与区别,再介绍夏、商、周三代姓氏功能的新变化,最后介绍大约在秦汉时代姓与氏混合为一的情况。

 分析: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和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实用问题,叫做说明文。

本文是讲姓氏的产生与发展的说明文。

这样的文字,学生读来并不顺畅,它至少不如记叙文那样会让考生有兴趣,但是,考生不是看电影,不管你有没有兴趣,都必须认真读懂并结合题目回答问题。

“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他们的姓都带女字旁”,那自然是可以说明,在母系氏族社会,“姓”是按母系血统来区分的,“姓”也代表母系血统,同时,也可以证明,“姓”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这里的逻辑推理,需要动动脑子,否则,会答非所问。

第13小题相对容易,因为文本明确告诉我们,“周代的晋鲁两国不能通婚,因为都姓姬”,也就是说,同姓不能通婚,而秦姓赢,晋姓姬,他们不同姓,所以,两国可以通婚,“秦晋之好”也就成为婚姻代用词。

第14小题需要对文本内容有个系统的概念,才可完整作答。

短文共三段内容,各有侧重,进行总结当不太难,但需要具有良好的概括能力。

 说明文的考点有许多,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等,都可作为考察对象。

但今年,这些都没有考,命题人侧重了对内容的理解,这一点,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读懂文本,弄清把握短文脉络,是做好题目的基础。

■不仅要注重知识性的东西,更要加强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考勤,非常严谨地做10篇以上典型的说明文试题,其中应包括近几年河北中考的说明文题目。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

(9分)

       读网,更要读书

       ①这是一个网络时代,读网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

网络固然给生活带来种种方便与趣味,然而,如果将大量的时间倾注在虚拟空间,内心反而容易浮躁不安,难以沉静。

       ②与眼花缭乱的社交网络相比,读书不仅能够使人远离纷扰的环境,保持内一心的沉静,而且可以使人感受世界,体悟人生,获得启迪。

       ③因此,读网,更要读书。

       ④一谈起读书,我们总是抱怨太忙没时间,但偏偏又能挤出时间刷微博、看视频。

读网是轻松的,可以一目十行,脑子里过一遍,不一定留下痕迹;读书是深沉的,要用心用脑去理解、体会、感悟。

所以,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我们不愿意把时间用在“费脑子”的事情上。

        ⑤拒绝喧嚣的社交网络,腾出更多的时间读书,是需要勇气的。

去年,“网红”埃森娜在YouTube上发布了最后一条视频《为什么我要放弃社交媒体》,并彻底删除了自己的账号以及275万个订阅者。

为什么这么做?

埃森娜认为,社交媒体是不真实的,制作出的形象、编辑过的生活,虽然能获得关注,但也丧失了真正的自我。

        ⑥我们生活在这个被屏幕统治的时代,时空被网络割裂,“碎片化”成为生活常态。

诚然,从网络获取信息很重要,彻底逃离网络几乎不可能。

但是,面对网络,我们可以做出有益的选择。

让我们放弃那些八卦消息和无聊视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读书吧!

        15.选文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中心论点的?

(3分)

 

        16.从选文内容看,埃森娜为什么要放弃社交媒体?

(3分)

 

        17.对选文的结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

15.这是一个网络时代。

读网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人们将大量时间倾注在虚拟空间,内心浮躁不安,难以沉静。

(意思对即得分)

 16.社交媒体是不真实的,丧失了真实的自我。

(“社交媒体是不真实的,制作出的形象、编辑过的生活,虽然能获得关注,但也丧失了真正的自我”也可得分。

 17. B

 分析:

引论文的文体知识包括概念、特点、论证方式(立论、驳论)、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结构、语言等。

看今年的题目,命题人没有局限在这些知识性的东西上,而是加强了对内容的理解。

第15小题,不是像原来那样直接问本文的论点是什么,而是让考生回答论点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的(也是因为论点明显,题目就是论点),这样,就把考生引向了更广阔的空间。

答案不难,但需要考生进行取舍整合,那种直接把第一自然段抄写下来的做法,当不符合要求。

第16小题当不会丢分,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第五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就是答案。

相对来说,第17小题比较吃功夫,只有好好动动脑子,才可以明确:

①②③段是根据当前的读网现象提出中心论点;④⑤段对读网和读书进行分析比较,并举埃森娜的例子进行事实论证,论证读网的肤浅和读书的深沉;最后⑥提出希望。

如果考生能够这样考虑,找出正确答案也就成为必然。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8-21题。

(14分)

        ①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②他不能再等了。

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接着一百块钱说了。

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

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做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

祥子的脸通红,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