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心得体会800字字范文赏析5篇.docx
《红楼梦心得体会800字字范文赏析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梦心得体会800字字范文赏析5篇.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红楼梦心得体会800字字范文赏析5篇
红楼梦心得体会800字字范文赏析5篇
“红楼”是值得我们品一生的作品,每阅完一次都有不同的感触。
经典的魅力也就在此处之中。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读红楼梦有感,希望大家喜欢!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这是《红楼梦》的开篇。
许多年来,读过不少的书籍。
中国的四大名著是我最早看的,而红楼是我看的最多遍的。
第一次看红楼,那是在五年级的时候。
那时觉得看红楼“天日无光,百般无味”。
当时的我也就只有在百般无聊的情况下才会翻几页,当时的我没有手机,看书是我唯一的消遣。
由于对知识的缺乏,我也就只是翻了一遍,就连大致的内容都没明白。
彼时的我认为主角都是要被人喜欢的,所以,我看好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
因此我不喜欢宝钗,认为她就是破坏别人感情的恶毒女人。
所以,看到结局的时候,是有点失望的。
第二次看红楼,间隔第一次看也有一段时间了,那一年我初二。
当时无意中看到了,秉承着对书的热爱,我很认真的读了一遍。
刚开始没看懂的时候,我有一种想要放弃的冲动,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
到了后来,越看越顺,渐渐的也就沉迷于其中有点无法自拔了。
这时的我,不再看好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
我觉得黛玉有点小心翼翼,嫉妒心强;宝玉与当时的男子无异,都有一颗色心。
我喜欢宝钗的率直,好人缘;欣赏王熙凤的精明能干。
现在再看红楼,我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就像许久未见的老朋友。
这次看红楼我是带着我小小的私心的。
自古有孔夫子韦编三绝。
毛泽东主席也曾说过,不读五遍红楼都不算是一个真正的。
我带着将红楼读五遍和研究红楼的目的又将红楼看了一遍。
似乎每一次看红楼都能给我带来一种全新的感觉和认识,让我有不同的理解。
先说说宝玉吧。
从红楼里,我读到了宝玉的叛逆。
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
《西江月》提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穷困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
莫效此儿形状!
”他行为偏僻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
他喜爱读书,却厌恶八股文不读正经书,他喜欢“移人心性”的“杂书”。
他对仆人没有主仆限制,直接打破了封建秩序。
他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我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因而喜欢混迹在脂粉堆里,喜欢与女子玩闹。
他对丫鬟们处处庇佑,“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说完宝玉,就不得不说一下林黛玉了。
林黛玉敏感多疑,任性,小心眼。
她父母双亡,寄养在祖母家,即使有贾母的疼爱,她也认为她“寄人篱下”形事带着一种小心翼翼。
她多愁善感,我一些小事而单独垂泪。
这一点从她葬花可以看出。
花谢花飞,明明就是一种自然现象。
她却联想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
她为落花流泪,引宝玉为知己。
她的内心让人捉摸不透,时而又表现出来。
她深爱着宝玉,却又不能表白,她在宝钗出阁之日,焚稿断痴情,最终死去,却没能了却自己的心意。
对于宝钗,我向来是不喜欢的。
但对她的评价褒贬各一半,不能说她好,也不能说她坏。
薛宝钗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守护者,但同时也是一个被封建势力迫害、毒害的受害者。
她为人处事不像林黛玉一样,真情流露,常常深隐心机。
她熟谙世故,城府极深;这会做人,处处讨好贾母。
就如她生日时,贾母要她点戏,她依着贾母素日的喜好说了一遍,又将贾母喜吃的甜烂之食当做自己喜吃的食物说了出来,结果贾母更加喜欢她了。
她秉承着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处事原那么,确实比黛玉酸刻薄的话语,更令人喜爱。
王熙凤是曹雪芹塑造的一个比拟成功的反面形象。
她集中表达了封建阶级的贪婪,凶残,恶毒,阴险狡诈的阶级本质。
这个可以从曹雪芹描写他的才能,淫威,贪婪,伪善的侧面细节可以看出。
但我又不得不说,王熙凤是《红楼梦》里面我很欣赏的一个人物。
王熙凤的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令我印象深刻,放在了心里。
我欣赏王熙凤的才能,精明能干,却对她的阴险狡诈和狠毒不敢恭维。
王熙风因贾琏调戏了她,毒设相思局,不可谓不狠毒。
她二十岁协理宁国府,只一想遍概括出了五件宁国府的“风俗”。
第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诿;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事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
以及宁国府中都总管来升闻得里面委请了凤姐,将下人们聚集起来训话,让他们说话做事都小心些,不要把老脸丢了。
“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
”可见王熙凤也是个厉害的,且有才能。
从王熙凤弄权铁槛寺,可知她的贪婪舞弊。
再说秦可卿死前托梦给她说,“月满那么亏,水满那么溢”、“登高必跌重”、“乐极生悲”、“树倒猢狲散”,而王熙凤想的却是“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
秦可卿又说,“盛筵必散”,然后又赠了王熙凤两句话:
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而王熙凤到后来依旧贪图享乐,未曾把秦可卿的话放在心里最终导致了贾府的败落。
就如那判词里说的: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自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
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的《红楼梦》,塑造了非常多性格迥异的人物。
他们都有各自的心思,但不管怎样不是封建社会下的产物,被封建社会所毒害。
他们有的平安的度过了一生,有的,在半路就夭折了。
《红楼梦》一书主要写了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悲剧。
作者细致的描写了悲剧发生的全过程,造成悲剧的全面、深刻的社会根源。
帘外一蓑烟雨朦胧,梧桐在风雨之中,枝叶颤抖,沙沙作响。
不经意间,一两片黄叶自枝头飘落,于一地素白的秋菊之间显得分外萧瑟。
我坐于窗下,桌上放着一杯茶,温热的雾气一点点溢出,渐渐散于秋风中。
氤氲之中,我手捧一部《红楼梦》,细细品咂。
我深陷于红楼的梦境中,无法逃脱。
贾府的繁荣到败落,从满园的欢声笑语到杂草丛生,我尽收眼底。
落红满地,她惋惜地皱眉,一双似睁非睁的眼不觉间流下泪水。
这女子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除黛玉,谁还能有这般美好?
这般富有诗意的女子,有着这般细腻的心思……最后却还是落得一个悲惨的结局。
移步,抬头,见一女子在打理盆栽。
兰花清幽,虚涵假设谷,优雅淡然,风轻花落定。
时光踏下轻盈的足迹,卷起昔日的美丽悠然而去,那与之有良师一起品茶论经的日子,渐渐模糊,而那良师,近在咫尺,却似远在天边,带着一颗素心,期待着执子之手。
探春,纯洁如你,坚强如你。
红楼梦中,贾府的女子有数人,我偏爱非议最多的宝钗。
相对于林黛玉外冷内热、鲜活灵动,薛宝钗显得太冷静,也太无情——还记得宝玉生日群芳抽签占花名吗?
宝钗抽到的那根签子上写着“任是无情也动人”,她动人是真的,无情亦不假。
金钏去世时,她为王夫人开解;尤三姐之死,她更是冷漠。
在宝钗眼里,尤三姐的死、柳湘莲的远遁,还不如伙计们吃饭重要。
不错,她冷漠、无情,可是就算是她为尤三姐、柳湘莲尽洒同情之泪,甚至写下伤感的诗篇,又有何用?
死去的不能复生,远遁的也回不来,倒不如打理府上的事。
宝钗总是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默默地帮助一些人,比方给和自己毫无关系的邢岫烟施以援手,雪中送炭,这种善心,她不愿别人知道。
金钗雪
里埋,高贵如你,孤寂如你。
由宝钗我得到了很多启发,就是小善与大善、感性与理性的区别。
小善者,就是妇人之仁,外表会做出慈善状,当真的事关自己利益时,便就不再理会,不愿真心付出。
宝钗那么是君子之仁,这个有智慧的女子早就一叶知秋地参透世间没有永久的繁华,便有言:
“姨娘是深知我家的,当日我家也是这样冷清不成?
”今后,我知道了,做人应做大善者,并且不能被别人的小恩小善所迷惑。
迎春、妙玉、晴雯……这些女子,性格各异,像是让作者写活了一般。
曹雪芹笔下,这些女子是那么活灵活现,与当时的封建社会格格不入。
评点四大名著,《水浒传》中,女子要么是水性杨花的,要么就是“母老虎”;《西游记》中,更是把女子塑造成一个个妖怪;《三国演义》里虽不乏有许多美丽的女子,但终究是“祸水”……只有《红楼梦》,在一个女人还在裹脚的封建社会,写出了这样的大观园胜景——一个个姑娘。
这本名著不仅是文学上的突破,更是社会思想上的突破。
也许第一遍读此书的人会觉得《红楼梦》的故事情节有悲有喜。
但读过多遍的人再去读,便会觉得全书的风格都覆盖着一层淡淡的忧伤。
作者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便道出了这一点,这是对全书的最好总结,也是作者的写实。
从家族鼎盛到家道中落,从锦衣玉食到剃度出家。
从荒唐、叛逆的少年开始,他便痛恨官场的人浮于事,不屑于政治的伪善面目,但他的生活离不开这种官僚体制的供养,无奈之下,《红楼梦》出于世。
而无论那般生活,那种状态,对社会的批判、不满,在洋洋洒洒的文字间,都显得那么淋漓尽致。
一本红楼,一世浮华,半生成梦,爱恨成空。
一个个身影在我脑海中浮现,大观园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我坐于窗下,轻合书页,长叹一声,感慨万千。
翻开那泛黄的纸张,踏破时间的尽头,回望那一段凄美而华美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落寞史。
千古红楼,梦回一史,恩怨情仇,华门贵府,终究抵不过残忍的现实,只留下那令人哀叹的结局。
葬花·落泪·梦碎
落花是她的归宿,流水是她的闲愁。
黛玉生来多愁善感,喜怒形于色。
“花谢花落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大观园内的欢声笑语,姐妹间的无端误会,冬日里的冷露寒风,花园里的飘零红雨,都能勾起她的无边愁绪,使她泪如雨下,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于花荫下,黯然神伤,春花零落成泥,她洒下几滴泪水,这才有了“花魂点点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
她拥有最真实的情感:
赠绢,她惊喜痴迷;忆绢,她沉吟思索;焚绢,她心碎惘然。
她不在乎什么功名利禄,也不喜欢尔虞我诈,至始至终不过有一颗心、一个宝玉和一段情罢了。
黛玉可以启动这充满憧憬的小舟,却无法,也无力将它送到幸福婚姻的此岸。
现实总是无情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击碎她的美梦和空想,给她带来无限的折磨和辛酸,让她在感情中走投无路,最终只能“焚绢断魂”……
兴荣·衰落·惊梦
曾经富裕华贵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却沦落至衰亡的地步。
说到底,不过是因为逐渐失去了权势罢了。
在历史的长河里,“你方唱罢我登场”,这实在是屡见不鲜。
元妃死,北静王府失势,一切早就成了定局,注定封建家族为利益联姻,大家运命相连,一荣皆荣,一损俱损,必然衰亡。
如梦·如幻·梦醒
浓墨重彩,精心细刻,人物的种种性格特征如星星点点的雪花,悄悄地融入每一位读者的心中。
曹雪芹先生倾尽了毕生的心血,创作出令人拍案叫绝的鸿篇巨制,既渗透了宋词的深情绵邈,以及如梦如幻的意境;又有元曲的雅俗共赏,以及清新真切的境界。
这部著作为我们展示的寥廓、充实而又绚烂的世界无不引人入胜!
贵族世家的败落,青春活力的生命,举世无双的美好情感被悲剧所吞噬,红楼一梦醒来后,却发现茫然无措、无路可走了。
红楼深深,一梦烟云,恰如纷纷扬扬的雪花飘落在潺潺作响的生活溪流中,化了,不见了,却久久不能忘怀。
漫步红楼,美不胜收,历史雾霭数重重;红楼一梦,太虚幻境,芸芸众生皆是空。
传统·品读·传承
轻轻合上书本,低头浅笑,思索……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除了讽古说今的《红楼梦》,还有气象浑厚的《唐诗》,有清丽婉约的《宋词》,有雅俗共赏的《元曲》,有独具韵味的《四书五经》,有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有隐恶扬善的《水浒传》,有奇异瑰丽的《西游记》……无不令人惊叹!
而这些先人留下的千古名作,象征着中华传统文化脉脉相承,永不停息地走在前进的道路上。
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坚持品读经典,学习传统文化,将中华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红楼”是值得我们品一生的作品,每阅完一次都有不同的感触。
经典的魅力也就在此处之中。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假设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假设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是宝黛之间的痴痴所爱,而宝钗之间的又有几人能看懂;金陵十二钗有又几人享受人间之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又能兴盛多久;这是时代铸下的悲剧!
阆苑仙葩是他们的开始,一个爱惜女孩,批评程朱理学,一个生性孤僻,多愁善感。
初次见面就互相吸引,宝玉为林妹妹摔玉而到黛玉焚诗归魂,这都是宝黛的所爱所恨的爱情。
宝玉含着玉石出生,受贾母的百般疼爱,游于温柔富贵乡,专爱作养脂粉,亲敬家里姐妹和丫鬟。
他重情不重礼,批判程朱理学,喜爱性情文字,这也是与黛玉心有灵犀的初衷。
在人间看尽了爱别离,万念俱空,了却尘缘,跟随一僧一道出走,““终究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的结果。
这是多强烈的比照。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
”的黛玉倾城倾国容貌,兼有旷世诗才,最富灵气的女子形象。
从小的书香熏养,琴棋书画样样的才女,而最终也落得为爱殉情的结局。
聪明清秀的她也受贾母疼爱,孤高自许,在那人际关系,贾宝玉成为她的知音,遂把希望和生命交付于宝玉的爱情中,我行我素,用尖刻的话语揭露着丑恶的现实,以傲慢的性格与环境对抗,以诗人的才华去抒发对自己命运的悲剧感受,这是她个性格。
最终的为爱现身,今生在贾府流尽了这一生的眼泪报答宝玉,这也完成最初的心愿。
这一绕人心弦的爱情令人羡慕也为此深深感到遗憾,在这一社会背景下,结局也应是注定的。
曾经在一起的时光的,他们在人生理念上,他们是对抗封建礼教的同盟,是自由恋爱的坚决追求者,这样一致让他们更为之疯狂,但在封建礼教的生活下他们的爱情注定是扼杀的,无论过程是多么美好。
这也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挖苦着封建的残暴。
位于金陵十二钗之九的王熙凤,“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的她一生精明而自己的命却是那么的轻薄。
身处在大世家族,她善于察言观色、机变逢迎,心思缜密,处理事物也是得心应手。
但心狠手辣的处事手段,在背后受到仆人的谴责谩骂,对她充满怨恨。
她对于刘姥姥的态度却不同,以致最后能把巧姐交给刘姥姥抚养,这也许是上天对王熙凤的唯一照顾。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不缺王熙凤这样的人,封建权财,人吃人的形象难道还少吗?
最终却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凄凉的死去,那个时代人物典型的真实性,也反响了那个时代的风气。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与黛玉并列为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群芳之冠的宝钗。
她容貌柔美,不逊于黛玉,举止娴雅,博学多才,善解人意,是王夫人心中儿媳的不二人选。
宝钗是封建礼教中的传统女子形象,知书达理,修炼自己的品格,善意待人,曾出钱出物为史湘云设东摆螃蟹宴,解决了湘云贫寒、势单却要请客的困难;照顾命运坎坷的香菱,使香菱免受欺负;暗中帮助家境贫寒的岫烟,一针一线地为她着想。
这一性格的她也喜欢宝玉,一心为他,宝钗之间的“金玉姻缘”在最后形成,但没有维持多久宝玉就看破红尘出家,只剩下宝钗和腹中胎儿这一悲剧。
曾与宝玉在贾府的相处,了解宝玉,日子很快乐,和林妹妹的写诗较真也让生活变得有趣,但最后宝钗历尽世态炎凉,尝遍人间甘苦,苦修苦炼,这是封建制度下的时代所促成的,它的本质被曹雪芹注入了红楼中,
提醒出封建末世危机。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中的事事物物,是时代的结晶,反映封建的兴衰败亡。
其中的性情只有我们自己去体会,值得去尝的经典。
谁说水中月?
谁念镜中花?
谁吟阆苑仙葩?
谁道美玉无瑕?
皆是他!
他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他就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将诗词之美一一呈现在我么面前,让我们体会到了其中的精华。
在四十回时,他将李商隐那首《宿骆氏即怀崔雍崔兖》中的“留得枯荷听雨声”,改为“留得残荷听雨声”,加上了自己的见解。
我和妈妈捧书品味时,被他所说的吸引住了。
为什么要改变一个字呢?
这终究是一种怎样的声音呢?
不由分说,我们便来到了公园。
灰蒙的天空牵着晶莹的雨滴如期而至,一滴一滴地打在残荷上,残荷像舞娘似的,跟着雨滴的节奏摇曳着,舞动着曼妙的身姿。
我们刚到公园的荷花池,便看到这样一幅景象。
我走到栏杆边,听着雨打残荷。
“叮咚、叮咚······”这声音好似乐手弹刮着竖琴,此起彼伏。
每一声,都有它独特的韵味;每一声,都有一个不同的故事;每一声,都在书写属于它们的传奇。
悠扬而宁静。
我们仿佛经历了这声音的洗濯,心灵变得更加澄澈。
我们听着这天籁之音,谁都不愿离开,只愿留下心底那片空灵和宁静。
残荷虽然外表不再是美丽,这声音却愈加空灵。
因为残荷的中心是空的,而枯荷却不是,发出的声音自然没有残荷好听,这也是为什么林黛玉不肯拔去残荷的原因吧。
然而,雨打残荷,在空澈灵动之余,亦别有一番悲悲切切,听来凄婉之至。
林黛玉之所以钟情至此,怕是她性情使然,也反映了悲观的人生的态度。
诗词美不但是《红楼梦》的一大特点,服饰美也是其代名词。
读到第三回时,曹雪芹写王熙凤头戴八宝攒珠髻,绾朝阳五凤挂珠钗。
我疑惑起来:
什么是珠髻?
什么是珠钗?
我们便上网搜索资料。
突然,我看见了一幅仕女图,妈妈指着仕女图中的头饰说:
“溥柔,这上面的是珠髻,下面的是珠钗。
”只见图中的珠髻和珠钗上都镶满着宝石,闪着熠熠的光,精巧极了。
我对古代人民不禁肃然起敬,他们居然能用手工就做出一个巧夺天工的精巧饰品,这些都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为了更加理解《红楼梦》,我还看了87年电视剧版《红楼梦》,真实地复原了《红楼梦》中的每一个场景。
诗词美、服饰美都得到了传神的诠释,华美堂皇。
古代文化的魅力,古代风俗的美丽深深感染了我。
诗词之美、人物之美、服饰之美,建筑之美无不反映了古代人民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
渐渐地,我成了一个“红粉”。
我每次捧起《红楼梦》都有新的体会,新的领悟,新的收获。
《红楼梦》,已经成为我们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不可复制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