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5061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下图阴影部分是“我国太行山以西、祁连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地区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地位于我国的()

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

C.华北平原D.内蒙古高原

2.该地区大力开展植树种草、退耕还林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A.防风固沙、保持水土B.蓄水拦沙、滞洪蓄水

C.绿化美化、吸烟滞尘D.保塬护坡、固沟保肥

3.本地区突出的优势资源是()

A.水资源B.生物资源C.石油资源D.煤炭资源

【答案】1.B2.D3.D

【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和题干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太行山以西,、祁连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地区,故应该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

2.由上题可知,该地位于我国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该地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水土流失,即保塬护坡、固沟保肥。

3.读图可知,该地区包括山西省,山西省是我国国能源基地,主要能源资源是煤炭资源。

考点:

该题考查我国地形区、资源和水土流失。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汉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秦汉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人地关系是()

A.基本协调B.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

C.环境污染严重D.生态破坏

5.现代社会,长江中下游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是()

①河网密布,地块小,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②经济发达,农业不受重视③人均耕地少④酸性土壤,单产量低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4.A5.B

【解析】试题分析:

4.在农业文明阶段,人类以种植和养殖为主。

在这个阶段,人类主要依靠土地而生存,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财产和生产资料,人类不在是被动的适应自然环境,而是开始主动的改变和改造自然环境,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由于秦汉时期生产力水平较低,人类对自然的影响程度较小,属于人地关系基本协调,故本题选A。

5.注意题干条件是现代社会,所以长江中下游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是由于地块小,不利于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还有人口众多,人均耕地较少,故本题选B。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下图为“新疆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6.图中,甲表示()

A.土地盐渍化B.下游河流水位上升

C.下游河流流量减少D.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

7.导致图示区荒漠化问题加剧的人类活动有()

①燃料短缺②砍伐森林③不合理灌溉④盲目扩大耕地⑤风沙侵袭⑥人口和贫困问题

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④⑥D.③⑥

【答案】6.C7.B

【解析】试题分析:

6.从图中地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判断人口增长.耕地扩大带来的上游用水增加,会使下游河流流量减少。

7.注意抓住题目中问的是“人类活动”,燃料短缺.风沙侵袭.人口和贫困问题均不属于人类活动,因此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下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8.我国下列地区与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A.河西走廊——石漠化B.黄土高原——盐渍化

C.云贵高原——沙漠化D.江南丘陵——红漠化

9.我国实施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A.防治风蚀荒漠化B.防治水蚀荒漠化

C.防治冻融荒漠化D.防治土地盐渍化

【答案】8.D9.A

【解析】试题分析:

8.根据所学我国各地区环境相关知识:

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其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土地沙漠化,A错;黄土高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B错误;云贵高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石漠化,C错误;江南丘陵是红壤,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红漠化现象严重,D正确。

9.风蚀荒漠化主要在我国风力较大、生态脆弱的西北内陆地区;水蚀荒漠化主要在降水较多的东部季风区;冻融荒漠化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青藏高原;土壤盐渍化主要在华北平原。

“三北”防护林主要作用是对西北、华北、东北防风固沙,因此,只有A项符合题意。

考点: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主要作用,荒漠化的类型及其分布。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强大的表现是

①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②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③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④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1.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A.生物残体分解快B.植物生长速度快

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12.热带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B.发达国家需要大量木材

C.历史遗留的迁移农业D.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

【答案】10.D11.C12.A

【解析】试题分析:

10.审题可知,题干考查的是热带雨林的生态功能。

③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属于经济效益;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均属于生态功能,故D项正确。

..................

12.该题主要考查热带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

人们盲目无节制地开发雨林,归根结底都是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导致的需求增加,故A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热带雨林的主要生态功能,考查热带雨林破坏的主要原因

【知识拓展】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1、森林的作用:

(1)河流中上游、坡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平原农田周围——保护农田、繁衍物种

(3)荒漠地区——防风固沙

(4)园林区——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5)道路两旁——吸烟除尘、净化空气

2、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13.有关荒漠和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荒漠就是沙漠B.荒漠化都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

C.我国荒漠化只发生在西北内陆地区D.荒漠化不仅仅表现为沙漠化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荒漠是一种景观,可以分为温带荒漠、热带荒漠等;荒漠化是由自然原因、人为原因等形成的,荒漠化表现为沙漠化、盐碱化、石漠化等;我国荒漠化发生在西北内陆地区的沙漠化、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红漠化、西南地区石漠化等,所以荒漠化不仅仅表现为沙漠化,故选项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荒漠化的防治。

14.造成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季风强弱不同造成的B.海陆位置不同造成的

C.气温随经度位置的变化造成的D.海拔高低悬殊造成的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是以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导致降水差异而引起的。

故海陆位置不同造成降水的不同,B项正确。

季风无法到达西北地区,故A项错误。

气温岁纬度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故C项表述错误。

西北地区内部的差异与降水有关,但与海拔高低气温无关,故D项错误。

考点:

区域内部的差异

读世界某资源分布图(阴影区),回答下列小题。

15.该资源最有可能为 (  )

A.石油资源B.森林资源

C.湿地资源D.水资源

16.该资源的减少会导致 (  )

A.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B.全球变暖加快

C.干旱呈全球化趋势D.人们的生活陷入困境

【答案】15.B16.B

【解析】

15.读图,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知,图中的阴影部分主要为分布于赤道附近的亚马逊平原、刚果盆地和东南亚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区,以及中高纬度地区的俄罗斯境内和加拿大境内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因此判断该资源为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故为森林资源,故答案选B项。

16.森林资源具有维持全球碳氧平衡的功能,其数量的减少会导致全球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高,温室效应加剧,加快全球变暖的趋势。

故答案选B项。

结合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最新统计(下图)。

回答下列各题。

17.导致三江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减少的共同主要原因为 (  )

A.建设占地B.泥沙淤积

C.湿地污染D.湿地开垦

18.通江湖泊指与河流相通,有江河水自由入湖或湖水自由入江河的湖泊。

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数量减少带来的影响为 (  )

①加速湖泊的萎缩②不利于长江水质的改善③有利于湖泊生态功能的恢复④湖泊对长江水的调蓄功能减弱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17.D18.B

【解析】

17.湿地开垦是造成三江平原湿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湿地开垦、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建设占地等是造成长江中下游湿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因此导致三江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减少的共同主要原因为湿地开垦,故答案选D项。

四川西部的攀枝花是解放后依靠丰富的铁矿资源发展起来的我国重要的钢铁基地。

19.该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有(  )

A.铁矿储量大,矿产组合好B.在两河交汇处,航运便利

C.临近铁路枢纽,交通便利D.接近钢铁产品的消费市场

20.该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  )

A.带动第一、三产业比重的提高B.推动钢铁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C.促进人口迁移和民族团结D.促进社会治安的改善

21.伴随矿产资源的开发,该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应克服的主要问题是(  )

A.用地紧张和交通拥堵问题B.能源资源短缺问题

C.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D.水资源不足问题

【答案】19.A20.B21.C

【解析】

19.读图,根据图例,该地区煤、铁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有铁矿储量大,矿产组合好,A对。

攀枝花市在金沙江沿岸,河流落差大,航运条件差,B错。

铁路线路少,交通不便,C错。

距离钢铁产品的消费市场远,D错。

故答案选A。

20.该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推动钢铁及相关工业的发展,B对。

第一产业是农业,因此矿产资源的开发不能带动第一产业比重的提高,A错。

促进人口迁移和民族团结不是对经济的作用,C错。

促进社会治安的改善也不是对经济的作用,D错,故答案选B项。

21.矿产资源的开发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对当地的土壤、水源的造成污染,因此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就应克服该问题,C正确;矿产资源的开发,可以缓解能源资源短缺问题,B错误;矿产资源的开发与水资源问题不足没有多大关系,D错误;用地紧张和交通拥堵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产生的问题,A错误。

故答案选C项。

下图中R河流域是我国西电东送南部通道的源地之一。

22.R河流域 (  )

A.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北低

B.河网密布,江阔水深,航运便利

C.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

D.煤炭、铁、铝土等矿产资源丰富

23.R河流域综合开发整治的主要方向是 (  )

A.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建设商品粮基地

B.建设电力-冶金-化工产业链

C.加快水陆交通建设,发展外向型经济

D.退耕还林还草,防治土地荒漠化

【答案】22.C23.B

【解析】试题分析:

22.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及分布判断,R河流域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西南高、东北低。

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云贵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

23.结合图例可知,R河流域有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