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社情民意范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06568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撰写社情民意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撰写社情民意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撰写社情民意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撰写社情民意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撰写社情民意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撰写社情民意范文.docx

《撰写社情民意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撰写社情民意范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撰写社情民意范文.docx

撰写社情民意范文

撰写社情民意范文

 

尽快建立“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

 

   据渝中区政协委员反映: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公交车、私家车也迅速增加,在这种大环境下,交通事故也在日益的增长。

目前,如发生了车祸,一般是由肇事方先行垫付医疗费用,在伤者完全痊愈后再由保险公司进行赔付。

这样就会出现如果肇事方拿不出资金,而伤者也属于弱势群体,根本无法承担这样的费用,医院又属于自负盈亏的单位,不可能遇到所有的这种情况都负担这些费用等问题。

   2004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第七十五条规定,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或者肇事后逃逸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先行垫付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这一规定,为建立一个完整的交通事故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直接的法律依据。

而遗憾的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出台至今已近三年,虽然去年7月已建立了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但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作为保险制度的一个补充,至今尚未建立起来,致使交管部门在处理交通事故时有法却不能依,致使交通事故中受害人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尤其是急需抢救费用超过保险公司责任限额、责任人未参加第三者责任险或者肇事后逃逸的,这种情况下,交通事故中的受害者根本无任何救济途径可寻。

   为此,建议尽快依法建立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使其在出现这样的情况后,能保证受害人优先得到治疗,使人的生命得以延续,而后保险公司的赔付再打到基金的帐户上。

这中间的细节还需要制定详细的条款,使几方的利益都得到完整的保障。

 鉴于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公益性质,可以考虑通过如下方式建立该基金:

   1、该基金的法宝来源:

   

(1)从福利彩票收入中抽出一定比例的资金;

(2)从交强险保险金中抽取;

(3)从机动车相关税费中抽取;

(4)从交通行政罚款中抽取;

(5)其他行政性收入抽取。

2、设立交通事故爱心捐款账产,通过向社会募集的方式充实该基金。

   3、该基金应当建立全国统一的帐户,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并由各地政府指定交管部门加强监管。

社情民意信息范文

建议对非正常性刀、枪伤实行全省范围警医联动通报备案制度

2008-11-1217:

47:

01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台州市特邀信息员、仙居县政协委员施探薇,仙居县政协委员、县公安局政委陈军反映:

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时空概念的相对弱化相伴随,各类犯罪作案流动性也在不断增大。

特别是一些刀、枪伤犯罪嫌疑人A地作案、B地治疗的现象屡见不鲜,给公安部门及时取证破案造成难度。

如2007年12月11日,台州市仙居县城关发生一起聚众持械斗殴案件,双方均有多人受刀伤且伤势较为严重。

但事后,双方都没有报案,一方逃到距离县城30多公里的乡镇去医治,一方逃到邻县的台州医院去治伤。

幸亏仙居县公安部门及时掌握信息并侦破了案件,从而遏制了一场更大规模械斗案件的发生。

  对此,基层公安民警建议,我省应考虑建立非正常性刀、枪伤医警联动通报备案制度。

一方面,有利于公安部门快速掌握案情,及时取证,尽早侦破案件,预防更为严重的后果。

犯罪嫌疑人遭受刀伤、枪伤的案件,往往多为聚众斗殴、故意杀人、抢劫等恶性案件,在第一时间取证较难,如果建立医警联动通报备案制度,则可以通过医疗环节为侦破一些隐案、急案、难案提供线索。

另一方面,建立医警联动通报备案制度,也有助于形成震慑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促使相关人员及早投案自首。

具体而言,非正常性刀、枪伤医警联动通报备案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领导架构。

由省政府牵头,召开公安厅、卫生厅联席会议,具体研究实施方案,形成意见后再下发至公安、卫生系统的基层单位贯彻执行。

  二、信息平台。

在公安内部网络中,建立非正常性刀、枪伤医警联动通报备案制度的信息平台,以供登记、查阅。

  三、主要报备对象。

一是所有枪击伤者;二是可能危及生命的刀伤或击打伤者;三是一次多人刀伤或一人多处刀伤,经医院初步了解,系聚众斗殴、寻衅滋事、非法拘禁等严重违法犯罪所致的。

  四、报备程序。

①凡发现符合报备条件的伤者,接诊医院及医务人员应在开展救治的同时,立即将伤者的个人情况、具体伤势情况等,通过单位保卫部门通报110或直接通报110。

②110指挥中心在接到报备通知后,应认真予以记录,并及时派员前往医院进行调查核实。

③刑侦大队、基层派出所等接到110指挥中心指派后,应认真进行调查核实,并及时反馈结果。

如发现伤者具有重大嫌疑的,还应就地进行控制,并迅速开展侦查。

五、奖惩机制。

对于为侦破重大案件提供重要线索的相关医院和个人,公安部门应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于未履行报备责任的相关医院和个人,应由卫生厅进行处罚,并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行政责任。

                                        2008年4月25日

  (此信息由省政协专报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得到省委常委、公安厅长王辉忠的批示,并进入决策)

我省应积极发展“避灾抗台型”农业

 

2008-11-1217:

48:

35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台州市政协特邀信息员、仙居县政协委员、高级农艺师施探薇,仙居县政协委员、县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俞爱英反映:

近年来,我国气候异常,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重发、异发,加大了农业防灾减灾和灾后恢复生产的难度和压力。

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低温雪灾,新疆、甘肃等地出现强降温和大风雨雪天气,以及近期南方的强降雨天气,这些都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和损失。

  我省地处长江中下游的沿海前哨,历来是台风袭击的重点省份之一,舟山、温州、台州等地区海岸线长,每年都不同程度遭遇了重大的损失。

如2007年,台州市遭“韦帕”台风影响,农业经济损失达8.49亿。

其中粮食作物成灾面积53.6万亩,占粮食播种总面积的22%,水稻倒伏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30%;蔬菜瓜果类成灾面积19.74万亩,占种植总面积的17%,绝收7.98万亩,损失19.68万亩。

  出现如此巨大损失,除了灾害性天气的不可抗力影响,同时暴露了我省在避灾农业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防灾意识欠强。

一直来,各级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上,都十分突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题,对如何避免和减少灾害性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上考虑不多。

如大棚多茬栽培技术,效益较为明显,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多强调增效增收,而忽视了对避灾抗台的引导。

至今,我省沿海地区、山洪易发的小流域地区,仍大面积“就地取材”,采用成本低、难抗风雨袭击的竹架大棚,种植西瓜、葡萄、食用菌、蔬菜等经济作物。

如仙居县,1000多只大棚,三分之一是竹架。

台州一农场受2005年“卡努”影响,3000多亩大棚倾间倒毁,田里的瓜果腐烂、葡萄裂果烂果严重,无法采摘,损失惨重。

对此,政府缺乏相应的鼓励政策,缺乏对购置钢管大棚的指导性适当补助。

二是在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上,对如何避灾减灾指导不够。

如沿海灾害性频发地区,至今还是以传统的育苗方式为主在操作,七、八、九三个月是台风高发期,又正是沿海蔬菜大棚品种西兰花、以色列番茄、青椒等种苗移植旺季,当台风来临,既无法移搬种苗,也无防灾设施,容易造成损失。

在山区,台风带来的强降雨极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山洪灾害,全省不少山区的农民对小流域的灾害估计不足,在种植方式上还是沿袭老习惯,从而导致农业生产严重受损。

如在水稻品种选择上,目前全面推广超级稻,而超级稻基本上是高杆的单季籼型杂交稻,八、九月份正是灌浆乳熟期,由于穗大粒多杆高,台灾发生时,受淹倒伏十分严重,2007年“韦帕”台风造成仙居县40%的单季杂交稻遭遇倒伏。

三是针对避灾抗台方面的科研工作没有开展。

由于农业灾害不确定因素多,指导困难,全省至今尚无设立专门针对避灾抗台方面的科技攻关课题项目,出版的一些农业栽培技术丛书中,几乎是一色的“抓特色、抢市场、树品牌”之类的建议,而缺乏对避灾抗台方面的权威性、指导性意见建议。

  为了把灾害减到最低,建议我省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同时,积极引导发展“避灾抗台型”农业,促进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1、成立课题组,专门研究“避灾抗台型”农业。

由省政府牵头,组织成立省、市、县三级农业专家组成的“避灾抗台型”农业课题研究小组,专门研究我省发展“避灾抗台型”农业应对措施。

  2、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作物茬口。

粮食作物种植模式上,以单季稻为主的,鼓励连晚栽培;品种结构上以籼型杂交稻为主的,改为籼、粳、糯型搭配种植,以避开乳熟期撞风雨倒伏。

在易涝地区,鼓励发展茭白、藕、水芋等水生作物,大力引进避开台风期的作物品种,改夏季种植为大棚反季种植;品种布局上,中熟改早熟,迟熟改中熟;一些沿海高杆作物可以向内地转移,以更好地起到避灾防倒伏作用。

在山地蔬菜茬口安排上,应改长季栽培为短季多茬口栽培,如改茄果类作物为“黄瓜-四季豆”、“西葫芦-黄瓜”等生育期短的作物,以有效避开台风洪水季节。

  3、依托科技创新,推行科学避灾防灾农艺技术。

积极推广工厂化塑盘育苗、营养钵育苗技术,异地培育种苗,移动式育苗方式,以有利减灾和恢复生产;大棚支架逐步以钢管型取代竹架型;对一些滕蔓作物,鼓励采用活动“挂钩”式种植,台风来临可将果实先卸下来,以减少灾害。

做好抗灾、避灾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全面提升我省农业抗灾能力。

  4、健全应对突发灾害机制,落实“避灾防台型”农业资金。

做好种子、种苗、化肥、农药等救灾物资的贮备和调拨,并提前介入监督检查,落实好救灾农业生产资料贮备,以集中调拨、分散贮存为好。

在支农资金安排上,应重点向创新型的“避灾防台”农业倾斜。

                                                     2008年6月6日

怎样写好社情民意信息

文化教育2010-05-1716:

03:

10阅读27评论2字号:

大中小

(一)总体要求

1.真实准确。

真实准确是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根本。

如果反映的内容是虚假的,提供的数据是不准确的,那么这条信息不仅没有参考价值,还有可能造成领导决策的失误。

因此,要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实际,讲真话,述实情。

2.注重时效。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时效性要强。

没有了时效,信息就会贬值,有时甚至完全失去价值。

3.主题鲜明。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要有鲜明的目的性,要阐明发生了什么事,是怎么发生的;要做什么事,为什么要做和怎样去做等。

主题就是作者对提出的问题所持的观点和评价,通过社情民意表达出来的某种主张和看法,是作者写作目的的集中反映和体现。

4.文字准确简洁。

要准确反映事物、事件的本来面貌,无论是揭示内涵还是描述表象,都必须恰如其分,清楚明白,合乎科学、政策等。

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冷静,不要讲不切实际的大话、过头话,也不要用华而不实的形容词、修饰语,更不要有攻击、质问、声讨性语言。

文字要简炼,做到“文约而事半”。

原则上,一篇社情民意信息的文字最好在1500字以内,最多不能超过2000字。

(二)选题

所谓选题,就是一篇社情民意信息所要反映的内容。

一篇社情民意信息能够得到领导的重视,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恰当的选题是十分重要的。

1.选题的确定

从内容上看,社情民意信息的选题可以是关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也可以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计民生,还可以是关乎社会和谐稳定的民情民愿。

总之,只要是为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有参考价值的民意民声,都可以通过社情民意信息这种形式向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

从目的上看,社情民意信息的选题可以是动态性,主要以反映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发现新动向、揭示新苗头为主。

社情民意选题也可以是建言性,主要以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工作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提出具有前瞻性意见和可行性建议为主。

2.选题的原则

一是要“准”。

也就是把握党和政府工作重点,哪些情况可能是领导急需知道的,哪些问题可能是领导正在思考的,哪些动向可能是领导还未发现的,都是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重点。

二是要“高”。

也就是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有一定的胸怀,不能只谈一家之言,只谋一己私利,要有一定的代表性、普遍性和广泛性。

三是要“小”。

也就是从一些宏观问题中选取某一个角度、某一个侧面、某一个部分,把细分出来的小问题做深做透。

3.选题的来源

一是要从群众中去发掘。

要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反映群众愿望,维护群众利益。

平时要留心周围群众的情绪和发生的事情,从中发掘有分量、有价值的信息加以整理。

二是从会议和活动中去发掘。

例行会议、调研、考察、视察、座谈等活动。

这些活动既有一定的活动成果,又会在活动过程中发现其他与预定目的不同的现象和问题,这些都能成为可发挥独特作用的选题。

三是从科研成果中发掘。

许多专业领域内的专家和学者,他们在自身领域研究的课题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价值。

从他们的研究成果中选取某一方面,结合客观实际加以阐述,将会是非常有价值的社情民意信息。

(三)撰写

1.标题

标题的语言受字数限制,所以表达要集中、凝练,立意要新颖、切中要害。

好的标题,一方面要归纳出信息的主旨,让人一目了然;另一方面要能够引人注意,让人产生兴趣。

由于社情民意信息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文,在标题的使用上相对于行政公文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可以尝试在信息标题上做一些文章。

党政领导的工作比较繁忙,日常需要阅读的文件非常多,因此设计一个能够引起领导注意和阅读兴趣的标题,对于一篇社情民意信息的成功有着积极的作用。

标题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公文式标题。

这种标题正式、庄重,直接阐明社情民意信息反映人的主旨。

目前大多数社情民意信息稿件采用这种方式。

二是修辞式标题。

运用比喻、拟人、对照等修辞方式制作标题,使其形象化,通俗、生动。

三是疑问式标题。

针对某一问题提出疑问,可以引导阅读人的思考,引起阅读人的兴趣。

如果是双重否定的疑问,也可以起到警醒的作用。

2.内容结构

社情民意信息没有固定的格式,一般情况下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一是提出问题。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指明这篇社情民意信息所要反映的情况、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大致的原因,是整篇社情民意信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有的反映新情况、新问题的社情民意信息甚至只有这部分内容。

二是阐述影响。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阐述由问题而产生的正负面影响或分析问题发生后可能造成的后果,强调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三是分析原因。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详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问题症结,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等。

四是提供建议。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分析的原因,提出有前瞻性、建设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为推动问题的解决向党政领导提供参考。

发展职业教育完善职业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

从我国会展人力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看会展职业教育的市场潜力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会展业成为我国各主要城市的一个“显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最近两年全国每年举办的达到一定规模的展会活动项目约3000个左右,进入市场的会议项目则数以万计,会展业创造的直接收入超过百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的关联产业的经济产出则约有近千亿元。

按照业内专家学者的普遍预测,未来若干年,中国会展业仍将以年均15-2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

但是,我国会展行业毕竟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整个行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许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中会展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就是摆在会展业界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伴随着会展业的迅猛发展,近年来会展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当前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会展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长期以来我国会展业一直以政府主导为主,商业化运作开展较晚,基本上没有培养出规模化的会展专业人才队伍。

二是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总体偏低。

会展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组织策划水平、市场开拓与创新能力,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是专业结构不全。

会展业是一个涉及多个关联产业的现代服务产业,一个大型的展会活动就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业人员需要具备更宽、更高和更全面的知识,目前会展从业人员的专业结构是不全面的,会展及相关专业科班出身的人才比例偏小。

四是人才分布不均。

特别是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会展人才更加缺乏。

以我国会展业市场条件最好发展最快的上海为例,近年来,上海展览会数量每年以近20%的速度增长,年举办展会数量已达300多个。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2003年年底上海与会展业务有关的企业近2000家,其中主营会展的企业511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近百家,有主办国际展资格的企业达24家,展馆总面积近17万平方米。

但据上海师大旅游学院调查,目前上海会展业有经验的高级项目经理不足50人,复合型会展人才全市都未必能找到100个,而通常举办一个大型国际会展至少需专业人才80——90人,上海如今每周要举办5.5个展览,因此专业人才缺口很大。

上海申博工作领导小组和上海外服公司等单位的调查也表明,现有会展运营管理、广告和物流等人才仅能满足1/3的市场需要。

根据他们的调查,按上海200家会展公司及会展服务公司计算,保守估计今后5年需要会展人才2500人;上海150多家三星级以上饭店需要会展人才1200多人。

这里还没有考虑会展公司和饭店增量、世博会自身需求以及对会展业的推动等因素。

再以厦门为例,厦门自1985年建设国内同类城市最早的富山国际展览城至今已近20年,会展业的起步在国内算是比较早的,并且培育、打造出了投洽会、台交会等品牌展会,厦门的会展业已具备初步规模。

但是,同样地,厦门的会展人才,尤其是会展策划、会展营销组织和展馆服务等相关人才仍存在严重不足,对厦门会展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明显的制约。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会展人力资源的培养在国内引起了业界的高度重视。

一方面,近年来全国各种会展培训活动应运而生。

自2000年以来,短短3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全国各类短期培训活动达到12次,参加培训人数超过1500人。

根据对上海会展人才市场的有关调查,已有52%的从业人员接受过会展培训。

另一方面,全国已有大约20余所大专院校开始着手开设会展管理专业或者相类似的专业方向。

一个全国性的会展教育培训体系框架正在形成。

但是,在这个教育培训体系或者说教育培训市场中,已经发展起来的主要是短期职业培训和高等专业教育两大市场,而当前会展企业存在很大需求的职业化人才的培养则基本上还是空白。

从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看,这恰恰是当前我国会展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与中最急切需要填补且未来市场潜力最大的重要领域,也是为什么本人一直积极倡导作为“教育之城”和“会展名城”的厦门要积极填补这个空白的重要原因。

作者:

沈丹阳博士(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

发布日期:

2004.7.16

浅论用职业教育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市场

日期:

2009/11/616:

45:

29文章来源:

华夏职业培训网点击次数:

11

一、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的相关理论

  

  1.职业教育的相关理论。

洛克希德等人(1980)认为,完成四年基础教育的农民劳动生产率比没受过教育的高7.4%,现代农业中教育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比在传统农业中要大得多。

贾米森和莫克(1984)的研究表明,教育水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非常显著,完成七年以上正规教育能使粮食产量增长30%以上,非正规和成人教育对增加农业产出也有积极影响。

上过学的农民会更多地使用化肥,主动与农业技术机构联系,并更有可能采用新技术,因而受过教育的人比没受过教育的人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2.人力资源的相关理论。

美国的经济学家丹尼森和劳工部对1948—1989年间美国经济增长源泉的估算表明,教育和知识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42%,超过物质资本37%的贡献率,若把投入生产力的贡献也加进去的话,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5%。

据世界银行的报告,当前世界财富的64%是由人力资本构成的[1]。

舒尔茨认为,“经济迅速的持续增长主要依靠向农民进行特殊投资,以使他们获得必要的新技能和新知识,从而成功地实现农业的经济增长。

”[2]

  

  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其原因

  

  

(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

  1.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多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农村劳动力呈逐年上升的态势。

根据国家课题组的一项研究表明,到2005年底全国劳动年龄人口为84313万,其中城镇与农村分别为24301万与60012万,农村占72%。

由于耕地资源十分有限,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居高不下,再加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少,结果农村劳动力总量和剩余量(约1.5亿人)持续上升[3]。

  2.农村人力资源质量低

  首先,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低。

2000年,城乡15~64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为10.2年和7.3年,相差2.9年,约50年教育历程。

在8699万文盲人口中,农村占75%。

2004年,1.2亿农民工中,中专、高中、初中、小学、文盲的比重分别为5%、12%、65%、16%、2%。

城市的高中、中专、大专、本科和研究生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4倍、17倍、56倍、282倍、323倍[4]。

其次,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低,观念陈旧。

农民专业技术水平低,2004年,1.2亿农民工未接受任何培训者占72%,受过培训者仅28%。

农民相信鬼神的世界观,听天由命的人生观,知足常乐的价值观,重义轻利的伦理观,得过且过的生活观,重农轻商的生产观,温饱则止的消费观,有饭同吃的分配观,坚守故土的乡土观,多子多福的生育观等[3]。

再次,农民心理素质差,创新能力低。

风险意识差使农民对人力投资的欲望降低,进而陷入“科技文化素质低—劳动生产率低—生产经营效益低—人均纯收入低—贫穷—人力资本投资少—科技文化素质低”的恶性循环。

又次,农民的身体素质低。

农村婴儿死亡率比全国平均高2.24%,1993—2003年农民患病应就诊而未就诊与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比重分别由6.7%与24.6%变化为17.7%与22.8%。

1985—1993年,农民两周患病率与慢性病患病率分别由69‰与86‰上升到128‰与131‰[3]。

最后,农民没有或极少享有社会保障。

如农民工养老医保参保率仅15%和10%。

据李强调查,有32.9%~36.3%的农民工出现过身无分文的现象。

农民享有的社会资源质次量少。

城镇居民能享受的交通、电力、电信、自来水、教育科学、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产品,农民都要靠自己买单[3]。

农民进城务工只能在体制外的传统产业、非垄断行业寻找那些没有保护的非正规职业、边缘职业、底层职业,干最累最苦最危险的活。

  3.农村基层干部执政水平低

  部分基层干部思想僵化,满足现状,不求发展,不愿追求和接受新知识、新方法、新经验,创业动机不足,不愿承担风险,无所作为。

部分农村干部很少组织群众学习,致使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知之甚少。

  

(二)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缓慢 

  1.农村职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总体水平偏低,难以适应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

由于农村职业教育经费不足、渠道不畅,教师待遇过低,一些有文凭素质高的教师严重流失,从而导致师资队伍年龄老化;而且缺乏学习培训的条件,教师知识陈旧,致使教学质量严重滑坡。

  2.农村职业教育不受社会重视,发展阻力大。

首先,政府资金投入少,且民间投资和社会捐助的力量十分薄弱,教育部门对职业学校的管理也很松散,缺乏监督考核机制,导致这类学校自暴自弃,学生学习质量差。

其次,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生社会认可度不高,学生就业率低。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面临撤并,仅河南省2003年就比2000年减少了10193所,毕业生和在校生人数大大下降。

  3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