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陶的制作工艺》.docx
《《黑陶的制作工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陶的制作工艺》.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陶的制作工艺》
《黑陶的制作工艺》
黑陶的制作工艺
我们学校的地域位置离龙山只有几公里,我很希望学校能支持开设陶艺这门工艺,至少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有着远近闻名的黑陶。
首先我们可以安排几个课时的黑陶制作的流程了解,让学生了解其构造和工序。
制陶工具:
第1页共8页
第一步:
取土。
山东黑陶的泥土取材于大运河特有的红胶泥。
此地胶泥由沙泥和红泥天然混合而成,质地细密而有弹性,是烧制砖瓦、陶器的理想材料。
地表1米以上的表层土,然后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制陶黏土。
第二步:
晾泥。
取回黏土后,置于干净平整的硬质地面上,将其均匀摊平晾晒开,遇到较大的土块顺便将其拍碎,尽量使土粒大小均匀。
为了使水分快速蒸发,可以将土拢起,中间流出空隙,更便于空气的流通,晾晒效果会更好。
新土晾晒两到三天的时间,待泥土完全干透就可以了。
第三步:
沥泥。
首先准备一个加入干净自来水的水缸。
将晾干的泥土也加入缸内与水混合,水和土的比例大概在1:
1左右即可。
混合放置10分钟左右,然后将其充分搅拌成泥浆,接着原泥浆透过泥筛倒入桶中,这样就将原泥中的杂质过滤在泥筛
第2页共8页
上了。
沥出的泥浆爽滑均匀,干净细腻。
待其沉淀一周的时间,将多余的水分蒸发后,剩余部分就是我们沥出的成熟陶泥了。
将成泥分切成块,并全部取出,存放于泥库中就可以待用了。
第四步:
揉泥。
取一定量的泥置于操作台上,进行反复揉压,使陶泥的密度颗粒更加均匀、细腻。
最后将陶泥揉摔成圆柱状放好待用即可。
第五步:
制坯。
先将拉坯机运转起来。
接着将盘面擦拭少量的清水,然后用钢丝线切割适量的陶泥,并用力固定在盘面的中心位置,随着泥盘的快速转动,双手合力的密切配合,将陶泥的雏形呈现出一个碗状造型。
随着泥坯的转动,将筒壁逐渐向上拉,在拉移的过程中,要尽量保证筒壁的上下垂直和厚度的均匀。
双手可以里应外合进行多次的反复调整。
器物基本成型后,用刮板将底部清理干净,并由下而上来做进一步的处理,使筒壁表面更加垂直光洁。
接着,用钢丝线紧贴盘面划过,将坯体与盘面分离。
第3页共8页
第六步:
修坯。
制做好的坯体,在阴凉干燥处放置两到三天,晾到三成干即可进行修坯。
修坯是拉坯后的修整工作。
首先,用海棉在盘面上擦拭少量清水,然后将晾干的坯体放置在转盘的中心位置。
接下来就可以修坯了。
用修坯刀由外到内,
第4页共8页
由上到下依次修完整个坯体。
修坯的过程其实就是去掉一层粗糙的表皮,使坯体变得更加光洁、平滑。
最后,用磨片工具做初步的磨光处理,以及腰线和底线花纹的初步绘制。
同样的方法,将埙和笔筒也都修整完成,就可以进入下一道工序了。
第七步:
雕绘磨光。
这道工序是在坯体表面绘制图案花纹,将绘制的花纹按照事先的设计,雕刻出凹凸有致的层次感以及镂空效果。
第八步:
阴干。
把完成后的陶坯摆放在阴凉干燥处,关好门窗,使其自然晾干,避免风吹日晒。
放置10天左右,待坯体的颜色发黄发白,坯体内的水分彻底蒸发,完全晾干后即可。
第5页共8页
第九步:
入窑烧制。
将烧制的陶坯从火膛口送入窑内,并将陶坯一一摆放妥当,坯体之间的矩离约为5到10厘米左右。
趁着炉火旺盛的时候,加入少量的煤,从小火到大火逐渐加煤升温,要经过8个小时窑内温度达到400度左右后,可以加大火力,使窑内温度升至850到900度的高温,此时坯体已由黄变红。
再过5个小时以后,就需要盖上窑口,并将窑盖四周也完全封闭。
接着将火膛口也砌满墙砖,使其完全封闭。
为了达到最佳的密封效果,再抹一层填缝泥,并刷上泥浆,使窑室内的炉火与空气完全隔绝。
此时,窑室内的温度保持在900度左右,并产生大量浓重的黑色烟气,再经过10个小时左右的熏烧,烟气中的碳分子慢慢渗透,进入陶坯的体内,使坯体从内到外变成了通体的乌黑。
这便是工艺改进后的熏烟渗碳法。
10个小时后,待炉火完全熄灭,窑内温度降至常温,并逐渐冷却。
此时,就可以拆掉封闭墙,打开窑口,将烧制好的陶品取出。
第十步:
出窑擦洗。
烧制好的陶品从窑中取出后,表面附满了窑灰。
接着就做表面窑灰的擦拭和清理工作。
第6页共8页
最后将成品放入锦盒内保存。
可作为日后馈赠亲友的尚好佳品。
课时完毕后学生一定会意犹未尽。
学校可以在周末的社团时间分批组织学生到龙山去亲子体验一下黑陶文化,在当地有条件的情况下用自己的手尝试下在转盘上泥土的手感,尝试一下想做个简单的圆口碗的不易,确实体验下自己家乡实实在在的龙山黑陶。
第7页共8页
接下来的课程更会有意思,让学生在当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石膏或陶罐的容器形状带回学校,在用课上时间进行容器花纹的创作,做出自己的作品摆在家中会让学生有成就感。
这个课程就只需要准备画笔和颜料了。
第8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